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2章 偷偷发育的李振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我是哈密瓜字数:2445更新时间:25/02/17 15:14:00
    李青重重的拍了拍印貂寺的肩膀。

    不得不承认,这个小太监每次说话,他都很喜欢听。

    “好了,本王知道您的良苦用心,你就不用夸赞本王了,咱们还是乖乖干活吧!”李青道。

    “干什么活儿?”

    “当然是研究怎么种出产量更多的粮食啊!”李青笑了笑。

    既然封地上的很多事情他都帮不上忙,也插不上手,那就干脆让这些人去折腾。

    他最近一直都在研究粮食作物,有空就会请教当地的老百姓。

    加之现在他的府邸也有试验田,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不如试试。

    万一真的成功了呢?

    老九不是说了吗?

    只要胆子大,田地都能放产假!

    好像是这么说的吧?

    李青也不确定,但这都不重要。

    ……

    宁州!

    李振看着黑压压的人群,社恐症都犯了。

    他是九位皇子里面存在感最低的一位。

    但他所在的宁州,现在发展和底蕴都仅次于蜀州和禹州的。

    因为宁州距离交州近,加上还有当地的大家族合作。

    更重要的是,他这个人听劝,性格上的缺陷固然是有一部分阻碍,但也会让他打开另外一扇窗。

    何况,他还有袁逢春这个顶级谋士助阵。

    一直都像是个透明人的七皇子李振,其实在不声不响中,就已经完成了很多事情。

    真要算起来,他都能算作中上了。

    在袁逢春等谋士的运作下,宁州低调的发展。

    加上当地的世家和司家通力合作,宁州的主运河段开工的速度乃是最快的。

    顶多还有一年的时间就能完全竣工,到时候便可以和交州、锦州进行接壤。

    在李振收到李昭的书信后,袁逢春他们几乎是秒懂。

    宁州世家贵族多,功勋也多,更重要的是有钱人多。

    袁逢春略微出手,七皇子李振数钱数到手抽筋,因为各大家族、商人送来的礼物,当真是一点都不寒碜。

    这给本就已经很是富裕的七皇子,直接又送上了新的高度。

    宁州这边虽然缺钱,但优势也很明显,那就是大家族愿意帮衬。

    因为他们想要复刻交州的成功!

    施家当代家主施承,与交州的来往最为密切,加上有施承暗中协调。

    宁州的商贸、货运、陆路基地建设,几乎都在同一时间启动。

    因为七皇子李振的钱是最多的。

    与此同时,交州学院附属学院的地址已经选好,且立即开始动工。

    这绝对是诸王中,反应最快的一位。

    因为袁逢春分析过,李昭是想搞一波大的,直接就地培养专业对口的人才。

    因此,附属学院建造的越快,越好,那么对当地的后续发展就越是有利。

    李振对此深信不疑,因此给予最大程度的支持。

    同时,七皇子李振还颁布了另外一项措施,那就是借助宁州的地理优势,拓展当地的新兴产业。

    石灰石!

    这个产业的开发,直接让七皇子李振的资源进一步富裕。

    当他们打开这个赛道的时候,发现根本都还没有几个人做。

    当地的特产开发,一下子就让宁州这边的外贸交易都开始增多。

    石灰石这个运用太广泛了,但现在各地都是小作坊,小产业。

    能像七皇子李振这般集中开发处理的,当真是少之又少。

    不过,李振还与李昭开展了另外一项合作:收购!

    大肆的收购国外的原料。

    这和薛景文他们在当地做买卖然后再买卖还是不同的。

    只是,这项生意注定是需要隐秘的。

    书房。

    李振看着诸多的公文,一丝不苟的完成。

    “殿下,六皇子来信!”

    “呈上来!”

    李振望向门口。

    他与六皇子李洪乃是亲兄弟,但明面上却不合。

    私底下他们两兄弟的关系其实一直都很可以。

    而且,在发展的阶段,他们也可以光明正大的互相帮助。

    因为他们与其余人之间也有来往和帮助。

    只是彼此是亲兄弟,帮衬难免多一些。

    展开书信,李振徐徐读之。

    随后提笔开始回信!

    对于李昭的诸多计划,他们其实都会在私底下讨论,并且以猜测的准不准来做赌局。

    其实赌注倒是没什么,但就是这个过程有趣。

    交州学院他们自然是很感兴趣,当想到以后自己所在的封地,也开始有交州学院附属学院之后,还是很开心的。

    “对了,试验田那边怎样了?”

    李振在回完书信之后,抬头问道。

    “暂时没有太多的进展!”林貂寺回应道。

    “搜集了如此多的粮种,难道都没有起色吗?”李振微微蹙眉。

    “殿下,试验对比需要多组数据反复对比,且时间跨度最少都得两年,如今才一年,看不出来什么!”林貂寺解释道。

    李振点点头,表示理解。

    粮食每天消耗的都是一个天文数字。

    越是深入了解,越是关注这些东西,李振就越是理解李昭的艰辛与苦楚。

    他甚至是到现在都不敢想,如果当初自己处在李昭的位置,该如何破局?

    最后的出来的结论是,他破不了!

    因为他没有李昭的那么多的才思,更没有勇气破釜沉舟!

    粮食的问题,始终都是萦绕在大家心里面的大难题。

    哪怕当初李昭做局,让诸多家族的粮食进入了他们的口袋,但依旧只是解了燃眉之急。

    加之现在国泰民安,朝廷又开始有意识的积攒粮食,这便意味着,粮食的地位依旧无可撼动。

    因此,好的粮种、产量高的粮种,便开始频繁的受到关注。

    李振甚至在袁逢春的建议下,开出了悬赏令!

    谁要是种出了高产作物,或者是培育出来了,就赏赐官位和钱财。

    只是,这个东西虽然很诱人,可能够做到的人却是寥寥无几。

    过去了一年,虽然去年是个难得的丰收年,宁州的老百姓都积攒了一定的余粮,但和交州比,还是差距甚大。

    现在需要先将当地的官仓全部填满,剩余的粮食便已经不多了。

    加之宁州各种基础建设同时进行,耗费的粮食如流水。

    去年的那些粮食顶多就能支撑六七个月。

    那时,他宁州也会进入粮食匮乏阶段。

    李振现在每天都是想着怎么搞粮食,但能想的法子都已经想了个遍。

    各大家族警惕的要命,再也不会轻易将粮食给弄出来了。

    粮价稳定是好事,也是坏事!

    “哎——这粮食可咋搞啊?按照这种趋势,要想将粮食屯满,真的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