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战事终了,曹操的洛阳天命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神纹本神字数:3854更新时间:25/02/21 18:56:01
    城外。

    曹仁、满宠、于禁、吕常皆至。

    得知徐晃被刘封挡在了麦城,曹仁的脸色阴沉如水。

    若不是徐晃解了樊城之围,曹仁都要怀疑徐晃因私废公了。

    一个小小的刘封,竟然能挡住徐晃以及徐商、吕建、殷署、朱盖的五营精兵?

    大帐中。

    徐商、吕建、殷署和朱盖四将,纷纷低着头,大气不敢出。

    来之前,气势汹汹,扬言要让关羽也尝尝被围城的耻辱。

    来之后,别说去江陵围城了,连麦城都过不去。

    徐晃则是直接开口请罪:“我为先锋主将,未能攻破麦城又毁损了粮草,理当受责,还请征南将军定罚。”

    曹仁其实很想定罚的,不定罚不能正军规。

    然而徐晃毕竟有解樊城之围的大功,这个时候定罚又极容易令众将寒心。

    见气氛紧张,满宠暗暗踢了踢曹仁的脚跟,又以眼神示意。

    曹仁这才缓和了如水般阴沉的脸色,道:“胜败乃兵家常事,此战我也未能预料周全,徐将军不必过于介怀;刘备有子如此,实乃国家大患,诸君今后要将此人铭记在心,不可再生有小觑之意。”

    见曹仁没有责怪之意,徐商四将暗暗松了一口气,又偷眼看向徐晃。

    徐晃闻言拜谢:“征南将军的教诲,末将铭记在心。”

    徐商四将也纷纷拜谢。

    满宠暗暗松了一口气,生怕曹仁方才一怒之下就真的去责罚徐晃。

    安抚了五人后。

    曹仁遂率众将校来到麦城前。

    闻讯的关羽和刘封也登上了城楼。

    看着城下那高高飘起的“曹”字大旗,关羽忍不住抚髯嘲讽:“曹子孝对关某的恨意不浅啊。”

    刘封轻笑:“被君侯打得差点弃城而逃,一世英名毁之一旦,曹子孝又怎会不恨君侯。”

    关羽也笑。

    兵围樊城是近几年关羽打得最漂亮的一战。

    天时地利人和几乎都拉满了,任曹仁这个天人将军以往的战绩如何的漂亮,在樊城的时候也只能被关羽碾压。

    城下。

    曹仁也见到了城头高悬的“关”字旗,知道关羽就在城头,遂策马上前,对城高呼:“关羽,可敢出城一战?”

    关羽轻装急行百余里,人马疲惫。

    这个时候真要跟曹仁作战,是极为不利的。

    为了不让曹仁看出端倪,关羽依旧选择了出城,刘封则带着麦城的将士跟在关羽身后。

    “曹仁,关某出城了,你是要跟关某斗将还是斗阵?”

    关羽一如既往的眯眼看人,极具轻蔑。

    这样的神态,看得曹仁一阵火大。

    跟关羽单挑?

    虽然关羽老了,但曹仁也不年轻。

    白马津一战,关羽阵斩颜良的骁勇,至今还留在曹仁心底。

    派副将出战?

    刘封跟徐晃斗了个旗鼓相当,曹仁也不想让副将出阵去给刘封送战功。

    想到这里。

    曹仁又感觉一阵火大。

    喝道:“谁跟你斗将,我五万大军在此,只需全军冲阵,就能将你这麦城给平了。关羽,你何不速速早降!”

    关羽大笑:“曹仁,你这是越活越回去了。昔日你守江陵时,亲率数十骑冲杀数千吴兵,时人称你为天人将军,如今怎如此胆怯?

    不仅不敢跟关某斗将,连斗阵都要虚张声势,真应了那句‘人老不以筋骨为能’。曹仁,你既已老迈,不如回谯县养老。”

    被关羽这一激,曹仁胆气横生,挥矛大喝:“关羽,你真以为我会怕你吗?来!来!来!与我大战三百回合!”

    关羽本就有意激怒曹仁,大笑回应:“关某与人斗将,从不超过三个回合,强如颜良,也是一矛刺死。今日难得有兴致,就与你斗上几个回合。”

    见曹仁要跟关羽斗将,满宠脸色大变,急忙劝道:“将军不可!关羽熊烈,难以力敌,将军身系三军之重,岂能轻易出战?”

    徐晃也近前请战,意欲替代曹仁出战。

    曹仁却是不顾满宠和徐晃劝谏,喝道:“我为主将,关羽也是主将,我不出战,岂不是令关羽笑话?擂鼓,徐将军替我掠阵!”

    见曹仁出阵,关羽也大笑出阵。

    刘封则是持弓提枪,在一旁掠阵。

    主将阵前斗将,在战场上其实是很少见的。

    这种事,通常都是由军中骁将来完成。

    譬如某二凤号称天策上将,最见不得有人在眼前耀武扬威,也只是让秦琼跃马负枪而进,刺敌将于万众之中。

    曹仁征战多年,也不是个只会无脑厮斗的傻愣子。

    更何况,对手还是关羽!

