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名扬九州,推衍拳意! (8200)

类别:女生频道 作者:何人奏我长河吟字数:8547更新时间:25/02/22 17:30:42
    铁鞭入手,徐行垂目一望,只见其上铭刻两串古朴纹路。

    徐行熟读禹贡,自然认得出来,这正是以上古文字书就的“赶山”二字。

    禹王赶山鞭,亦曾在上古神话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丝毫不逊色于九鼎。并且看赶山鞭的品相,还要好于残破的徐州鼎。

    惟一一点不好的地方在于,这件上古圣皇法宝,似乎已经感受到徐行身上那属于无支祁,以及他本身的拳意,神物自晦,不愿为徐行所用。

    不过,以徐行如今的至人境界,就算是赶山鞭,也丝毫忤逆不得。

    只见其人右手五指虚握,拳意弥散,流布秘境四方,以天地为炉、造化为工,运转阴阳,燃三昧火,煅烧赶山鞭。

    如此举动,落在众人眼中,又引得一阵惊叹震撼。

    李云显眼眸眯起,忽地意识到,不知何时,这座秘境的权柄,已然落入徐行掌中。

    且他运用法度的姿态,是如此轻松写意,信手施为、举重若轻,这样的手段,哪怕放在李云显见过的诸多真仙中,也是绝无仅有。

    司马承祯则是认出了那条赶山鞭的正体,见徐行如此对待禹王遗宝,眼角抽了抽,欲言又止,最终还是默不作声。

    他忽然想起李林甫方才的言语,一时间,心头已是思绪万千,难以分说。

    他如今虽是转修剑道,但这实则是面对魔门倾轧的无奈之举,若是有可能,司马承祯也不愿用这样的法子。

    可徐行和他绝不一样。

    司马承祯看出来,这位只怕从一开始,便有挑战天纲之心。

    若是非有魔门在前,革鼎之拳拳锋所向,便是负责维护、修补“天纲”的符箓三宗。

    不过……

    话又说回来,如今的正道,亦或者说符箓三宗,当真有能力,能够拿得下这位?

    司马承祯虽是上清宗祖师,深谙己方的底蕴如何,一时间也没有答案。

    只因徐行身上的谜团,实在是太多,就连他也不清楚,这位若是完全放开手脚,不遗余力地施展拳法,究竟会强悍到什么地步。

    他唯一可以肯定的是,至少,以自己这把老骨头,若是同其人放对,只怕十有八九,都会要出个大丑。

    在众人的复杂视线中,不消片刻时光,灰扑扑、黑漆漆的赶山鞭,就已变了模样,显露出身为上古遗宝的光辉。

    毕竟徐行的拳意,连元始魔祖都炼得,又怎会奈何不了一件陈旧法宝,

    鞭长四尺许,棱角分明,通体金灿,不知何物铸成,一股莫名之势贯穿其中,宛如擎天神柱,雄镇四方,平定八极。

    徐行提着这杆长鞭,左手一撕一扯,便从秘境中踏了出来。

    李云显没有司马承祯那么多负担,剑光落定,来到徐行面前,双手抱拳,深深一叹:

    “这一次,是我们失查了。”

    其实,谁也料不到,李林甫竟然有这么大的神通,能将禹王留下的秘境化为己用,炼成一座九宫魔域。

    可李云显毕竟是真仙,自有担当,出了这种事,他当然会感到愧疚、自责。

    好在,徐行这一次虽是身陷险境,到底是凭双拳争得了一线生机,又一举踏破两重关隘,战力飙升,正式跻身天下绝顶之列。

    司马承祯的身影,也从极远处赶了过来。

    老道人抚须一叹:

    “先同李林甫斗智斗勇,又破九宫魔域,当灭元始魔祖魔识留痕,出秘境后,还能以一敌三……

    小友这份战力,当真是可怖可畏。”

    提到九宫魔域、元始魔祖等字样,李云显的目光也锐利起来,微微颔首,表示赞同。

    此界自古以来,元始魔祖分神垂顾的次数,便屈指可数,每一次都是被上界帝君出手镇压,从无被真仙击破的例子。

    ——直到如今。

    李云显又道:

    “教主之拳,对魔门道统实是克制到了极点,连元始魔祖都难以抵御,可如此一来,倒怕五方魔教彻底应激。”

