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孙权称臣,刘封假车骑将军(6k)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神纹本神字数:6512更新时间:25/02/21 18:56:01
    “张辽病了?”

    孙权又惊又疑。

    按照潘璋在信中的说法:张辽在救曹仁失败后奉命还屯合肥,却意外在途中染病,如今正滞留雍丘养病。

    【倘若张辽真的病重,那孤或可再与刘备谈和。】

    孙权默默的打着小算盘。

    以如今的局势,明摆着是刘备想打孙权。

    孙权虽然是大魏吴王,但现在的曹丕是绝对不会为了孙权跟刘备硬碰硬的。

    曹丕,孙权指望不上了!

    若无曹丕出兵相助,面对同样有水军优势的刘备,孙权是斗不过的!

    眼下即将迎来丰水期,刘备的荆州水军在上游,顺风而下要打孙权,天时地利都占了优势!

    孙权忽然发现,设立武昌郡又迁徙治所百官到武昌郡就是个错误!

    诚然。

    孙权可以让麾下文武百官时刻保持对刘备的警惕,还能联合石阳的文聘压制夏口。

    可一旦石阳的文聘选择观战,孙权就得难受了。

    这意味着:孙权要独自承受刘备的怒火!

    更可怕的是:刘备要打孙权,都不需要考虑粮草运输!

    就夏口和樊口的距离,刘备甚至能早上来打孙权,中午回夏口吃饭;睡个午觉下午再来打孙权,傍晚又回去吃饭;若是晚上月明,还能再来一场夜战,打完回去睡觉;第二天继续!

    即便孙权能凭借地理优势暂时防守住刘备的进攻,也无法一直承受刘备上班打卡式的进攻压力!

    刘备还没打,孙权麾下文武私下都在埋怨。

    刘备真要打,孙权麾下的文武估计都得疯!

    仔细权衡后,孙权试探性的询问陆逊的想法:“倘若孤趁着张辽患病,挥军去打合肥,伯言以为可否?”

    陆逊顿感无语。

    至尊啊至尊,你不如直接说你想跟刘备求和,谎称打什么合肥啊!

    张辽是病了又不是死了。

    心头虽然这么想,但陆逊不能这样说,委婉而劝:“至尊,你现在是大魏吴王,岂能去打合肥?”

    孙权眉头一挑:“孤父兄皆乃大汉的臣子,孤又岂会当伪魏的臣子?孤假意向曹丕称臣,只是权宜之计。

    孤决定退回寻阳和柴桑,将樊口、鄂城、下雉、阳新等本属于江夏郡的地方都归还给刘备,伯言以为可否?”

    虽然心在滴血,但孙权也知道不退回寻阳和柴桑,刘备是绝对不会善罢甘休的!

    只有将樊口等地让给刘备,让刘备断定江东对荆州不会有威胁且征讨江东弊大于利后,才能避免被刘备吞并!

    否则刘备一日一小打、三日一大打,孙权就得在武昌郡疲于应对。

    而在刘备手头吃了亏的曹丕,说不准还会趁机走合肥和广陵出兵,去抢夺吴郡、丹阳等地。

    到那时候,孙权就得被第一个灭掉!

    孙权是个会取舍的。

    在争霸天下和退保江东上,自然要优先选择退保江东。

    活着,才有机会争霸;死了,只剩一抔黄土。

    陆逊沉吟片刻,道:“至尊,我是否认同不重要,重要的是,刘备是否愿意就此放过至尊。”

    孙权眉头一蹙:“刘备在荆州接连大战,他难道还能有余力再进兵江东?孤以为,刘备应会权衡利弊,而非执意讨灭孤。”

    陆逊低下头,掩饰忍不住抽动的嘴角:“至尊,刘备若要权衡利弊,上策就是跟至尊打一场,以武力击败至尊。

    只要刘备赢了,都不需要再进兵江东,一纸檄文就能让江东诸县的豪族,争先恐后的去向刘备示好。”

    孙权下意识的打了个冷颤。

    江东诸县的豪族,可不是人人都心向孙权的。

    孙权能坐稳江东,核心依旧是比江东诸县豪族拥有更强大的武力。

    可江东诸县豪族若是发现孙权的武力不行了,就会有新的选择,不论魏还是投汉,都比跟着孙权强。

    依附强者,才是江东豪族的生存之道。

    “孤绝对不能跟刘备打!”孙权深深的吸了一口气,斩钉截铁地道:“伯言,你也别藏着掖着了,直接告诉孤,孤如何才能避免跟刘备开战?”

