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刘备父子,论荆州未来走向(4K)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神纹本神字数:4548更新时间:25/02/21 18:56:01
    洛阳。

    快马驰骋,直入皇宫。

    “八百里加急,速速禀报陛下!”

    皇宫内。

    刚跟长子曹叡吵了一架的曹丕,正头疼不已。

    由于去年赐死了甄宓,导致曹丕跟长子曹叡的关系几乎降到了冰点,每次召见曹叡的时候,曹叡都会讽刺曹丕。

    赐死甄宓是曹丕一时冲动,等后悔时诏书已经追不回来了。

    虽然曹丕办了坏事,但只要在曹叡面前认错后悔,然后杀掉郭贵嫔或李、阴两位贵人中一个,曹叡的怨气也就能消掉大半。

    不过。

    曹丕是不可能向曹叡认错后悔的,也不可能杀掉正受宠的郭贵嫔和李、阴两位贵人。

    在死不认错上,曹丕继承了曹操的“优良”传统。

    甚至于。

    曹丕都动了废曹叡的念头。

    只是碍于众人相劝,曹丕才暂时打消了这个想法。

    毕竟当皇帝的,考虑的不能仅仅是个人喜好,还得考虑基业的继承。

    除了自幼跟着曹操见多识广的曹叡,曹丕目前没一个儿子能担得起嗣子的重任。

    曹丕也不想哪天出个意外,群臣辅佐幼子上位,然后幼子就成了下一个刘协。

    头疼间。

    河内人、散骑常侍荀纬急急而来,将战报呈上:“陛下,骠骑将军派人八百里加急送来战报。”

    曹丕猛地打了一个冷颤:“八百里加急?”

    一股不好的预感自心底滋生,曹丕也顾不得仪态,直接大步来到荀纬身边,夺过战报快速扫视。

    看到“襄樊失守,满宠、赵俨、朱盖、殷署、徐商、吕建皆被生擒”,曹丕只感觉一阵头晕目眩。

    “仲达误朕!诸公误朕!”

    原本曹丕就想放弃襄樊,允许曹仁还屯宛城,结果因为司马懿以及朝中公卿的劝阻,曹丕不得不继续留曹仁守襄樊。

    虽然曹丕为此调动了三路大军增援又册封孙权为大魏吴王,但最坏的结果还是出现了!

    “速召司马懿、王雄、蒋济、徐宣、卫臻、王象、苏林、桓纂、刘劭,入宫议事!”

    汉章武二年(222年),二月。

    自刘备于正月生擒曹仁夺取襄樊后,已过去十余日。

    曹丕的三路大军,纷纷选择了罢战,分守城池等待洛阳曹丕的最新诏命。

    为了减少不必要的冲突。

    刘备在这期间,也诏命南乡的刘封和石阳的关羽罢战且撤回了兵马。

    尽管孙权对曹刘罢战很不满,但关羽和文聘不打了,孙权也不敢独自去跟关羽斗,只能悻悻的撤兵,静观其变。

    刘封则是在撤兵期间,将酂县、阴县、筑阳三县并入了新城郡。

    令王平守武当、李平守酂县;同时增设武当坞,令寇安国为都督,修津口,造战船。

    诸文武各司其职。

    安妥了新城郡文武诸事后,刘封带上亲卫田七、田忠等人,自汉水沿江而下来到襄阳城。

    看着巍峨于山水间的襄阳城,刘封亦是感触良多。

    想到了关羽水淹七军。

    想到了岳飞收复襄阳。

    想到了宋元襄阳之战。

    想到了李自成破襄阳。

    襄阳重地,向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而如今。

    襄阳在手,北伐就真正有了希望!

    或是效仿诸葛亮兵出陇西,或是效仿桓温兵叩武关,或是效仿岳飞长驱伊洛,皆有功成的可能。

    感触间。

    北城门口一艘大船驶来。

    大船主桅上悬挂龙纹大纛。

    侧帆有「四海宾服」四字旗。

    船尾垂挂青、赤、黄、白、黑五色令旗。

    船头一人,仗剑披甲,不怒自威,正是乘船出巡的刘备。

    “陛下,是燕王的旗号!”

    侍立在左侧的马良,眼尖的看到了江面上悬挂了“燕”字旗的小船。

    刘备顺着马良指示的方向望去,果见刘封正驱船而来。

    片刻后。

    刘封登上大船。

    刘备爽朗的声音也随着响起:“吾儿何来迟也?”