    刘封已经猜出了曹仁斗将的用意。

    不外乎是给自己找个台阶罢了。

    气势汹汹的想要来江陵捡便宜,结果关羽已经挥军来到了麦城。

    退吧,丢面子。

    不退吧,又破不了麦城。

    当关羽出现在麦城的时候,曹仁就已经陷入了进退两难的鸡肋局面。

    而这个时候。

    跟关羽打一场,就能打开局面了。

    毕竟关羽的武勇在曹营中是得到了万人敌的认证的。

    曹仁明知关羽有万人敌之勇还敢主动去厮杀,不仅不会被嘲讽,反而还会被认为有胆色勇气,知难而进。

    如此一来。

    曹仁即便是输了人,也不会输了阵。

    同样。

    关羽也明白这个道理。

    故而也选择了跟曹仁斗将,其实也是在卖曹仁一个面子。

    打打就行了。

    打完了你就赶紧找个理由撤兵,也别费劲儿的厮杀了。

    “这打仗,有时候打的也是人情世故啊。”

    看着已经斗了十几个回合的关羽和曹仁,刘封忍不住低声嘀咕。

    寻常的小卒看不出端倪,只觉得自家的主将威猛如斯,都在一旁大声呼喊助威。刘封却是看得很明白。

    别看关羽和曹仁都是怒目圆睁气势如虹,实际上全都打的是虚招。

    简而言之就是:除了武器在碰撞,就没往要害刺。

    约莫二十个回合后。

    关羽和曹仁同时拉开了距离。

    曹仁大呼:“关羽,你也不过如此,今日权且饶你性命,来日必取你项上首级!”

    关羽亦是大呼:“曹仁,不用等来日,今夜关某就会奇袭你的大营,取你首级而还。”

    放了嘴炮后,曹仁大笑转身,带着人马回营。

    如刘封预料。

    曹仁在回营后,就佯装忿忿:“关羽这厮,武勇竟然不减当年,着实可恨!颜良死得不冤。”

    满宠这时也看出端倪,道:“如今关羽亲至麦城,宜都的陆逊应该已经投降了,孙权阴险狡诈,恐怕是在借将军之力,想让陆逊安然返回江东。

    亦或者,是想借将军之力,迫使关羽不再索要夏口;若将军与关羽继续在麦城厮杀,反让孙权在夏口当了渔翁。

    关羽击破孙权,兵锋正盛,不如暂避锋芒,退回襄樊另作打算。”

    曹仁怒目而喝:“满伯宁,你怎能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我会怕关羽?我避他锋芒?”

    满宠无语。

    征南将军啊,装一阵就行了,别一直装了。

    斗将也斗了,面子也有了,再逗留此地只会虚耗粮草。

    满宠又给于禁、徐晃和吕常使了个眼神。

    三人一开始也没看明白曹仁为何要固执的去跟关羽单挑,此刻也是瞧明白了,纷纷分析起利弊来。

    诸如“大军在外,唯恐孙权偷袭襄阳”“征战多月,人马疲敝,不宜对峙”“既然关羽有了准备,再战无益,不如返回。”等等。

    看似在分析利弊,实则都在给曹仁找一个合理退兵的理由。

    “此事再议!”

    虽然心中在偷乐,但曹仁依旧佯装要与关羽死战。

    接下来的几日。

    曹仁每日都在召开军议,让诸将校拿出攻打麦城的方案。

    又组织了几次不疼不痒的进攻,基本都是一触即退。

    关羽也是类似。

    军议照开不误,厮杀点到即止。

    就这样对峙了数日。

    意外出现了。

    赵俨一封急信,惊得曹仁双手发抖,当即就下令全军撤回襄阳。

    探得曹仁急急撤走,甚至还一把火把自己的营寨烧了。

    麦城众将校有惊疑的,有兴奋的。

    赵累更是直接请命:“君侯,曹仁自烧营寨逃跑,定是后方出了大乱,不如驱兵追赶!”

    刘封却是直言反对:“自烧营寨,未必是逃跑,亦可能是埋伏。不论是何种原因,曹仁撤兵已成定局。当务之急,是先得夏口,莫要让孙权或文聘得了便宜!”

    关羽认可了刘封的判断。

    现在去追杀曹仁也拿不到襄阳,夺回夏口才是最紧要的。

    屏退众人后。

    关羽又单独询问刘封:“贤侄可能猜到,曹仁为何急急撤兵?”

    刘封沉吟了片刻,道:“曹操在汉中时,就已患重病,或许是曹操死了。”

    关羽心惊不已:“贤侄的猜测,可真是令人意外。”

    关羽也猜测过曹仁的撤兵原因,但曹操死了这样的猜测,关羽却是没想过。

    毕竟这样的猜测,跟咒骂没什么区别。

    刘封没有多解释。

    猜测曹操死了,是刘封基于史载曹操的大概死亡时间结合当下的情况来揣测,也没法跟关羽讲清楚。

    而事实上。

    刘封的猜测也没错。

    赵俨急信的内容,正是曹操病逝于洛阳。

    这位雄踞北方多年的枭雄,最终还是没能熬过病逝的命运。

    不同的是。

    史载的曹操得到了关羽被孙权擒杀的消息,放宽了心。

    而如今的曹操,只知道关羽和孙权在荆州厮杀相争,临死前依旧还在忧虑南方,也留下了应对南方的遗计。

    为了避免意外。

    关羽在确认了曹仁的确在往襄阳而走,这才将大部分兵马撤回江陵城,然后又派赵累引了一支兵马去沔口助阵,务必要夺回夏口。

    将孙权彻底的撵出荆州!

    数月争锋。

    先败孙权,再退曹仁。

    荆州的军力其实早已经到了极限,急需一场大修整。

    只要孙权退出夏口,关羽就能真正松一口气。

    由于孟达和法正去了房陵,刘封也没急着去房陵,而是跟着关羽一并返回了江陵城。

    该来的始终会来。

    该做的能做的,刘封已经做到了极致。

    刘封也想知道,刘备会如何的安排自己。

    江陵外。

    两百头盔插着白毦的甲兵,在江津口登岸。

    随后一老将仗剑登岸,龙行虎步,不怒自威,正是自宜都郡而来的刘备。

    自湘水划界后,刘备已将近五年没踏足江陵的地界了。

    故地重回,刘备也忍不住心生感慨。

    “江陵,孤又回来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