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6章 威声动俗韩擒虎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酷酷的橙子字数:4132更新时间:25/02/17 15:08:20
    此公的故事不多,却没人敢小觑,因为他就是传说中的阎罗王。

    出身将门的他长相过于魁伟,足以吓哭戎狄粗汉。

    在他粗犷的外貌之下,藏有一颗爱好读书的机变之心。

    宇文黑獭一见就喜欢这个打得猛虎的愣娃,让他和自己的儿子们一起做游戏,助他开启好战模式,在名将如林的北周拥有自己的用武之地。

    一路打怪升级的他在北齐劝过降,在南陈动过兵。

    他在庐州总管任上跃跃欲试,最终成为平灭南陈的急先锋,仅凭少量精兵,公然夜渡长江,奇袭采石,抢先攻入朱雀门,生俘陈后主,顺手终结了将近三百年的乱世。

    他就是隋朝四大名将之一的上柱国、新义郡公韩擒虎。

    “韩擒虎出身于将门世家,为北周骠骑大将军、新义郡公韩雄之子。”

    “韩擒虎年少时容仪俊伟,身形魁梧有胆略,慷慨好学,乐于读书,对经书、史书及百家之言都能略知其中的主旨。”

    “生于公元538年的韩擒虎字子通,本名擒豹。”

    “之所以改名,是因为他在十三岁时生擒过一头猛虎,实在太拉风了,因此便改名擒虎。”

    “其实,不管是擒虎还是擒豹,名字都挺让人肃然起敬的。”

    “韩擒虎是将门虎子,其父叫韩雄,曾任北周骠骑大将军,当年曾硬撼过高欢和慕容绍宗这些猛人。”

    “韩擒虎是韩雄的长子,他的两个弟弟韩僧寿、韩洪也都继承了父亲的勇烈,在抗击突厥的战斗中屡立奇功,可谓一门三杰。”

    “在一副吓死人的皮囊下面,韩擒虎藏有一颗爱好读书的机变之心,小小年纪便将经史百家之言读了个七七八八,而且还能讲得头头是道。”

    “很快,韩大将军家中出了位会读书猛男的消息便让北周实际话事人宇文黑獭知道了。”

    “正在给自己的孩子们物色伴当的他觉得此子根骨奇佳,是个可造之才,就让人将他招来相见。”

    “从尸山血海中杀将出来的黑獭哥从来不是小鲜肉爱好者,一眼就相中了韩擒虎这样的肌肉男,于是就让他与自己的诸子多亲多近。”

    “韩擒虎由此接受了当时最高等级的教育,无论是兵法还是武艺都有了大幅提升,这为他后来的健康成长打下了坚实基础。”

    “因为上初中时的擒虎经历,长辈们对韩擒虎格外高看一眼,认为他足以应对战阵之任,因此,韩擒虎很早就被推上战场。”

    “只是在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可能没有捞到大仗打,小韩的职务晋升有点慢,只是慢慢升到仪同三司。”

    “在父亲去世后,作为长子的他又承袭了新义郡公。”

    “此时的北周朝廷已经开张,实际控股人换成了宇文护。”

    “宇文护似乎并不特别欣赏韩擒虎,没有给他提供更多的发挥空间,所以韩擒虎空有擒虎之能,却难以展示。”

    “好在经过十多年的战场历练,韩擒虎早已脱胎换骨,成为战场老鸟了。”

    “当周武帝宇文邕奋然击杀宇文护,重新回到北周C位后,韩擒虎又有了属于自己的发挥空间。”

    “公元576年,当宇文邕不断掀起攻伐北齐高潮的时候,北齐将领独孤永业却死死守住金墉城,使周军难以寸进。”

    “独孤永业虽然取得小胜,但他的日子并不好过,不仅自己的正确意见得到北齐朝廷采纳。”

    “而且还被人处处针对,那架式有点像二师兄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在这种情况下,独孤永业决定跳槽北周。”

    “可是独孤永业与北周混战多年,双方缺乏互信,急需一个能言善辨之人入城说降。”

    “北周君臣一番考虑后,没有派细皮嫩肉的文臣入城劝降,而是派了样貌魁伟的韩擒虎前去完成这项具有一定危险系数的任务。”

