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祭天大典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广渠门内字数:2531更新时间:25/02/18 01:36:23
    巳时七刻。

    柴霄、云淑妃领头,文武众官跟在身后,拾阶而上,登上东鼓楼。

    正午的阳光,如金色的瀑布倾泻而下,洒在东鼓楼每一寸砖木上。

    飞檐翘角熠熠生辉,琉璃瓦片反射出耀眼光芒,仿佛镶嵌了一层流动的金箔。

    檐角的铜铃在微风中摇曳,发出清脆的叮当声,与阳光交织成轻扬的乐章。

    一楼两侧的“地场”已经就绪,两个大凉棚搭建完毕。

    一个大凉棚,摆着五谷、牛羊牲畜、醴酒等祭品,还有一口大锅,熬着粥,冒着热气。

    另一个大凉棚,摆着二十来张桌子,四十多张长凳,“快餐店”已就位,就等客来开张了。

    “麒麟狮象灯舞”的器具,也摆在了两个大凉棚的一侧。

    感谢大地赐予,唯愿五谷丰登。

    阳光透过竹制凉棚,洒进鼓楼之内,在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一楼正中间的大鼓,鼓面闪闪发亮,鼓槌摆在正前方。

    很快,这面大鼓就要敲响,响彻整个王城,向世人宣告一段崭新历史的开启。

    鼓楼内的空气,弥漫着一股暖意,夹杂着木质清香,让行走的人尽情感受静谧。

    二楼的“人场”也已收拾停当,隔成十二个雅间,正中间的最大,现出尊贵之气。

    整个楼层,都隐隐弥漫着高汤和醇酒的香味。

    感谢人之关怀,只待高朋满座,

    来到顶台,雕刻龙凤祥云、花鸟虫鱼的栏杆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尽显庄严。

    三楼的“天场”布置周全,简约却不简单。

    正当中,放置一长条桌案,中间摆放香炉,然后依次是玉器、三牲、酒醴、谷物和布帛。

    二十老者,已端坐在一侧,看见君上和淑妃娘娘到来,纷纷起身。

    柴霄和云淑妃急忙上前扶住,一一问好。

    二十童子,也已统一服饰,穿戴好了“傩舞”的面具。

    柴霄和云淑妃上前,帮着整理衣服,系紧面具。

    感谢上天厚爱,祈祷风调雨顺。

    柴霄身着蟒袍,站在栏杆旁边,感受着阳光洒在身上的温暖,微微眯起眼睛,向下望去。

    整个王城的人都来了,熙熙攘攘,人头攒动。

    所有人都看向了他。

    这位新任大许之主,这般年轻,不知是不是因为富态,浑身上下透露出与年龄不符的稳重来。

    从来没被这么多人仰望凝视,柴霄的心里,还是有些紧张的。

    只不过,他知道,这很正常,要想让自己不紧张,只有完全融入这种紧张,享受这种紧张。

    望向远方的他,心中一片清明。

    阳光炽烈,却丝毫不能影响他内心的坚定。

    他知道,这场大戏,刚刚拉开帷幕。而他,已经做好了迎接一切挑战的准备。

    一旁的云淑妃,身着凤袍,眉目如画。

    她抬头看了看天空,又看了看旁边的儿子,眼中满是欣慰与骄傲。

    她也向前方望去,目光温柔而坚毅,如同能包容天下苍生。

    阳光洒在她的脸上,映出一层柔和的光晕,仿佛身旁有祥云缭绕,散发出令人心安的力量。

    少傅苏仲景站于柴霄的侧后方,身着深色礼服,挺拔如松,眉宇间显露睿智与从容。

    目光更是深邃如潭,仿佛能洞察世间万象,却又波澜不惊,令人心生敬畏。

    提早到了的朱雀,脱掉外面罩着的宽大衣袍,现出公主礼服,戴着面纱,站在了云淑妃后方。

    宛若九天仙子降临到了凡尘,流光溢彩,仿佛火焰中涅槃而生的神鸟,耀眼夺目。

    她的容颜如皎月一般,即便有面纱遮掩,也显出格外清丽。

    因为是武将,身姿更是笔直,不动分毫。

    顾盼之间,即有少女的灵动,又不失王室的威严。

    这番亮相,立即引来了城下阵阵惊呼。

    “这就是即将比武招亲的赤鸾公主么?”

    “哇!我要去报名!”

    “我也去!拼了命也得把她娶回去!”

    柴霄看到城下的阵阵燥动,不由笑了,往母亲身边靠了靠。

    “娘,看到了吧,我们所有人加起来,都不如您刚认的赤鸾公主火爆,她才是真正的流量之王!”

    朱雀脸一红,嗔了一句。

    “君上!”

    云淑妃也笑了。

    “好啊!火爆好!这也代表王室不是?”

    柴霄看了看日头,离午时就差半刻钟左右了,望向旁边的苏仲景。

    苏仲景点点头,朝守在顶台入口的司时官做了一个手势。

    司时官会意,传令下去。

    “放穿云箭!南北钟楼鸣钟!祭天开始!”

    提前半刻开始,这是苏仲景和柴霄师徒二人事先商量好的。

    为的,就是提前挫败二皇子引颖河灌大许王城的“毒计”!

    “吱!”

    一支穿云箭冲天而起!

    “当!当!当!”

    南北钟楼的钟声,同时响起!

    所有人都是一怔。

    祭天开始了?

    可是,为什么鸣钟?

    不是应该击鼓么?

    如果鸣钟而不击鼓,为何选在这东鼓楼而不是南北钟楼呢?

    虽然这么想,但清脆悠扬的钟声,还是让众人都安静下来。

    顶台的随行文武众官队伍中,有两双眼睛同样显出了万分疑惑。

    而且,似乎嫌自己长得太矮,使劲踮着脚,望向北方。

    但是,北方什么也没有。

    于是,踮着的脚又放下,四处乱望的眼睛又安定下来。

    只是,他们没想到,有另外的眼睛,正盯着他们。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柴亮率领众人,来到长条桌案后,焚香入炉,再举香跪倒,向天而拜。

    “哗!”

    所有人都跪倒,朝天祭拜。

    祭天大典,正式开始。

    柴霄清亮的声音响起。

    “伏惟穹昊,覆载无私。”

    “阴阳化育,万物滋生。”

    “今率百官万民,谨备牲帛,肃陈祭典,以申虔敬。”

    “自受命以来,不敢忘天之恩德,勤政爱民,务求四海升平,五谷丰登。”

    “然天象无常,愿以此心此身,上感天心,下慰民望,祈天垂怜,赐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

    此时,外城,颖河与护城河交汇的入口处,已是人来人往。

    项守约派出的副将“水魈”,正指挥十四名身着农装的手下,手持锄镐,准备将已堵了半个时辰的围堰掘开。

    “所有人,都听好了啊!”

    “午时一到,城中大鼓一响,大家口中一起数三百个数,然后决口放水!”

    手下纷纷应命!

    “明白!”

    话音未落,突然从四面走来同样身着农装、背着斗笠的十个精壮之人。

    每人手里也拿着镐子撬棍,而且一点也不觉得生分,纷纷加入进来。

    “哎啊!堵了这么长时间,一下子放水,动作得整齐才行啊!”

    “就是,要是有的手快、有的手慢,也不喊个号子,大水非把手慢的冲进护城河里喂鱼不可!”

    水魈愣了,从腰里掏出一截短鞭,向前一指,低声吼道。

    “什么人?不想当死人,就赶紧滚!稍微慢一点,信不信我扒了你们的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