    刘封忙上前行礼,不卑不亢:“儿臣拜见父皇。新城军政大事皆系儿臣一身,不敢疏忽,故而来迟。”

    刘备大笑:“吾儿勤勉,吾心甚慰。”

    香醇的酒味,飘入鼻间。

    刘备令人在船头设下桌席,与刘封同席而坐,询问刘封在南乡这几个月的战事。

    虽然刘封早已派人将战报送至襄阳,但刘备更想亲耳听到刘封口述在南乡的战事经历。

    当听到刘封以身为饵时,刘备的脸色也添了几分紧张。

    “吾儿,你如今贵为燕王,岂能还如以前一般冒险?倘若被曹真识破,你命休矣!今后不可再这般莽撞!”

    刘备的关怀,让刘封心中生出几分暖意,顿觉南乡受的艰难苦楚都值了。

    想到这里,刘封拍了拍胸口,道:“儿臣保证,下次能不冒险的时候绝不冒险。”

    言谈间。

    刘备又聊起了襄樊的防务:“倘若吾儿来守襄阳,会如何防守?”

    刘封沉吟片刻,问道:“父皇是想问狭义的防守还是广义的防守?”

    刘备微微惊讶:“何为狭义?何为广义?”

    刘封向马良寻来纸笔,勾勒襄阳的防御体系:“狭义的防守,则是战术攻防。

    可扩建樊城,令樊城南门连通汉江,东西两面都增设高墙。

    再于战时,在襄阳和樊城间搭建浮桥,以船为基,铁索连环,保证两城之间的物资供应不会断绝。

    此即为狭义。”

    片刻后。

    刘封又勾勒出几处地理。

    “然而,襄樊虽有防守地利,但并不能完全阻隔魏军南下。

    倘若魏军在北岸河道密布木桩铁链,建坞造船,然后渡船过江,先取砚山等地修建坞堡,再取襄阳以南。

    襄阳纵然稳如泰山,也仅仅只能自保。

    或是魏军不打襄阳,直接走石阳取夏口,亦可突入襄阳后方。

    故而,广义的防守,需要从战略上考虑:纵深部署、水陆联防。

    可将江陵、鄂城为荆州水陆支点,与襄阳构成‘攻守控’三角体系:襄阳主攻,鄂城主守,江陵控扼荆州诸郡联防。

    同时屯田储粮,加固城防,保证后勤和民心的维系。

    ”

    刘封一面勾勒地理,一面向刘备描述襄阳的战略防御体系。

    刘备一开始听的时候还在点头,听到后面眼神就变得有些怪异。

    侍立在刘备身边的马良,忍不住打断问道:“燕王殿下,请恕我冒昧一问,为什么是鄂城而不是夏口?鄂城如今在孙权手中,你这广义的防守,岂不是还得先打孙权,夺下鄂城?”

    刘封将笔在鄂城的位置一勾勒,道:“马侍中言之有理!的确得先打孙权,夺下鄂城!

    我听闻孙权在鄂城南部建武昌新城,又设武昌郡,辖武昌、下雉、寻阳、阳新、柴桑五县。

    更是迁徙了大量的士民,要打造以武昌城、邾城、鄂城、樊口、西山山脉为主的水陆要塞。

    虽然孙权为人反复无常,但在设置武昌郡这事上,我也挺欣赏孙权的胆略的。

    若能将其夺取,那我所计划的以襄阳为顶点、江陵为西翼门户、鄂城为东南壁垒的防御网,也就形成了。

    更何况: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刘备看着刘封勾勒的地理低头静思。

    一旁的程畿又问:“殿下所言虽有道理,但眼下征战多时,我等也无余力再去取鄂城了。”

    “不急。不急。”刘封轻笑道:“孙权的武昌新城也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建好的,等孙权建得差不多了,再出兵也不迟。就怕孙权怂了,直接又跑回建业去了。”

    程畿一愣。

    等孙权修得差不多了,再出兵也不迟?

    用孙权的人力物力财力,为陛下修一座武昌新城.

    貌似,也很有道理!

    刘备也看明白了刘封的意图,开怀大笑:“吾儿所谋,甚合心意啊。孙权连番背盟,甚是可恨,也该让孙权品尝反复无常的代价了。”

    随后。

    刘备又问及对曹仁等人的处置。

    刘封没有立即回答,低头静思。

    刘备也没惊扰。

    前面问刘封如何防守襄阳是在考校刘封的军事水平,此刻问如何处置曹仁等人就是在考校刘封的政治水平了。

    到了刘封这个位置,是不能仅仅只会统兵打仗的。

    若不懂得考虑长远的政治利益,就永远只能当一个镇守边防的将军,而无法真正去执掌军国大事。

    片刻后。

    刘封尝试分析道:“儿臣有些想法,请父皇静听。

    曹操留给曹丕的宗室大将,夏侯惇和夏侯渊已死,曹洪又与曹丕有私怨,曹仁是仅存的伪魏宗室支柱。

    曹仁被俘,已经动摇了伪魏的军心;倘若曹仁再死于父皇之手,定会引起伪魏宗室内部对曹丕执政水平的质疑。

    因此儿臣以为,曹丕必会派人来与父皇商谈,或用城池、或用钱财、或用人质,用以交换曹仁。”