    陆逊抬头看向孙权:“为今之计,除了退回寻阳和柴桑外,至尊还得向刘备称臣、联姻。”

    孙权脸上闪过怒色:“你让孤向刘备称臣?绝无可能!”

    陆逊轻叹:“至尊,刘备已经登基称帝!若不向刘备称臣,刘备就有了讨伐至尊的借口。届时刘备打出‘讨伐魏逆’的旗号,其麾下文武都不会有人反对。

    反之。若至尊向刘备称臣,其麾下文武必会分成两派,一派支持,一派反对。文武不能齐心,即便刘备心有不甘也只能接受。还请至尊暂忍一时之辱!”

    陆逊的话,让孙权的怒气逐渐消失。

    对于擅长勾心斗角的孙权而言,可太熟悉派系争斗了。

    孙权不向刘备称臣,那么刘备不论是东征还是北伐,都是“讨伐魏逆”。

    东征又比北伐容易,是东征还是北伐,显而易见!

    可孙权向刘备称臣了,那就不一样了。

    孙权都称臣了刘备还要东征,那就是私人恩怨盖过了国家大事,必会有人反对刘备东征,刘备不得不去权衡不接受孙权称臣的利弊。

    唯一要考虑的是:孙权如何向刘备证明,是真的称臣!

    “孤,要如何联姻?”孙权问出了核心。

    陆逊观察了孙权的脸色,徐徐道:“联姻有二。其一,送还孙夫人;其二,将至尊次女送给刘备的太子刘禅为贵人。”

    孙权的脸色急剧变化。

    不论是送妹还是送女,送过去都只能当侧室,这等于是让孙权自己把热脸伸过去贴刘备的冷屁股。

    如此卑微的联姻,听得孙权怒火翻涌,掌心都要被指甲刺穿了。

    若不是对陆逊知根知底,孙权都得怀疑陆逊是不是刘备故意安插在身边的细作,今日是专程来羞辱自己的。

    良久。

    孙权按捺住了内心的愤怒:“伯言所言,孤认为可行。孤欲遣使去荆州见刘备,伯言可有中意者?”

    陆逊沉吟片刻:“非诸葛瑾莫属。刘备看诸葛亮面,定会斟酌。”

    仔细权衡后,孙权决定执行陆逊的计策:割地、称臣、联姻,以保存实力为核心。

    数日后。

    诸葛瑾抵达襄阳。

    得知诸葛瑾的来意,刘备顿感头疼。

    将诸葛瑾安排在别馆后,刘备召来刘封商议对策。

    “孙权小儿,甚是狡猾,不仅同意将鄂城还给孤,还主动将樊口、鄂城、下雉、阳新等江夏故县也一并归还,又主动称要向朕称臣,还要送还其妹以及将次女送给太子为贵人。”

    刘备头疼不已。

    原本刘备的打算,是直接索要鄂城,激孙权起兵,然后顺势出兵攻打。

    只要将孙权打废了打残了,就可以直接派人去江东诸县策反,不需要劳师远征就能收复失地!

    若孙权隐忍,那就继续要樊口、要阳新、要柴桑,让孙权陷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汉兵又至矣”的局面。

    一步步的蚕食江东!

    不曾想。

    孙权竟然直接就称臣了,还又是送妹又是送女!

    这让刘备有一种拳头打出去却使不出力来的郁闷感。

    刘备要打江东,得讲究师出有名。

    若是师出无名,就容易招来非议,不仅麾下文武会质疑,往严重的说也会让曹魏境内想要归汉的心生疑虑:称臣也要挨打,那我为何还要称臣?

