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2章 呼厨泉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花花家的太岁字数:4140更新时间:25/02/22 04:21:39
    太原郡,介休城。

    太原郡通往河东郡的道路,从北向南,以介休为起点,永安为终点,其名曰冠爵津,也即是后世的雀鼠谷。

    当下,秦王刘璋统帅关中人马进军太原,并州牧高干于永安城据守。

    按理来说,在永安城被刘璋拿下之前,介休城自是有泰山之固,毕竟关中的人马,不能越永安去攻介休。

    然而就是高干据守永安,自信满满的情况下,介休城为刘璋麾下大将张任所攻下。

    据守于永安城,乍听到介休失守消息的高干,是一脸的不可置信,但在多番派遣斥候侦察后,他确信了介休失守的消息。

    而介休失守,一则意味着高干退往太原郡的后路断绝,二来意味着太原郡当下的情况不是太好,不然如何会被张任夺取了介休城。

    只是令高干疑惑的是,他没有收到过关中人马偷渡冠爵津的消息,也是他屯于冠爵津的南口永安,关中人马的一举一动都在他的眼皮子底下,自是不太可能瞒得过他。

    可就是没有什么异常的情况下,介休城失守了,这大大的出乎高干的意料。

    到底是哪一步出了问题?

    高干思来想去,他突然有所明悟,夺取介休的关中人马,不是由南向北,多半是由北向南而来。

    关中人马自关中北上,历上郡、云中,再转向东方,经雁门、云中,再折向南方,就可抵达太原郡,出现在他的背后。

    ‘好算计。’高干倒吸了一口冷气,这一条路可不好走,路上多有夷狄和蛮子,且道路悠长,对于后勤的压力也很大,稍有不慎,就是万劫不复的下场。

    史册上,赵武灵王有过相同的计策,为了避开函谷关的险阻,赵武灵王有意从河南地绕路南下,直趋关中的腹地,不过后来因为赵国发生沙丘之变,赵武灵王的计策没有得到实施的机会。

    这是一式险招,功成的概率极小,可秦王刘璋胆大非常,竟是使了出来。

    永安城不可守也,高干冒出了一个念头,一个决绝的念头。

    介休失守,想拿回来只怕是千难万难,况且他不可能抽出兵力去北上夺回介休,盖因抽调兵力北上,永安城的守御就薄弱了。

    今不得战,亦不可守,没有投降刘璋念头的高干,迅速做出了决断,他打算撤离永安城,拥兵东去,前往上党郡。

    太原郡丢了,上党郡却是万万不能丢的,一旦失去了上党,整个冀州都将处于秦王刘璋麾下关中人马的攻击范围内,且握有上党高地,是战是和,全凭秦王刘璋的个人心意了。

    为了避免被关中人马衔尾追击,高干将撤军的时间放在了晚上。

    是夜,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四野在月光映照下,处于一片清明的状态。

    趁着明媚的月色,永安城的东门于夜间悄悄打开,一队人马疾驰而去,奔向上党郡。

    第二日。

    当屯于城外的匈奴单于呼厨泉,遣人到永安城和高干互通消息时,使者带回一个不好的消息,高干不见了,永安城的精锐士卒不知所往,只剩下一些老弱。

    呼厨泉闻之大为震惊,他向使者追问道:“可曾盘问城内老弱,到底是何情由,如何高干不好好守住永安,却丢弃此城而去。”

    呼厨泉的语气紧张,夹带着惊慌之色,高干引兵而去,将永安城抛弃掉,这不是一个美妙的信号,而是一个糟糕透顶的征兆。

    祸事了!!!

    使者恭声回道:“大单于,小人盘问了一番,得知高干在昨夜引兵从东门奔逃而去,至于情由,似是因为介休城出现了变故。”

    “介休?”呼厨泉不明所以,介休城他是知道的,乃是冠爵津的北口,受高干邀请,自太原郡南下的他,路上还经过了介休城。

    介休城是永安城身后的城,在永安无有变故的情况下,介休城如何会有什么变故,呼厨泉神色惑然,小小的脑袋上出现大大的问号。

    使者开口,解开了呼厨泉的疑惑:“禀大单于,说是关中人马不知从何处偷渡,竟是摸到我们的身后,夺下了介休城。”

