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3章 快去请妹夫杨沅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月关字数:3599更新时间:25/02/17 22:32:20
    第二日,杨沅在叙州再次接见了当地官员。

    这些官员能力还是有的,他们在当地任职多年,杨沅既然指明了方向,那么如何操作,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如何解决这些困难,这些官员写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杨沅弹了弹他们写的条陈,付之一笑。

    你看,这不是人人都知道叙州现在存在哪些弊端吗?

    他们就连用什么办法能够解决这些矛盾和困难其实都很清楚。

    懒政、怠政、不做为,这其中固然有正印官的问题,可是这些属官各自负责一摊,如果真有心,在自己职权范围内的事总该做好吧,结果呢?

    现在,他们是畏惧我找他们算账,急于戴罪立功,但这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思量片刻,杨沅便有了定计,众官员所上条陈中,以他的见识,认为不当施行的或者可以优化的,全都加了批注。

    随后,他把这些官员召到大堂上,宣布了他的绩效考核标准。

    现在,他没有能力在整个大宋甚至是川峡四路去发动大的变革,但是在潼川路,他还是有这个能力的。

    叙州的条件确实比起一些汉化程度高的州府艰苦了许多,这是客观事实。

    所以,派驻到这里的官员,干的比别处的官员辛苦,却又很难出政绩。

    没有政绩,就不能升迁,升迁无望,就开始混日子,如此往复,便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杨沅在他的职权范围内,在川中地区率先推行了“卷起来”的政策。

    他明确规定,艰苦地区的官员,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在这儿做事了,这苦劳就是功。

    只要没有大的过错,考功就按应得标准再提一级,三年任期满了,必定调任上州中州。

    如果在此地政绩卓越,必赴上州任职,必然升官。

    人都是有欲望的,不能让人家毫无回报地无私奉献,那不符合人性。

    付出了,就该有所得。

    杨沅的这条政策一出,那些只是因为对他的恐惧才使尽浑身解数的官员,眼睛里顿时迸发出了希望的光芒。

    能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那才是最好的,也是最有效率的。

    只靠威权恫吓,他们只会更加“不作为”,只有你点到了什么,他在你点到的地方不出纰漏。

    可是那样的话,杨沅还能忙得过来么?

    岂不是他自己兼任了叙州大小官吏的差使。

    如今则不同了,不管是邮驿的建立,道路的修建,趁着土著吓破了胆,迁他们出山为民也容易。

    诸多方面,各方官员全都亲力亲为,干的热火朝天。

    这些部落首领平时干的活儿,其实就和一个生产大队长差不多。

    他们维持本部落的正常运作,处理部落、部族之间的矛盾纠纷,安排采撷、捕猎、种植、加工业的人员分配和对外的统一贸易。

    因为生产力的极其落后,虽然他们对本部落拥有着绝对统治权,可也真没有更多可以施展权力的地方。

    这倒是让杨沅把他们迁出山来,在已经有了武力支持的基础上,没有遭遇太大阻碍。

    他们带领族人出山之后,所负责的事情和原来差不多,只是失去了司法权和调兵权。

    可调兵是为了什么?为了和其他部族抢地盘。

    打仗就要死人,不是万不得已,谁又愿意打仗。

    现在这方面的事,由大宋朝廷负责了。

    杨沅在当地直接留下了两支驻军。

    另一方面就是司法权,这的确是削弱了大鬼头、小鬼头们的权力。

    可是一方面,他们刚被杨沅的钢刀杀怕了。

    那些会发光、会冒烟、像打雷一样的武器,他们看见就浑身发抖。

    那些疯子一般嗜血、残暴的、比他们还擅长丛林作战的兵,他们更是连看都不敢看。

    所以,对这一点,他们不情愿也只能忍了。

    而且,当邮驿、运输、耕种、挖矿这些事情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相信他们这点不平之气,也会渐渐平息。

    因为他们做为各个产业的管事,所获得的丰厚经济回报,是他们做一个说一不二的鬼头的时候,也得不到的。

    一个原始部落的村长,和一个百货公司总经理,你看他会选择哪个?

    杨沅只是为叙州今后的建设和发展指明了道路,又为叙州设定好了激励奖罚政策,然后他就放手让这些地方官去做了。

    杨沅自己,则在这段时间,陪着刀妃和梵清游山玩水。

    他没让梵清继续隐在暗处,陪在身边和暗中照拂,那是不一样的。

    梵清性情恬淡,不争不抢,但杨沅不会忽略她的感受。

    陪在他身边,和他一起游山,和他一起钓鱼,和他席上并坐,听他蜜语甜言……

    梵清的禅心完全被蜜灌满了,她正在一天天变成吴幼瑶,渐渐忘却梵清这个法号。

    至于凤娘和泰熙,也是跟在他们身边一起游山玩水的两个小跟屁虫。

    她们毕竟情窦初开,有些事情尚未尝过滋味儿,所以念想也就不重。

    每天和她们崇拜、爱慕的人在一起,她们就一天到晚都充满了欢乐。

    爱情之甜美,本就是方方方面,并非只有床笫之欢。

    甚至很多时候,那种情感的试探、交流、领会的过程,有着床笫之欢不能取代的美妙。尤其是,凤娘和泰熙都是大户人家的女儿,她们当然知道,以杨沅的身份,每天里会有多忙。

    可是,现在杨沅每天陪着她们游山玩水,这难道不是因为对她们的偏爱和照顾吗?

