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新州之行(八)

类别:女生频道 作者:伊小塔字数:4285更新时间:25/09/15 07:14:14
    车子在乡间公路上平稳行驶,车窗外是冬日傍晚苍茫的田野和远山。夕阳的余晖将天边染成一片瑰丽的橘红色,与车内略显沉重的气氛形成对比。

    李一泽望着窗外飞速后退的景色,眉头微蹙,似乎思考了很久,终于忍不住转过头,看向副驾驶上的陈秋铭,语气充满了困惑和不平:

    “陈老师,我……我还是不太明白。您在过去的工作岗位上,明明做了那么多实实在在的好事,解决了老百姓那么多难题。像星九村的水井、太平屯的路、风洛村小马家的生计……这些都是天大的恩德啊!为什么……为什么像您这样的干部,反而得不到提拔呢?”

    这个问题像一块石头投入平静的水面,打破了车内的沉默。

    不等陈秋铭回答,开着车的小豪嗤笑一声,接过话头,他的声音里带着一种经历过后的了然和些许嘲讽:“兄弟,你啊,还是太年轻,把这事想简单了。”

    他透过后视镜看了李一泽一眼,继续说道:“哥当年刚进社会的时候,也跟你一样,觉得只要埋头苦干,把活干好,把事办漂亮,领导自然能看到,提拔重用那是水到渠成的事。后来混久了才明白,根本TM不是这么回事!”

    小豪的语气激动起来:“你干多少活,做多少好事,和你能不能提拔晋升,屁关系都没有!你在老百姓眼里是天大的恩人,但在领导眼里呢?你干的这些,可能全是‘没用’的事,甚至还是‘麻烦’事!”

    “为什么?”李一泽更加不解。

    “为什么?”小豪哼了一声,“因为提拔谁,是领导说了算,又不是老百姓投票选!领导看重什么?看重你会不会来事儿,会不会揣摩上意,会不会把他伺候舒服了,能不能给他带来‘显性’的、能写进报告里的‘政绩’!你吭哧吭哧给老百姓修条路、打口井,领导会觉得你是给他惹麻烦——动用资源、协调关系、甚至可能触动某些人的利益。他会觉得你只会给自己添乱,不给你穿小鞋、不找茬整你就不错了,还指望他提拔你?”

    小豪的话像一盆冷水,赤裸裸地泼在李一泽一直以来对“公平”和“努力必有回报”的认知上,让他瞬间愣住了,张了张嘴,却发不出任何声音,只觉得一种冰冷的现实感攫住了他。

    沉默了许久的陈秋铭终于开口,他的声音平静却异常坚定,仿佛能穿透那些世俗的浑浊:“小豪说的……是现实,一种很普遍的现实。”

    他转过头,看向李一泽,目光清澈而深邃:“但是,一泽,尽管世道艰难,人心复杂,我始终相信一句话:‘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更加深沉,像是在诉说一个扎根于灵魂深处的信念:“也许在很多人看来,我这种想法很傻,很天真,不懂变通,注定吃亏。但我就是这么个人。只要公权力有一刻在我手上,我就必须用它来做我认为对的事情,来做为人民服务的事情。”

    “‘为人民服务’这五个字,”陈秋铭的嘴角露出一丝复杂的笑意,“在有些人那里,可能只是一句口号,一个笑话,甚至是一块遮羞布。但在我这里,它必须是一句需要切实践行的誓言,是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如果做不到,我会看不起我自己。”

    李一泽怔怔地听着,看着陈秋铭平静而刚毅的侧脸,心中仿佛被一道强烈的光照射着,先前那种冰冷的现实感被一种滚烫的崇敬所取代。他忽然明白了,为什么陈秋铭在面对潘禹会那样的领导时,能够毫不畏惧,敢于坚持原则,甚至正面冲突。因为他内心有远比官职、利益更重要的东西——一种为民请命的信仰和坚守。这种信仰,足以让一个人拥有无穷的勇气,足以让他在面对任何压力和诱惑时,都能岿然不动。这是一种足以让人为之粉身碎骨、亦在所不惜的力量。

    就在李一泽心潮澎湃,试图消化这巨大冲击时,开车的小豪突然降低了车速,疑惑地望向窗外:“嗯?那边地里怎么红彤彤一片?不像晚霞啊……”

    陈秋铭也循声望去,只见公路右侧的大片农田深处,隐隐有火光窜动,浓烟滚滚而起!

    “不对劲!是着火了!”陈秋铭脸色一凛,“小豪,靠边停车!过去看看!”

