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赵俣:我有一个治标不治本的法子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任鸟飞字数:2248更新时间:25/02/17 17:06:15
    …

    蔡卞发现,轮到赵俣奏对时,他身边的章惇、韩忠彦、曾布等宰执,全都神色肃然,远不像赵佖和赵佶奏对时。上面坐着的赵煦更是满脸期待,没有了之前的漫不经心。

    蔡卞很不解地看向赵俣:“莘王能解决我等宰执都无法解决的难题?”

    能混到这里的大臣,有一个,算一个,无一不是人精中的人精,平日里对朝堂上的风吹草动,那是比村头的老王婆还要敏锐几分。

    见赵煦和一众大佬全都很郑重地看向平日里不显山不露水的赵俣,他们哪能猜不到,赵俣有情况?

    所以,一时之间,文德殿中的人的目光全都集中到了赵俣身上,包括几位亲王。

    最近一直自己玩自己的没怎么留意赵俣的赵佖、赵似、赵偲,有些愕然!他们不明白,赵煦他们这些人怎么突然这么重视赵俣了?

    而已经意识到赵俣的身份地位变了的赵佶,目光阴沉不定。他瞥向吸引了全场目光的赵俣,疑心大起:

    “莘王从何时起如此备受注目?”

    “他何德何能,教皇兄及众位宰执对他如此期待?”

    “莫非他真有宰执都商讨不出的救国良策?”

    “上次蹴鞠时,我被他骗了?他并非心思简单之辈,而是心机深沉之人?”

    “……”

    直到看见高坐龙椅之上紧紧盯着赵俣的赵煦,想到赵煦已经有了亲生儿子,赵佶才自嘲一笑:“赵俣跳得再欢,不也只是一个身不由己的亲王吗?与我何异?”

    听见赵煦询问,赵俣出列,拜道:“臣亦无良策。”

    赵煦大失所望!

    章惇也很失望!

    甚至就连主和的韩忠彦、曾布等人,也都失望不已!

    就事论事来说,这确实是给西夏致命一击的天赐良机,而这次要是让西夏缓过来,对赵宋王朝来说,绝对是无休无止的祸患。

    原来的历史也证明了,北宋王朝这次放过西夏,就是纵虎归山,等西夏缓过来了之后,继续跟北宋王朝交战,持续消耗北宋王朝的国力,而且在北宋王朝遭到金国攻打之际,从背后给了北宋王朝一刀,并趁机抢夺了北宋王朝在西北地区的广袤疆土,并一直坚持到了南宋末期,甚至,如果不是蒙古人骤然崛起横扫世界,还能坚持更久。

    见赵俣也没有良策,赵佶笑了,他看向赵煦,又看向一众宰执,好不快意:“这便是你们看重的赵俣,也不过如此……”

    谁想,就在这时,赵俣再次开口:“良策臣确实没有,但臣有一个治标不治本的法子。”

    赵煦眼睛一亮,说道:“快快献陈!”

    章惇等宰执大臣,也是精神一振,想看看赵俣到底能比他们强到哪去?

    赵佶也收起快意,不服输地心想:“我倒要看看你有何高见?!”

    周围的一众大臣也全都看向赵俣。

    赵俣旁若无人地说道:“可盘点皇城诸司库藏,将积压的陈旧物资打包作价出售……”

    这不是赵俣首创的办法,而是历史上,在赵佶继位后,为解决朝廷债务问题,蔡京采取的一项创新性的财政措施。

    赵佶继位之初,北宋王朝因长期对外战争,如对西夏用兵,以及奢侈消费,财政压力巨大。

    据记载,一批持有“官钞”(也就是朝廷发行的债务凭证)的巨商向朝廷索债,总额高达三百七十万贯。

    然而,国库空虚,赵佶无力偿还,债务问题成为燃眉之急。

    蔡京向赵佶做了如实汇报。

    赵佶面有难色:“辱国!且奈何?”

    蔡京则很有信心地回答说:“臣请尝之。”

    当时蔡京的应对策略就是变废为宝。

    面对这一困境,蔡京提出了一个巧妙的解决方案:盘查皇城内诸司库务中的积压物资,将其作价抵债。

    具体步骤就是:

    蔡京命人清点库藏,发现了大量长期积压、几近废弃的物品,包括:

    幕帟:也就是帐篷、帷幔类织物。

    漆器、牙札:也就是象牙制品。

    锦缎、细色香药:也就是高档香料和药材。

    这些物资多为皇室或官府早年储备,但因款式陈旧或需求减少而被闲置。

    蔡京将这些物资按市价评估后,打包折算成等值金额,抵偿给持官钞的商人。

    尽管商人最初对接收这些无用之物表示不满,但蔡京通过政策引导,允许他们将这些物资转售市场以获利。

    商人被迫接受后,尝试将物资投入市场,意外发现其中部分商品,如锦缎、香药,因稀缺性反而高价售出,获利颇丰。

    不到半年,当时的北宋朝廷便通过这一方式全额清偿了债务,且未动用国库现钱。

    而且,当时的北宋朝廷还得到了一笔不菲的周转资金。

    蔡京通过“以物抵债”,将朝廷的财政压力转嫁给市场,利用商人渠道实现物资变现。

    这一做法既缓解了当时赵宋朝廷的燃眉之急,又避免了增税或滥发货币引发的民怨。

    当时,赵佶对此举大加赞赏,甚至戏称这些收入为“蔡京俸禄”。

    蔡京则借此巩固权势,通过投赵佶所好,如大兴土木、献书画珍玩,维持其政治地位。

    蔡京的库藏抵债策略,其本质上就是通过非传统财政手段应对危机的典型案例。

    赵俣不懂经济,但他在写小说时,特意查过蔡京这招,所以他说得头头是道。

    赵煦听得眼前一亮。

    章惇等宰执也暗暗一拍大腿:“竟然还有这招!”

    不少知道此计含金量的大臣,懊恼不已,他们无不在想:“若是我想出此策,升官发财,指日可待也!”

    看到一众宰执和大臣的表情,赵佶就知道,赵俣这招应该有用。

    赵佶有些不甘心地想:“我一个亲王,哪知道皇城诸司库藏中有何物?”

    而角落里的蔡京看着赵俣心想:“不想,莘王也想到了此策。”

    虽然赵煦感觉此策应该可行,但他还是跟赵俣确认:“此策果真能为我大宋筹集到平定西夏的军费?”

    赵俣也怕打脸,所以他买了个保险:“臣保举一人,若陛下放权给他,半年内不得三五百万贯,缺多少,皆由臣一力补足。”

    赵煦没想到,赵俣连这样的包票都敢打。

    这笔钱对赵煦来说太重要了,所以,哪怕赵俣已经踩过了宗室不得干政这条红线,他还是迫不及待地问:“莘王保举何人?”

    赵俣沉声道:“翰林学士承旨蔡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