    司马承祯闻言,也点点头。

    在如今这种时局下,正道之所以还能偏居一隅,除去各自手段外,很大一个因素,便是由于魔门的内部分裂。

    尤其是在李林甫复生以来,这种分裂更是到了一种难以弥合的地步。

    甚至可以说,如果不是因为这种分裂趋势,让李林甫腾不出手来,以真身降临,今日徐行面对的局面,只怕还要复杂三四倍、危急五六倍。

    可如今,徐行大势已成,修成武道至人,又得革鼎拳意,局面自是大不一样。

    就算是李林甫、黄举天要斗个你死我活,甚至不闹个天翻地覆不罢休,也定然会联起手来,先除掉这威胁再说。

    想到这两个名字,饶是以李云显、司马承祯的心性,也不免感到有些沉重。

    徐行方才虽是展露了所向无敌、横扫八荒的气势和战力,但要是真同这两位魔门最强者交手,胜算只怕……

    不过,两位祖师到底是剑仙,这种心绪方一浮现,便以剑意将之斩断。

    ——无论如何,他们都避不开这一战,如今还多了徐行这么一个生力军,怎么反倒变得畏手畏脚了?

    徐行对两位真仙的结论暂时不置可否,只一笑道:

    “无非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若黄举天、李林甫敢来,徐某亦乐意与他们论道一场,怕就怕,这两人还顾不上我。”

    李云显闻言,眉头一皱。

    “你的意思是,魔门还有谋算?”

    徐行回想起当日同朱灿死战时,曾经短暂打过照面,却并未交手的东支掌教,点头道:

    “我曾见过东支那位紫荆神君,气度、胸怀皆颇为不凡,不似凡俗之流。

    他也曾经到过十万大山,可这一次,他,乃至整个东支,都未参与到秘境之事,只怕东支还另有谋划。”

    徐行对这位紫荆神君,有着相当深刻的印象,当日一见,他本以为这位亦是为了秘境而来,方才加紧进度,严防死守。

    可如今看来,这位只怕在那时,就已窥出了些许端倪,甚至已经确定,这座秘境被他化自在天主动了手脚,故而才没有现身。

    饶是以徐行如今的眼界来看,这份洞察力,亦不可谓不惊人。

    但他这种态度,也表现出一件事。

    ——东支对秘境之事,实则并非是那么热衷。

    如若不然,以黄举天的实力,纵然李林甫已有布置,莫非就不能横插一脚,坏了他的事儿?

    所以,徐行才会判断,只怕东支在背后另有谋划,甚至这谋划已到了关键时刻,才不愿节外生枝,招惹任何麻烦。

    说完了自己对这位掌教的认知,徐行又谈起修行法理上的要紧处。

    “魔门南支、东支,本就是从玄门中夺来的道统,与天魔根本法理,天然便隔了一层。

    这种隔阂,在御使魔门法度时固然是阻碍,却也令两脉中人,更易从魔门中超脱出去。

    黄举天建立阴月王朝,抢夺阴世幽泉,研究生死之理,制造朱灿,以及一众半人半魔的魔族,应当都是为了出离魔门在做准备。

    如此一来,只怕他反倒还要感谢我,打散了魔主识念,为其指出了一条明路。”

    说紫荆神君时,两位真仙还有些半信半疑,可徐行从法理层面上的剖析,却扎实得令两人无从反驳。

    说完黄举天的打算后,徐行又将自己从秘境中得到的信息,尽数传了过去。

    司马承祯神念一扫,不由得惊呼出声:

    “这一场劫数的源头,竟然不在此界,而是在……天庭?!”