    车子迅速停在路边,三人跳下车,快步朝着冒烟的方向跑去。越过田埂,眼前的景象让人心惊:一大片收割后的玉米茬地正燃着熊熊大火,火借风势,正在迅速蔓延,噼啪作响,热浪扑面而来!一个五十多岁的农民正站在地头,急得团团转,满脸黑灰,手足无措。

    “老乡!怎么回事?!”陈秋铭大声喊道,压过火场的噪音。

    那农民像是抓到救命稻草,带着哭腔喊道:“领导!俺…俺就想烧点荒,沤点肥……没想到这风突然这么大,一下子没控制住,就…就烧成这样了!这可咋办啊!”

    陈秋铭眉头紧锁,迅速观察火势。火焰正在向四周快速扩散,更危险的是,火场下风向不远处,就是一个巨大的秸秆存储点,里面堆放着如小山般的干燥秸秆!一旦火势蔓延过去,引燃那个存储点,后果将不堪设想!巨大的爆燃和难以控制的火灾随时可能发生!

    “这是哪个村的地?归哪个乡镇管?”陈秋铭冷静地快速询问。

    农民慌忙回答:“这…这儿是壶关镇的壶关村地界,但俺这块地……是俺们毛家岗乡的地,是俺们乡在壶关镇的‘飞地’!”

    情况复杂了!陈秋铭立刻拿出手机,翻出一个号码拨了过去,电话很快接通。

    “姜书记!我是陈秋铭!你们壶关镇的壶关村这边,有村民烧荒引起大火,火势很大,请你们立刻组织力量来救火!”

    电话那头的壶关镇姜副书记听起来有些惊讶,但还是很客气:“哎呦,陈科长?您怎么……您说具体在什么位置?”

    陈秋铭详细描述了位置和地块特征。

    姜书记听完,沉默了几秒,语气变得为难起来:“陈科长啊……这个……您说的那个地方,那块地我知道,它虽然是在我们壶关村的地界上,但产权和管理权都属于毛家岗乡啊!这不归我们壶关镇管,我们不好越权去处理啊……”

    陈秋铭的火气一下子就上来了:“姜书记!都火烧眉毛了!还分什么你的我的?!火势一旦失控,后果有多严重你不知道吗?!”

    姜书记的声音依旧透着官僚式的推诿:“陈科长,您别急,规定就是规定嘛……这块地确实不归我们管,我们擅自过去救火,名不正言不顺,后续很多问题说不清啊……您还是赶紧联系毛家岗乡吧!”

    陈秋铭强压怒火,冷声道:“好!地是毛家岗的,我且不说!我问你,火场下风向那个秸秆存储点,是不是你们壶关镇的?!那个存储点要是被点燃了,烧起来,这个责任,你姜书记担得起吗?!”

    电话那头明显顿住了,似乎能听到姜书记倒吸一口凉气的声音。显然,他只顾着划分地盘责任,忽略了近在咫尺的巨大风险。

    “呃…这个…陈科长您别急!我…我马上带人过来!马上!”姜书记的语气瞬间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不到十分钟,几辆挂着壶关镇标志的消防车和面包车呼啸而至。姜书记带着一群消防队员和乡镇干部急匆匆地赶了过来。

    陈秋铭立刻迎上去:“姜书记!快!组织救火!重点防止火势蔓延到秸秆垛!”

    姜书记看到陈秋铭,脸上闪过一丝尴尬,但很快被现场的紧急情况掩盖:“陈科长,您…您不是听说去省城高就了吗?怎么今天到这来了……好好好,先救火!先救火!”

    然而,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姜书记指挥消防队员,只让他们在外围和靠近秸秆垛的方向设置水枪阵地,阻止火势向外蔓延,却坚决不下令扑灭地块内部的主体火源!

    “姜书记!火源不扑灭,光在外围喷水有什么用?这叫隔靴搔痒!”陈秋铭急道。

    姜书记一脸为难,低声道:“陈科长,这……这地块内部确实是毛家岗的……我们在这救火已经算是……再深入进去,名不正言不顺啊……要不,您再催催毛家岗那边?”

    “毛家岗乡离这几十公里!等他们过来,黄花菜都凉了!”陈秋铭几乎是在怒吼了。他看着那些消防队员只在外围洒水,而地块内部的火魔依旧肆虐,眼看就要逼近秸秆垛,心急如焚。

    “M的!”陈秋铭骂了一句,再也顾不上许多。他一个箭步冲到一辆消防车旁,对一名消防队员喊道:“兄弟,给我件衣服!给我支水枪!”

    不等那队员反应,陈秋铭已经抓起一件备用的消防服套在身上,抢过一支水枪,对着身旁的小豪和李一泽喊道:“跟我上!”