    光是这一点,就让她们心满意足了。

    杨沅把改造叙州的细务,完全下放给了当地官员。

    一口屠刀,一根胡罗卜,还有空悬的知州之位,足以让他们头拱地的去做事。

    而杨沅始终没有前往乌蒙的原因是,他要等乌蒙七蛮主动来求他。

    叙州三蛮被打的落流水的消息,蔓延到乌蒙需要时间。

    凉山土兵对乌蒙的破坏,其影响力的扩散也需要时间。

    所以,杨沅充分尊重乌蒙七蛮的自治权力,他们不派人乞求,杨沅就是不前进一步!

    ……

    杨连高顺利登上了皇位,成为了大理国皇帝。

    为了彻底抹去段氏皇朝的痕迹,他登基当天,就改大理为大兴了。

    其实,杨连高是想攀上隋文帝,改大理国号为隋的。

    但“隋”这个国号太大了,他担心引来大宋的忌惮。

    于是,他起了两个名字,一个叫六茹,一个叫大兴,让群臣选择。

    隋文帝杨坚是汉太尉杨震第十四世孙,但是在北周鲜卑王朝时,改了鲜卑姓氏为普六茹,掌权后才改回祖姓的。

    大兴则是杨坚建立隋朝时定都城池的名字。

    最终,群臣选择了“大兴”。

    杨连高的野心着实不小,又岂在区区一个大理?

    只可惜,就只是一个大理,他也搞不定。

    杨连高登基称帝,诏命四方归顺,诏令相国高贞寿还朝。

    结果诏书一出,八方反对。

    高家曾经有人短暂称帝,但高家在大理国拥有辗压各方的实力。

    饶是如此,只做了两年皇帝,高家还是把皇位还给了段氏。

    杨家可没有高家那么强大的实力。

    不仅如此,高家实力强大,是因为高家独占八州之地。

    可杨家的实力,却是寄生在其他贵族势力身上的。

    这种情况下,杨氏称帝,也就意味着,杨家要从其他各部落大量吸血。

    大理皇宫之所以那么快被攻陷,是因为禁卫军中就有杨家的信徒。

    这件事引起了各个部族的忌惮,谁也不想重蹈段氏后辙。

    杨家在各个贵族势力地盘上的寺院,开始受到了当地政权的抵制和排挤。

    各地贵族一面打压由杨氏控制的寺院,一面密切联络吐蕃密宗高僧,想让他们取代杨家出身的方丈和住持。

    乌蛮三十七部做的更加彻底,他们直接调集族兵,杀进寺院,把由杨家控制的僧侣杀了个精光。

    乌蛮三十七部属于半开化的部落,不管是段氏皇朝还是宗教力量,对他们的控制力本来就有限。

    杨连高这才发现,吐蕃密宗不遗余力地帮助他,竟然是包藏了祸心。

    密宗不想通过杨家间接影响大理,而是想取代杨家!

    一想到这一点,杨连高便不寒而栗。

    幸好,他还有后手,他还有国相和杨沅。

    只要国相还朝,杨沅入境,他才不担心密宗在背后搞的这些小把戏。

    可是,国相高贞寿马上又给了他当头一棒。

    国相病了,病在丽江,所以一时半晌儿的,无法舟车劳顿返回大理。

    这时候,段正兴被他送进了崇圣寺,亲眼看着剃度出家了。

    可是称帝的不是姓段的,段氏皇族岂肯善罢甘休。

    在见到各地权贵抵制杨家的现状后,段氏皇族重新萌生了希望。

    段氏皇族马上派人,与一都九府四郡三十七蛮部的头人首领们开始进行秘密接触。

    这对志向高远的杨连高来说,实在是一个沉重打击。

    他登基之初,本打算的是用三年时间秣马厉兵,统合大理,主要是统合一向不怎么听话的乌蛮三十七部。

    然后他再用两年时间把已经散了架的吐蕃各方势力团结过来,随后……

    可是现在,他忽然发现,就连他认为一登皇位,就能迅速掌握的一都九府四郡,都很难掌握。

    怎么会这样?

    明明……段氏为皇时,他们杨家散布在这些地区的传教者,拥有着极大的号召力。

    现在杨家人做了皇帝,这些地区的权贵首领们,不是该更加听话吗?

    为什么反了过来?

    杨连高慌了,于是,在拜会了相国高贞寿的弟弟高贞明后,他立即做了三件事。

    第一件:加封相国、“中国公”高贞寿,为中国王。

    第二件:向高氏下聘,他要迎娶高舒窈为大兴国皇后,并提前指定,来日继其位者,必为高舒窈所出。

    第三件:派人快马赴宋,请表妹夫杨沅立即兵发大兴,以为奥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