第307章 介绍家庭情况
类别:
女生频道
作者:
留半截烟头字数:3043更新时间:25/10/27 08:06:58
何卫国听李晓芸这么一解释,心里瞬间就明白了。
这故事说起来,倒也确实有点俗套。
估摸着就是两家住一个院,陈老师家那孩子跟李晓芸是青梅竹马一起长大的,对方对李晓芸有意思,但李晓芸这边没那意思,事情自然就没成。
现在看到自己这个“半路杀出的程咬金”,对方家里长辈心里有点情绪,也是人之常情。
李晓芸见何卫国沉默着没说话,心里有点打鼓,赶紧开口解释道:
“怎么了何司机?”
“你该不会是生气了吧?”
“我可告诉你啊,我跟陈老师家那孩子陈东,真的没有任何特别的关系!”
“我跟他就是从小在一个院长大的普通同学,仅此而已,你千万别多想!”
何卫国看李晓芸这着急忙慌、生怕自己误会的样子,心里觉得有些好笑,又有些暖意,连忙开口道:
“你想哪儿去了?”
“这有什么好生气的。走吧,咱先去你家,别让叔叔阿姨等急了。”
李晓芸见他神色如常,不像是说反话,这才放下心来,点了点头:
“嗯,好。”
很快,两个人就推着自行车来到了李晓芸家门前。
她家的情况跟何卫国家里差不多,都是典型的老北京四合院格局,两间坐北朝南的正房,带着一下耳房。
屋子里面收拾得十分整洁,窗明几净,看得出主人是爱干净、会持家的。
墙上还整整齐齐地贴着不少已经有些年头的奖状,纸张微微泛黄,估摸着是李晓芸上学那会儿得的,一直保留到现在也没舍得撕掉。
刚进门,何卫国就看到了两位中年人迎了上来。
李晓芸的爸爸戴着一副黑框眼镜,身材清瘦,气质儒雅,但脸上表情看上去有些严肃,不太容易亲近的样子。
她妈妈则是典型的中年妇女模样,面容和善,眼角带着细密的笑纹,透着一股子贤惠和温婉劲儿,此刻脸上也带着欢迎的微笑。
除了老两口之外,旁边还有一个十三四岁的半大小子,正好奇地打量着何卫国,估摸着年纪跟雨水差不多。
不用猜,这肯定是李晓芸的弟弟了。
两人进屋之后,李晓芸就大大方方地介绍道:
“爸,妈,这就是我对象,何卫国。”
李晓芸介绍完,旁边的何卫国赶紧上前一步,礼貌地打招呼:
“叔叔,阿姨,你们好!冒昧打扰了。”
李晓芸的父亲李父点了点头,算是打过招呼了了。
而李晓芸的母亲李母则要客气热情得多,她看着何卫国,脸上笑容更盛了些:
“哎呀,是小何啊!快进来,快进来!”
“你说你这孩子,来就来嘛,还带这么多东西干嘛?”
“太破费了!赶紧坐,赶紧坐!晓芸,别愣着,快去给你何大哥倒茶!”
李晓芸应了一声:“哎,好的妈。” 这才转身去给何卫国倒水沏茶。
何卫国有些拘谨地在椅子上坐下。
李母则快步去旁边的灶房把早已准备好的饭菜端了出来。
很快,桌上就摆了好几盘菜,香气四溢。
很显然为了今天这顿饭,李家是特意准备过的,有荤有素,看起来相当丰盛。
把菜都端上桌之后,李母又把主食米饭拿上来,这才热情地招呼道:
“小何,赶紧动筷子,吃菜,吃菜!饿了吧?”
“别客气,就当在自己家一样。”
何卫国确实饿了,他也没过分虚伪地客套,老实地点了点头,说道:
“谢谢阿姨。今儿上了一天班,晚饭还没顾上吃,确实有点儿饿了。”
李母见他这么实在,不扭捏作态,脸上的笑容反而更真诚了些,连声道:
“哎,你这孩子,实在!”
“饿了就别讲究那么多虚礼,赶紧吃,多吃点!”
这时,旁边一直没怎么说话的李父终于开口了:
“小何啊,平时喝酒吗?要是能喝点,咱爷俩喝两杯?”