    明白这一点后,饶是以司马承祯的定境,也不免胸口一滞,震撼难明,却又有一种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感触,从胸中涌现。

    就仿佛他好像早就已料想到这一点,只是出于种种原因,不敢置信又无法查证,便将其埋藏于心底深处。

    直到得了徐行这么轻轻一点,这些本就存在的疑惑、猜测,便立即重现天日,占据了司马承祯的脑海。

    不只是他,就连李云显亦震了一震。

    这位赤城剑仙虽然非是玄门中人,不受天纲束缚,却因剑道传承,同玄门法理天然亲近,更有多位祖师破空飞升,自会担忧天庭境况。

    徐行比两人冷静得多,又道:

    “天庭之事,我们暂时管不了,并且从这座秘境来看,他们也暂时管不了我们。

    可上界诸位帝君留下的天纲体系,在这种情况下,只怕反倒会成为魔门的抓手。

    就譬如黄举天,身负太乙东华玉书的传承,他想要超脱魔门藩篱,定然需要一个有足够分量的存在,来同魔门体系相抗。

    夺取天纲体系,借助玄门法统,另辟出一条路来,想必便是最好的做法。”

    李云显、司马承祯两人闻言,俱是一凛。

    天纲的根本,便在符箓二字上。

    其实,此界天地元气的基本性质,都已被天庭诸位帝君,以大神通反复改造过,使其呈现方式,更加贴近符箓。

    打个比方,在此方天地中,玄门弟子若是因循对应符法,想要引得元气流变,达成某种效果,亦或是呈现出某种物象,只需耗费旁门法度十分之三四的法力。

    甚至于,根据修士所学根本功法的品秩,这种消耗还能进一步降低。

    若是真有天资卓绝,精研玄门根本义理之辈,即便不修神通道术,只是日日参悟世间无穷胜景,都能从中悟得一篇篇通玄法诀。

    这些帝君“留痕”,对玄门中人固然友好,却也阻碍了旁门炼气士以自己的方式,观测、诠释这个世界。

    现如今,诸位帝君的状况已然不太妙,他们留下的道痕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扭曲,乃至异变,反倒是为魔门中人借势。

    譬如九宫魔域,在这样的天地环境中,便极其容易展开,拟化域外星空,滋生魔头。

    如黄举天、南方天魔这种根本法度脱胎于玄门的天魔,以及他化自在天主,甚至可以占据这些扭曲变异的“道痕”,从整个玄门体系的顶点,居高临下地切入,染化眷属。

    其实,符箓三宗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不过在他们看来,正因诸位帝君道痕交织、共鸣而成的‘天纲’存在,此界才未被彻底魔染。

    纵然这些天魔,能够攀附其上,乘隙而入,可若是没了这些遍布天地,隐于种种元气,乃至根本法则中的“道痕”,此界局势只怕还要更为糟糕。

    若是能够将对应的道痕弥补,那么这样的扭曲异变,也未尝无法挽回,东南二十四治,便基于这种想法,展开的一次实验。

    不过,哪怕距离魔劫降临,已过去了许久,那些道痕都不曾有弥合的迹象,魔门反倒是一天天坐大,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之势。

    渐渐的,在符箓三宗内部,尤其是在上清宗、阁皂宗里,出现了不同的声音。

    如司马承祯便主张,干脆暂时放弃“补天”,转为集中力量,针对魔门,等除了这些魔崽子,再来考量这些事。

    阁皂宗的杜光庭杜祖师,亦是司马承祯的支持者,但正一道张天师,却是力排众议,以盟主身份,压下了两位同道的意见,一意孤行,坚持推动“补天”。

    他的理由也很充分。

    玄门同魔门之争,最要紧处,就在两者根本法理对天地的诠释,而这一界周遭遍布帝君道痕,天然对他们有利。

    只要能掌握地利,玄门便立于不败之地,比起镇压一个两个天魔,这才是制胜根本。

    司马承祯和杜光庭,其实在那个时候,就隐隐有察觉,道痕之变,应当另有缘故。

    但他们却无法将这种猜测斥诸于口,此界局势已可称岌岌可危,若是把这唯一希冀都给戳破,众弟子又如何坚持得下去?

