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六章 他们刘氏就是死得其所,死有余辜!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月下更字数:4447更新时间:25/02/18 02:21:18
    南方走私集团内部,也并不是铁板一块,每个人心里都有着自己的小九九。

    比如在张鹏的心里,他豢养的那些倭寇,自然是要比整个走私集团的利益还要重要。

    当然,张鹏所谓的豢养,也不是出钱资助这些倭寇,他是养不起这么多人的。

    张鹏作为南京兵部尚书,对剿匪,平倭和朝廷货运的消息,还是非常灵通的。

    既可以提前透风报信,让平倭行动无功而返。

    又可以透露一些朝廷货运的消息,让这些倭寇可以不废吹灰之力的,肆意抢劫送往朝廷的贡品,供养自身。

    其中种种猫腻,不胜枚举。

    总之一句话,张鹏和杨通一样,都是用朝廷的钱,养自己的兵!

    这些倭寇可是由他庇护,只受他指使的私军,他自己都当宝贝养着,怎么可能让他们去为整个南方走私集团的利益卖命?

    万一折损了倭寇,那可都是他张鹏一个人的损失啊!

    有福同享,有难我一个人当,不合适吧?

    而且此事闹得太大,上得天听,万一逼得皇帝下死命令,清除沿海倭寇怎么办?

    这倭寇是除,还是不除?

    不除,没法对陛下交代。

    除吧,没法对自己交代。

    难道还要用百姓的尸体冒充倭寇?

    就倭国那些五短身材,还没马高的身高,那也不像啊!

    所以从一开始,张鹏便打定主意,坚决不能动兵。

    此时应当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必要时分,还可以暂时放弃一部分的利益,弃肢保命!

    张鹏面色正气,隐有怒色:“张升尚书此话,好生无礼!”

    “我与各位进退一致,情同手足兄弟,怎么可能会舍不得?”

    “你们莫不是把我张某,看做是那种斤斤计较,惜身惜命的小人不成?!”

    “既然如此不信任我,那还与我商量作甚?你们自己去解决这件事吧!”

    张鹏反客为主,倒打一耙,占据话语的主动权。

    张升撇了撇嘴,深吸一口气,倒是没再戳张鹏的肺管子。

    现在正是用人之际,得罪张鹏对他们来说没好处。

    就算知道张鹏满嘴谎话又如何?

    张鹏执意不动倭寇,你又有何办法?

    张升整理好情绪,微笑着说道:“张鹏尚书言重了。”

    “江南谁人不知,张鹏尚书大公无私,心怀苍生,如于少保一般,造福一方百姓。”

    “只是眼下形势如同水火,不知张鹏尚书又有何妙计呢?”

    张鹏心中已经思考好了对策:“这个不难,于家走私是于家的事情,和我们又有什么关系?”

    “只要能让于允忠闭嘴,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张升忍不住打断道:“可现在的问题是,我们没办法让于允忠闭嘴啊!”

    “于氏一族一路由锦衣卫护送,到了京城,也肯定是投入锦衣卫诏狱。”

    “在这期间,我们的人根本没有接触他们的机会。”

    “而且现在京城里面,陛下大肆清除南方官员,我们的人损失惨重,三法司里更是十不存一。”

    “让于允忠闭嘴,谈何容易?简直难如登天啊!”

    张鹏点了点头,胸有成足地说道:“既然艰难,那我们不妨换个思路,让于允忠的话,缺少可信度不就行了?”

    张鹏的话,让场中的众人,都来了兴致,纷纷侧耳倾听。

    张升也调整了坐姿,将脖子伸得老长。

    “于允忠被抓,走私的事情一定瞒不住,那我们不妨主动向朝廷上报,说是我们先查到了于允忠走私,并且扣押了于家的海船。”

    “只是在执法的时候,多多得罪了于家,导致让于允忠起了报复心理……”

    张升听到这里,面露失望:“就这啊?”

    “前脚于允忠刚被锦衣卫抓,我们后脚就上报朝廷于允忠下海走私,哪有这么巧的事?”

    “这种说辞,陛下是肯定不会相信的!”

    “对!”张鹏点了点头,嘴角露出了一个诡异的笑容。

    “光这样,陛下肯定是不会相信的,但是如果我们继续为他送上一份大礼呢?”

    “什么大礼?”