    小豪和李一泽被陈秋铭的果敢和担当瞬间点燃,豪气顿生,二话不说,也冲过去套上衣服,扛起水带,紧跟而上!

    “铭哥!我来帮你!”小豪大吼着。

    “陈老师!我跟你去!”李一泽的声音带着前所未有的坚定。

    三人组成的临时救火小队,迎着炙热的火浪,毅然冲入了地块内部,将凶猛的水龙对准了燃烧最猛烈的地方!周围围观的村民们被这一幕深深震撼和感动,不知谁喊了一声:“乡亲们!不能光看着!帮领导们一起救火啊!”

    顿时,几十个村民拿着铁锹、扫帚,甚至脱下自己的外套,冲进火场,奋力扑打外围的火苗,或用土掩埋,为陈秋铭他们开辟道路,协助拖拽水带。

    现场顿时变成了一场军民联合的救火战斗。只有姜书记和他带来的几个乡镇干部,站在原地,面面相觑,脸上青一阵白一阵,上去帮忙不是,站着看也不是,最终只是叹了口气,选择了沉默旁观。

    经过半个多小时的奋力扑救,在陈秋铭三人的带领和村民们的全力协助下,地块内部的火源被彻底扑灭,险情得以排除,那个巨大的秸秆存储点安然无恙。

    战斗结束,陈秋铭、小豪、李一泽三人累得几乎虚脱,脸上、身上全是黑灰和泥水,消防服也被烤得发烫。陈秋铭的左臂衣袖被烫破了一个洞,露出的皮肤上起了一个明显的水泡。

    姜书记这才讪讪地走上前,想说什么:“陈科长,今天真是多亏了您……”

    陈秋铭冷冷地看了他一眼,什么也没说,只是默默地脱下沉重的消防服,扔在地上。小豪和李一泽也学着他的样子,脱下衣服。三人无视了姜书记,转身走向自己的车。身后的村民们围了上来,纷纷激动地向陈秋铭道谢:“谢谢领导!谢谢您啊!要不是您,今天可就出大事了!”

    陈秋铭只是对村民们点了点头,便拉开车门上了车。

    车子重新发动,小豪看着陈秋铭手臂上的水泡,担心地问:“铭哥,你手没事吧?得赶紧去医院看看!”

    陈秋铭低头看了看,摇摇头:“没事,小伤,回去涂点烫伤膏就好了。先去找大宇他们,别让他们等急了。”

    当三人灰头土脸、带着一身烟火气赶到市郊的石家饭庄时,宇哥、新哥、南哥早已等在包间里。一看到他们的模样,新哥就夸张地叫了起来:“我靠!你们仨这是干啥去了?挖煤也没这么埋汰啊!还是掉沟里了?”

    小豪一屁股坐下,灌了一大口凉茶,这才喘着气把刚才惊心动魄的救火经历说了一遍。

    宇哥几人听完,脸上并没有太多惊讶,反而是一种“果然如此”的表情。宇哥端起酒杯,朗声道:“来!啥也别说了!第一杯,敬我们的救火英雄!秋铭还是那个秋铭,一点没变!走到哪儿,哪儿就安生不了!哈哈哈!”

    众人大笑着干了一杯。

    南哥看向脸上还带着些疲惫和烟灰、眼神却格外明亮的李一泽,笑着问:“秋铭老师,你这学生这次跟着你来新州,可是开了眼界了吧?不仅学了咋跟领导斗智斗勇,还实地参与了灭火救援,收获不小啊!”

    李一泽重重地点点头,目光灼灼地看向陈秋铭,内心的激动和敬佩无以复加。经过这一天一夜的所见所闻,尤其是刚才那场不顾自身安危、带头冲入火海的行动,他对陈秋铭的认识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欢快的酒桌氛围很快席卷了所有人,兄弟们推杯换盏,笑声不断,用最热情的方式为陈秋铭送行。

    酒过三巡,李一泽再次端起酒杯,走到陈秋铭面前,他的表情异常郑重,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

    “陈老师……我……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好。这一天,我看到的、听到的、经历的,比我过去十几年学到的都多,都深刻!您让我明白了,什么叫做真正的大写的人!什么叫做信仰和担当!”

    他深吸一口气,无比真诚地说:“能成为您的学生,是我李一泽这辈子最大的幸运!我……我要一辈子做您的学生!向您学习!”

    陈秋铭看着眼前这个仿佛一夜之间成熟了许多的青年,看着他眼中那簇被点燃的、名为“信仰”的火焰,欣慰地笑了。他拿起酒杯,与李一泽重重一碰:

    “好!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