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9章 一代楷模李靖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酷酷的橙子字数:4254更新时间:25/02/17 15:08:20
    在唐朝那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有这样一位传奇人物,他的军事才能令人叹为观止,甚至让北方敌人闻风丧胆。

    他就是李靖,一个听起来就让人肃然起敬的名字。

    但这位战神的战绩可不是吹出来的,他一人灭掉了四个国家!

    这可不是一般的恐怖,简直是逆天级别的存在。

    “北周天和六年,李靖出生于陇西官宦士族,家族为陇西李氏丹阳房一支,其父亲李诠是隋朝的赵郡太守,袭爵永康县公。”

    “李靖少年心怀大志,成年后出仕隋朝的长安县功曹,后升迁为驾部员外郎、殿内直长。”

    “至隋大业末年,李靖被任命为马邑郡丞。”

    “隋朝大业十三年,李渊在塞外击败突厥。”

    “李靖探知李渊有谋反的企图,于是前往江都向隋炀帝告发,但是路途堵塞未能成功,滞留长安。”

    “同年,李渊在晋阳起兵,南下攻打长安城,抓住并要斩杀李靖。”

    “李靖以义军刚刚兴起、不宜斩杀壮士为由说动了李渊,李世民从中求情。”

    “于是李靖得以在李渊的军中效力,之后进李世民的幕府之中担任三卫。”

    “武德三年,李靖跟从秦王李世民讨伐王世充,因功被授与开府。”

    “隋末萧铣占据荆州,李渊建立唐朝后任命李靖前往安抚,但李靖率军抵达硖州,被萧铣的军队阻挡,不能前行。”

    “李渊得知后,下令处死李靖,但在硖州都督许绍的请求下,李靖得以赦免。”

    “时逢开州少数民族首领冉肇则反叛,率兵侵犯夔州,李靖率领八百士兵偷袭冉肇则的大营,后设伏杀死冉肇则,俘获敌军五千多人。”

    “李渊得知后,对其过错既往不咎,并下旨赏赐李靖。”

    “武德四年,李靖向李渊陈述了十条攻取萧铣的策略,均得到采纳,李靖同时受命为行军总管,兼任李孝恭的行军长史,再次征讨萧铣。”

    “当年八月,李靖在夔州聚集军队。”

    “正值雨季,萧铣断定李靖不可进兵,因此未作防备。”

    “李靖则趁此机会出军攻入萧铣的城下,任命李孝恭击败文士弘,缴获四百多艘舟舰。”

    “后又抓住战机,率骑兵攻至江陵城,围困萧铣,最终迫使萧铣献城投降。”

    “平定萧铣后,李靖被被唐高祖李渊封为上柱国、永康县公,赐物二千五百段。”

    “唐武德四年,李渊任命李靖为检校荆州刺史,并给予任命官职的特权。”

    “李靖于是来到桂州招抚岭南各地的军阀首领,李靖授予宁真长、冯盎、李光度三个人不同的官职和爵位。”

    “使岭南全部归降唐朝,之后唐高祖李渊授予李靖岭南道抚慰大使和检校桂州总管。”

    苏轼:李靖,自幼便展现出过人的军事天赋。

    他刻苦治学,讲经习武,熟读兵书,简直就是个行走的军事百科全书。

    命运似乎总爱跟他开玩笑。在隋朝末年,他本想忠心报国,却因一时疏忽,被李渊父子俘获。

    本以为会就此埋没,没想到却遇到了他的伯乐——李世民。

    李世民慧眼识珠,不仅赦免了他,还将其收入麾下,从此,李靖的军事才能得以大放异彩。

    唐朝派李靖和赵王李孝恭率军前往征讨盘踞江陵的梁王萧铣。

    这是一场硬仗,但李靖却毫不畏惧。

    他利用江水暴涨的时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进攻江陵,最终一举攻入城内,迫使萧铣投降。

