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敲打与公会?有人传教!(6K)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狐狸困困字数:6927更新时间:25/02/21 23:10:48
    “成立专门的机构?”

    “成立专门的商会?”

    “这些商人的反应还真是迅速。”

    “不过他们的想法……还是太大胆了!”

    看着那鉴天镜的推演。

    王千禾暗暗摇了摇头。

    他其实是有想过。

    陈怀信会将这件事情,给光明正大的公布出来。

    毕竟也只有这样,才能够起到杀鸡儆猴的作用。

    但是。

    那些商人居然能够想得如此之深。

    就确实让他感到稍微有些惊讶了。

    “看来。”

    “那些被表彰过的商人。”

    “那些参与了商律设立的商人。”

    “他们的思维多少都带上了一点官方的味道。”

    “可惜。”

    “他们的这大胆想法……绝对不会被陈怀信同意的!”

    王千禾在心中这样想道。

    毕竟。

    成立一个专门管理商人的机构。

    那是不是还得让商人加入其中?

    让自己人管理自己人。

    无论是在过去,亦或是在未来。

    这都是最有效、也是能够避免外行管理内行的方法!

    “然而。”

    “让商人加入其中。”

    “让商人加入朝廷管理的机构之中。”

    “那不就等于变相的让商人从政了?”

    “陈怀信都不允许商人的手,触碰到报纸这舆论阵地。”

    “又怎么可能允许他们这样简单的从政!”

    王千禾看得很清楚。

    若是这些商人家里的孩子,自己通过了科举之类的考试,得到了出仕为官的机会,那也就算了。

    因为陈怀信对于商人一视同仁,都会将他们当做是煜国的百姓,只要他们的孩子自己有能力,那也不可能将其拒之门外。

    只要考上之后,严格的遵守律法,他也不会在意什么。

    但是朝廷管控的机构,多少都是有些政治意义在内的,让商人加入其中,管理其他的普通商人,那意义可就不一样了!

    身为宰相的王千禾,对于政治有着自己的理解,他一直认为,这就是一门管理人的学问,如果将管理他人的权利,下放给那些加入的商人。

    “那就等同于将一部分政治权利,交到了那些商人的手中。”

    “对于商人这样的群体来说,见利忘义,目光短浅,给点颜色就是上脸。”

    “这不纯粹是给煜国未来,埋下一个个隐患吗?!”

    王千禾已经能够猜到了,陈怀信在看到商人的提议后,会生出怎样的心思。

    甚至。

    还会因此而暴怒。

    然后对那些商人敲打敲打!

    “就像是他自己所说的那样。”

    “商人是国家叛逆的幼子,需要监管与监督他们。”

    “而现在。”

    “幼子动了不该动的心思。”

    “也该抽出竹条打一顿了!”