    满场的官员看着张鹏的笑容,心中莫名地发慌。

    “前些日子,陛下从刘大夏那里拿到了郑和航海图,并诛刘大夏九族。”

    “我想,陛下既然笃定刘大夏没有烧航海图,那么他肯定已经猜到了,赣州刘家也在走私。”

    “那么我们不如将刘家走私一事,一并报上朝廷,再杀了刘氏九族,省的他们也像于允忠一样,去京城向陛下告状。”

    “再把刘家的船和货物一并扣押下来,和于家的放在一起。”

    “如此一来,能不能坐实我们清查走私案的真实性?”

    “嘶……”

    张鹏的话音落下,场中响起一片吸气声,在场官员,无不倒抽一口冷气。

    张鹏此招,听起来还蛮有道理,可是这手段也太毒辣了。

    刘大夏怎么说,也是他们南方走私集团,之前的中流砥柱啊。

    “这样做……会不会太过了,容易寒了其他官员的心啊……”

    南京五城兵马司的指挥使邓守正,斟酌着问道。

    张鹏收起了脸上的笑容,悠悠一叹:“诛九族是陛下的意思,我们何过之有?”

    “再说了,刘大夏守不住秘密,交出了航海图,那他们刘氏就是死得其所,死有余辜!”

    “他们反正都是要死的,不如死得有意义些,为我们做出点贡献……”

    “我这样安排,有问题吗?”

    张升和其他人对视两眼,交换了一下眼神,齐齐点头。

    “没问题,张鹏尚书足智多谋,智极近妖,得此良策,必能转危为安。”

    “那么,就按张鹏尚书说的方法去做吧!”

    一番谈话,南京的一众官员们,很快就确定了接下来的计划。

    北城兵马司指挥使邓守正,亲自带着两百名兵马司的士兵,从南京出发,走水路前往赣州九江府瑞昌县。

    那里是刘大夏的出生地,也是刘大夏族人居住的地方。

    刘大夏祖籍在鲁州,户籍在湖广,但他却是个土生土长的赣州人。

    邓守正带着人,来到九江府瑞昌县之后,直往刘家冲去。

    砸开房门之后,几百个士兵冲进刘家宅院里,见人就杀,是人就斩,连丫鬟仆人都没放过,全都一并做了刀下亡魂。

    刘大夏在瑞昌县的族人,全都被走私集团的自己人,屠戮一空。

    随后开着刘家的船,从瑞昌港出发,沿着长江往北走,直接就到了南京港。

    连带着的,还有船上那数百箱精美的瓷器,和近乎堆满船舱的白银。

    赣州虽然不沿海,但是内陆水路也极其发达,各种运河漕道四通八达,交通极其便利,有九曲通衢的美称。

    所以刘家这数十年来,背靠着瑞昌港和景德镇,又有航海图的便利,向西洋源源不断地走私着景德镇精美的瓷器。从中牟利的数额,又何止万两。

    而等到锦衣卫朱雀,带着一众锦衣卫赶来瑞昌刘家时。

    只看到刘家宅院里,尸山血海,满地狼藉。

    刘家上下一百二十七口人,无一活口!

    朱雀面色凝重,半张面具下面的眉头,紧紧皱起。

    很快,朱雀便弄清楚了,刘氏一族被提前灭门的缘由。

    朱雀不敢自做主张,将赣州的事详细地记录下来后,便令人快马加鞭地送往京城。

    ……

    紫禁城。

    奉天殿。

    请...您....收藏_6191书1吧(六\\\九\\\书\\\吧!)

    奉天三大殿屋顶上被烧毁的痕迹,已经被工部给修复完成了。

    此刻奉天三大殿的屋顶,终于不再是黑乎乎的了,而是恢复了它金碧辉煌,雍容华贵,气势磅礴,雄伟壮观的本色。

    今天,朱佑樘将在奉天殿里,正式接见瓦剌部的现任首领,孛罗罕。

    朱祐樘身着龙袍,高坐在龙椅之上。

    鸿胪寺的官员们,站在奉天殿里,随侍左右。

    教坊司奏礼乐,太监们宣告圣旨。

    国丈,鸿胪寺少卿顾佑,身着朝服,领着同样穿着瓦剌礼服的孛罗罕,走入奉天大殿。

    “微臣瓦剌部孛罗罕,拜见大明皇帝陛下!”

    “皇帝万岁万岁万万岁!”

    孛罗罕跪倒在朱祐樘的面前,恭敬行三跪九拜的大礼。

    直到行完礼后,朱祐樘才说道:“平身。”

    “谢陛下!”