    这一战,不仅让李靖一战成名,更让唐朝的威名远播。

    如果说江陵之战只是李靖军事生涯的开端,那么接下来的几场战役,则彻底奠定了他在唐朝乃至整个中国历史上的战神地位。

    唐太宗命李靖、李勣等人分别领兵出击东突厥。

    面对这个曾经让唐朝头疼不已的北方强敌,李靖展现出了他非凡的军事才能。

    他先是采用离间之计,挑拨突厥内部关系,使得颉利可汗的心腹大将纷纷投降。

    然后,他抓住时机,夜袭定襄,一举攻入城内。

    颉利可汗仓皇逃走,又遭李勣军队的打击,最终被迫请求讲和。

    但李靖并没有就此罢休,他看破了颉利可汗的企图,决心趁机消灭这个北方强敌。

    于是,他率军连夜追击,最终生擒颉利可汗,东突厥从此灭亡。

    这一战,不仅让李靖成为了唐朝的英雄,更让整个北方敌人闻风丧胆。

    他们知道,只要李靖还在,唐朝的军队就是不可战胜的。

    如果说东突厥的灭亡是李靖军事生涯的巅峰之作,那么西征吐谷浑则是他军事才能的又一次完美展现。

    李靖又率兵平定了西部边境少数民族吐谷浑的势力,这场战役同样充满了艰辛和挑战。

    吐谷浑地处偏远,地形复杂,气候恶劣。

    但李靖却毫不畏惧,他凭借着自己丰富的军事经验和出色的指挥能力,成功地克服了这些困难。

    他率军深入敌境,连战连捷,最终迫使吐谷浑国王投降。

    这一战,不仅解除了唐朝西北边境的祸患,更让李靖的威名响彻四方。

    回顾李靖的军事生涯,我们不禁为他的英勇和智慧所折服。

    他一人灭掉四国,让北方敌人闻风丧胆的战绩至今仍为后人津津乐道。

    他的军事才能不仅体现在战术上的精妙和战略上的远见卓识上,更体现在他那颗勇于担当、敢于胜利的坚定信念上。

    他是唐朝的骄傲,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英雄也会老去。

    但李靖的精神却永远地留在了我们的心中。他告诉我们。

    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和挑战,只要我们坚定信念、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够取得胜利。

    “唐武德六年,在丹阳割据的军阀辅公祏造反,李渊任命李孝恭和李靖等人征讨辅公祏。”

    “唐朝大军抵达舒州的时候,辅公祏派遣冯惠亮部驻扎在当涂,陈正通和徐绍宗部驻扎在青林山。”

    “李靖认为辅公祏实力强劲,如果战争旷日持久,唐军会腹背受敌被前后夹击。”

    “冯惠亮擅长阵地野战,却被辅公祏下令坚守不出,此时正是攻打营寨的大好时机。”

    “于是李靖作为先锋大败冯惠亮,并在吴郡擒获想要投奔外援的辅公祏。”

    “唐高祖李渊拜李靖为行台兵部尚书、检校扬州大都督府长史。”

    “唐武德八年,李靖担任行军大总管成功抵御了入侵太原的东突厥势力,被封为检校安州大都督。”

    “唐武德九年,李靖被任命为灵州道行军大总管抵御东突厥可汗莫贺咄设的大军。”

    “东突厥大首领颉利可汗进入泾阳境内,李靖率军从小道快速抵达豳州,截断了突厥军队的退路,迫使突厥可汗罢兵和亲。”

    “贞观元年唐太宗李世民拜李靖为刑部尚书,赐实封四百户。”

    “贞观二年,李靖兼任检校中书令。”

    “贞观三年,李靖担任代州道行军总管进攻东突厥的突利可汗,用计使突利可汗的亲信康苏密投降唐军。”

    “贞观四年,李靖被封为代国公。”

    “之后颉利可汗退保铁山,派遣使者向唐朝请罪归顺。”

    “贞观四年的二月,唐太宗派遣鸿胪卿唐俭、将军安修仁对颉利可汗安抚晓谕。”

    “李靖和张公谨趁颉利可汗放松警惕之际,一鼓作气斩首突厥大军上万人,俘虏十余万人。”

    “颉利可汗在投奔吐谷浑的途中被西道行军总管张宝相擒获。”

    “贞观九年正月,吐谷浑入侵边境,唐太宗主张任命李靖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率领任城王李道宗、凉州都督李大亮等四总管征讨吐谷浑。”

    “贞观九年,李靖带兵出征,大军驻扎在伏俟城,吐谷浑士兵烧毁野草阻挡唐军。”

    “李靖大军退守大非川,之后力排众议率军深入吐谷浑境内,越过积石山大败吐谷浑的军队。”

