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艰难的推广

类别:都市言情 作者:野生的冰糖葫芦字数:4311更新时间:25/09/12 05:47:50
    虽说当下治安不太好,但他们人多,在交易会结束后也在京城逗留了一天,看了看天安门,又去吃了烤鸭,才圆满结束这一趟旅程。

    最大的收获要数一袋袋种子,能被挑中的至少也都有些特点。

    戚永锋也拿塑料袋装着一些样品种子,将带回上海试种,“志哥,那我先去坐车了。”

    “嗯,到了给菜场回电话。”

    陈家志逐一将戚永锋、纪松、彭谦等人送走后,才和薛军、方学林踏上了回广东的旅程。

    在飞机上假寐时,陈家志也在回味京城之行。

    京城的种业研发能力是极强的,在茄果、瓜豆类等蔬菜育种上都很强。

    虽说种类上和菜场的主营方向有点不搭,但对育苗场来说,品种却是多多益善。

    他看向方学林,“老方,菜场的种苗表现如何了?”

    从九月初,江心菜场育苗场便开始在育苗和嫁接,如今已到十月下旬,定植早的已经进入了采摘期。

    方学林说:“从目前来看,有几种嫁接组合的种苗表现非常不错,个别直生苗的表现也较为突出。”

    黄瓜嫁接云南黑籽南瓜,番茄嫁接水茄……

    了解几个组合的情况后,陈家志又问起了嫁接苗的推广。

    方学林尬住了。

    陈家志心中了然,“实话实说,我心里有底。”

    方学林垂眉,“推广都不太好,广州乃至珠三角冬种蔬菜都以菜心、生菜、油麦菜、芥兰等为主,茄果类和瓜类冬种主要是在粤西的湛江、茂名和阳江,所以想在广州推广茄果类种苗都较难。”

    说白了就是农户没有种植习惯。

    陈家志又问:“价格呢?”

    方学林想了想,说:“农户反馈嫁接苗的价格过高,不愿意买,而且农户习惯了自育自用,对要花钱的商品穴盘苗不太感冒,我觉得育苗场在湛江、茂名等地区可能会更有前途。”

    陈家志认可这个观点。

    但也不会现在就去粤西建苗床,当下还是要以研究为主,推广为辅,农户的消费习惯也是需要培养的。

    “继续在菜场试种吧,有些嫁接组合更抗病,可能在夏季时优势才更明显。”

    方学林问道:“如果推广一直没见成效,育苗场没有产出又该怎么办?”

    “如果种苗真的好,会有人尝到甜头的。”陈家志沉吟道:“实在不行,还能自用。”

    他想到了李才在连州谈好的合作基地,育苗场便可以免费提供种苗,再收购成品蔬菜。

    这样也能发挥价值。

    “当下重点还是做好基础研究、技术储备和嫁接工等人才培养。”

    把江心菜场当成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就合理多了。

    要说国内最早开启工厂化育苗的城市,那当属京城,这项技术就是京城最先引入,目前相对来说更先进。

    但同样普及度不高,主要还是没有消费习惯。

    不过陈家志还能自己种,或者免费给别人提供种苗。

    到了花城后,陈家志同样去靠谱鲜生和档口视察了番,了解行情后便回了家。

    如果没有自然灾害,珠三角十月份的蔬菜供应十分充足。

    广东冬种蔬菜的生产量省内能消化掉一半就十分惊人了,大多数菜还是要销往北方。

    也导致本地行情不景气。

    江心菜场也就只能走走精品路线,同时靠着供港市场维持着一定利润。

    陈家志的重心也没放在菜场管理上,回菜场后就一门心思扑在育苗场上。

    苦瓜和丝瓜互作砧木嫁接的种苗经过定植后,已经挂果,走进藤蔓下,便能看见密集悬挂着的苦瓜。

    因为是试种,量少,就没有卖的打算,基本供应给了菜场食堂。

    相比丝瓜,嫁接过后的苦瓜得到了大多数菜工的好评。

    苦瓜苦味更淡一些,还多了一丝丝瓜的爽口。

    这说明当下的嫁接组合有价值,如果再在产量或者抗性上有所表现,推广潜力就比较高了。

    而这两种子都是陈家志在东乡菜场的自留种,经历了多灾多难。

    这个秋天也同样将留种筛选。

    不过这次陈家志来苦瓜地,是来和李秀一起摘苦瓜。

    晚上李秀要给他做苦瓜酿肉,据说味道也十分不错,苦味没有以往那么浓。

    咔嚓~

    咔嚓~

    许久没剪瓜果,突然来试一试,陈家志感觉很解压,就喜欢这种感觉。

    “哎,家志,够了,摘几个就够了,多了也吃不完。”

