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八章 萨彦岭上的不甘,回纥大可汗死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落叶凋谢字数:6163更新时间:25/02/22 00:54:24
    翌日朝会,以李岘牵头,将昨日与李瑄交谈的事宜,一一提出。

    得到文武百官的疑惑与响应。

    相比于宵禁制度取销的试行,改为行省制,合并部门。

    增加文部尚书、商部尚书、农部尚书,才是重磅话题。

    更改中央官吏的品秩,使中央的官吏的权威,大于地方。

    太守晋升为巡抚。

    巡抚晋升为侍郎。

    这才是常态。

    否则侍郎只是正四品,而上郡太守从三品。比侍郎品秩高。

    以前郡太守升迁,可直接为宰相。

    这是变相加强地方官吏的威势。

    今后,只有巡抚升为侍郎,然后侍郎升尚书,成为一品大员。

    盛世要有严格的升迁制度,而非皇帝以喜好将一个资历不足的官吏升迁。

    如李隆基一样,几年就使杨国忠这个白身,一跃成为首席宰相。

    天下怎会不出乱子?

    下方的大臣,谁会心服?

    若无升迁动力,朝堂之上会一片死寂。

    九品十八阶,最重要的就是明确升迁制度。

    从九品,到达正一品。

    确立不得直接提拔三阶以上。

    也就是说,从九品的官吏若是被提拔。

    最多提拔到正八品。

    正八品,一次最多提拔到从六品。

    这只是理论上。

    实际上到达巡抚这个级别,能提升一阶到达中央任侍郎,就算为高升。

    也可以说,一个地方官吏想要拜相,就得担任巡抚,让朝廷看到其执政能力。

    九品十八阶和行省制度,改尚书九部。

    稍一争辩,就得到文武百官的认同。

    有太多官吏是既得利益者。

    谁都想升官,得到更好的福利待遇。

    同样的,那些诸寺长吏,都是李瑄的兄长、岳父之类。

    李瑄早就向他们通过气,他们不可能反对。

    正是因为要兼并这些部门,李瑄才将自己的兄弟和岳父任命为九寺主吏。

    五监之中,军器监并入天策府的兵器院。

    国子监并入智慧宫。

    少府监与太府寺合并。

    将作监并入工部。

    都水监并入将来的农部。

    朝会结束,传召郡县,使天下太守哗然。

    朝廷明确于于乾元五载元月开始,设立行省。可在管辖的郡县代替朝廷行财政、监察之事。

    这和汉代的刺史不同。

    刺史只是监察官吏,而巡抚直接是太守的上级。

    当然,没有军权,巡抚无法和汉末的州牧比较。

    但一旦成为巡抚,从数百太守中脱颖而出,更能引起朝廷注意,能决定将来是否更进一步。

    二十四个行省,并不对应省内的都督府。

    也就是说,一个行省可能拥有两个都督府的军队。

    其行政主官难以与军事主官沆瀣一气。

    巡抚虽主要管理地方,但中央会经常派遣监察御史,皇帝会通过锦衣卫暗察地方。

    若一省出现大变动,必会问责巡抚。

    地方官吏不乏有志者,他们喜出望外。

    朝廷声明,第一任巡抚在太守中挑选。

    也就是说最少二十四名太守有机会升迁。

    最少四十八名太守可以退而求其次,为一省之副。

    升官的概率还是非常大的。

    是以,地方官吏争分夺秒,体恤民情,兴修水利,将朝廷的策令完成地漂漂亮亮。

    希望在朝廷考核的时候,得到升迁的机会。

    五月一日。

    朝廷在长安一百零八坊市贴出告示,宣布取消宵禁制度。

    并按照商议,在西市、东市、长乐坊、平康坊、曲池坊等九个“娱乐气氛”较为突出的坊市,进行试行。

    另外,灯烛会照亮朱雀大街、曲江。

    同时,朝廷颁布一系列规定,例如禁止纵火,任何流动商贩都必须在开阔地,远离房屋三丈远,否则将施以重罚。

    不得打架斗殴、酗酒闹事,或行流氓无赖、偷窃抢劫之举。