    并且,从心底深处,两人也不愿相信,诸位帝君留下的“道痕”,会为魔门所用。

    可现如今,被徐行这么一分析,司马承祯却不得不抬起头,正视血淋淋的现实,并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郑重态度,细细思索。

    李云显、徐行也等待着他的答案。

    司马承祯沉吟片刻,才道:

    “即便天纲如今扭曲,但是以黄举天的修为,纵然再进一步,也无可能将之篡夺。

    除非,此人再进一步,且有别的助力……”

    徐行闻言,一手指天,了然道:

    “这份助力,想来,便是天魔星了。”

    司马承祯的目光,立时变得无比肃然。

    到了徐行如今这个境界,很多事其实无需司马承祯等人解释,自己也能如刚才一般,从法理入手,看个七七八八。

    现在在他眼中,所谓的天魔星,便是元始魔祖最初在此界的“留痕”,只是被上界帝君们联手封禁于此,凝化为一颗星辰。

    而他们之所以要为此事,恐怕最大的目的,便是想要试着,用“天纲”将魔道体系,也包罗在内。

    魔门有染化之功,玄门亦有敕封之法,玄门诸般法度中的道兵、力士,多半都是敕封异类而成。

    只不过,这种想法即便是在如今的徐行看来,也足称是不可思议。

    “七世怨侣”之所以会在人间轮回转世,多半也是一种对魔道体系的探索。

    以往天庭同此界联系紧密,诸位帝君不仅可以借助天纲对此界施加影响,甚至能够派遣化身下界,乃至真身转世来此,所以一枚天魔星,还出不了什么乱子。

    但是现如今,天庭遭了劫难,就连众仙家立身的“玄妙无边方广世界”亦动荡不安,天魔星的存在,便成了此界真仙难以解决的大问题。

    众人虽是无法肯定,天魔星到底能否动摇帝君道痕,但却明白这两种存在,绝对处于同一层次。

    甚至于元始魔祖这枚魔念,还要更胜一筹,如若不然,天魔星的传说,也不会到了如今,仍在世间流传。

    徐行此前虽是在九宫魔域,抹除了一点魔祖留痕,可那一点魔识的体量,同存世了不知几千几万年的天魔星相比,实在是连微粒都算不上。

    在过于巨大的体量差距下,他的革鼎拳意亦很难发挥作用。

    大致推导出黄举天的谋算后,三人皆是沉默不语,就连徐行突破境界带来的喜悦,也悄然逝去,气氛一时也变得无比凝重。

    徐行思索一番后,又道:

    “黄举天既然是想出离魔门体系,就绝不会与元始魔祖魔识接触得过于密切,他定然有某种李代桃僵之术。

    亦或者,此人已经算好,能够最大限度消解元始魔祖的魔识,如此一来,出离魔门体系的把握,才是最大。

    这些年来,他一直隐匿不出,应当就是在操持之事。如此一来,即便此人能够成功,天魔星的力量,也该被消耗极多。”

    徐行到底是曾经深入接触过天魔体系,对内中关窍一清二楚,分析得丝丝入扣,令两人稍微安心了些。

    徐行又一笑道:

    “并且,我想他一时半会儿,也是做不成此事,若黄举天真进行到了最后一步,李林甫也决计腾不出手来针对我。

    如此看来,咱们应当还有些时间。”

    司马承祯却仍未放松,眉宇紧锁,忧虑道:

    “即便还有时间,但咱们本就是处于弱势,万不能坐以待毙,教主可还有法子?”

    不知不觉间,他和李云显都已将此前的“小友”称呼,悄然换成了“教主”,显出对徐行的尊重。

    徐行自也是当仁不让,直言道:

    “天魔星乃是隐曜,难以追索,你我难以下手,可天纲体系,近在眼前,何不以此为抓手?”

    李云显双目一眯,从徐行的言语中,体会到一种强绝意念,慎重问道:

    “教主想要如何入手?”

    徐行点了点头,坦然道:

    “天纲之法,对如今的我们来说,已是阻碍而非助力,何不直接出手,将之摧去?”

    “摧去?!”

    李云显、司马承祯皆是一愣。

    他们万万没想到,徐行竟然果决至此,要行这釜底抽薪之事。

    司马承祯不假思索道:

    “教主,此法决计不可!”

    李云显没有说话,陷入沉思中。

    司马承祯踏前一步,直视徐行的双眼,语声坚定,字字铿锵有力。

    “若你我当真做成此事,届时,若魔门中人孤注一掷,干脆就要借助天魔星之力,请降元始魔祖魔识,魔染一界,又要如何应付?