何卫国连忙点头:“哎,叔,喝的。”
李父闻言,脸上似乎缓和了些,微微点了点头,示意了一下旁边的李晓芸。
李晓芸也很懂事儿,不用多吩咐,就去旁边柜子里拿了两个干净的玻璃杯,然后又从一个褐色陶瓮里用酒提子舀出散装的白酒,给两个杯子都斟满了,端到桌上。
这时,李父开口道:
“小何啊,咱家里面平时喝的也就是这些散酒,不是什么名贵牌子。”
“我呢,平时也好这一口,你可别嫌弃啊。”
何卫国赶紧摆手,语气诚恳地说:
“哎呀,叔叔,您太客气了!”
“这散酒才地道呢,粮食酿的,喝着实在!我不挑,就喜欢这个!”
李父听了这话,脸上似乎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满意神色,点了点头:“嗯,那就好。”
李晓芸在旁边乖巧地给两人布菜。
李父端起酒杯,对何卫国道:“来,小何,咱爷俩先喝一个,欢迎你来家里做客。”
何卫国这边赶紧双手端起自己的杯子,恭敬地跟李父碰了一下:
“谢谢叔!谢谢叔和阿姨的款待!”
然后两人都浅浅地嘬了一口。
放下酒杯,李父拿起筷子示意道:
“来来来,小何,别光喝酒,先吃菜,垫垫肚子。咱们边吃边聊。”
何卫国点点头,道了声谢,便开始夹菜。
虽然很饿,但吃相还是刻意控制了许多,细嚼慢咽,显得很斯文。
这第一次来未来老丈人家,肯定不能像平时在自家或者跟工友在一起时那么放得开。
席间,几个人有一句没一句地聊着,气氛不算特别热烈,但也在慢慢升温。
酒也没少喝,何卫国敬李父,李父也会回敬,一来二去,一瓶散酒很快就下去了一半。
这顿饭很快吃到了尾声。桌上的气氛比刚开始那会儿要熟络自然了很多。
这时,李父才像是随意地开口问道:
“小何啊,听晓芸说,你现在是在轧钢厂那边当运输科的科长,是吧?”
何卫国放下筷子点头答道:
“哎,是的,叔叔。”
“说起来也是运气比较好,承蒙上面领导肯给机会,这就给调过去了。”
何卫国话说得很谦虚。
旁边的李父听了,满意地点了点头:
“你这孩子,倒是谦虚。”
“这能到轧钢厂那么重要的万人大厂当运输科的科长,光靠运气可不行,这还是需要点真本事的。”
“这点,你可蒙不了我啊。”
李父这话倒没有说假话。
他虽然是个中学老师,工资不算高,但对于体制内的事情还是了解一些的。
他顿了顿,语气更郑重了一些,继续问道:
“对了,小何。你跟我们说说你家里的具体情况吧。”
“虽然晓芸之前也跟我们断断续续说了一些,但我们还是想从你这里再详细了解一下。”
“毕竟,你们两个小的真要以后打算结婚,那我们这做父母的,肯定也得对亲家这边的情况有些了解。”
何卫国听了,点了点头:
“哎,叔叔您说的是,应该的。我家的情况是这样的……”
“我母亲呢,在我和我弟弟妹妹还很小的时候就因病离世了。”
“现在家里面,连我在内,一共是五口人。”
“我父亲,我,我一个弟弟何雨柱,一个妹妹何雨水,还有我弟媳妇儿王翠兰。”
他详细地介绍道:
“我爹一直在保定那边的食品厂当厨子。不过前两天听他信里说,工作可能快要调回四九城这边了,具体安排还在等通知。”
“我呢,我的情况您也清楚了,现在在轧钢厂运输科。”
“我弟弟柱子,在轧钢厂食堂。”
“我那个弟媳妇儿翠兰的工作指标,托关系也快办下来了,应该很快也会到轧钢厂去上班。”
“我妹妹雨水还在上中学。”
最后说到住房,他坦诚道:
“家里面在四合院里有两间正房。”
“我要是结婚了,应该就住在那里。”
“除了四合院那两间房,单位还给我分配了一间房子,在筒子楼里,说来也巧,刚好就跟晓芸单位分的那间是紧挨着的,是邻居。”
他把情况大致说完,总结道:
“叔叔,阿姨,我家的情况跟我个人的情况,大致就是这样了。”
何卫国这番介绍说完,李父和李母对视了一眼,两人脸上都露出了些许惊讶的神色。
因为他们昨天听李晓芸说,何卫国家里条件也还行,一家有三个职工。
但听何卫国刚才这么一算,他弟媳妇儿工作落实,那何家可就是一门四职工了!
这在家属院里,都算是条件相当不错的人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