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8章 带着皇子种地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肉丝米面字数:4689更新时间:25/02/21 22:01:30
    自从让徐渭派人将两封书信送去江南,交到张居正和高翰文手上后。

    严绍庭也正式结束了自北征班师回京后的休息时光。

    上衙点卯,对京中官员们来说,自然是不情愿的事情。

    就算是身为京官,可一旦需要每天都按时按点的打卡当差,不论古人还是今人,都不喜欢。

    这一点是共同的。

    可严绍庭却表现的很是欣喜。

    至少,他不用再被陆文燕那幽怨的眼神无声嘲讽,也不用每天如耕田的黄牛累断了腰。

    从昌平进了北京城,他也就住回了严府巷。

    头一天自然是先去一趟吏部,将差事交办,然后接下礼部的差事,随后再去礼部点卯,当众宣告礼部已经换了新的掌印堂官。

    但事情到这里便戛然而止。

    礼部的差事,被严绍庭尽数交给了左右侍郎和各司郎中处理。

    随后他便向宫里上了一道奏疏,表明自己已经可以正式加入文华殿内针对皇子的日讲。

    对于严绍庭不插手礼部差事,部中官员们倒是欣喜不已。

    礼部这几年算得上是多灾多难。

    前任礼部尚书高仪,接管礼部之后没干多久便升入内阁。

    而在高仪之前,礼部尚书是清流严讷。

    严讷在礼部位子上倒是待了许久。

    但随着徐阶倒台,严讷被罢官,礼部的官员们很长一段时间都处于惊慌之中,唯恐他们会因为清流和徐阶、严讷等人而被牵连其中。

    如今严绍庭成了最新的礼部尚书,而且似乎并没有要做新官上任三把火的事情,对谁都是好消息。

    可对于其他已经确定的皇子出阁读书的日讲官们来说,严绍庭加入到皇子出阁读书日讲官的队伍中,却显得很是头疼。

    诚然。

    自从严绍庭在昌平书院做了那两首诗词,没人会再觉得他是不学无术,再加上当初他在文华殿辩论国家的时候所展现出来的博学,也没人会觉得严绍庭是那种不堪师道的人。

    可皇子读书,历来都有规矩。

    在确定皇子会出阁读书后,朝中便已经商议好了各项事宜。

    除了几位阁老会不定期亲自给皇子传授治国之术,翰林院、詹事府等处的博学清贵官员们,也都早已将四书五经和各类儒家经典整理好,只等着按部就班传授给皇子了。

    现在严绍庭加入进来。

    那么就出现了一个很明显的问题。

    严绍庭应该教授什么内容给皇子。

    文华殿内。

    按照时辰。

    在皇帝和大臣们早朝会议结束后,皇子朱翊钧便在宫中太监陪伴下进入殿内。

    等到朱翊钧规规矩矩的坐在上位。

    严绍庭等人便按照官品站好队,躬身作揖。

    “臣等参见钧皇子。”

    朱翊钧眉头微皱,等看到好兄弟父亲的身影后,脸上才露出一抹惊喜。

    但他还是恪守着母妃今早的叮嘱,规规矩矩的双手放在桌案上,朝着众人点了点头。

    “诸位大臣免礼。”

    众人不由松了一口气。

    今天可是皇子第一次来文华殿读书上课。

    原本他们都有所听闻,皇子在昌平的时候就颇为顽劣,要是今天闹出什么动静来,他们脸上可就难看了。

    见朱翊钧如此乖顺,众人不禁暗暗放下心来。

    旋即众人起身。

    站在朱翊钧一旁的太监则是小声的轻咳了一下。

    朱翊钧这才站起身,而后举起双臂,合抱双手,规规矩矩的弯腰,手过头顶,朝着严绍庭等人行了一个弟子礼。

    “学生见过诸位先生。”

    “谨受礼。”