    ……

    【由于被陛下接见过。】

    【豪商们的那份奏折。】

    【自然能够出现在首辅面前。】

    【不过。】

    【在看到。】

    【那其中的内容后。】

    【首辅的脸色顿时阴沉了几分。】

    【“让他们稍微宽松了一点后。”】

    【“让他们所能够做的事情、比前承稍微多了一点后。”】

    【“这些商人……居然就敢有这样的想法了?!”】

    【首辅的心中有些不满。】

    【虽然说。】

    【他也知道。】

    【这个提议。】

    【的确能够更好的管理煜国境内的商人们。】

    【让那不该有的想法得到控制乃至是扼制。】

    【“但是。”】

    【“这不该是他们提出来的!”】

    【“这反而像是要谋求政治权利!”】

    【首辅将奏折呈到陈怀信的面前,也将自己的想法给说了出来。】

    【他本来是打算直接驳回这份想法,甚至是当面训斥这些商人。】

    【可不管怎么说。】

    【这个提案的确是有着可取之处。】

    【哪怕他身为首辅。】

    【也不能因为喜恶。】

    【就直接将这份奏折给扔在一边。】

    【“不过。”】

    【“将商人们可能的想法告知陛下。”】

    【“也是我这个首辅所要做的事情。”】

    【首辅看向了陈怀信。】

    【而陈怀信在翻看了奏折后,也明白首辅为何会不满。】

    【从表面上看。】

    【这只是份能够帮助朝廷更好的管理商人们的方法。】

    【甚至应该要表彰提出的商人为煜国的未来而操心!】

    【“然而。”】

    【“从我们的角度来看。”】

    【“这就不只是管理商人这么简单了。”】

    【“管理商人,就是在管人,也就是……朝廷所做的事情!”】

    【陈怀信在心中想道。】

    【他当然知道。】

    【朝廷的意义并非只是管人。】

    【“政治是各阶级之间的斗争。”】

    【“政治是对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

    【“政治是一门极为复杂的学问。”】

    【“而管理众人……只是其中的社会治理功能!”】

    【陈怀信掌权多年,对其已经有着更深刻的理解。】

    【可不管怎么说。】

    【若是按照商人的提议成立专门的机构。】

    【那就必然绕不开用内行管内行这件事!】

    【哪怕他可以派出吏部、户部、工部来进行统筹。】

    【可多少还是需要参考内行、也就是商人的意见。】

    【“如此。”】

    【“就等于给他们一部分权利。”】

    【“这也是首辅最生气的地方!”】

    【陈怀信看向了首辅。】

    【他其实心中也能大概想到。】

    【那些提出了意见的豪商,其实是真的在为煜国着想,并非是想要借此机会,谋求什么权利,他们不敢做、更不敢想这样的事情!】

    【只是他们的眼界,相比于更上层的人,相比于朝堂内的官员们,多少还是有些差距的,他们只能够看到这件事的好处,而看不到那深层次的意义!】

    【“虽然也有可能,是知道这其中的含义,只是在试探朝廷的底线。”】

    【“但这种可能性还是太小了!”】

    【“对于那些豪商来说,老老实实就能衣食无忧、荣华富贵一辈子。”】

    【“至少现在!”】

    【“他们绝对不敢有任何的异心!”】

    【陈怀信对自己的威慑与掌控力,还是有着足够的自信的。】

    【但即便如此,他还是决定让首辅,敲打一下这些商人。】

    【只有这样才能让叛逆的幼子,能够再次的安静下来。】

    【“但敲打归敲打。”】

    【“这份提议的确挺不错。”】

    【“还是可以推行下去的。”】

    【陈怀信继续说道。】

    【首辅倒没有觉得奇怪。】

    【因为好就是好。】

    【不然他也不会放下个人观感,将奏折呈至陈怀信面前了。】

    【“敲打之后。”】

    【“再挑选一些合适的。”】

    【“加入到这机构之中。”】

    【“让其在朝廷的监视与监督之下,来负责内行管内行?”】

    【首辅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这是他在将奏折上交之前,就已经有了的打算。】

    【既然是无法完全绕开商人,那干脆让他们处在监督之下!】

    【反而现在他们煜国,也有着类似的经验!】

    【“就像是管理那些宗教一样。”】

    【“只要处在朝廷的管控之中。”】

    【“即便真有什么想法。”】

    【“也能够被看得一清二楚!”】

    【“那限制与上限也被定了!”】

    【首辅是这样想的。】

    【而这也让他有些庆幸,还好煜国对于宗教的管理,让他们有着可以参考与借鉴的经验,甚至知道这样做会带来怎样的好处与影响。】

    【所以将其套在商人们的身上,他也不用感到忐忑,也不用担心会不会有什么隐患没能够发现。】

    【“陛下对宗教的管理。”】

    【“简直就是神来之笔。”】

    【“让我们也可以放心大胆的,将这经验用在其他地方!”】

    【首辅看向陈怀信,眼神之中满是钦佩。】

    【他不知道,这是不是陛下早就想好的,可是这种新颖的方式,这种不断变革的想法,的确给煜国带来的许多好处,也给他们带来的许多便利!】

    【而陈怀信听到首辅的话后,自然没有反对的点了点头。】

    【“此时便交由你来负责,这新机构就暂时……先是关于商人的吧。”】

    【“暂时先是关于商人的……”】

    【听到这话。】

    【首辅脸上露出一丝猜测。】

    【难道陛下是又有什么新的想法了?!】

    【他没有询问,说了声臣遵旨后,便匆匆离开前去处理这件事。】

    【而陈怀信则是陷入思索之中。】

    【“负责管理商人的机构有了。”】

    【“那其他的公会……有没有成立的必要呢?!”】

    ……

    金銮殿里。

    看到陈怀信居然同意了此事。

    王千禾的脸上露出一丝惊愕。

    但是。

    当听到。

    煜国首辅的打算后。

    他才顿时恍然大悟。

    “的确。”

    “煜国有着管理宗教的经验。”

    “其缺点优点全都能够知晓。”

    “那用同样的方法管理商人。”

    “没有什么比这更合适的了!”

    越是这样想下去,王千禾就越是感到羡慕。

    那未来煜国的兴兴向荣,不仅是百姓能够生活得好,也是涉及到方方面面的。

    而且。

    由于陈怀信的不断变革。

    由于陈怀信的不断改进。

    以往很多没有先例的事情。

    都能在煜国找到借鉴与参照!

    这反而更加促进了煜国的蒸蒸日上!

    “原来这就是变革的意义吗?”

