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6 祭天大典分福泽
类别:
武侠仙侠
作者:
修行真知未曾更字数:2587更新时间:25/02/18 10:57:02
次日清晨,灰雾渐次消散,天色曦明。
诸多百姓纷纷起身,于溪边略作洗漱,便朝着山巅赶去。
虽说山顶地势最为平整之处皆设为祭礼之地,严禁百姓靠近观礼,但隔上一段距离、朝廷允许百姓远眺的其他峰头,亦需抢占绝佳位置,方能遥遥观礼。
此刻,云雾缥缈的祭礼区域,诸多吏员侍者正忙碌其间,为即将举行的祭天大典做着最后的筹备。
原本仿若仙境的君山之巅,一时之间显得颇为喧闹。
未几,准备工作悉数完成,众吏员侍者退下,祭礼区域重又弥漫起庄严肃穆的氛围。
待至既定之时辰,离皇身着华美帝袍,头戴十二旒冕冠,在文武百官的簇拥下,自君山行宫启程,沿蜿蜒山路,拾阶而上,缓缓向君山之巅进发。
待至山巅,祭天大典正式拉开帷幕。
伴着钟鼓之声,离皇步上祭台,立于台中,面朝苍穹,神色虔诚至极。
但见礼部尚书司马乾元立于一旁,代离皇高颂祭文,其声清越,响彻云霄:
“维天启四年,八月望日,大离嗣天子臣元昭,敢昭告于太一玄妙至尊阳神,暨赤运衔书卫鼎月宰:
伏以乾坤定位,日月扬光,四序运行,万物滋长。臣以眇身,膺兹大宝,兢兢业业,惧弗克胜。
今率百官,敬登君山,恭行祭天之盛典,祈愿我大离国祚昌盛,如松柏之常青;风调雨顺,若甘霖之普降;五谷丰登,仓廪充盈;百姓安康,福寿绵延。
……
伏惟尚飨!”
随着祭文的诵读,乐师们奏响雅乐,钟鼓齐鸣,琴瑟协奏,乐声悠扬婉转,回荡于天地之间。
离皇自侍者手中接过三牲、玉帛等祭品,一一献上祭坛,亲自悉心摆放。
随后,离皇净手焚香,香烟袅袅升腾,缓缓融入云雾之中。
但见他双手恭捧玉笏,向着天空深深鞠躬,行三跪九叩之大礼,神色庄严肃穆,动作一丝不苟。
礼至中途,忽有祥光自天际浮现,瑞彩千条,辉耀天地。
远远观礼的百姓,沐浴祥光,顿觉通体舒泰,身心畅然。
而祭台之下的文武百官,体内九宫法种更是会与官身品阶相应的王朝气运共鸣,凭空增进道行——同品官阶之所增,会因过去一年的为官功绩而略有浮动。
以南奕为例,其身为从八品参知,乃闲职官身,功绩寥寥,仅享最基础的王朝气运福泽分润,约有一月又半的道行。
若是正九品,可享一月道行,正八品则享两月道行,依次类推。
对大多数修士而言,借助官身辅以修行,乃是安稳增进道行的上佳之法。
只不过南奕对此,却是不太看重。
如今,在各脉真气传武信力汇总加持灵性之下,他修行之速,十倍于平常,也就是认真修行一月,即可增十个月的道行。
自离开南天城,至今已四月有余,若将灵性全数用于炼化道行,南奕道行共可增四十月多点,加上今日王朝气运福泽之分润,恰是四十二个月,亦即三年半的道行。
不过,南奕如今侧重于蕴养法种,只将小部分灵性用于炼化道行,故而眼下实际道行仅增进一年,达八十一年道行。
言归正传,待祥光散去,离皇起身,从礼部尚书手中接过酒爵,将美酒洒于祭台,以敬阳神月宰,并飨一众天地神灵。
祭礼行至最后,离皇亲自宣读诏书,总结今年施政之得失,展望来年之规划。
诏书宣读完毕,百官齐声高呼:“愿天佑大离,国祚永昌!”声震云霄,久久不绝。
至此,祭天大典圆满礼成。
离皇与百官回返君山行宫,用过午膳后,便将离开君山,启程重归京城。
而赶来君山的百姓,届时也将跟在朝廷大部队后面踏上归程。
不过,等到朝廷大部队开始下山,行至半山腰时,南奕脚步一拐,却是带着燕青云径往君山福地而去。
途中,南奕和燕青云闲聊,笑问:“燕兄,此番未让你去争今岁武状元之名,心中可曾有憾?”