    “啊!”呼厨泉讶异了一声,他的两只眼睛瞪的溜圆,嘴巴也是张的老大。

    于城外驻营的他,将麾下胡骑斥候四散,永安城,以及永安城左近的情况,他是一清二楚的,关中人马断不可能在他眼皮子底下偷渡过冠爵津,进犯他们身后的介休城。

    容不得呼厨泉多想,去思考出一个合理的原由,但听隆隆的战鼓声从远处传来,关中人马似乎是知晓了永安城的变故,大军倾巢而出,将要攻取永安城。

    “告诉诸千户,速速整理行装。”呼厨泉一声令下,现下高干抛弃永安城而去,他自是也要离开,不会在这里帮高干去阻截关中人马,他可没有那般子的义气。

    况且高干不告而走,自己偷偷摸摸跑掉,呼厨泉揣测高干八成是把他当做炮灰和肉盾,想用他来拖住关中人马的追击,他可不是笨蛋,自是不会做此等不明智的举动。

    “退军、退军。”呼厨泉高声喊道。

    匈奴人所立的营寨简陋,没有多少辎重,是以匈奴人不消数刻就收拢完毕,在呼厨泉这位大单于的带领下,急速北上,打算回到太原郡。

    或谓在关中人马占据介休的情况下,呼厨泉北返的的道路不通,说不得在路上为关中人马所截杀。

    可道路不通就不通,呼厨泉还是打定主意北还太原。

    无他,盖因匈奴所部老弱皆在太原,不北上和家人团聚,他麾下的匈奴胡骑就会掀翻他这位大单于。

    高干往上党遁走,呼厨泉向北而去。

    永安城,为关中人马所下,三万余关中人马进驻了永安城。

    翌日。

    进驻永安城的关中人马分出了一支队伍,在文聘的都统下作为先锋部队北上,去和作为奇袭部队的张任汇合。

    永安距离介休不过数十里路,正常来说这么点路,急行军状态下,一日便可通过,但由于冠爵津道路崎岖,份外难行,再者文聘作为楚人,对此地不太了解,所以文聘花了一日夜,在第二天才抵达介休。

    介休城。

    “仲业。”张任自介休城内迎出,欢迎起了文聘的到来。

    对于张任这位刘璋麾下的老人,文聘不敢托大,他翻身下马致礼道:“公义兄。”

    一声致礼后,文聘面带喜色,恭贺了一句:“公义兄此次奇袭太原,夺取介休,断了高干的后路,迫使高干弃永安城而走,当为第一等功也。”

    张任面色淡然,并未因文聘的恭贺而面露骄色,他只平静如湖的回道:“任所以功成,盖文和先生画策,明公定夺所致,某不过执行而已,算不得什么大功,遑论一等。”

    “公义兄实是过谦了。”文聘打心里佩服了张任一句,张任为人沉稳,不好争功,于品性和道德方面,在刘璋麾下堪为第一。

    随即,张任将文聘迎入了介休城,在县寺中为文聘讲解起了当下太原郡的情况。

    “匈奴右贤王去卑,前面引兵去往了河内助阵高览,其人并不在太原,而今冠爵津为我军所得,去卑归还太原郡不得,多半会前往上党郡。”

    “匈奴单于呼厨泉,自永安城遁逃而走后,直奔平陶,和他的部族汇合在了一起,到如今未有归降之意,没有派来使者,当须除之。”

    “除却两部匈奴外,如太原郡的县令、县长,多半有意弃暗投明,有归降的文书递来,愿效事于大王,此辈勿需忧也。”

