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划圈废鞭
类别:
历史军事
作者:
独孤世遗字数:2384更新时间:25/10/27 04:07:50
连装死的刘一燝都瞪大了双眼,会议室内诸大佬互相眼神交流,然后才齐齐开口。
“臣等遵旨。”
毕自严主动提出议题。
“陛下的意思是漕粮改走海运?”
朱慈炅点点头。
“当然,不是已经部分开运了吗?大运河能运就运,不能运就走海路。曹化淳,秋收时海船应该足够吧?”
曹化淳也打开了自己的书册,他跟小皇帝学的,很是认真的查找了下,还默默计算。
“回小皇爷,如果到秋天,沙船可以增加大约三百艘,但如果要运漕粮,可能还要暂停一些战船。”
朱慈炅当即不干。
“不停,多运几次呗,还分担风险。”
毕自严又追问。
“漕工的问题呢?皇民村庄好像也没有安置啊。”
朱慈炅又看向郭允厚。
“郭尚书在胶澳考察最重要的事还没说呢。”
郭允厚眼神中对朱慈炅竟然有种莫名崇拜。
“回陛下。青岛口的确可以建大港,胶澳也适合建城,不过那里只有两个渔村,和一个废弃的港口,人口,建材都是很大问题。”
朱慈炅笑了,朕在中国的东海边,先划一个圈,青岛就是大明的深圳,胶澳胶澳,太拗口了。
“毕先生不是担心漕工吗?
曹化淳,成立大明青岛城市建设公司,按上海模式运营。郑芝龙不是也说他想要在上海入股吗?青岛,朕允他了。那里离日本朝鲜更近点,也可以是两京海运的中转。
商会如果有人愿意投资,没赶上上海的,去青岛也一样,皇店司可以带头去那边发展。”
毕自严和郭允厚互相对视一眼,小皇帝真是大手笔啊,可北京苦得很啊。要知道,无论南京、苏州、扬州、上海的城市建设公司都至少是两千万以上的投资。
所谓的南京模式,就是国资全股,苏州模式,是商人合股,扬州模式,则是用政治利益换取投资,而上海模式是国有控股商人入股。
对于商人来说,苏州模式风险最大,一不小心要玩亏。扬州模式,其实在乎的已经不是商业上的盈亏了,更多是其他利益。
而上海模式,风险最小,朝廷带着经营,还能亏损?那不跟捡钱一样,人人都想加入,搞得上海的资金都快赶上南京了,商会只好紧急叫停。
当然,这帮商人不知道小魔帝最擅长亏本经商了,他的煤矿、炼钢等好几个产业都是一直在亏钱,越大越亏得多,曹化淳都快跟着疯魔了。
不过,此时的曹化淳还是恭敬的点头。
“奴婢下来就去通知商会,皇勋公司和皇家公司需要加入吗?”
朱慈炅随意开口。
“通知他们有这事就行,朕不强求。反正朕给机会了,要求的事他们都是怀疑,天天哭穷,朕懒得管了。”
毕自严终于还是忍不住了。
“陛下,太仓最近支出太大,快见底了。”
朱慈炅愕然,突然想到郭允厚是昨天才到南京,估计还没跟毕自严正经碰过头呢,一时童心大炽。
“这个事毕先生可得找大司徒,朕口袋里也空空如也,听说大司徒可是发了一笔横财,见者有份吧?”
郭允厚碰了毕自严一下,满脸堆笑。
“陛下,那是方懋昌发的横财,可不是老臣。再说,老臣在北京都听说陛下收了三千五百万两银子,陛下也不可怜下太仓。”
毕自严大惊,忍不住开口。
“有多少?”
所有人都好奇,一起盯着郭允厚。
郭允厚比了个胜利的手势。
“两千万两,不过,都是带血的。看着都瘆得慌。”
毕自严顿时不语了,身体都矮了一截,舒服的靠在椅背上了。天,老夫早上还到处化缘,这方懋昌这一点还是值得肯定的,不贪。不过这么多,他估计也不敢贪。
徐光启也激动了,南京是钱多,但全是别人的,财政其实也紧巴巴的,小皇帝撒起币来,从来都是没轻没重的。
“大司徒,南直也需要资金运转的。”
毕自严不干了,当即开口。
“金州,锦州,九边,陕西,还有那个什么天汗部,两千万听着是多,今年可能都不够。”
郭允厚有些小得意。
“徐阁老老家那么多银子,你来找户部就没有意思了。毕阁老,金州属于安东,安东和平郭隶属山东,户部可不管。”
连刘一燝都投来目光,郭允厚把安东和平郭都扔给山东,那说明山东还有很多钱啊,方懋昌这莽夫到底在山东抄了多少银子?
朝廷这个动向非常危险了,一个省推行一下皇民土地政策就足够大明不止一年的开销,还是不断疯狂增加的开销。
徐毕二人都在眼红这笔银子,明年又弄哪个省?刘一燝皱着眉头看向一脸笑意的朱慈炅,治国理政不是抄家灭门啊喂,小皇帝。
朱慈炅看着会议气氛轻松,也很高兴。
“有银子是好事,可银子多了就未必是好事了。朕请毕先生和大司徒南下,就是想当面听听二位的意见。南京这边,他们都跟朕说没事,大明足够大,容纳海量的银子没问题。
但真的是这样吗?朕很不放心,因为这种说法不是道。”
会议室所有人都恢复了正色,因为这才是小皇帝此次会议的真正主题。
毕自严再次坐正,首先开口。
“老臣收到陛下的书信后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老臣总结白银有个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我大明并不主产白银,历史上白银并不是我们的货币。我们的白银来源主要是海上,这本身就很有问题。
泱泱大明,我们竟然依赖别人的货币,借用陛下的话,我们没有货币主权。国家命脉为别国所控,别国可以轻易通过加大或者减少白银输入来操纵大明经济。
这并非老臣危言耸听,试想一下,就如陛下所说如果海外银矿枯竭,大明就会被踢出别人的支付系统。诸位想象一下,如果我们发展海贸型产业,会发生什么事?
第二,白银流入更大的伤害是造成南北割裂,南方诸省会培养出一批依赖白银和海贸的商人。恕我直言,这些人全是无国无君之徒,他们甚至会绑架中枢决策,让我大明更加依赖海贸。更甚者,他们会成为,外洋国家侵略我大明的带路党。
江南之地,或许的确不会受到白银流入的伤害,甚至因此得利,但付出代价的必然是北方诸省。陛下说的通货膨胀会发生在江南,但江南能够承受,而北方会发生的是通货紧缩,物价倍增。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国家财税可能将陷入长期困难。去年推行的南税改粮效果并不明显,而北方卖粮换银纳税。
依靠粮商,白银最终还是会流入江南,北方会继续缺银,我等无法阻止。如此循环,不出十年,财税必败。
所以,陛下,老臣谏言:请废一条鞭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