    严绍庭等人答。

    如此之后,他们才一一坐下。

    而朱翊钧却依旧是站在上方。

    一旁有宫中的太监,坐在角落里手握墨笔。

    这些太监需要将皇子出阁读书后每一次日讲的过程都记录下来,包括当天读了什么书,留了什么课业,皇子有何表现,有何错漏。

    一切,都按照祖宗成法进行着。

    严绍庭则是安然,处变不惊的坐在离着朱翊钧最近的位置。

    他是当朝太子太保,官居正二品。

    在场就没有人的官阶比他更高了。

    但他却不是第一个授课的日讲官。

    按照定下来的流程,朱翊钧现在要先接受开蒙教育。

    千字文是要学的,开蒙要训是必学课程,百家姓、三字经、弟子规、对相识字等课本也是要学习的。

    这些课业的要求只有一个,让皇子先学会认字、然后完成写字。

    等到开蒙之后,才会进行四书五经和帝王之术的学习。

    至于严绍庭所熟知的增广贤文这本书,当下还没有出现,得要等再过些年才会出现,被纳入到孩童开蒙教育之中。

    等到其他日讲官为朱翊钧传授了十个生字后,确保皇子对这些生字有了熟悉感,并且能在辅导下正确念出来后。

    其实今天的日讲便算是完整了。

    毕竟皇子如今才不过四五岁,要求不能太高了。

    拔苗助长的忌讳在场读书人都清楚。

    于是乎。

    当朱翊钧为了认全今日份的十个生字而变得脑袋晕乎乎的时候。

    殿内的日讲官们,纷纷侧目看向坐在上首位置的严绍庭。

    虽然不愿意承认。

    但他们心中都清楚,对于皇帝来说,严少保才是真正的皇子教书师傅。

    虽然这件事看起来对他们来说很可悲。

    但却又有无法否认的事实。

    于是,什么时候下课,就成了需要严绍庭开口确认的事情。

    严绍庭迎着众人的注视,侧目看向已经变得昏昏欲睡的小屁孩。

    他的脸上浮出一抹笑容。

    这孩子,和自己以前读书时一样。

    他不由轻咳了一声。

    “诸位先生学富五车,讲学精彩绝伦,辛苦了。”

    本来都快要点头打瞌睡的朱翊钧立马浑身一震,抬头伸手揉着已经迷糊起来的双眼看向严师傅,而后在严绍庭的注视下,这才举起双手朝着在场的日讲官们躬身作揖。

    “先生们辛苦了。”

    众人立马纷纷面露笑容,作揖还礼。

    而后再一次,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严绍庭。

    朱翊钧亦是欲言又止的眨着那双大眼珠子盯着严绍庭。

    他很想问一下,自己的小老弟严无忧最近过得怎么样,书院山上的那些鸟窝还在不在。

    但母妃还有大伴们的叮嘱,他又不敢忘了。

    若是不守规矩,消息传到后宫,母妃可就不给自己吃甜点了。

    严绍庭则是侧目看向殿外:“今日时辰还早,钧皇子与诸位先生,是否有兴趣与本官去殿外逛一逛?”

    “好呀!”

    朱翊钧立马欢呼了一声,随后赶忙双手捂住自己的嘴巴,可那双眼睛已经充满期待,再也没了瞌睡。

    但其他的日讲官们却是犯难了。

    这可不在皇子课业中。

    但少保开口,今天又是头一天给皇子日讲,他们也不好拒绝。

    更主要的是。

    他们也想看看,严绍庭究竟要如何教授皇子。

    旋即。

    众人簇拥着朱翊钧和严绍庭一路走出文华殿。

    期间,朱翊钧好几次都想要伸手,要求好兄弟的父亲抱抱,但每次都强忍了下来。

    毕竟小甜点事关紧要。

    等众人出了文华殿,便见御马监提督太监冯保竟然早已带着人等候在殿外。

    见到严绍庭带着皇子出来。

    冯保立马迎了上来:“钧皇子,严少保,诸位师傅。”

    这位提督太监的脸上有些纠结和犹豫。

    今日一早,当皇上还在文华殿朝会的时候,严绍庭就递了奏疏进来,提了一些要求,他原本还有些惊讶,可皇上竟然是满口答应下来,甚至说往后皇子的课业具体如何进行,全看严少保安排。

    冯保也只能遵循严绍庭提出的要求,将东西提前准备好。

    严绍庭则是笑吟吟的看向冯保:“冯公公将东西都准备好了?”

    冯保连忙点头,然后向旁边让出视线:“都按照少保您的要求安排好了。”

    他已让开身子,连带着他身后的那些小太监也挪开脚步。

    众人再看过去。

    竟然发现就在这文华殿外的宫墙下,早已码放了十几样农具。

    众人顿时面露疑惑。

    朱翊钧也终于是伸手,牵住了严绍庭的大手,抬着头好奇道:“少保,我们要做什么呀?”