    三言两语下,张任点明了太原郡的局势,指出了所需进剿的对象-——匈奴单于呼厨泉所部,至于其他服顺的人马不在讨定的名单中。

    “呼厨泉。”文聘念叨起了匈奴单于的名字。

    作为一名阅览过史册的人,兼之又是一名武将,文聘最为崇仰的便是卫青和霍去病,这两位一等一的名将,在与匈奴的战争中为国建功,功勋垂于竹帛。

    其中,霍去病锤定了武将最高的荣誉——封狼居胥,文聘对此甚是心向往之,做梦都在想,只是求而不得。

    但如今,机会摆在了文聘的面前,虽是不得封狼居胥,可擒杀单于,也是一等一的壮举,一等一的荣耀。

    是夜,张任和文聘议定,一面遣使通告刘璋,一面即刻发兵攻打中陶,以求诛杀匈奴单于呼厨泉,去一去太原郡腥膻之气。

    来日。

    虽是刘璋的回复还没到,但拥有假节权利的张任,道出了先行出发的命令。

    张任和文聘各统本部兵马两千五百人,合计五千人北上,向中陶县而行,但见旌旗猎猎,但见击鼓催征。

    这边中陶县,从永安城奔逃而回的匈奴单于呼厨泉,当下还在思考人生中,准备抉择出一条人生的方向。

    匈奴自内迁以来,依托富庶的内郡,匈奴人口滋生了起来,人口的增多,意味着壮丁的增多,在人口繁盛、兵强马壮的情况下,呼厨泉起了野心。

    为了给部族划拉到更多的利益,呼厨泉参与到了汉末群雄争霸的活动中,他依附于天下第一诸侯、面上实力最强的袁绍。

    也是袁绍为政宽仁,抚恤夷狄,得到了呼厨泉的欢心和忠诚,所以呼厨泉在关中和河北的战争中,坚定的站位河北。

    可如今,呼厨泉对袁绍是否能得到天下产生了疑虑,一来去年袁绍兵发河东,阻于玉璧城数月,二来今次官渡一役,乌巢被焚,袁军次第引军北还。

    眼见着袁绍两次大规模作战,都没有像样的成果,且太原郡这等要地,恐怕就要被落入秦王刘璋的手中,让秦王刘璋吃到了渔翁之利。

    袁绍,其有天命乎?

    “报,关中人马距离我中陶不过十余里。”一名报信的斥候亮着嗓门说道。

    “十余里。”呼厨泉嘶然了一声,他必须做出决策,是归降刘璋,还是讲讲道义,做袁绍的忠臣。

    不消片刻,呼厨泉有了决定,他决意先和刘璋虚以委蛇,以求保全中陶县,保全整个南匈奴部落,也是保全他自身。

    只是做好了归降之策的呼厨泉,不打算就这样投降刘璋,他有意先抵抗一二,给到刘璋一定的苦头吃吃。如此一来,归降时从刘璋那里拿到的好处就多,这是统战价值的体现。

    呼厨泉算盘敲的震天响,但他错算了一个条件,那就是关中人马的战斗力。

    只见呼厨泉点兵召将,出城列阵。有意和张任、文聘的人马碰上一碰,让那位秦王刘璋知道匈奴人的战斗力,不敢小觑他们这一伙南匈奴,接着给出丰厚的条件招降他们。

    最好是和在袁绍帐下一样,呼厨泉望着赶赴到此的关中人马,心中畅想了起来,首先是独立的自主权,不受郡县官吏的管辖,其次是每年的赏赐不能少,至少不能比他们待在袁绍帐下少,最后是如果他们从军出征,必须递上丰厚至极的礼物才行。

    就这样,呼厨泉面含笑意,只要刘璋应下这三点,他就改易旗号,归顺到刘璋的麾下,不再效事于袁绍。

    然而,呼厨泉想的很美,现实却是和他畅想之事大相径庭。

    就只见赶赴此地的张任和文聘所部人马,既没有遣使招降,也没有打什么招呼,就亲身犯阵,杀向了匈奴的阵列处。

    张任一席银铠,挺枪跃马,手中长枪翻飞,有若游龙一般,直突杀入匈奴胡骑当中,当面无一合之地,每一次提枪刺出,就有一名胡骑落马,杀的匈奴胡骑胆寒不已。

    文聘将麾下人马分为五部,每部五百人,皆是手持长矛,挺矛便刺,猥集在一起,一往无前的突入匈奴阵中。

    一时间,匈奴的人马大崩,好似被洪水冲破的堤坝,汹涌奔腾的水流一泻千里,无所能御。

    匈奴单于呼厨泉见此景象,他目色骇然,不敢置信,关中人马的战斗力超乎他的预测。

    ‘跑。’呼厨泉没有奋战到底的志气,也是匈奴人没有礼义廉耻这些高尚的品德,所故呼厨泉见势不妙,生出了逃窜的心思。

    可惜的是,头戴金冠、身着良铠的呼厨泉,他那招风的身影,为张任所锁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