    “没事,来都来了,就把他一起摘了,多的给食堂送去。”陈家志手里拿着一个很靓的苦瓜,笑道:“采摘苦瓜是顺带的,我主要还是来观察下瓜的外形靓不靓,检验下成果。”

    李秀翻了个白眼,要不是看到了你那剪苦瓜时的投入,还真就信了。

    “行行行,那边还有丝瓜、茄子和番茄,你想观察那就一起观察了吧。”

    李秀也钻进了藤蔓,同样一起的还有一黑一白两只体型不小的狗,从东乡菜场关闭后,两只狗也跟着来了江心菜场。

    不过没有当初在东乡菜场那么自由,现在菜场里小孩多,狗要拴住。

    每天最欢快的日子就是跟着李秀巡田的时候。

    陈家志仍旧乐不可支的剪着苦瓜,带的塑料桶很快就装满了,提起来得有二三十斤。

    “今天就放过番茄和茄子,菜筐装不下,过几天再来干它们。”

    李秀说:“过几天你不是又要去元谋吗?”

    “嗯啊。”陈家志笑道:“我可以明天就来摘番茄,后天摘茄子,大后天摘丝瓜。”

    “还说你不是来摘瓜的?”

    “我也在观察。”

    “那你观察出什么了?”

    陈家志剪了一根苦瓜,抛起来展示了下,“此瓜类我,一个字,靓!”

    李秀语噎。

    陈家志又说:“实话哈,从外形来看,这苦瓜确实漂亮,不枉费当初精心挑选留种。”

    “那是,当初价格那么好,还把好瓜拿来留种,要是留的种子不好,可就真白瞎了。”

    此时李秀看苦瓜也是满意的说了句‘靓瓜’,留种时挑选的场景她可都还记得。

    “不会白费。”陈家志笑了笑,“除了苦瓜丝瓜,茄子和甜椒也差不了。”

    “还有大骨青。”李秀说:“大骨青空心菜再过段时间也该收种子了。”

    “是哦,差点忘了。”

    陈家志装满了一桶苦瓜,递给李秀放到田埂上的菜筐里去。

    李秀不满的哼声道:“那可是大骨青,当初你不顾易哥、二姐的劝阻也要留种的大骨青,这才多久,就不耐烦了,喜新厌旧啊?”

    “呃,没有。”

    去年那段时间空心菜的价格也不低,算下来一亩至少也能卖大几千块。

    陈家志想了想,说道:“你说得也对,我今年也确实对大骨青没怎么上心,不该这样,育种就得持之以恒的坚持,额,还算不上育种,但提纯复壮也该坚持做。”

    瞧他一门心思扑在工作和种子上,李秀感觉自己完全就是白担心了。

    “今年空心菜长得也很好。”

    剪完苦瓜,陈家志跟着也去看了黄瓜、番茄、茄子、甜椒、丝瓜的生长情况。

    每一种菜的长势都很好。

    然后李秀就接连听到了‘此茄类我’‘此椒类我’等诸多评价。

    虽说有逗趣成份,但也是陈家志的真实评价,这些直播苗、实生苗、嫁接苗的状态都很好。

    他感觉是好兆头。

    晚上,陈家志也如愿吃到了苦瓜酿肉,苦味确实淡了许多,嫁接了丝瓜砧木的苦瓜口感有所改善。

    就现场长势来说,在抗性上也肯定有提升。

    这验证了嫁接的方向是对的,只是当下的市场推广确实存在困难。

    次日,陈家志在办公室查看了育苗场最近的销售情况,外销苗量大幅下滑。

    即使是东升农场,由于天气转凉,也取消了菜心种苗订单,只保持了少量生菜和油麦菜的订单。

    秋冬季还是撒种子方便。

    易定干说道:“我们也向东升农场推荐过番茄、茄子嫁接苗,他们表面不认可也就算了,暗地里还带头贬低我们。”

    陈家志蹙眉问道:“怎么贬低了?”