    “不仅能够让人不用局限于现在的眼界,还能够给未来者留下经验帮助。”

    “可惜。”

    “我承国想要变法……恐怕是难上加难。”

    王千禾叹了口气。

    他最开始也是排斥陈怀信的变革的,因为无论是那内阁制,还是那考成法,都是给他们这些官员来上一刀!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变革让煜国发展得越来越好,他开始尝试慢慢接受改进与革新,只是这似乎……并没什么卵用!

    “陛下的确是会支持。”

    “但没有中下层官员的配合。”

    “任何变法都无法推进下去!”

    “哪怕是陈怀信。”

    “也改变不了这个现状!”

    王千禾的心中忽然冒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反正现在的承国已经烂得不能再烂了,可是未来的煜国却是一片的光明。

    若是为了百姓着想。

    若是未来以后着想。

    让陈怀信继续打进长安城。

    那会不会……更好一点呢?!

    ……

    【成立公会。】

    【这是陈怀信以往从未想过的事情。】

    【毕竟。】

    【就煜国的现状来看。】

    【似乎没有这个必要!】

    【“因为。”】

    【“公会的诞生。”】

    【“是与生产力有关的。”】

    【“由于工业革命,许多农民离开农业,一股脑的涌进了城市里。”】

    【“但由于工资低廉,工作环境恶劣,单独的被雇佣者,无法对抗雇主。”】

    【“所以他们只能够报团取暖,进而催生出了公会组织。”】

    【陈怀信回想着脑海中的知识。】

    【按理来说。】

    【只是管理商人们的机构。】

    【跟公会也没有太大关系。】

    【他不应该产生成立公会的想法——这至少是以后才该发生的事情!】

    【但是。】

    【陈怀信很清楚。】

    【这机构虽然是管理商人,可也是在将商人们,给整合了起来!】

    【而整合起来的商人,会催发出怎样的未来,陈怀信自然能够才猜到。】

    【“如今。”】

    【“由于商律的支持。”】

    【“由于海贸的繁华。”】

    【“已经让煜国的商业环境,远超于以往的任何朝代。”】

    【“手工业与小商业也不是只有苗头,而是已经在蓬勃发展了。”】

    【陈怀信对于煜国的商业情况,自然还是非常了解的。】

    【而等到管理商人的机构出现。】

    【而等到日本的白银不断涌入煜国。】

    【而等到那金融体系被他改革之后。】

    【那商业的发展速度会越来越快!】

    【如此一来成立公会就有意义了!】

    【“甚至是。”】

    【“那个主义的萌芽将会出现!”】

    【陈怀信能够看到这样的未来!】

    【对于那个主义,他的第一反应是排斥的,虽然说,比起现在的封建主义,那主义怎么都能被称之为更先进。】

    【而且以煜国如今的国力,以及对于外界的不断扩张,就算是真的有萌芽诞生,也能将很多坏处,给转移到其他的国家。】

    【“可就是因为我们煜国国力强大,能够将出手伸向其他国家,那为何不直接做得更好,非要将排斥的制度拿来使用?!”】

    【陈怀信在心中这样想道。】

    【当然。】

    【他也知道。】

    【现在还不是去思考这些事情的事情,因为那步子实在是迈得太大了,大到就连他都感到害怕!】

    【不过那关于公会的事情,却可以稍微提上议案了。】

    【“如今蓬勃发展的商业,让煜国已经有了雇佣关系的出现。”】

    【“哪怕所涉及的人员与范围很小,大多还是以家庭作坊为单位。”】

    【“但不能因为小,就当做是不存在,而且也能够将它,当做后来的经验。”】

    【陈怀信稍微有了想法。】

    【他知道随着时间的发展,公会是一定是出现的,这是谁都无法改变的历史潮流,哪怕是他所掌控的煜国也是如此。】

    【所以。】

    【提前成立公会。】

    【不仅是因为未雨绸缪,让后来人有经验可以参考。】

    【也是因为能够先给公会打下基调,而不至于成为只能看的样子货。】

    【“毕竟。”】

    【“开国皇帝所定下的基调。”】

    【“哪怕是后来人有改变的想法,也不至于会太过分吧。”】

    【陈怀信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才会生出成立公会的想法。】

    【他在思索了很久之后,便将这件事交由首辅来负责。】

    【而首辅虽然有些奇怪,但对陛下的信任,让他只会点头遵从。】

    【“臣,遵旨。”】

    ……

    【靖平十一年,十月。】

    【朝廷同意了管理商人的机构的建立。】

    【这本该是让那些豪商们欣喜的事情。】

    【“毕竟。”】

    【“如此一来。”】

    【“就不需要再担心。”】

