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兵者诡道,刘封的连环骗(上)
类别:
历史军事
作者:
神纹本神字数:3519更新时间:25/02/21 18:56:01
全琮被擒,余众或跑或降。
刘封没有去理会逃跑的吴兵,只将全琮和数百降卒带回了营寨。
冰冷刺骨的凉水浇在全琮的脸上,闭眼装死的全琮瞬间打了个冷颤,一股火气也自心底滋生:“可速杀我!”
寇安国一脚踢向全琮,喝骂道:“吼什么吼,将军要问你话,给我老实点。”
全琮哪里受过这等羞辱,恶狠狠的盯着寇安国:“我乃吴侯麾下偏将军全琮,尔等贼子也配审我?”
寇安国听得怒火飙升,当即就要一个大耳刮子扇向全琮。
全琮却是昂头怒视寇安国,躲也不躲。
见状。
刘封叫住了寇安国:“安国,不可无礼。全子璜曾以谷米救济饥民,多有饥民因全子璜而活命,仁义之举,我亦深以为敬。替他松绑。”
寇安国极不情愿的替全琮松了绑,又持刀立在全琮身后死死的盯着全琮。
全琮挥袖擦了擦脸上的凉水,仔细观察了刘封几眼,道:“你就是刘备的养子刘封?”
听到全琮直呼刘备和刘封的名字,左右军校皆是愤怒的按住了刀柄。
刘封温和而笑:“如你所见,我便是汉中王之子刘封。”
全琮扫了一眼左右按着刀柄满脸怒气的方月、潘风等人,冷哼一声:“刘封,别故作姿态了,我是不可能降的,你今日若不杀我,来日我必杀你。”
刘封也不恼怒,语气依旧温和如春风:“全子璜,你我各为其主,生死相搏亦是正常,我若劝你降,那就是在侮辱你。”
全琮摸不清刘封的意图,喝道:“既如此,可速杀我,以全我名。”
刘封轻轻摇头:“全子璜,你误会了,我也不会杀你。我若真想杀你,擒你的时候,你就已经死了。”
全琮语气一沉:“既不劝降又不杀我,你欲如何?若是想以我为质胁迫吴侯放弃江陵,我劝你省了这个心思。”
刘封不由发笑:“这你可放心。以我对孙权的了解,一个被我生擒的偏将军,是没有谈判价值的。”
全琮只感觉内心一阵气闷。
虽然刘封说的是实在话,但听在全琮耳中却是极为不舒坦。
全琮冷哼一声,扭头不看刘封。
刘封斜倚凭几,神定气闲。
沉吟了片刻,才徐徐开口:“实不相瞒,我军中粮草已经不足半月,想攻下江陵城肯定是办不到了。”
“关君侯如今在陆口也被蒋钦和孙皎挡住,难以攻破陆口,怎么看都是孙权赢了。”
全琮昂起了头,语气中颇有几分自得:“你既然知道必输,就应该早降。你只是刘备的养子又不是亲子,若你降了吴侯,今后也可再恢复寇姓,继承罗侯之名。”
刘封故作沉思:“你说得很对,必输之局,我的确应该早降。可我现在又很纠结,因为在你说这话之前,于禁也说过类似的话。”
“魏王坐拥半壁江山,孙权只是个小小的吴侯,怎么看都是降魏王比较有前程。”
“好像又不太对,魏王麾下人才济济,多我一个不多,少我一个不少;全子璜,不如你替我分析分析,我是降魏好呢,还是降吴好呢?”
全琮瞪大了眼睛:“刘备立志北伐曹魏,你身为刘备的养子竟然想降曹操父子?你就不怕被人唾骂吗?”
刘封故作惊讶:“全子璜,你这话就不对了。我都只剩下不到半个月的命了,还怕被人唾骂吗?听闻魏王一直对关君侯念念不忘,倘若关君侯也势穷而降,魏王应该也会善待关君侯的。”
刘封猛然一抚掌,起身“兴奋”地道:“这似乎是个好主意啊,魏王素来敬重关君侯,即便关君侯降了后想回西川魏王也是不会拦着的;倘若我跟着关君侯再回西川,不仅能保命还不用受到唾骂!”
刘封也不顾全琮那越来越惊愕的眼神,对亲卫都尉田七道:“田都尉,你替我走一趟樊城去见徐晃,就说关君侯和我夺不回江陵了,想再降魏王,希望徐晃能帮衬一二。”
田七会意:“徐晃与关君侯相交莫逆,关君侯也常呼徐晃为‘大兄’,我料徐晃肯定会帮衬君侯的,只是往返路远,将军的粮草可够?”
刘封大笑:“无妨,我可以先撤回房陵,然后将上庸三郡也一并献给魏王,以示诚意。速速去办,莫要耽误了。”
“安国,将全子璜带下去,好生看押,千万别让全子璜逃了,否则我唯你是问!”
全琮几次想要开口,都没机会。
见寇安国上前,连忙高呼:“刘封,投魏非良策,且听我一言。”
刘封直接挥了挥手,半句话也不跟全琮多说,踱步“兴奋”的自言自语:这真是天无绝人之路啊!