    一旦发现这类罪犯,直接流放至黄土高原,种树三年以上。

    为了保护关中地区的水土流失,李瑄早在乾元元载,就下令禁止砍伐黄土高原上的树木。

    现在粮食不足的问题,一直困扰着长安。

    李瑄不可能再竭泽而渔下去。

    即便大臣们不理解,李瑄也会严加执行。

    当然,平民百姓的正常取材还是可以的,但不可以牟利,需向乡内报备。

    宵禁一经实行,晚上有不少达官显贵、平民百姓来凑热闹。

    由于准备不足,夜市显得很冷清。

    但机智的商人,很快就看到商机。

    没几日,就有各种夜市摆在朱雀大街和规定的九个坊市之中。

    各种小吃,以及手工制品的发展,已是显而易见。

    最热闹的,无疑还是朱雀大街。

    这里有官吏设立的“路灯”,将朱雀大街照得亮如白昼。

    有灯火通明的朱雀大街,长安就如同一座不夜城。

    一些朱雀大街上的店铺,已在考虑着改行。

    也有偷奸耍滑之辈,想在夜市上行鸡鸣狗盗之事。

    但看到到处都是带刀而行的捕快,纷纷将脖颈缩起来。

    即便偶有不死心的盗贼,也会被捕快联合抓获。

    而捕快的设立,也使长安的治安超过开元时期,广受好评。

    取消宵禁一个月后,夜间游行的人越来越多。

    有的甚至游玩至深夜。

    如平康坊的夜生活也得到极大的发展。

    青楼的税收是历史之最,但朝廷对青楼的监管,也越来越严格。

    李瑄登基以来,处死了十几位青楼的管事。

    因为这些管事动用私刑、逼良为娼等。

    律法最不容忍动用私刑。

    如今,哪怕主人处死奴婢,也会犯下死罪。

    如以前一样,达官贵人将奴婢当成牲畜一样的事情,不会存在。

    如果达官贵人还执迷不悟,妄自残杀奴婢,一定会被处死。

    因为李瑄深知现如今许多奴婢的来源,是以前不得已卖儿鬻女的穷苦百姓。

    即便是犯罪贵族、官吏的后代,也不能凭借喜怒去处死。

    李瑄都没这么暴躁过。

    只是现在时机未到,李瑄还无法彻底废除奴婢制度。

    但许多官吏意识到至尊的心意,他们已经在市场上买不到奴婢。

    因为奴婢都被锦衣卫购买,加入锦衣卫中。

    百姓吃饱穿暖,则少有卖儿卖女为家奴者。

    至于官奴、教坊女。李瑄已经不赏赐给大臣。

    爵位和官职,也不再附带奴婢。

    有领会圣心的大臣,开始雇佣良家为家中的侍女、杂役、护院。

    虽然奴婢制度未瓦解,但逐渐走向崩溃。

    奴隶市场人数越少,使外国商人将自己国家的女奴、奴隶贩卖至长安。

    甚至还有白奴、黑奴出现。

    待宵禁制度取消一个月后,长安没有出现大乱子,反而因夜市变得繁荣,百姓变得轻松,文武百官终于松一口气。

    他们佩服至尊的英明决定。

    夜市促进商贸,虽然大唐在维护治安、灯火上花费不少钱财。

    但相比于带来的收益,这些都不值一提。

    有的官吏下班以后,也会带着自己的妻儿观看朱雀街,夜游曲江池。

    朝政的劳累,会在这一刻轻松不少。

    连李瑄都带着妻儿们去过一次曲江池,看热闹繁华,万家灯火。

    ……

    七月,李瑄前往长安城北的泾阳县。

    在泾阳县的水泥厂,烧制出第一批水泥。

    经过与沙子、石子混合,硬化后如同坚石。

    李瑄查验效果后,觉得水泥烧得还行。

    他下令烧制更多水泥,教导工匠如何利用水泥铺路。

    他的第一步是在长安城内铺水泥路。

    使长安城中,大雨不会受到影响,车辆来往更加方便。

    另外,还有一条重要战略,那就是用水泥修一条两京古道。

    大唐是两京制。

    一旦大雨滂沱,两京古道总是泥泞不堪,驰道也不行。

    而且洛阳到潼关的黄河,有一段号称“人门”、“神门”、“鬼门”,那里水流湍急,古往今的沉船数不胜数。

    水运非常不便。

    如果拥有从长安到洛阳到水泥道,可以沟通两京的命脉。