    【“会不会有哪个傻逼忽然想要祸害整个商业市场了!”】

    【这是豪商们最初的想法。】

    【然而。】

    【当来自朝廷的警告与敲打,与这个消息一起送达后。】

    【那些豪商不仅没有半点兴奋,反而一个个被吓得脸色惨白。】

    【甚至。】

    【有些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

    【更是被吓得直接生了大病!】

    【至于那些勉强还能站稳的,则是第一时间找上朝廷,以表自己的忠心。】

    【“我们真的没有别的想法,只想不想让这种事情不再发生!”】

    【“我们对煜国忠心耿耿!”】

    【“我们对陛下只有忠诚!!!”】

    【“……”】

    【这些豪商自然不仅是嘴上说说,他们还想要给朝廷献上财物。】

    【因为这是他们所能够拿得出手,也是唯一知晓免灾的方法了。】

    【不过。】

    【当地的官府不敢收。】

    【他们将这件事层层上报。】

    【首辅在知道豪商们的讨好与求饶后,那脸上依然是那淡漠的神色。】

    【而旁边的户部尚书,则是摇着头说道:“就像是我煜国对周围的小国的态度一样,他们到底做没有做、有没有这样想,其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的确是有这种可能性!”】

    【“只要有这种可能性,那被敲打就是他们活该!”】

    【户部尚书自然也是知道了,那些商人们所提交的想法。】

    【毕竟。】

    【那所成立的机构。】

    【可是由吏部、户部、工部一起负责的。】

    【这件事让他对于那些商人,也多了几分的警惕。】

    【而工部尚书在看了那上报的奏折后,则是开口询问道:“那这些商人想要送来的求饶之物,要不要收下?”】

    【“没想到他们还真是蛮富裕的。”】

    【那奏折上所说的东西,不仅是包含了大量的家畜,以及各种羊毛衣羊毛衫羊毛被,还有着许多只存在于海外的稀缺之物。】

    【“看得出来。”】

    【“这些豪商为了求得宽恕。”】

    【“可谓是大出血了。”】

    【工部尚书感慨道。】

    【首辅则是平静的说道:“收,为什么不收,教训他们,跟收他们的东西,没有直接的关系。”】

    【反正等到敲打之后,还要从中挑选一些人,来加入到这新机构里。】

    【这一手大棒,一手甜枣,只会让那些商人感恩戴德,对于现在所献上的这些财物,他们自然不会有任何的心疼!】

    【“尤其是这些羊毛制品。”】

    【“正好发放给贫苦百姓。”】

    【“也能让他们更好的度过这个寒冬!”】

    ……

    【同月。】

    【大量和尚出现在了丝绸之路。】

    【由于。】

    【这片地方。】

    【已经有许多城池。】

    【都被煜国骑兵横扫。】

    【对于那些持有煜国通关文牒的和尚。】

    【新的守城之人自然不敢有任何想法。】

    【甚至。】

    【只是听见一句“贫僧从东土大煜而来”。】

    【那些守城之人连通关文牒都不敢看,就直接让这些和尚进入城中了。】

    【这顿时让不少和尚满是遗憾。】

    【“小僧还以为,需要说上一句陛下保佑,才能够进入城池。”】

    【“若是以往,应该真得如此,但是现在,他们已经被我大煜骑兵打怕了,怎么可能还敢像先前那般愚蠢。”】

    【“真是羡慕最先西行的师兄,身后有着大煜骑兵的跟随,在西域简直就是畅通无阻呀。”】

    【“毕竟只要遇到不能进的城池,说上一句陛下保佑,煜国天兵就会立刻到达,如此之后,就算是那小国的皇宫,想要住上几日都不成问题!”】

    【“……”】

    【几个和尚聊着天。】

    【脸上的骄傲之色难以掩盖。】

    【有着强大的国家在背后撑腰。】

    【那所带来的安全感自然是满满的。】

    【而这也让他们能够更轻松的,将这城池的具体情况记录下来,顺便还能在这城池里传教。】

    【当然。】

    【除了这些沿路的每个城池,都会记载详情的和尚外,还有一些则是沿着丝绸之路,一路狂奔,希望尽快抵达大秦的。】

    【而其中速度最快的,甚至抵达了煜国的商人们,所交易的最远国家。】

    【“虽然不如我煜国,但在这些小国里,也算是强盛的了。”】

    【和尚打量着这个城池,在心中这样想道。】

    【他没有急着继续往远处走,而是打算在这里停留几日,除了补给之外,也是正好能够按照陛下的吩咐,给这个国家传播大煜的佛教!】

    【让这个国家的百姓。】

    【也会念叨陛下保佑!】

    【然而。】

    【还没等他开始。】

    【他忽然注意到,有穿着黑色长袍的人,似乎也在做着,跟他一样的事情。】

    【“这里还有其他人在传教?!”】

    ……

    PS:公会不是错别字,就只能是公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