    严绍庭低头看了眼小屁孩,又看向文华殿和文渊阁之间的这块空地。

    他早就看这块空地不爽了。

    受制于宫里的规矩,如今宫里除了御花园和西苑,基本是没有栽种树木的,就连花圃也没有,大片大片的空地要么是砖石铺砌,要么就空在那里。

    如今倒是能让自己利用上了。

    他笑着指向文华殿外的那片没有铺砖的泥土地:“种地,今天臣带着皇子一起将这片土挖开,种些东西,等入秋收获了,咱们一起吃好不好?”

    当他暴露真意的时候,在场众人纷纷面露诧异。

    这些日讲官们,可都是在翰林院和詹事府精挑细选出来的,负责皇子的学业,哪个不是多年沐浴圣贤文章。

    如今竟然要带着皇子一起种地,这可是闻所未闻的事情。

    翰林院的一名学士当即面露犹豫:“少保,此事……”

    不等严绍庭开口,冯保已经在旁提着嗓子说道:“此事万岁爷已经知晓,往后钧皇子的课业如何安排,全由少保说了算。”

    见冯保都这么说,墙角也早就准备好了农具,众人再不出言。

    严绍庭则是淡淡的看了这些人一眼:“天下万事万物,饱腹为先,农事为先。本官经学不如诸位,皇子日后课业,皆由诸位处置。本官只教些旁枝末节的东西给皇子。这知农,便是头一桩事。”

    当他分出日讲权力,并解释自己目的的时候。

    朱翊钧早已冲了冲去,他也认不得那些农具,双手抱着一把钉耙就喊了起来:“少保,这东西怎么用呀?我要种地!我要种地!”

    在场一众日讲官面色如蜡。

    严绍庭则是信步上前,将小屁孩手中的钉耙接了过来,然后提了一只竹篮塞进小屁孩的手里。

    “臣与诸位师傅今日将这块地抛出来,钧皇子只要将那些小石块捡起来放进竹篮里就好。”

    说完后,严绍庭回头看了一眼这帮翰林院、詹事府的清贵官员们。

    自己不光要带着小屁孩种地,还要让这些人一起来种。

    众人听到这话,也知道结局已定,细胳膊拗不过大腿,只能纷纷上前拿起墙边的农具。

    朱翊钧却是玩心大起。

    不管做什么,都比读书好玩!

    冯保则在一旁欲言又止,可想到皇上的吩咐,也只能是守在一旁。

    于是乎。

    不多时。

    紫禁城内,大明朝的皇宫大内,就出现了从来都没有的场面。

    当朝太子少保,带着皇子,以及一众翰林院、詹事府的清贵官员们,竟然就这么当众拿着农具在文华殿前刨地耕种了起来。

    消息顷刻间传遍宫内各处。

    严绍庭却是不闻不问,既然决定在朱翊钧的学业上不插手书本内容,那这些事情自己就必须以身作则。

    他在前头刨地,那些翰林们就在后面跟着刨地。

    原本他还担心小屁孩捡石头时间久了就会不耐烦。

    但没想到,自己刨多少地,这小屁孩就跟在后面捡了一路的小石子。

    渐渐地。

    南边的文渊阁里,也有人影走了出来。

    皇极门那边,亦有乾清宫和后宫的人偷偷的打量着这边。

    从宫外来内阁办事的各部司官员们也忘了要办的事情,站的远远的,踮起脚尖看向文华殿前这片地。

    文渊阁方向。

    李春芳看清了严绍庭正在带着皇子耕地,顿时整张脸都青了,他侧目看向高拱等人:“这……这这这……这可是闻所未闻的事情啊!怎么就能放着好好的日讲不做,偏偏带着皇子刨地捡石子?这……成何体统!有辱斯文!”

    与李春芳隔着高拱的袁炜,则是身子前倾,淡淡的看了李春芳一眼。

    “李阁老莫要忘了,今日我等朝会的时候,冯保在圣前私语了片刻,皇上当时是点头降下口谕,皇子课业一事全由严少保安排。”

    李春芳被挤兑了一下,脸色更加难看:“可皇子出阁日讲,也从未有过刨地的事情啊。”

    袁炜却只是撇了撇嘴:“二百年前,也没有内阁,没有阁老!”

    “你!这不是一回事!”

    李春芳被挤兑的一时间不知该如何辩驳,只能愤懑的甩了甩袖子,表示不满。

    高拱却呵呵一笑,眯着双眼盯着带头刨地,已经是满身尘土,挥汗如雨的严绍庭。

    “诸位。”

    “你们说,往后我等在文华殿朝议之后,出来能看到一片庄稼……”

    “算不算一桩趣事?”

    …………

    月票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