    易定干努嘴道:“说我们想赚钱想疯了呗,一株苗卖1毛5,还不如自己育苗呢。”

    自己育的苗比得上苗场的嫁接苗吗?

    但这也是现状,想改变观念是很难的一件事。

    易定干继续说道:“菜场里有一批本地菜工,也还有地,菜场免费给提供种苗,还遭到了不少人的嫌弃,有点难搞哦,家志……”

    说到被自家菜工嫌弃种苗时,易定干充满了辛酸。

    免费啊,不收钱的啊,就这都还要被嫌弃,这推广怎么就那么难。

    “徐闻香和黄建远也来菜场问了育苗场的事,还有元谋的育苗场,从现在情况来看,育苗场铁定会亏本,菜场的利润也下来了,他们的意思是育苗场还有没有必要继续搞下去?”

    顿了顿,他又笑着补充,“他们说没别的意思,就是害怕你上头。”

    陈家志反问道:“你觉得呢?”

    “我咋知道,你才是老板,育苗场也归你管,把菜场经营好才是我的任务。”易定干喝了口茶,“但话说回来,这嫁接苗种出来的瓜果都还可以。”

    陈家志摊了摊手,“既然有价值,那为什么要停止呢?苗场不赚钱,我们也能通过种菜或者卖菜赚钱。

    只要整体环节上在赚钱,嫁接苗或者说育苗场都有必要搞下去。”

    易定干嘀咕道:“我又没反对,这事你得找徐闻香和黄建远。”

    陈家志比了个OK,“交给我。”

    最近徐黄两人确实在资源上给了公司不少帮助,陈家志也愿意和他们加强沟通。

    在家和菜场呆了几天,陈家志前往元谋前,再度与徐黄两人见了面。

    两人很好说话,当着他的面并没有提出什么意义,只是问什么时候分红。

    得知短时间内不会分红后,两人也无可奈何,只表示将继续提供资源。

    陈家志猜测,如果不是有自己的事业,两人都恨不得来公司任职。

    …

    十一月初。

    当大部分地区都开始降温时,元谋白天仍然有二十六七度。

    天空湛蓝如洗,远处山峦起伏,近处花果飘香。

    陈家志和农业局的马明走在能禹镇辽阔平坦的田野上,菜田里大部分冬早蔬菜都进入了采收期。

    可惜,采用云岭农业育苗场种苗的农户不多。

    “马局长,元谋的气候条件得天独厚,很适合育繁种,可以多引进国内外的种子公司过来制繁种嘛。”

    这次来,陈家志再一次认识到了穴盘苗和嫁接苗的推广有多难。

    农户不理解也就算了,连有关部门内部也存在分歧。

    “尤其是蔬菜制种,可以说全国找不出几个比元谋更适合冬繁制种的地方。”

    “元谋县哪有陈总说的这么好。”马明笑了笑,把这当成了是客套话,“我可听说了哈,陈总的育苗场在打制繁种育苗的主意。”

    陈家志摇了摇头,虽说他也确实瞄上了供蔬菜制种苗这块蛋糕,但这对全县的产业有利。

    “我这可不是客套,前段时间我去京城参加了一场种子交易会,还替元谋做了宣传呢,你们肯定也清楚自己的优势,只是碍于各种原因,没能充分发挥出来。”

    “哦~”马明顿住脚步,笑道:“陈总是怎么宣传我们元谋的?”

    “还能咋说,干热河谷的气候优势呗;又有蔬菜生长发育的良好环境,具备制种需要的良好隔离环境;

    土地、劳动力便宜;

    农业生产条件好,有良好的灌溉设施;

    种菜的农民具有良好的生产种植技术水平;

    当地政府和合作组织对蔬菜制种行业很重视……”

    陈家志哼笑了声,说:“你们可记得要给我宣传费!”

    马明哈哈笑了笑,“陈总,要是你真能给元谋县拉来种企投资,这宣传费我去给你要!”

    当下种子的生产流通都主要掌握在地方种子公司手中,想招商谈何容易,马明没放在心上。

    这番交流过后,陈家志也感觉短时间内靠有关部门招商靠不住。

    还得是自己来。

    与广州相比,元谋的种苗推广工作更加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