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功在社稷,当重赏
类别:
玄幻奇幻
作者:
我不是小号字数:2378更新时间:25/02/21 18:39:10
乾阳殿。
“陛下,临战之时,讲求杀伐果断,可那百人真的有杀的必要吗?”
“陛下,这是那被青阳伯张青阳所杀的那些矿工家人控诉,当真滋滋血泪啊——”
“擅杀大秦子民在前,又夺使臣之权,干预和谈大事,青阳伯太过嚣张,必须重罚。”
大皇子才到大殿外,就听到一声声高呼禀报。
他走进大殿,不少官员都是微微躬身。
轻轻点头示意,大皇子到玉阶前,向着端坐在上,面无表情的元康帝躬身,然后往后退一步。
他的目光扫过身后不远处双手收拢,眉目低垂的余愧贞。
半个月前余愧贞从内务府中调到乾阳殿,做殿中行走。
官职未变,权责油水甚至远不如从前。
但这是帝王近侍!
对于内侍和文武官员来说,官职品级是永远比不上帝王近臣所得来的好处的。
哪怕你是七品修撰,文渊阁中新晋侍读,只要你有机会经常见到帝王,你在百官眼中,也不能当寻常低阶官员对待的。
毕竟,很多时候,这些近侍一句话,就能决定很多人的命运。
感应到大皇子目光,余愧贞脚步轻轻上前,然后压低声音:“殿下,二位使臣归来,禀报青阳伯干涉和谈事情。”
“御史台,文渊阁,不少官员附议,加上上次所议的青阳伯杀矿工事情搁置,这一次一起拿出来说了。”
“五爷应该是跟他们站在一起。”
听到余愧贞的话,大皇子抬头,目光与站在对面,身穿青灰锦袍,头戴金色龙冠的青年对视。
五皇子嬴礼,嘉贵妃之子。
大皇子是皇后所出,本该是嫡系皇子,板上钉钉的太子位。
但皇后早亡。
大皇子背后少了母族支撑,这些年确实如履薄冰。
而且,元康帝一后三妃,三位贵妃之中除了琪贵妃无子女,另外两位都是有皇子公主。
如果这两位贵妃当中有一位登临皇后位,那其子女瞬间就会成为嫡出。
那也就是说,如果要争太子位,大皇子会直接落在下风。
何况对方之母如果成为皇后,意味着背后在朝堂中的支持,后宫之中的权力等等,那大皇子更在劣势。
好在这些年来,大皇子虽然没有被立为太子,但一直是被元康帝培养,朝中大臣对其也是尊重的。
见大皇子看自己,对面的五皇子嬴礼面上露出一丝笑意,双手拢在大袖中,微微躬身。
他动作儒雅,大袖长袍,与那些文官相似。
五皇子嬴礼也确实与文官亲近。
他还在皇城书院中读书,乃是书院中顶尖的天骄人物。
相比常穿一身武袍的大皇子,五皇子在文官圈子里更受欢迎。
“余愧贞。”
上首,皇帝声音传来。
“给嬴荣拿一份合约去。”
此时大殿上,几位天官,还有黑冰台成国公陆钧手上,都有一份书页。
余愧贞忙转身去,片刻将一份书页送到大皇子手上。
接过书页,大皇子展开,目中闪过讶然。
这合约……
怎么说呢?
大秦与其他四国三域之间的争斗,也是分分合合,经常签订合约的。
那些合约,大多都是大秦占据些土地后,然后赏赐对方金银粮食或者其他物资。
在大秦眼中,四国三域并非真正的敌手。
大秦之敌在北境长城外。
这四国三域更多的是作为大秦军卒的磨砺存在。
当然,四国三域背后都有外域推手,一直不断提升这些地方的战力,挤压大秦的空间。
看着手上的合约,大皇子知道为何礼部,御史台,还有那些文渊阁官员要群起而攻,要寻青阳伯的麻烦。
大皇子面上神色化为轻笑。
张青阳到底是在边郡之中崛起,没有经历过朝堂争斗,对于大势之争看不透。
这合约上所见,大秦确实占尽好处。
甚至金银,财货,还有对梁原域的交易控制,连大皇子都感觉到心动。
但是,这合约,是陛下想要的吗?
拿这样的合约,怎么去昭告天下,怎么去太庙祝告?
告诉大秦先祖,我大秦拿了百万赔偿?
堂堂大秦,从来只给别人赔偿,何时要过别人赔偿?
昭告天下,告诉其他四国三域,我大秦要占你们的矿山,要掌控你们的商道?
这不是让其他四国两域联系更加紧密,联盟牢不可破?
张青阳的心思是好的,拿的是绝对的好处,但在顶层位置看,有些格局小了。
大殿之中,文武官员还在争论不休。
不少武勋对青阳伯定的这合约就是交口称赞。
这才是真金白银,一点没有虚头巴脑。
几位武勋说到当初自己领军作战,不败而败,明明大胜,最终却要赔银,送粮,顿时满脸涨红,气血翻涌。
要是当年自己也能有青阳伯的魄力,也不至于大战之后,麾下军将怨言许多。
对于敢改合约的青阳伯,几位武勋战侯,武勋国公,是态度坚定,要力保。
“嬴荣,嬴礼,你们说说,此事该如何处理?”
上首,元康帝的声音响起瞬间,大殿中顿时安静。
所有目光都投向两位皇子身上。
五皇子嬴礼面带笑意,向着大皇子拱手。
“大哥,你是兄长,你说吧。”
“臣弟支持大哥的意见。”
挖坑。
这分明是在挖坑。
今日事情,不管是保青阳伯还是惩罚青阳伯,都要得罪大殿中文武官员的一方。
甚至,万一意见与元康帝心思不同,还会失去帝王重视。
五皇子这一招以退为进,让不少文官都是轻笑点头。
其实大殿之中这些官员几人真的与青阳伯有利益纠葛?
几乎没有。
他们现在争的,说到底还是文武之争,外臣与内臣之争。
如果青阳伯是如平云侯一般文官武将,从皇城往地方坐镇,那朝中绝对没有任何人会有意见。
上一次平云侯掌三郡之权,也没有一人说话。
大殿中,随着五皇子的话语,所有人看向大皇子。
上首,元康帝面色平静,目光落在大皇子身上。
大皇子点点头,手中握着书页,看向大殿中官员,声音清朗响起。
“秦御史与孙学士出使梁原域,签订合约,为我大秦聚财货,立声威,震慑四方,引百姓归心。”
“功在社稷,当重赏。”
大殿之中,一位位官员面上神色茫然,惊异。
秦幕和孙博堂愣在那。
对面的五皇子瞪大眼睛,看着大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