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0大结局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秋来2字数:1681更新时间:25/02/18 17:59:52
    朱元璋站在皇宫大殿上,手中握着一份刚刚送来的奏报,眼中闪烁着难以掩饰的兴奋。

    倭国银矿的消息终于被确认证实了,这让他心中多年的谋划有了着落。

    “咱的,咱的。”

    “全都是咱的!”

    朱元璋深吸一口气,望向门外,仿佛已经看到了那片埋藏着许多银子的土地。

    “传令下去,集结水师,准备东征!”

    朱元璋的声音沉稳而有力,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方才一直都跟太子朱标交谈的王布犁听到这个消息,心中既惊讶又复杂。

    老登他早就知道倭国有银矿,但没想到朱元璋会如此仓促的就发兵。

    他走上前,低声问道:

    “陛下,此事是否再斟酌一二?倭国虽小,但海路艰险,恐有不测,那些矿就在那,是跑不掉的。”

    朱元璋转过头,目光深邃地看着王布犁,缓缓道:

    “咱的好女婿,朕知道你在想什么。倭国银矿事关大明国运,朕早就想要握在手中了,日日夜夜都在想。”

    “况且,朕已命人反复确认航海图和风向,此次东征,必万无一失。”

    王布犁点了点头,更加确信了自己心中的猜想。

    那这些自己在梦境当中的所作所为,朱元璋不定什么时候就知道了呢!

    他朱元璋的决策背后,不仅仅是为了银矿,更是为了巩固大明的江山。

    而他,作为这个时代的“异类”,也只能默默跟随。

    大明的战船在山东集结完毕,上万精锐士卒整装待发。

    朱元璋亲自为东征大军送行,他站在高台上,目光扫过每一位将士,沉声说道:

    “此次东征,除了要报复倭寇几次三番侵害我大明百姓,更是要拿下银矿,朕等你们的好消息!”

    朱元璋并没有隐瞒此番出征倭国的消息。

    自古以来财帛动人心,可不是假的。

    尤其是中间还隔着一片海,朱元璋自是要派自己的心腹过去,待到时机稳定,再派遣皇子前去视察。

    况且拿下银矿,还需大量的工匠去开采以及冶炼。

    李文忠带头呼应天子的回复。

    他先前是不可以东征倭国的,认为那里地方偏僻,去了就是劳民伤财。

    如今一听是为了大明敛财,他立马就主动请缨前往。

    随着号角声响起,大明战船缓缓驶离港口,向着倭国进发。

    王布犁站在船头,望着渐渐远去的海岸线。

    他知道,这一次东征,将彻底改变大明的命运。

    我的目标还能完成吗?

    老四他还有机会登基为帝吗?

    大明的战船在海上航行数日,终于抵达倭国海岸。

    倭国的守军显然没有料到明军会突然来袭,仓促应战之下,节节败退。

    明军凭借强大的火器和精锐的战斗力,迅速占领了银矿所在的地区。

    如此一来,朱元璋便用不着担忧宝钞贬值,自是豪气的下令宝钞今后可以兑换银子,稳住经济。

    数年后,朱元璋躺在病榻上,招来了王布犁与朱标。

    他靠在床榻上,显得精神极好,交代完朱标后,让他退下,单独留王布犁一人:

    “布犁,咱的好女婿,这么多年过去,你的面容依旧是这般年轻,可朕觉得这轮怕是熬不过去了。”

    王布犁瞧着老态龙钟的朱元璋,在一瞧已然是中年人的朱标,他与他儿子朱雄英还活着。

    “你当时为何要支持老四登基?”

    朱元璋攥着王布犁的手:“就当是让咱带进棺材里的秘密。”

    王布犁瞧着朱元璋一副回光返照的模样,想了想:

    “好叫父皇知晓,其实也没有什么特别的,这么多年想必父皇也猜出来我不是大明这个时代的人。”

    “嗯。”

    朱元璋心里早就想明白了。

    同时代的人怎么可能会知道许多没有传承的事?

    “其实只要老四登基,我就能回到我那个时代去。”

    朱元璋闻言一愣:“为什么?”

    “因为按照原定的历史走向便是老四登基,父皇多年来不断窥探大明未来,已然改变了大明的走向,今后大明该奔着何处发展,无人知晓。”

    “大明会变得更好吗?”

    “那只能留给后人去改变了。”

    听了王布犁的回答,朱元璋哈哈大笑起来:

    “布犁,咱的好女婿,其实这事咱都替你想好了,这些年你不断的提醒咱通过航海更东边还有大片土地,朕决定派老四带兵探索,这个匣子里便是圣旨,你去安排吧。”

    “就当谢谢你这么多年提醒咱,在咱临死前告诉咱这个秘密!”

    王布犁伸手接过匣子道谢,冲着门外喊道:

    “老四,快来,你爹有事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