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三章 无知的敌人们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键盘战斗家字数:3529更新时间:25/02/19 07:25:50
    来自极北之地的寒风,让草原陷入了漫长的冬天,犹如冰霜的世界般,人无法在户外呆上更多的时间。

    可哪怕已经这样,仍然要忍着刀割般的痛苦,底层的牧民们,要冒死去看顾牛群羊群马群。

    他们最怕的是一夜之间,这些牲畜冻死了。

    这是每年都会发生的事情。

    牲畜冻死的少,他们来年能活下更多的人,如果牲畜冻死的多,那么来年他们就会死更多的人。

    对牲畜照顾不周,会受到头人们严厉惩罚。

    冬天。

    终于过去了。

    幸运的是,冬天里,他们部落的牛羊冻死的并不多,人也死的不算多。

    哈刺兀海清点了部落里剩余的牲畜。

    “上一回的冬天,部落里的牲畜只冻死了三成,真是长生天的庇护。”

    部落里的头人松了口气。

    冬天太可怕了。

    幸运的是他们的牲畜大部分活了下来,更多的部落,严重的会冻死一半以上。

    只要今年的雨水多些,活下来的牲畜就能继续繁殖。

    “你去一趟达尔岱他们的部落,找他换茶叶回来。”

    哈刺兀海吩咐道。

    “这些人和汉儿一样的贪婪。”部落头人骂道。

    哈刺兀海没有出声。

    他们熬过了冬天,但是还有更多的挑战,每个挑战都关乎部落的存亡。

    准确的说,在草原深处的他们,活着的每一天,都在和恶劣环境的大自然抗争。

    靠近中原的熟部,必然是和中原达成了默契的部落。

    否则别说和中原交换物资,说不定哪天就被中原的军队给端掉了,因为这些熟部失去了凭仗—未知的位置。

    换句话说。

    这些熟部用自身的安全,与中原交换了生存权。

    自给自足。

    多么奢侈的生活。

    哈刺兀海内心很羡慕中原的汉儿,他非常希望自身的部落也能自给自足。

    可单一的生产方式,必定无法自给自足。

    世界上任何的游牧文明,必定靠近农耕文明。

    按照西方学者的说法,世界每一个定居文明,在历史上都持续受到游牧文明威胁。

    在遥远的西部荒漠草原,那里可以从西域获得部分物资,虽然不多,但突破了零。

    那么在广阔的中部和东部草原,他们只能从中原获得自己想要的物资。

    中原可以自给自足,说明了物产有多丰富。

    冬天过去了,春天来了,可部落的人们笑不出来,人人脸色沉重,充满了压抑。

    部落头人大骂着空手返回。

    “达尔岱已经跟汉儿一样坏,他的贪婪让人无法接受。”

    随着头人的大喊大叫。

    人们都知道自己大概无法从达尔岱那些部落,换到自己需要的物资。

    “达尔岱他们说汉儿换给他们的物资少,所以今年的价格要翻一倍。”

    头人告诉了哈刺兀海。

    “我们连茶叶都换不回来。”

    冬天冻死了三成的牲畜,不知道今年会饿死多少族人。

    如果交换出去太多的牲畜,那么必定会饿死更多的人。

    这是头人们和台吉们无法接受的。

    因为部落死的人太多,那么部落很难延续下去,下场是被别的部落吞掉。

    那些部落里有经验的老人,已经开始擦拭武器。

    战争会带来死亡。

    这是中原百姓深知的道理,所以中原百姓不喜欢打仗,所以儒道劝阻君王不要妄动兵戈。

    追求的是治理,因为中原可以自给自足。

    草原的百姓也知道战争会带来死亡。

    每一次的战争,草原上会有无数的百姓死去。

    可战争是他们无法避免的。

    因为不打仗,他们还是等死。

    大明强大了,达尔岱这些部落因为和大明交换物资,他们的部落人丁牲畜兴旺。

    而草场肥沃的地区,都靠近中原。

    离中原越远,草场越贫瘠,出现了许多的荒漠。

    而正是因为离中原更远,让他们保持了战略的优势。

    生存权和安全。

    哈刺兀海忍住了冲动。

    无论是去劫掠大明,还是攻打达尔岱,对他所管控的部落的实力而言,都不具备优势。

    但是老天为他做了决定。

    草原上的降水。

    老天好久没有降水了。

    如果按照后世科学的说法。

    这些地区与中原内陆迥然不同的降水量,年均雨水量减少了整整一倍!