    “迫使吐谷浑士卒杀掉原可汗投降,李靖辅助吐谷浑册立大宁王慕容顺为新可汗之后班师回朝。”

    “贞观十一年,唐太宗李世民改封李靖为世袭卫国公,授予濮州刺史。”

    “贞观十七年,唐太宗李世民下诏命画工在凌烟阁为李靖等二十四位开国功臣画像。”

    “贞观十八年,李靖身染重病,唐太宗李世民仍赐给他五百匹绢,进位卫国公、开府仪同三司。”

    “贞观二十三年,李靖在家中病逝,享年七十八岁。”

    “唐太宗李世民赠李靖为司徒、并州都督,给予四十人的班剑、一套羽葆鼓吹,陪葬昭陵,谥曰景武。”

    李清照:隋朝末年,隋炀帝治国无道,百姓生活困苦民不聊生。

    唐国公李渊趁势在晋阳起兵,最后成功建立唐朝称帝。

    军功卓著的李世民作为李渊的次子,本来按照儒家立长不立贤的传统继承不了皇位。

    但形势所迫,发动玄武门惨案,诛兄弟,逼父皇,成功使自己登上了至尊之位。

    所以这样一位从尸山血海的战场上自己拼杀出来的铁血皇帝,被高句丽的盖苏文对唐朝主张强硬政策的傲慢态度激怒,准备御驾亲征高句丽,去教训这个狂妄的家伙。

    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李世民深谙粮草对战争的重要性。

    李世民命令造船四百艘以备用来承运军粮并派出两万人先行试探高句丽的实力。

    十一月,派出水兵四万和在洛阳、长安招募的三千士兵乘三百艘战舰一路直扑高句丽的都城平壤,陆路由兵部尚书李勣、江夏郡王李道宗为辽东道正副行军大总管,率领六万步骑兵和西北边疆归附的部族部队攻取辽东。

    御驾亲征可不是小事,唐太宗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对后方的安排相当周密,远远胜过隋炀帝。

    毕竟当年隋炀帝前方打仗战略失误,没有认真考虑军事部署,而且与后方的联系不够紧密,造成杨玄感后方造反的事不能及时得到消息而作出紧急应对策略,酿成大祸,这事过去还没多久。

    唐太宗把自己最信任的房玄龄留在国都长安,太子李治于定州监国,国内各级政府机构需要唐太宗亲自批阅的表章,由定州通往辽东的沿途驿站飞马传递给唐太宗,再通过太子把处置措施传达给留守内地的各级官员来执行。

    所以唐太宗就算身在辽东,对国内的事情还是尽在掌握之中。

    如此安排,李世民还是不放心。

    他不放心在家养病的李靖,唐太宗对李靖始终心存猜疑,他不放心自己御驾辽东之时李靖却病卧在京师之中。

    那日朝堂之上商讨征辽东之事时,李靖就称病不能打仗而告假养病,唐太宗特意在出发之前到李靖家中探望他。

    司马懿是曹魏时期的名将,谋略超群,精通兵法战策,多次率兵对抗诸葛亮的北伐,逐渐成为功高权重的曹魏重臣。

    魏明帝曹权去世后,司马懿与曹爽同奉遗诏辅佐曹芳继位,但受到曹氏一族成员的排挤索性装病不出。

    后来司马懿父子趁曹芳、曹爽离京打猎游玩之际,发动政变杀掉曹爽,司马氏就相继把持朝政,其孙司马炎最后取代曹魏而建立晋朝。

    李世民把卧病在家的李靖比作司马懿,其中的含义不言自明,李靖就算真的躺在床上起不了身也要硬撑着起来披挂上阵。

    李靖带病跟随唐太宗踏上征途,在洛阳过完春节以后,李靖是一边喝药一边赶路,药罐子不离身,到相州时。

    李靖的病情加重到了不能再经受车马颠簸的程度,李世民没想到李靖真的撑不住了,便安排李靖相州养病。

    李靖卧病相州,虽然不是唐太宗最初所期望的,但经过几个月的相处,大概知道李靖的病情了,也不想为难曾经为江山社稷立下赫赫战功的老臣。

    唐太宗心想着,李靖只要离开京畿重地,呆在相州如虎落平原,就算有异心搞事情短时间内也难以形成气候。

    而且当时的相州刺史可是他的儿子越王李贞,由李贞来监视李靖的一举一动,自己至少可以宽心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