    六百里路。

    在后世不算什么,但在这个时代是可望而不可及的远道。

    这条道不需要太宽,只要够这个时代需求即可。

    ….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九月,萨彦岭(唐努乌梁海一带)。

    在北方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胡人部落星罗棋布。

    有的小部落逐水草而居,一般情况下难以扫清。

    他们会依附于强大的游牧王朝,作为自己的求生之道。

    自天宝二年回纥建立以来,历经骨力裴罗、磨延啜父子南征北战,终于尽拥匈奴故地。

    十年前,磨延啜害怕李瑄打他,建立游牧王朝的第一座城池,单于城。

    去年的时候,磨延啜完全控制小海地区(今贝加尔湖),在仙俄河(今色楞格河)的河畔建立富贵城。

    将草原北方的游牧民族,全部纳入回纥的统治。

    使回纥名义尽有匈奴故地。

    今年春时,萨彦岭部族叛乱,磨延啜于夏天出发,秋季抵达。

    一战赢得胜利,重新统一萨彦岭部族。

    但战场都来不及打扫,磨延啜突发恶疾,一病不起。

    “我还能回到单于城吗?”

    中军大帐中,磨延啜口干舌燥地询问莫贺达干。

    莫贺达干是磨延啜的侄子,也是此行的统兵大将。

    达干,是回纥的高官。

    此莫贺达干与突骑施的黄姓首领莫贺达干,非同一人。

    “巫师说过,大可汗会康复的。大可汗吉人自有天相。”

    此时的莫贺达干还没有异心,对磨延啜忠心耿耿。

    他也希望磨延啜能振作起来,凯旋回到单于城,接收族人朝拜。

    “巫师的话若应验,就没有白亭海之败了。”

    磨延啜看着大帐的顶部,声音有气无力。

    大可汗可以利用巫师,不能相信巫师。

    这是他父亲骨力裴罗告诉他的话。

    他还是忘不了白亭海之战。

    五万兵马,独以身还。

    他曾幻想着饮马黄河,现没有机会洗刷这份耻辱了。

    “呜呜……医者为你采下神药,大可汗会康复的。”

    莫贺达干又道,看到精神萎靡的磨延啜,他忍不住哽咽。

    “可我连起榻的力气都没有了。草原上的儿郎骑不上马,弯不了弓,是要面见天神了。”

    磨延啜将胳膊抬起来,又无力地垂下。

    莫贺达干赶紧去握住磨延啜的手。

    磨延啜已到弥留之际。

    上次大病一场后,磨延啜为显露自己的威势,御驾亲征,平定萨彦岭部族。

    长途跋涉后,他的身体彻底垮掉。

    磨延啜的年龄并不算很大,但这或许是命。

    “我要不行了。重兵死而耻病终。我也算死在战场上……”

    说出这句话的时候,磨延啜颤颤巍巍。

    他如风中之烛一般,随时会熄灭。

    “大可汗……您要振作,会好起来的。”

    莫贺达干大喊。

    磨延啜是回纥的顶梁柱,部落联盟也认可磨延啜雄主的地位。

    现东北胡部已经尽归大唐,西部有葛逻禄这条大唐恶犬。

    大唐都督府兵锋直指草原。

    风雨飘摇之际,磨延啜不能就这么离去。

    “匈奴、鲜卑、突厥,他们拥有的领地,和我们回纥差不多。可他们都辉煌过,叱咤一时。我们回纥为什么不能那样,还要年年向中原朝贡……”

    磨延啜像是回光返照一般,说这句话时有力气,眼中充斥着不甘心。

    为什么?

    强大的回纥,在大唐这个庞然大物面前,如同绵羊一样孱弱。

    大唐的都督府建立后,更让回纥绝望。

    “是我辜负父亲的信任啊……”

    磨延啜已经很努力了,但还还是觉得自己辜负了骨力裴罗。

    “李瑄太厉害了。大可汗在天下仅次于他。回纥迟早会如苍鹰一样,盘旋在中原上空。”

    莫贺达干只能向磨延啜安慰道。

    仅次于李瑄,不是对一个骄傲大可汗的侮辱。

    而是无限的赞美。

    哪怕磨延啜再恨李瑄,也不会自大说自己强过李瑄。

    “我死以后,谁可继位大可汗?”