    刘封也有些意外。

    孙权“滑跪”得未免太快了些!

    好歹你也“抵挡”一下啊!

    你那大皇帝的自尊心去哪了?

    思索良久。

    刘封有了应对方案:“孙权称臣和割地可以接受,先将樊口、鄂城、下雉、阳新等江夏故县拿到手,优先建立以襄阳主攻、鄂城主守、江陵控扼荆州诸郡联防的攻守控三位一体防御体系。

    至于联姻,儿臣以为不可接受。一来父皇已经立后,若让孙夫人归来,或会令后宫不稳;二来太子正是血气方刚的年龄,倘若一不小心有了意外,父皇也难善后。

    可改联姻为遣子为质,孙权有二子,长子孙登已被孙权立为王太子,必不会送来;可让孙权送次子孙虑为质。

    孙虑虽然不到十岁,但性聪体达更甚于其兄孙登,颇有其祖父孙坚遗风;倘若能施以恩义,厚待孙虑,且让孙虑与刘爽和刘瓒一同读书习武,未来也或可成为讨伐伪魏的大将。”

    在刘封看来。

    不论是孙权的妹妹还是孙权的女儿,都没任何用处。

    即便送过来了,也只能当吉祥物养着。

    可让孙权遣子为质,尤其是遣次子为质,那就不一样了。

    人不患寡而患不均。

    同样是孙权的儿子,凭什么哥哥孙登就能当王太子享受权力和富贵,而弟弟孙虑就只能被送到荆州当人质?

    不论孙权用什么理由来安抚孙虑,孙虑始终都是被抛弃的那个。

    而这个时候。

    刘备却不因孙虑的质子身份就对孙虑蔑视和苛待,反而让孙虑跟两个外孙一同读书习武,用厚恩厚义来厚待孙虑,孙虑又岂能不心存感恩?

    这是刘封的阳谋!

    既然孙权要玩称臣的鬼把戏,那刘封就要将孙权的儿子培养成受大汉厚待的汉室忠臣!

    就如同杨坚的同母弟弟杨瓒一般,杨瓒受北周武帝厚恩,北周武帝出征的时候都是留杨瓒守卫都城,恩宠如此!

    故而杨瓒在面对有篡位之心的杨坚时,屡次策划要替北周宣帝除掉杨坚。

    今后孙权越是有篡逆之心,孙虑对孙权就会越不满意,更会以孙权为耻。

    一旦江东有变,亦可借孙虑的身份去安抚江东。

    刘备本就是此道高手,听了刘封的提议后顿感轻松,头也不疼了:“吾儿所言,甚合朕意。若孙权肯割地、称臣、遣质,朕暂时就不与他计较!若是不肯,哼,朕也不介意亲征樊口!”

    刘封又道:“襄阳到鄂城,往返耗时,父皇不如带上诸葛瑾,同往夏口。”

    刘备抚髯而笑:“朕与云长也许久未见了,正好去夏口与云长小酌几日。吾儿可要同往?”

    刘封摇头:“儿臣得先回趟房陵,处理下新城郡的事务,就不与父皇同往了。”

    刘备也不勉强:“你也多日未归家了,是得回去一趟。”

    离开时。

    刘备又让刘封将刘秀玉、刘良玉姐妹和刘爽、刘瓒两兄弟带上。

    理由是:刘备想让刘秀玉和刘良玉去新城郡走走,看能不能遇到良配。

    刘封惊得仿佛第一次认识刘备一般。

    堂堂皇帝,还愁驸马?