    孛罗罕起身后,又接着拱手相奏:“启奏陛下,为了恭贺陛下克承大统,瓦剌重新归顺大明。”

    “微臣特地带了礼物,以祝陛下安康,瓦剌部愿世代朝贡大明,永世称臣。”

    孛罗罕说完,鸿胪寺少卿顾佑便展开手中的题本,依次念道。

    “瓦剌部孛罗罕,进贡蒙古马四千一百七十六匹,汗血宝马一对,貂皮两百张,青鼠皮十三万张,银鼠皮一万六千张。”

    朱祐樘听到送来四千多匹马的时候,还在微笑。

    听到后面十几万张鼠皮的时候,就有些无语了。

    皮草虽好,但他要这么多鼠皮有什么用?

    “马匹送往御马监,貂皮送入织造局,银鼠皮和青鼠皮各留一万,送入内帑。”

    “其余的,你们瓦剌就自己在京城里面售卖吧。”

    朱祐樘话音刚落,孛罗罕便喜滋滋地拱手拜谢。

    “多谢陛下!”

    神情十分自然,动作十分连贯。

    看来,孛罗罕在来之前,肯定就已经算好,朱祐樘看不上这些鼠皮,大概率会让他们自行售卖。

    这些鼠皮在草原没什么价值,但是在京城里,冬天若是能穿上一件鼠皮做的皮衣,也是非常奢侈的事情。

    京城的富商们,想必会对这些皮草趋之若鹜,买个好价钱。

    孛罗罕真正的贡品就是那几千匹马,和两百张貂皮。

    这十几万只鼠皮,就是他们来京城卖的主要货物。

    “你们瓦剌有此诚心,朕心甚慰,给予回礼。”

    “茶叶一万箱,瓷器五千箱,丝绸三千箱,宝钞三万两。”

    朱祐樘想了想,按照之前正统年间,英宗皇帝和瓦剌也先朝贡时的份额,给予回礼。

    其实朱祐樘的回礼,还没有孛罗罕进攻的多。

    一匹蒙古马,在大明可以卖到四五十两一匹。

    四千多匹蒙古马,就相当于二十多万两白银了。

    而且最主要的一点是,有价无市!

    大明没有合适的牧场,每年内部能提供的战马少得可怜,大大制约了大明骑兵的发展。

    这样随时可以投入战场的蒙古马,在大明拿着银子,想买也买不到啊!

    而一箱茶叶,在明朝也就三四两,瓷器和丝绸要贵些,但也不过十两出头。

    总共加起来,也就十三四万两白银而已,朱祐樘还是赚的。

    而孛罗罕在听到朱祐樘回礼的数额后,激动地浑身颤抖,立刻跪下磕头谢恩。

    “微臣多谢陛下恩赐,多谢陛下恩赐!”

    “大明物资丰饶,富有四海,大明国威,宣扬四方!”

    不怪孛罗罕如此激动,茶叶,瓷器和丝绸,虽然在大明便宜。

    但要是出了大明,到了草原,其价值翻十倍都不止!

    这是一场买卖双方都感到满意,并且都觉得自己占了大便宜的朝贡贸易。

    朱祐樘看着孛罗罕,微笑道:“这次朕巡视九边,瓦剌部救驾及时,让朕看到了瓦剌部的忠心和诚意。”

    “所以朕允许你,继承你先祖父绰罗斯·马哈木的爵位,袭封大明顺宁王。”

    朱祐樘这句话,让孛罗罕神情一滞,随后欣喜欲狂,对着朱祐樘连连磕头。

    “多谢陛下恩典!多谢陛下恩典!!!”

    “陛下的恩情,微臣今生今世,也还不完啊!”

    在这之前,孛罗罕也没想到,朱祐樘竟然会让他,重新袭封大明顺宁王的爵位。

    这次,朱佑樘算是给了他一个惊喜啊!

    朱祐樘又看向一边的顾佑:“顾爱卿,你可记下了?”

    顾佑拱手弯腰:“回陛下,微臣已经记下。”

    顾佑虽然名为国仗,但他没有获得任何爵位,为人也十分小心谨慎。

    和之前的周氏兄弟,王氏兄弟相比,低调太多。

    朱祐樘点了点头,站起身来:“行了孛罗罕,你先起来吧。”

    “绰罗斯选侍这段日子,在宫内可是寂寞得很,吵着要见哥哥呢。”

    “你随朕来吧,去见见绰罗斯选侍。”

    说罢,朱祐樘走下龙椅,准备坐龙辇回养心殿了。

    看着朱祐樘的背影,孛罗罕心中疑惑,朱祐樘邀他同行,难道真的只是见见他的妹妹莫娜吗?

    孛罗罕身边的顾佑,则是保持着鞠躬的姿势,脸上没有任何表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