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李海中送东西贿赂陈锋
类别:
都市言情
作者:
偷吃不擦嘴字数:2622更新时间:25/09/11 19:15:28
试点工作的推进,比预想的还要艰难。
一车间和三车间虽然基础较好,但真要把安全隐患排查和责任落实到个人、挂钩考核,阻力立刻显现。
老师傅抱怨新规矩太麻烦,耽误干活;班组长嫌记录繁琐,增加负担;甚至车间副主任也私下嘀咕,觉得安全科手伸得太长。
老张和小李天天泡在车间,磨破了嘴皮子,效果甚微。设备科和后勤科那边更是阳奉阴违,该配发的劳保用品拖拖拉拉,该维修的设备一拖再拖。
“陈科,这样下去不行啊。”老张愁眉苦脸地汇报,“底下人根本不买账。赵主任嘴上支持,实际也不怎么使劲。”
陈锋看着日报表上寥寥无几的隐患上报记录,心里清楚,这是软抵抗。光靠安全科几个人,推不动这盘死棋。
他拿起电话,直接打到三车间:“赵主任,试点工作是李副段长点头的。如果你们车间确实困难,推行不了,我只好如实向段里汇报,申请换其他车间试点。”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赵主任的声音立刻热情起来:“别别别!陈科!能推行!就是刚开始大家有点不习惯!我马上开会!狠抓落实!”
放下电话,陈锋又给一车间去了同样内容的电话。
下午,两个车间的上报记录果然多了起来,虽然不少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但总算开了口子。
陈锋知道这只是权宜之计,根子不在车间,而在上面。设备科和后勤科不配合,车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他让老张整理了一份设备科和后勤科在试点工作中推诿、拖延的详细记录,附上相关单据复印件,直接送到了李副段长办公室。
李副段长看着那厚厚一摞材料,脸色不太好看:“情况我知道了,会找他们谈。”
谈话的效果立竿见影。第二天,一批急需的劳保用品就配发到了试点车间,几台拖了很久的设备也安排了维修。
但暗地里的绊子并没停止。
没过两天,局里安监处突然来了个电话,询问四九城段试点工作的情况,语气严肃,像是听到了什么风声。
陈锋心里一凛,他谨慎地汇报了进展和困难,重点强调了试点工作的必要性和初步成效。
挂了电话,他立刻让老张去查,最近谁往局里打过电话或寄过材料。
老张打听了一圈,回来汇报:“设备科老李上周去局里开过会,后勤老王有个亲戚在安监处…”
陈锋冷笑,果然是这两条老狐狸。
他不再被动接招。第二天,他带着老张,突击检查了设备科的配件仓库和后勤科的劳保库存。账目和实物对不上,残次品以次充好,库存积压和短缺并存,问题一抓一大把。
陈锋没当场发作,只让详细记录,拍照留存。
回到科室,他让老张把检查记录一式两份,一份密封存档,另一份他直接拿着去了王段长办公室。
王段长正在看文件,见他进来,有些意外:“小陈?有事?”
陈锋把记录放在桌上:“段长,这是今天突击检查设备科和后勤科库房发现的问题。情况比较严重,涉及国有资产管理漏洞和安全生产隐患,您过目。”
王段长拿起记录,越看脸色越沉。他没想到问题这么多,这么触目惊心。
“这些…都核实过了?”王段长放下记录,语气凝重。
“现场记录,照片为证。相关责任人可以随时对质。”陈锋语气平静。
王段长沉默了一会儿,手指敲着桌面:“我知道了。你先回去,不要声张。”
“是,”陈锋转身离开。他知道,王段长需要时间权衡。这把火点起来,烧到的绝不止老李和老王。
下班回到四合院,院里倒是消停。
许大茂家静悄悄的,傻柱蹲门口吃饭,看见他立刻扭头进屋。秦淮茹在洗衣服,动作麻利了许多,贾张氏没露面。
阎埠贵笑着打招呼,眼神却有些闪烁。刘海中蹲在门口收拾煤球,没敢抬头。
陈锋回到后院,生火做饭,饭刚做好,听见前院传来易中海和刘海中压低声音的争吵。
“……你就不能去说说情?”
“……怎么说?现在谁敢惹他?”
“……那也不能看着光齐就这么下去啊…”
陈锋没理会。刘海中的二儿子刘光齐好像最近在厂里惹了什么事,想求到他这来了?想得美。
夜里,他继续完善试点方案,把白天发现的库房管理问题也加了进去,作为推行标准化管理的依据。
第二天上班,段里的气氛明显不同。设备科和后勤科的人看见他,眼神里多了恐惧,少了之前的阴奉阳违,老李和老王一整天都没露面。
下午,段办下发通知,召开紧急中层会议。
会上,王段长脸色铁青,宣布成立资产清查小组,由李副段长牵头,安全科、财务科、工会派人参加,全面清查设备科和后勤科的库房和管理漏洞。
老李和老王停职配合检查。
会场鸦雀无声。
几个平时跟老李,老王走得近的科长,脸色发白,低头不敢说话。
李副段长看了陈锋一眼,眼神复杂。
散会后,孙振山溜达过来,冲陈锋竖起大拇指:“牛逼!这一刀捅得狠!不过你小子小心点,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
“不断他们的路,就得断安全生产的路。”陈锋语气平淡。
清查小组迅速行动起来。
账目、实物、单据,一笔笔核对。问题越挖越多,越挖越深。老李和老王彻底慌了,到处托人找关系说情,但王段长这次铁了心要整顿。
试点工作趁机大力推进。没了设备科和后勤科的掣肘,两个车间的隐患整改和标准化管理迅速走上正轨,效果显著。
一周后,局里安监处刘处长突然带队下来调研,实地看了试点车间,听了汇报,非常满意。
“四九城段这个试点搞得好!敢于碰硬,措施得力!要在全局推广!”刘处长当场表态。
王段长脸上有光,连声应承。李副段长也笑着点头。
调研结束,刘处长临走前,特意跟陈锋握了握手:“小伙子,干得不错!很有思路!局里需要你这样敢想敢干的年轻干部!”
“谢谢处长肯定,还有很多不足。”陈锋保持谦逊。
送走局领导,王段长把陈锋叫到办公室,态度亲切了不少:“小陈,这次试点成功,你功不可没!资产清查那边,你也多费心,拿出个彻底整改的方案来。”
“是,段长。”
从段办出来,陈锋知道,这一局,他赢了。不仅扫清了试点障碍,还在局领导那里挂了号,进一步确立了在段里的地位。
下班回到四合院,天已经黑透,院里静得出奇。
他推开门,发现自家门口放着一小袋白面,足有五六斤。
陈锋皱眉,拎起面袋。上面贴着一张纸条,没署名,只写着一行歪歪扭扭的字:“一点心意,请笑纳。”
他冷笑一声,拎着面袋走到中院。
易中海、刘海中、阎埠贵都从屋里探出头。
陈锋把面袋扔在当院:“谁的东西,谁拿回去。”
无人应声。
“我再说一遍,谁的东西,谁拿回去。”陈锋声音冷了下来,“否则,我明天就交到街道办,说说这面粉的来历。”
静了几秒,刘海中讪讪地走出来,拎起面袋,灰溜溜地回了屋。
陈锋目光扫过易中海和阎埠贵,两人立刻缩回头。
他转身回了后院。
釜底抽薪,院里的,段里的,都一样。
只有把这些歪风邪气彻底铲除,路才能走得稳。
但他知道,这远远不是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