    顿了顿。

    刘封又道:“父皇虽然接连在汉中、襄樊取胜,但论人力、财力、物力,依旧是不如伪魏的,再有江东的孙权居心叵测,短时间内,父皇也难以驱兵北伐。

    若杀了曹仁,曹丕为了稳固政权,必会尽起大军南下与父皇争锋,届时福祸难料,必成两败俱伤之局。

    此非良策!

    不如向曹丕索要南乡城,解决南乡对新城的威胁。

    儿臣犹还记得:昔日曹操南征时,跟着父皇的文武及其子女,有不少人在长坂坡或被杀、或被擒。

    死者已逝,无法弥补,生者尚存,尚可挽救。

    父皇可再列一份名单,将生者换回。”

    说话间。

    刘封又放低了语气:“儿臣自曹真口中得知,两位小妹被俘后,被曹操赏赐给了曹纯。如今曹纯已死,两位小妹被囚铜雀台,也该回家了。”

    刘备猛地一震,失声惊问:“吾儿此话当真?秀玉和良玉,真的还活着?”

    刘封点头:“曹仁乃曹纯之兄,曹真欲保曹仁性命,必不会在此事上骗儿臣。”

    “好!好!好!”刘备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强忍内心的欣喜:“朕会尽快将名单列出,待曹丕使者到来,就由吾儿去跟曹丕的使者谈!”

    今日对刘封军事和政治的考校,刘备很满意。

    军事上,刘封提出了以“襄阳、江陵、鄂城”为核心的战略防御体系。

    政治上,刘封提出了以用曹仁等人来交换南乡以及被俘虏的人质。

    在军国大事的考虑上,虽然刘封还有欠缺,但已经合格了!

    更令刘备触动的是:刘封要交换十几年前被曹操俘虏的两个女儿!

    刘备这辈子见了太多的兄弟相残,最怕的就是死后刘封和刘禅会如袁绍、曹操、刘表的儿子一般相争。

    故而。

    即便让刘禅当了太子,刘备也在尽可能的给予刘封“公平”和“补偿”。

    也曾有人劝刘备不要让刘封立功太多,以免刘封不受刘禅掌控。

    然而这些劝谏,刘备都没采纳。

    刘备更希望能用德行来教育刘封和刘禅,让两兄弟能和睦相处。

    如果说刘封最初表态不会跟刘禅争位置只是让刘备松了一口气,那么今日刘封要拿曹仁等人交换南乡的同时还要交换被俘虏的女儿以及文武家眷,就彻底让刘备放了心。

    因为刘备发现:刘封是真的继承了自己的德行和仁义!

    哪怕今后刘封因为某种原因不得不夺位,也绝不会对刘禅下杀手!

    就如刘备不得不夺刘璋的西川,也依旧善待了刘璋父子一般。

    奉命去与曹丕的使者谈判,刘封也很乐意。

    交换南乡和人质,是公事。

    公事之余,也可以办点私事。

    譬如:功曹邓范的同姓同名族人,也是可以列在交换名单上的!

    虽然不知道邓艾是否已经改名、是否已经投入司马懿麾下,但刘封也愿意尝试。

    万一运气好真换到了邓艾,那就赚大了!

    随后。

    刘备更改了今日的出巡计划,返回襄阳城与刘封商议交换南乡和人质的细节。

    如刘封预料。

    曹丕在与司马懿、王雄、蒋济、徐宣、卫臻、王象、苏林、桓纂、刘劭商议对策后,当即就令司马懿为使者来襄阳与刘备谈判。

    曹丕可以不在乎襄樊失守,甚至也可以不在乎满宠、赵俨、朱盖、殷署、徐商、吕建等人被俘虏。

    但曹仁是绝对不能有失的!

    为此。

    曹丕还专门叮嘱司马懿,绝不可激怒刘备!

    之所以让司马懿来谈判,曹丕也是在救司马懿的命。

    否则。

    等曹仁返回后,必然会问罪司马懿:当初就是你小子,非得让我守襄樊是吧?

    司马懿也深知曹丕的用意,故而也没推辞,当日就带了几个随从南下襄阳。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