    更何况,要从根本上摧毁天纲,就得磨灭帝君道痕,以你我之能,万万无此指望。”

    说完自己的分析后,司马承祯神情一变,语气又变得语重心长起来:

    “教主,我知道,你的道途同‘天纲’,已有根本冲突,可如今大敌当前,此事、此事……当徐徐图之啊。”

    以司马承祯上清宗祖师的身份,能够说出这番话来,足见他在心中,已把徐行当成了足可交托真心的道友。

    其实在老真人看来,若天庭当真已沦陷,那从长久来看,废除天纲,令徐行的拳法广传一界,或许才是更好的选择。

    但那应当是在平定魔患之后,而绝不是在现在。

    武学之道,在于体运乾坤、明悟阴阳,而如今这方天地,早已面目全非。

    长此以往,平天教这些弟子不要说抵达至人境界,只怕反倒要被扭曲了心性,贴近道门,连契合本心灵光的拳意都练不出来。

    如厉归真等旁门中人,之所以无法再进一步,就在于此。

    不过,徐行现在还能够将自己在其他世界得到的体悟,原原本本地传给众弟子,为其开辟出一条新路。

    虽然这种做法,仍是会制约平天教中人的武学成就,但至少在如今这个局势下,这还不算是什么大问题。

    可若是“天纲”当真崩解,此方天地究竟会出现何种变化,是谁也难以预料的,

    徐行见老道人显出前所未有的激动情绪,面容依旧如常,只一笑道:

    “老真人,咱们究竟做得到、做不到,自己心知肚明便可,但问题是,在魔门中人眼中,咱们至少拥有做成此事的可能性吧?”

    老真人闻言,下意识地抚须眯眼,品出了徐行的言下之意。

    的确,徐行在李林甫以及三位天魔面前,以革鼎拳意磨灭元始魔祖魔识那一幕,实在是太过震撼。

    若此事流传出去,他又放话要针对天纲体系,那即便是执掌正一道的大天师,都要掂量几分。

    并且,以徐行的道途、身份,针对天纲是再正常不过,他那代表自身本心本性的革鼎拳意,便是最好的招牌。

    徐行又道:

    “只要消息放出去,也不愁黄举天、李林甫不动,并且,就算他们坐得住,至少还有一位,是决计不能无动于衷。”

    司马承祯心头一凛。

    “你怀疑正一道?”

    徐行对这话不置可否,只是道:

    “我只看他们如何做,当今之世,无论正魔,皆各有所求,且筹谋已久,我们能做的,就是以快打快,先坏掉他们的节奏再说。”

    听完这番话,李云显和司马承祯先是看了看徐行,又对视一眼,忽然意识到一件事。

    ——这位平天教主,的确是太年轻,势头也太过迅猛了。

    对此界中人,尤其是真人级数以上的强者,因其境界高深,寿元极长,行事多半都以十年、百年计。

    至于真仙,更是可以为一次炼法、一次谋划,耗费数百年乃至千年时光。

    他们行事,一向是讲究丝丝入扣、步步为营,稳扎稳打。

    可徐行从修行至今,还不到三十年,做事不是按年月论,而是以天数计。

    这种勇猛精进,抑或说横冲直撞的蛮横劲头,反倒是诸位天魔、真仙难以跟得上他的步调,要被牵着鼻子走。

    覆灭南支,上金山寺、青城山,又入十万大山斩朱灿,开宗立派,桩桩件件,都是如此,几无止歇。

    即便是这一次的秘境杀局,徐行更多的也是适逢其会、自蹈险境。

    现如今,面对重重谋算,徐行“以快打快,直击要害”的策略,的确是最优解。

    李云显沉吟片刻,又道:

    “若五脉天魔当真信了此事,当真要舍下天魔星,联袂来袭,你又当如何?”

    徐行挥了挥手中的赶山鞭,又看向不远处那座秘境,微微一笑:

    “自从明悟革鼎之势,练成拳意实质后,我对虚空神通的理解,又上了一个层次。

    趁着三大天魔败退,黄举天、李林甫尚在对此的空窗期,我正好能腾出手来,顾一顾龙涎口。

    若是能成,龙君以及那位大灵官,都将是咱们的助力。”

    听闻此事,李云显和司马承祯皆是神情振奋。

    如今这个时节,若能再解放出两位真仙级数的战力,以做伏兵,能够起到何种效用,不问可知。

    司马承祯不由得感慨道:

    “教主行事,虽是凌厉果决,却也是万全之策,不过……”

    老真人说到这里,目光狐疑,上下打量了徐行一番,才缓缓问道:

    “若届时真有机会,教主会不会……”

    他的话还未说完,徐行就已点点头,无比坦然地承认道:

    “若真有机会,我定然会直接斩灭天纲,为此方天地脱去一层枷锁。”

    司马承祯默然一会儿,才摇摇头,苦笑一声,跺足长叹:

    “罢了,罢了,便由得你罢。”

    至此,三位真仙级数的强者,便已达成共识,这场杀机四伏的秘境之争,也算是正式落下帷幕。

    今日之后,平天教主另辟新途,以旁门之法证道,且以一己之力,破碎九宫魔域,扫灭魔祖留痕,逐退三大天魔的消息,不胫而走,席卷九州四海,令天下彻底沸腾!

    ——

    另一边,南方天魔也挟着朱温、安禄山两位同道,遁出了数千里之远。

    其人甫自幽冥世界中钻出,浑身幽绿火焰便是一阵晃荡不休,六天鬼神宫中的一众鬼王、鬼将,乃至绣衣宫人等,足足灭去三成,大伤元气。

    朱温亦好不到哪里去,革鼎拳意在血海魔国中,如野火燎原,势不可挡。

    被这拳意轰碎的阿修罗,即便复生之后,也像是个个生出了反骨,要揭竿而起,搅得魔国动荡不安。

    朱温本是想借助儒门的文人道,对一众阿修罗施以教化,期以十代、百代,改易其本性,建立真正的文明。

    可遭这拳意一击,他毕生筹谋已是大半成空,即便最后成功镇压,道基上的缺漏亦难以弥补。

    朱温又想起自家探索生死之道的产物,也死在徐行手中,一时间,不禁怒火攻心,浑身上下,都燃起一簇簇血焰,难以止歇,大喝道:

    “他妈的李林甫,暗中布下九宫魔域,莫非是想将我等一并祭炼?!”

    朱温本就是黄举天麾下部署,这一次又蒙受了如此巨大的损失,对撺掇自己的李林甫自是恨之入骨。

    此言一出,安禄山心中亦是一凛。

    即便是他,来此之前都不知道,这座秘境已然被李林甫捷足先登,且其中还暗藏有“九宫魔域”这等大杀器。

    若自己当初真是冲了进去,岂不是……

    朱温饶有深意地看了眼安禄山,也不多说,以掌作刀,撕裂虚空,化为一条血虹,纵贯长空而去。

    那位南支天魔,则是从始至终都未发一言,冷眼旁观。

    朱温远去数千里后,将血海魔国张开,自己立身其中,闭目冥思,以一种玄妙波动,将魔识散发出去。

    不一会儿,他便勾连到另一个宏大意志。

    那个存在并未传来任何神念,只是将自己的视线投来,便令朱温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压迫感。

    这种压迫感,早已伴随无穷的苦痛折磨,在一次次生死轮转中,铭刻进朱温的骨髓,乃至神魂最深处,令他永生永世,都无法忘却。

    他恭敬俯首,放开了自己在元神中的一切防护,令那无形意志能够便知自己所历之事。

    过了半晌后,一道虚渺人影,聚于魔国中,问道:

    “那一拳,是这样吗?”

    他同样脚踏八卦,身影分合,一身气机多次转换,朝着虚空轰出一拳,

    刹那间,魔国中风云丕变,一股慨然之气凭空而生,贯穿虚空,似要翻覆整座血海,打碎一切,再造乾坤。

    正如烽火乱世,有豪雄英杰应运而生,率众横行九州,伐无道、诛昏君,定鼎天下。

    朱温心头一凛,知道对方这一拳,乃是从自己魔国中残存的些许拳法意蕴,推导得来,且至少有九成相似,形神兼具。

    如此悟性,实在是恐怖!

    那人独立虚空,垂目看着自己的拳头,饶有兴致地道:

    “《阴符经》中云:火生于木,祸发必克。奸生于国,时动必溃,这拳法倒是和我的剑法,多有相合。”

    朱温将对方的拳意仔细品鉴一番后,先是点头后摇头:

    “那厮的拳法,还有一重变化。”

    “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