燕青云闻言,摇头失笑:“不过是一虚名,何憾之有?”
南奕轻笑:“名望者,灵性之锚、修行之资粮也,万千修士梦寐以求,岂会只是虚名?若得此名,待事迹传开,聚拢之灵性少说也能炼化五年道行。”
燕青云沉声正色:“耳闻不如心慕。我为郎君传武布道,受人敬仰心慕,所得灵性早已不逊于此。而那唐彡,虽称武状元,实则不过是画诡阁提线木偶,还浑然不自知,枉负此名。”
“再者,我乃郎君护道卒,唯听郎君号令。郎君既未命我参加武举,燕某自是无心去争武状元之名。”
在燕青云心中,武状元之名,再是好听,也是为凡人而设。毕竟,依大离律,武举严禁修士参与。
虽说他尚未以武入道,还差了最后半步,勉强仍可算作凡人武夫。若真要参加,也不是没戏。
可燕青云觉得,他犯不着自降身份,腆颜去与凡人武夫争夺虚名。更别说画诡阁在唐彡身上暗做手脚,使得今年本就仓促开办的武举,在知情者眼中,颇有些沦为笑柄。
南奕听得出,燕青云所言,皆发自肺腑。
不过,他本就只是随口闲聊,借此话题谈及画诡阁。
“画诡阁倒是好算计,怂恿离皇视我为孤臣,强开武举,捧杀真气武道,将我逼至台前。”南奕笑道,“可他们千不该万不该,不该让我出现在君山。”
“祭天大典既已结束,你便与我同去君山福地,暂歇一阵以避风头,且看那画诡阁,还能使出啥花招。”
为传武大离,南奕领有文部教化司参知之官身。
因此身份,他需遵守大离官场规矩,起码不能将离皇的话当作耳边风,也不能未经告假便擅自远行——指离开京畿地界。
可南奕与君山修士结有善缘一事,并不为画诡阁所知。
武举,以及祭天大典,使南奕没法隐于幕后,不得不转至明面,跟着离皇与百官,来到君山行宫。
但来了君山,便可以去君山福地。
只要不是借道君山福地「两仪相纠灵犀阵」擅自传送离去,就不算忤逆官场规矩。
事实上,这几日,百官修士之中,不乏有人前去君山福地购置炼器材料等。
在祭天大典结束后,南奕此去君山福地,并不会令人生疑。
因为按照常理,南奕在君山福地并不会耽搁太久。
好比其他人若去君山福地,或购置材料,或下单炼器,皆费不了多少功夫。待其事毕,自可轻松追上朝廷大部队,
怎奈南奕与君山修士结有善缘,可借地炼器,久留不走,以此来破画诡阁所布之局。
这是在料定画诡阁怂恿离皇开办武举后,南奕不想一直被画诡阁牵着鼻子走,遂定下的破局之策。
不过,南奕上次来君山,获赠《炼器小册》之时,君山掌门苏川药曾言,望下次再见时,南奕能于炼器一道,不负自身炼器天赋。
如今,仅过去半月有余,南奕要想将《炼器小册》上的技艺全部掌握,乃至于融会贯通,自是绝无可能。
但要想在君山福地长留不走,起码要把炼器基础打好,方能借势君山以破局。
所以近半个月来,除去在纪小八身上暗做文章,用以应付唐彡外,南奕很是安分,一直在潜心钻研炼器技艺。
他想看看,若自己以闭关炼器之名,滞留君山福地而不回京,以静制动,那么画诡阁,接下来又当如何应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