    “由于魏征没有记录具体劝降过程,只知道韩擒虎这个五大三粗的家伙,居然成功地完成了劝降的细活,真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苏轼:韩擒虎的武活出众,没想到文戏也唱得如此当行出色,真是了不起。

    此后,韩擒虎又随军出征,在平定范阳一役中表现突出,被加授上仪同、永州刺史。

    在北边打得热火朝天之际,南方的陈国也没有闲着,南陈军队趁机逼进光州城,希望分一杯羹。

    听说南陈居然敢来犯境,北周朝廷登时恼了,立刻放出韩擒虎这位久经考验的后起之秀,以行军总管之职率军扑向光州,三下五除二地修理了不安分的陈国大军。

    在往后,韩擒虎又跟随宗室远支宇文忻平定了合州。

    当杨坚担任丞相逐步掌握了政权后,韩擒虎也很快认清了形势,紧跟新领导,开启了更加辉煌的人生。

    毕竟连宇文忻这样的皇族都听命于杨坚,韩擒虎又没有得到过宇文家的格外重视,何必在一棵树上吊死呢?

    杨坚任命韩擒虎担任合州刺史,不久合州改名庐州,即今天的安徽首府合肥。

    这里是隋陈边境重地,大军云集,绝对是个可以大展拳脚的好地方,韩大将军又有老虎可擒了。

    虽然南陈国土面积在南朝最小,可也不愿意当软杮子。

    所以总是喜欢有事没事窜犯边境,特别是陈将甄庆、任蛮奴、萧摩诃经常组团前来骚扰,危害虽不大,侮辱性却极强。

    对此,韩擒虎可不惯着,来一次打一次,即便是面对萧摩诃这样的超级猛男,韩擒虎也打得有声有色,总能让南陈将士铩羽而归、士气大丧。

    人到中年的韩擒虎文武双全,凭着屡挫南陈士气的战功,让久有吞并江南志向的隋文帝越发欣赏,索性就任命他为庐州总管,委以平定南陈的重任,让他好好经营。

    听说能够打大仗,韩擒虎顿时来了精神,一面抓紧训练能战精兵,一面派出细作深入南陈打探敌情。

    功夫不负有心人。到了公元588年,在搞定北方边患突厥后,杨坚加快了灭陈的步伐。

    五十余万隋军云集边境,枕戈待发。韩擒虎决心在这场灭国大战中抢个头彩,一再向杨坚请战。

    杨坚向来看好韩擒虎的实力,就命其为先锋,允他率军先行渡江。

    韩擒虎的好战激情瞬间燃爆。早就做好准备的他决定出奇制胜,率领自己一手打造的五百水军陆战队向当面之敌发起了突然袭击。

    公元589年正月初一,在位于长江上游的杨俊、杨素先后打响灭陈第一枪、第二枪并吸引住当面之敌后,位于长江下游的韩擒虎、贺若弼等乘陈军欢度元会之际,分路渡江,也当仁不让地杀向了当面之敌。

    韩擒虎亲率精锐潜出庐江后经由横江口连夜抢渡,奇袭并团灭了犹自宿醉未醒的采石敌军。

    “采石矶,又名牛渚矶,位于今天安徽马鞍山西南的翠螺山麓,与城陵矶、燕子矶合称长江三矶。”

    “采石矶突兀于大江之中,绝壁临空,扼据要冲,水流湍急,地势险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如今韩擒虎乘着敌人醉酒一举而下,为后续的大军攻击创造了有利态势,可谓首功一件。”

    “这种事看似侥幸,实则是冒险之至,假若时机把握不对,部众行进有误,临场指挥不利,以区区五百之兵,身处极险之境,后果不堪设想。”

    “韩擒虎以上将之尊,亲冒奇险,足见其胆色与能力。”

    “初战告捷,韩擒虎军的士气大振。”

    “到了初七这一天,韩军再度攻克姑孰后,然后沿江东进,又迅速进占新林,在此汇合涉江而至的杜彦大军后,韩擒虎所部的步骑兵力达到了两万余人。”

    “韩擒虎的指挥下,该路隋军雄纠纠、气昂昂地直指建康。”

    “这一幕有些类似当年西晋灭吴之战,也是夺取采石矶后,顺利迎来了扣关建康的机会。”

    “江南百姓久闻韩擒虎的威名和信誉,纷纷赶到韩擒虎的军门前拜见他,昼夜不断。”