    整个人类的历史,与自然息息相关。

    例如昙花一现的吐蕃帝国。

    那个时期,吐蕃的降水量拉近了与中原的水平,气候变得温暖,支撑了吐蕃帝国的诞生。

    他们从唐朝获得了耕种技术,有唐朝的技术人员手把手的教会他们种地,甚至能在高原上耕种了。

    可这暂时的变化,很快让吐蕃地区恢复了以往的贫瘠,哪怕在后世现代化的时候,高原人口也没有超过那个时期的吐蕃。

    这就是大自然的威力,科学的力量在大自然面前显得很无力。

    草原上。

    高原地势相对稳定,起伏相对较小,但雨水也少,在这样的自然条件下,人们只能逐水草而居。

    草原的气候链稳定性,与中原的气候链稳定性相比,显得太薄弱。

    雨水少。

    那么牛羊就势必会减少存栏量,人们的生存已经到了最危急的时刻。

    他们还需要中原的茶叶。

    他们已经离不开茶叶。

    还需要中原的盐巴、布匹、瓷器、铁锅,烈酒……乃至粮食。

    “派人去告诉勃林帖木儿台吉,我们愿意加入他们。”哈刺兀海做了最终决定。

    得知哈刺兀海的加入,勃林帖木儿非常高兴。

    他告诉哈刺兀海派来的骑士。

    “汉儿是懦夫,是胆小鬼。”

    “他们不敢来草原上报复我,只敢躲在城堡里,哈刺兀海台吉的决定是对的。”

    “我们只有联合起来,才能毁掉他们的城池,抢夺他们的财产,只有这样,我们的部落才能更加的强大。”

    “勃林帖木儿台吉,我们要去打汉儿的城池吗?”骑士脸上有些畏惧。

    勃林帖木儿安慰道:“我们草原骑士的性命宝贵,不会浪费在城墙下,但是我们可以绕过城墙,汉儿太多了,他们有无数的财富,都是我们唾手可得的东西。”

    那骑士松了口气。

    中原的城堡,令人感到棘手,他可不愿意去攻打那些城堡。

    勃林帖木儿站了出来,成为了领头人。

    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加入他。

    不过勃林帖木儿可不会拿出自己部落的食物供养这些部落。

    所以虽然形成了联盟,但他们还是分散的,草场无法让太多的人集中在一起放牧。

    既然如此松弛。

    那么答应勃林帖木儿加入的部落,到底有多少是诚心,多少是混个数就无从得知。

    只有战争的结果才能知道。

    如果勃林帖木儿打了胜仗,那些摇摆的部落就会真的加入他,获得分润战利品的资格。

    如果勃林帖木儿打了败仗,那时勃林帖木儿如果还活着,他也会很快成为默默无闻的部落,最终消失在史料中。

    勃林帖木儿不是傻子。

    相反,因为大自然的恶劣环境,他们有自己的生存法则,在某些方面必然大方,在某些方面必然奸诈。

    勃林帖木儿不会去攻打大宁城堡,上一次派军队偷偷去大宁转了一圈,已经是最大的冒险。

    所以他宣传汉儿畏惧他,不敢来报复他。

    这也是一种名声。

    正如中原人追求自己的名声,名利名利。

    草原人同样追求自己的名声,例如勃林帖木儿。

    至少。

    在当下的背景,勃林帖木儿的确是少有敢跳出来的人,一时间成为了风云人物。

    “汉儿难道真怕了勃林帖木儿?”

    部落里的巫师,有些看不懂最近的形势。

    勃林帖木儿冒犯了大明,大明至今没有派兵去攻打勃林帖木儿,难道真如勃林帖木儿所言?

    达尔岱坐在矮几后,拿起酒壶喝了一口酒,然后用小刀割烤肉,烤肉没有调料。

    大明的香料太贵了,大明不产香料,他们自个都要去好远的地方买,所以达尔岱吃的是这种烤肉。

    “我看事情没这么简单,前几日去了一趟开平,你没有见过那里的景象。”

    从开平回来后,达尔岱就呆在自己的部落,从来不出去了,整日的喝酒。

    巫师从来没有见过这种样子的达尔岱。

    达尔岱是个很聪敏的人,他年轻的时候就懂得妥协和抗争,知道在什么情形下做出对不过最有利的事情。

    所以这些年来,他们的部落已经是附近最富庶的部落之一。

    他们通过大明的物资,转卖给别的部落,不但养活了自己,还养活了更多的新生儿。

    开平。

    铁道站台,出现了第一辆蒸汽机火车头。

    中华重工蒸汽机工厂的年产量,从最开始的每年两三百台,随着市场的需求,逐渐发展到每年两千多台。

    这个产量的支撑,也来自于煤矿业,焦炭行业,铁矿业,冶铁行业等行业的发展。

    各行业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在铁道站隔壁的供销社,出现了大量二手的第一代蒸汽机,价格只需要五十两银子,甚至三十两银子。

    这么便宜的蒸汽机,比北平的制造成本还要低,让商人们忍不住的采购。

    矿场可不需要那么先进的蒸汽机,他们只需要抽水用的蒸汽机就可以了。

    虽然先进的蒸汽机效率更高,可他们购买这些廉价二手蒸汽机也能获得利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