待得寇安国将神态变得焦急的全琮带走,刘封才停止了踱步,脸上的“兴奋”也消失。
董恢问道:“将军故意如此,是想放全琮回去传消息?只是放了全琮,未免有些可惜。”
刘封再次斜倚凭几,眉宇间浮现几分笑意:“我放全琮,如放一只鸭,若能骗过孙权夺回江陵,胜得一窝凤凰。”
“李平、穆舜听令,由穆舜引三百军士拌作吴兵,再找人假扮全琮,谎称全琮被我重伤,趁夜去诈江陵城,李平则引一千军士在城外名为追击实为策应。”
“记住:此次诈城,只许失败,不许成功,若被识破,立即回营。”
“邓贤听令,你速引五百军士去寻李辅,再找人假扮全琮,诈称‘全琮已降’,趁夜去招降丁奉等人,若被识破或见吴兵出寨,立即回营。”“其余人等,安抚军士,养精蓄锐,等候军令。”
虽然不明白刘封的用意,但李平、穆舜和邓贤也没多问,抱拳领命而去,其余军校也纷纷离去。
董恢留在最后,面有不解:“将军既让李辅、穆舜去诈城,为何又让二人只许失败不许成功?若是成功诈开了城门,江陵今夜就能易主。”
刘封轻笑:“我知休绪急于夺回江陵之心,但现在并非最佳时机,孙权左右不缺聪睿之士,吕蒙如今也尚未病亡。”
“若将夺江陵的希望都赌在今夜,成功则罢,若是失败,我等就再无夺江陵的机会了。”
“兵者,诡道也。不先让孙权看到我的手段,又如何能在今后时机到来时,骗过孙权?”
“你去寻全琮,告诉全琮今夜我的动作,再诈称我已经投了曹操,寻个机会放了全琮。”
董恢汗颜:“将军谋事周密,是我想得太简单了,我这就去寻全琮。”
虽说孙权并未真正信任过董恢,但董恢明面上依旧是被孙权拉拢的对象,让董恢找个机会去试探全琮以及放走全琮,最是合适。
仔细叮嘱董恢细节后,刘封又取来了江陵地形图仔细研究。
要想真正的骗开江陵城门且还能将孙权驱逐出城,目前的条件还远远不够,哪怕刘封擒了全琮,也仅仅只是让夺江陵城多了一分可能性。
想夺回江陵城,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而在这之前,刘封要尽可能的将人算做到能力范围内的极致。
在刘封思考期间。
董恢已经来到了关押全琮的营帐。
支开了寇安国后,董恢小心翼翼的来到帐中,凑近对着闭眼休憩的全琮喊道:“全将军,醒醒。”
全琮睁开眼,刚要开口,董恢连忙作了个“禁声”的手势,小声道:“我是襄阳人董恢,曾在江陵城受吴侯盛宴礼遇。”
全琮惊道:“你就是之前被派到江陵城的使者董恢?为何寻我?”
董恢警惕的看着周围,言简意赅地道:“上次返回麦城后,我替吕都督散布流言差点被刘封怀疑,一直不敢再为吕都督传讯。”
“全将军你且听我说:刘封今夜的话断不可相信,他早已投了曹操!”
全琮大惊失色:“刘封怎会投曹操?”
董恢叹道:“刘封虽然是刘备的养子,但在刘禅未入川前都是被视为嗣子来培养的,刘封也一直都认为自己是继承刘备基业的人。”
“可自从刘备入川娶了吴夫人后,刘禅就被养在吴夫人名下,从庶子变成了嫡子,后来刘备在汉中称王,为了笼络西川人,又正式确定了刘禅的王世子身份。”
“刘封心中不忿,一怒之下就投了曹操,这也是为何刘封人在上庸却比关君侯更早知道吴侯的计划且又提前让孟达去了秭归的原因。”
“刘封冒险而来,不是为了救关君侯,而是不想吴侯得到荆州;我还得知,曹仁和文聘正在整兵备战策应刘封,张辽也率军返回了合肥欲袭濡须口。”
“今夜刘封又分了两路兵马假冒全将军的身份,分别去诈江陵城和全将军的大寨了。”
“我会找机会调开守卫,让全将军离去,全将军一定要向吴侯言明当下局势,千万别被刘封给骗了!”
听到董恢口中的讯息,全琮惊得整个人都是呆的,不由喃喃低语:“刘封竟然是在为曹操办事,怎么会是这样?关羽分兵去陆口,难道也是刘封故意为之?”
董恢点头:“不仅如此,刘封还以军心不稳为由,将关平调去了房陵,美其名曰‘可以尽调上庸三郡兵马来助关君侯’,实际上刘封是怕关平来了麦城会坏事。”
“我知道你难以相信,别说你了,就算关君侯来了肯定也会认为我是构陷刘封,可事实就是如此,刘封此贼谋划之深,令人惊惧,他将关君侯和吴侯都骗了!”
全琮听得一愣一愣的。
纵观刘封这段时间的举动,处处都透露出诡异,刘封总是能在关键的时刻卡住孙权的脖子,让孙权极为难受。
譬如江陵虽然得了,但秭归迟迟不能攻下,全琮也是才知道孟达去了秭归。
譬如吕蒙的攻心计不能奏效,人还病危了,城内还来了诸多以“探亲”名义来的麦城军士。
譬如刘封将粮草拨付给于禁,让其有粮去樊城。
譬如刘封给潘濬的信,仿佛未卜先知一般。
等等诸如此类。
再联想到董恢透露的种种情报,尤其是那句“刘封人在上庸却比关君侯更早知道吴侯的计划且又提前让孟达去了秭归”,让全琮对董恢的话信了七八分。
“倘若刘封真如你所言早就降了曹操,那曹操岂不是想要将吴侯和关羽一网打尽?”
“兹事体大,我得速回江陵城!”
情报太过于令人震惊,全琮再也坐不住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