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纵横小秦王字数:2365更新时间:25/02/21 18:03:37
    应天府内,晋王府巍峨矗立。

    宛如一座城中之城,彰显着皇家的威严与奢华。

    踏入王府大门,眼前是一片开阔的庭院。

    青石板铺就的地面平整光洁,缝隙间偶有几株顽强的小草探出嫩绿的脑袋。

    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似是在向来客点头致意。

    庭院两侧,摆放着数尊形态各异的石兽。

    有的张牙舞爪,作势欲扑,仿佛在守护着王府的安宁。

    有的昂首挺胸,神态安详,透着一股古朴庄重的气息。

    沿着庭院中间的碎石小径前行,便能看到一座气势恢宏的殿堂,那便是王府平日里商议要事之处。

    殿堂的飞檐上,雕饰着精美的瑞兽图案。

    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金色的光芒,栩栩如生。

    仿佛随时都会跃下檐角,奔赴云霄。

    朱红的大门厚重而庄严,门上镶嵌着的铜钉排列整齐,颗颗饱满。

    在岁月的磨砺下,依旧泛着淡淡的铜光,见证着王府的兴衰荣辱。

    殿堂之内,更是一片富丽堂皇。

    高悬的穹顶之上,绘着色彩斑斓的藻井图案。

    有祥云朵朵,有龙凤翱翔。

    那细腻的笔触、绚烂的色彩,让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四周的墙壁上,挂着一幅幅名贵的字画。

    或山水清幽,或人物鲜活。

    皆是当世名家的手笔,为这殿堂增添了几分高雅的艺术氛围。

    堂中摆放着数排雕花梨木椅,椅背上的雕刻细致入微。

    繁花、瑞鸟等图案错落有致,彰显着工匠们的精湛技艺。

    桌椅皆散发着淡淡的木质清香,与空气中弥漫的熏香气息相互交融,营造出一种既庄重又惬意的氛围。

    此刻朱棡端坐在殿堂内的主位上,身着一袭华丽锦袍,袍上金线绣着的精致云纹在烛火映照下熠熠生辉。

    他微微颔首,目光专注,若有所思地听着谋士们的高谈阔论。

    张启文站在堂中,神色激昂,侃侃而谈。

    “殿下,依臣之见,当下若要发展海上事宜,可先从两方面着手。

    其一,可设立专项基金,用以补偿那些在海贸中遭受损失的商人。

    如此一来,商人们没了后顾之忧,海贸方能更加蓬勃发展。”

    朱棡轻轻点头,眼神中透着思索之意,示意张启文继续说下去。

    张启文接着说道:“其次,便是这铁甲船之事。

    殿下,打造铁甲船可不能一蹴而就啊。

    咱们可以先打造小型铁甲船模型进行试验,通过一次次的试验不断改进工艺和设计。

    待技术成熟之后,再大规模打造不迟。”

    说着他用双手比划出大小不同的形状,那模样甚是认真。

    仿佛此刻手中真有一艘艘铁甲船模型一般,以加强说明此事的可行性。

    朱棡双手抱胸,饶有兴致地看着张启文。

    他的眼中渐渐泛起一丝光亮,似是对这提议颇为心动。

    张启文继续说道:“再者,打造铁甲船所需材料,得提前布局呀。

    需要广开采购渠道,务必保证供应充足、质量上乘。

    这样既能降低风险,又能让工部官员看到咱们准备充分,日后行事也能更加顺畅。”

    说完张启文一脸期待地看向朱棡,眼神中满是渴望得到认可的热切。

    朱棡听完之后,不禁拍手称赞,脸上露出欣喜之色。

    他朗声说道:“启文此策甚妙呀!

    如此这般,或许真的可以打消不少人的顾虑呐。

    只是这两件事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可都是极为庞大的呀!

    孤王虽有心去做,可也怕力不从心呐。”

    就在此时,一直未曾发言的谋士李铭却微微皱起了眉头,脸上露出了不同的看法。

    他轻咳一声,上前一步,恭敬地行了一礼后说道:“殿下,臣以为此事还需从长计议呐。

    虽说孙先生和张先生的计策看似周全,可实则隐患不少呀。”

    李铭顿了顿,环顾众人一圈,目光中透着几分凝重。

    “就拿设立专项基金补偿海贸商人来说吧,这基金从何而来呢?

    若是从晋王府的财政当中支出,恐怕会影响到王府其他事务的开展呀。

    咱们王府虽说家底还算厚实,可各项用度也繁多。

    这一下子拿出一大笔钱来,往后诸多事宜怕是要捉襟见肘喽。

    若是向朝廷申请,如今朝廷各项开支也颇为紧张。

    各地赈灾、戍边等皆需银钱,未必能获批呀。”

    众人听闻皆是微微点头,觉得李铭所言也不无道理。

    李铭见众人反应,心中稍定,又继续说道:“再者说打造铁甲船的诸多举措,虽说能降低风险,但耗费的时间和精力那可都是难以估量的呀。

    万一在此期间边境有战事,急需战船支援,咱们却还在试验改进,岂不误了大事?

    这海上的事情重要,可这边疆的安稳更是关乎大明的根基呀,殿下不可不慎重考虑啊。”

    赵轩在一旁听着,心中却不以为然。

    待李铭话音刚落,他便立刻反驳道:“李兄此言差矣。

    王府财政虽有限,但此事关乎大明发展,必要时自然可以适当调整支出呀。

    向朝廷申请拨款,也可以陈述利害,争取支持。

    如今海贸之利日益凸显,若能打造出铁甲船增强海上实力,日后所得之利必能反哺王府与朝廷。

    至于打造铁甲船所需时间,只要合理安排,提前规划,未必会耽误战事呀。

    况且如今边境相对安稳,正是我们未雨绸缪之时,怎能因噎废食呢?”

    李铭哼了一声,不屑地说道:“赵轩,你说得倒轻巧。

    你可知道如今朝廷内部分派林立,各有各的盘算,要想申请到拨款谈何容易?

    这朝中的事情,可不是你想得那么简单。

    况且你能保证边境一直安稳?

    万一战事突发,我们却把大量人力、物力,投入到这未必能短期内见成效的铁甲船打造上,这责任谁来承担?

    哼,到时候可别连累了大家。”

    张启文见两人争执不下,也加入了争论之中。

    “李兄,你这是过于悲观了。

    我们做任何事都有风险,但不能因噎废食呀。

    如今海外贸易日益重要,若不打造铁甲船增强海上实力,日后在海上贸易竞争乃至可能的海战中,我们必将处于劣势。

    而修建城墙也是为了保障内地安稳,为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这都是为了大明的长远利益着想,些许风险又算得了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