    “江南士民这些年可让陈后主整惨了,见到高大威猛的韩大将军后,他们总算盼到亲人,找到组织了。”

    “陈国将领樊巡、鲁世真、田瑞等也陆续投降了韩擒虎。”

    “灭陈大军的名义统帅、晋王杨广见韩擒虎打得如此顺风顺水,为自己挣足了面子,也很激动,就将这些军情加急上奏老爹杨坚。”

    “杨坚对于这场关系国运的大战也不太有底,毕竟天下分裂已过数百年,当年前秦摆出那么大的阵势都没能实现统一,还把自己给玩死了。”

    “如今听说韩擒虎等将一路闯关夺寨、势如破竹,立刻一扫忧虑,高兴得不要不要的,兴奋之余就大摆宴席和群臣嗨皮一番。”

    “身在前线的韩擒虎自然没有功夫参加后方的胜宴,他的心思全部都在首战用我,用我必破强敌之上。”

    “已把陈国底细摸得门清的韩大将军,知道此时的建康犹有一战之力,仍需出奇制胜。”

    “建康虎距龙盘、地势险要,而且尚有陈国军将十万之众,加上陈国镇东大将军任忠又率军自吴兴入援。”

    “如果陈后主能够激励士气,乘隋军未集之时分割歼灭,那么鹿死谁手,尚未可知?”

    “当然他更知道遇上陈后主这样史上少有的怂货皇帝,陈国空有十万大军,并占据主场之利,仍然束手待击,只能徒唤奈何。”

    “果然,好不容易从美女侫臣环绕的绮罗宴中清醒过来,偶尔过问一下军事的陈后主,根本不敢出城击敌,反而让大军放弃钟山、石头等利于防守的险地,全部退守城中。”

    王阳明:在陈后主看来,只有这样才是最安全的,殊不知各路隋军就在此后不久,轻易形成了合围之势,陈国的命运就此终结。

    即便这样,在大将鲁广达、萧摩诃等人的带领下,陈国军队犹自负嵎顽抗,誓为尊严而战,这让隋军名将贺若弼吃足了暴亏,无奈失去了破关先手。

    见两军陷入短暂的胶着状态后,韩擒虎决定再出奇招,亲率大军直接攻向南京城防要地朱雀航。

    陈叔宝派领军将军蔡征率军镇守朱雀航。蔡征这货出身名门,曾任中书令,听说隋军倾国来攻,也是爱国心爆棚,居然招募万人参军拒敌。

    可惜这些临时抱佛脚的士兵刚刚放下锄头没多久,面对盔明甲亮、战意高扬的隋军未战先怯,及至听闻隋军主将是抓过老虎、一路冲关破寨无一合之敌的韩大将军,立刻如同见到真老虎一样,作鸟兽散。

    在他们心中,为了那个只知享乐不恤民力的怂货皇帝卖命不值得。

    见到手下跑得溜干净,蔡大将军又能咋样呢?

    隋军在韩擒虎的指挥下,一个冲锋就占领了此前难以突破的朱雀航,顺利来到建康城下、朱雀门外。

    见到易守难攻的朱雀航都没把隋军咋地,陈国将士越发明白大势已去,投降的人越来越多了,就连此前大老远赶来救驾的任忠也不淡定了,在被贺若弼好好修理一番后,任忠也选择了换岗。

    不过,这货不愿意向贺若弼投降,而是选择了面恶心善的韩擒虎。

    韩擒虎知道任忠屯守过朱雀门,就将他带在身边充当向导。

    当韩擒虎带着五百精骑一路狂飚杀至朱雀门下时,南陈将士仍不肯束手就擒,各个手持兵刃准备做困兽之斗。

    韩擒虎也没时间搭理这些散兵游勇,就拉上任忠,快马加鞭地杀向陈国皇宫。

    在他心里,虽然超级鄙视那个怂货皇帝,但只有将他擒在手里,才算灭陈第一功。

    后来的事实证明,陈叔宝没有最怂,只有更怂,为了保命,竟然和爱妃躲在井里企图逃过隋军搜捕。

    最终还是难逃被获遭擒的命运,反而让人看低了皇帝的体面,竟然不如自己的儿子和皇后坦然面对逼近的敌军。

    韩擒虎恩威并用,以最快的速度在最短的时间抓住陈叔宝,为尽早结束伐陈之役创造了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