    然而用刘备的话来讲却是:两个女儿已经很苦了,不能强行赐婚。

    最令刘封惊讶的是,刘备不知道给刘爽和刘瓒灌了什么迷糊汤,两兄弟竟然都纷纷表示要替自家阿母把关选夫。

    刘封也不忍两个小妹就此寡居一生,只能默默的接受了这个“皇命”。

    随后。

    刘备带上诸葛瑾,顺流而下直入夏口。

    途中对诸葛瑾更是连哄带吓,等诸葛瑾回到鄂城后,孙权得到的反馈就是要么“割地、称臣、遣质”,要么“直接开打”。

    听闻刘备都亲自到了夏口,孙权心中慌得一批,哪里还敢找理由拒绝。

    当即就派诸葛瑾再入夏口,答应刘备“割地、称臣、遣质”的条件。

    如刘封预料。

    若是跟曹丕一样要求孙权的长子孙登为质,孙权不会同意,可要求孙权的次子孙虑为质,孙权的抗拒心就小多了。

    似乎是怕刘备反悔,孙权的动作迅速。

    除了不肯赴宴外,翌日就将次子孙虑送都了夏口。

    又遣张温为使者,向刘备进献了雀头香、大贝、珍珠、象牙、犀角、玳瑁、翡翠等稀有珍宝。

    随后又将文武公卿及其家眷、驻守樊口、鄂城、下雉、阳新等江夏故县的兵马分批撤回寻阳和柴桑。

    刘备也不客气的派兵占了樊口、鄂城、下雉、阳新等诸县城池。

    “没想到竟如此顺利!”

    孙权的惶惶而逃,让刘备有一种不真实感,好歹你孙权也是一方霸主,怎么一点脾气都没有?

    很快。

    刘备又释然了。

    虽然不能将孙权一劳永逸的解决,但兵不血刃的拿下樊口、鄂城、下雉、阳新等地,也是大赚特赚了。

    往好处想,有孙权在江东窝着,曹丕也没办法将势力延伸到江东。

    刘备目前也没有足够的钱粮和军力再去远征江东,曹丕也不可能真的看着刘备将江东诸郡吞并殆尽。

    一口吞的太多,也会被噎着的。

    荆州诸县,除了南阳二十九县还在曹丕手中,基本上都被刘备掌控了。

    消化战果,也需要时间。

    孙权退兵称臣,也宣告荆州的战事彻底告一段落。

    鄂城南。

    视察了武昌新城的刘备,又召关羽商议:“孙权退回寻阳和柴桑后,必会再将治所迁回建业,以濡须口为依托保守江东,荆州东部暂时不会再受到孙权的威胁。

    朕有意将江夏郡治所暂迁鄂城,以关兴为江夏太守,守鄂城;关平为荡寇将军,守夏口,云长以为如何?”

    关羽吃了一惊:“坦之在军中多年,统兵守夏口问题不大;安国以弱冠之龄出任一郡太守,恐不能胜任。不如由臣弟守鄂城,督二子防备文聘和孙权。”

    “无妨。”刘备显然对关兴颇为器重,道:“安国文武兼备,又识破了孙权联合文聘攻打夏口的阴谋,足见其才能;又有坦之在夏口防着文聘,安国也能将精力放在治理江夏郡上。”

    顿了顿。

    刘备又感慨道:“云长啊,你和朕都已年迈,能活多久都得看天命。不能事事都亲力亲为,得让年轻一辈去历练。你现在是大将军,得跟着朕回朝中,拟定军国大事,坐镇一方这等小事,就交给小辈们吧。”

    关羽欲言又止。

    平心而论,让关平和关兴同守江夏防备文聘和孙权,关羽是不放心的。

    但刘备的话也没错。

    关羽如今是大将军!

    大将军不跟着刘备回朝中拟定军国大事,却要在江夏坐镇一方,不仅大材小用,还无法让小辈得到历练。

    见关羽不再反对,刘备又道:“朕能有今日之基业,吾儿燕王,功不可没。

    如今四方暂定,也到了论功行赏的时候,朕有意擢升燕王为征北将军,持节督汉中、新城、襄阳、宜都四郡军政,兼假车骑将军事。”

    刘备如此设置的用意在于:

    以征北将军的身份主管北部战略方向。

    以持节的方式来管理汉中、新城、襄阳、宜都四郡(相当于四郡单独为一州,刘封为州牧)。

    以假车骑将军的头衔来负责四夷屯警、京师兵卫、征伐背叛、出使宣诏、荐举官吏、重要的迎来送往礼制性活动等,用以提升刘封的资历。

    简而言之:刘备是在为刘封今后能执掌朝中权柄铺路。

    关羽听得心惊:“陛下,恕臣弟直言。燕王的权力,是否太大了些?太子年少,又无军功傍身,若对燕王恩宠太甚,臣弟担心燕王会与太子相争。”

    刘备轻叹:“云长,朕理解你的担忧。可你也应该明白,以太子如今的威望和见识,想要当一国之君,是远远不够的。

    朕不想太子今后事事都要受朝野群臣掣肘而无法励精图治,故而必须得有一人能替太子镇住朝野群臣。

    燕王素有计略,既有宗室名望,又有文治武功,重亲情而知恩义,欠缺的只是资历。

    你要理解朕的苦衷啊!”

    倘若刘禅有刘封一般的计略、名望和文治武功,刘备是不会担心刘禅能否镇住群臣的,就如同七世纪最强的碳基生物李世民一般从不担心朝野群臣会恃权而骄。

    然而现实却是:刘禅年少,经验、阅历、胆略、威望等各方面都还很稚嫩,刘备若不给刘禅留下辅佐军政的大臣,刘禅是无法独挡一面的。

    刘备不知道自己还能活多久,毕竟年龄摆在这里。

    刘备知道的是:假如寿终日到了,必须得给刘禅留下一个可以镇住朝野群臣的宗亲!

    而这个宗亲的最佳人选就是刘封!

    虽然刘封是燕王,但燕王摄政极容易受到朝野群臣的排挤,也极容易受到流言的诽谤和中伤,就连辅佐成王的叔旦,都会恐惧流言。

    故而。

    刘备得在生前就将刘封的资历提上去。

    这也是刘备让刘封代理车骑将军的用意,若刘封这个假车骑将军能令人信服,刘备就能将“假”字去掉。

    等关羽卸任大将军后,刘封就能顺利的继任。

    至于刘封恩宠太甚是否会跟刘禅相争,刘备也仔细考虑过。

    最终刘备得出的结论就是:假如刘封和刘禅真的相争,那不是刘封和刘禅的错,而是刘备这个当父皇的没能教育好。若因为担心刘封和刘禅相争,就效仿曹丕将善战的曹彰丢到封地闲置一般闲置刘封,那么刘禅今后大概率也会因为没有宗亲支持而受群臣裹挟。

    是自断一臂,还是以汉室为重。

    刘备还是分得清的。

    倘若今后的子嗣会如刘协一般当傀儡,刘备宁可让其当个富家翁。

    见刘备这般说,关羽也明白无法再劝了,又道:“若让燕王假车骑将军,陛下又当如何安置益德?”

    竞选汉中太守的时候,输给了魏延。

    空置的车骑将军,刘备又是为刘封准备的。

    张飞的安置也就成了关羽的担忧。

    原本关羽以为,刘备会让张飞来当车骑将军。

    刘备对此早有安排:“太子也该立妃了。益德长女,颇为贤惠,朕有意选益德长女为太子妃。

    益德的长女当了太子妃,益德再当车骑将军就不合适了。可让益德出任司隶校尉或卫将军,具体的安排,待朕与益德面谈后再定。”

    关羽有些黯然。

    显然。

    关羽也是有意让女儿当太子妃的。

    刘备敏锐的看出了关羽的情绪变化,安抚道:“朕只有一个太子,也无法同时立两个太子妃,顾此就会失彼。这次,就让与益德吧。朕会为云长寻个佳婿。”

    “臣弟明白。”关羽也不是不明事理的,若这好处一点都不让给张飞,也不配张飞视关羽为兄了。

    见关羽情绪恢复,刘备暗暗松了一口气:“既如此,云长可先将诸事交付二子,随朕返回江陵。算算时间,丞相对迁都江陵之事,也应该有决断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