    脑海中浮现李瑄的音容笑貌,磨延啜的语气又弱了下来。

    他知道自己不行了,趁着还有一口气,要把后事交代。

    但这句话好像有些多余。

    因为现在名义上叶护为太子。

    若磨延啜死亡,就该将叶护太子从召回,继承大可汗之位。

    “应该立刻将叶护太子从长安召回。”

    莫贺达干含泪说道。

    “叶护久在长安,李瑄竟挽留叶护求猎,他们何时建立的关系?如果叶护为大可汗,回纥会不会成为大唐的都护府?”

    磨延啜忧心忡忡地说道。

    他也得知大唐共有八个都护府。

    不同于以前的安东、安南、单于、保宁这些都护府。

    乾元以前的都护府只是抚慰诸藩,辑宁外寇。

    现在的都护府直接参与管理,并经营疆域。

    原本的都护府本就在郡内。

    现在的八大都护府,都有控地千里。

    前不久,磨延啜收到叶护太子的信件。

    叶护太子言“天命归唐”,劝说他“尽心侍奉”,使磨延啜血压飙升。

    他将酒杯摔在地上,四分五裂。

    想着叶护太子回到单于城后,便将他废除,立他最宠爱的次子移地健为太子。

    他戎马一生,可以接受失败,忍辱负重。

    但不能接受叶护太子这种怯懦。

    然人算不如天算。

    叶护太子还未回来,磨延啜就奄奄一息。

    并留给磨延啜一个世纪难题。

    “臣愚钝,未得主见……”

    听到磨延啜的话后,莫贺达干识趣地闭嘴。

    现在磨延啜有三个儿子比较优秀。

    长子叶护。

    次子移地健。

    三子胡禄都督。

    莫贺达干早听到风声,明白磨延啜不喜欢叶护太子,更钟爱移地健。

    移地健心狠手辣,有枭雄之风,磨延啜认为移地健如凶猛的白狼一般,迟早会成就大事。

    “如果我改立移地健为太子,死后移地健即位。李瑄一定会借口移地健谋反,册封叶护太子为大可汗,征伐回纥。”

    磨延啜说话的时候喘着粗气。

    他太了解李瑄了。

    此人野心勃勃,战略眼光独到,不会坐视回纥壮大。

    “这……不太可能吧!”

    莫贺达干不敢相信。

    他与移地健关系非常好,心里是希望移地健为大可汗。

    现听磨延啜如此一说,冷汗直流。

    真是太巧了。

    偏偏是在大可汗病重的时候,叶护太子被李瑄挽留在长安。

    这一留就是大半年时间。

    仿佛未卜先知一样,使磨延啜临死了,还要尝试一番骑虎难下。

    “一定是这样!”

    “咳咳……”

    磨延啜笃定的道。

    话说完,像是动了元气,重重地咳了几口。

    他脸色苍白,没有一丝血色,也没有一丝生气。

    秘不发丧,是瞒不住大唐的。

    强大的大唐,在回纥内部有许多细作。

    隐瞒几天可以,难道还能隐瞒几个月吗?

    “我这一生,一定要赢李瑄一次。将将领和贵族们叫入大帐。”

    磨延啜深感无力,准备交代后事。

    “遵命!”

    侍卫连忙将中军大帐外的回纥将领、贵族叫入帐内。

    “我死以后……召叶护太子回单于城继位大可汗。叶护太子…非为英主,会使回纥万劫不复。待他至草原,立刻将其…截杀,向唐庭声称叶护死于非命,重新拥立移地健为大可汗。”

    “这是我身为草原大可汗的最后一道王令,尔等必须立誓遵从!”

    磨延啜吞吞吐吐,向一众回纥将领、贵族说道。

    至于李瑄会不会因叶护太子的死而动怒,磨延啜只能听天由命。

    他尽力了!

    “大可汗……”

    见磨延啜交代遗言,众人连忙凑上前。

    “发誓……”

    磨延啜用尽最后力气,吐出最后两个字,眼睛瞪大。

    他不服输,他会在黄泉等待李瑄。

    “我等向神灵起誓言,遵从大可汗遗诏,若有违背,天打雷劈,万箭穿心……”

    莫贺达干和一众回纥将领、贵族立刻跪下,举起手向天发誓。

    然后向磨延啜伏首。

    然而磨延啜始终未让他们平身。

    莫贺达干抬头望去的时候,磨延啜已经闭上眼睛……

    一代雄主,就此陨落。

    “大可汗……”

    嚎啕大哭从大帐内传出,声音很快覆盖萨彦岭,并愈传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