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九章 总参议府
类别:
历史军事
作者:
夜深字数:3516更新时间:25/02/17 11:30:38
吴襄终于走了,虽心中不舍但却不得不走。
作为辽东将门的首领之一,吴襄虽贪图自己在辽东的实权地位,可他同样也是大明的臣子。吴襄从来没有割据自立的打算,更没有其他野心,他所求的只不过是荣华富贵罢了。
现在朝廷不仅为他吴家许诺了一门两爵的恩典,更重要的是让吴三桂来接替他的山海关总兵,渐渐年长的吴襄也明白自己终究不可能继续把持这个职务,与其最后便宜其他人倒不如现在就给吴三桂,毕竟吴三桂是自己最看重的儿子,也是吴家下一任的家主。
带着老妻和其他儿女,吴襄就此踏上了去京师的路程,从山海关到京师道路并不算远,快马只需两三日就能抵达,吴襄一行人虽然走的慢些,但十日后也到了京师。
京师的住处早就有了,这是朱慎锥特意给吴襄提前准备的。
之前江南案牵涉到了京师这边,因此落马的官员就有十几人,这些人处置后家财自然是被查抄了,其中就包括好几处府邸,而吴襄的伯爵府就是其中一处,无论从京师所在的位置还是规模,都算得上很不错。
抵达京师当日,吴襄就向宫中递了折子谢恩,宫中传来话,让吴襄暂且休息几日,毕竟一家老小舟马劳顿刚刚到京,总得安顿下来再说,等家里安顿完后,皇帝再见吴襄。
两日过后吴襄再一次向宫中递折子,这一次朱慎锥让人告诉吴襄明日进宫,吴襄这才松了口气,翌日穿戴整齐的吴襄早早就到了宫门,之后被接进了宫中,一路来到了乾清宫的偏殿。
在这里见到了皇帝,吴襄行大礼参拜,口称臣吴襄拜见陛下。
朱慎锥和颜悦色让吴襄平身,并赐座,等吴襄坐下后,朱慎锥这才仔细打量起了这个赫赫有名的将领。
吴襄是万历二十年生人,如今年过半百,但精神矍铄,常年练武看起来要比实际年龄略小些。而且他身材高大,面貌端正,坐在那边腰杆挺直,颇有军人之风。
“吴爱卿!”
“臣在!”
“听说你是武进士出身?”
“回陛下,臣是天启二年的武进士,臣当年侥幸中了武进士后,被当时的孙阁老孙大人看中,后孙阁老出任蓟辽督师主持辽东战事,臣就此调任辽东效力,在其麾下先任指挥使职,后累积功升都指挥使、都督同知、副总兵、山海关总兵。”吴襄如此回道。
朱慎锥微微点头,吴襄说的这些情况他早就清楚,而且还知道吴襄之所以在辽东如鱼得水,数年中就从一个武进士当上了指挥使,接着步步高升最终成为辽东军镇中的有名人物,无论官职还是手中兵权可称辽东楚翘,除去孙承宗的提携外他的个人能力的确不俗,还有一个关键原因,就是吴襄娶了一个好妻子。
对于辽东将门来说,吴襄可不是辽人,吴襄籍贯是扬州高邮人,对的!就是出咸鸭蛋的那个高邮。作为一个外人在辽东当官,而且是一员武将,以当时的情况按理说应该是受排挤的,可偏偏吴襄不仅被孙承宗看中,还被祖承训一眼相中,直接就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了吴襄,这才有吴襄后来的飞黄腾达。
祖承训可是辽东的老牌将门之一,左都督左仁之子,而他自己还是副总兵加左军都督,而且祖承训是李成梁的亲信部下,当年李如松抗倭援朝,祖承训就是他的副手。
李成梁、李如松父子先后去世,李家后续无人,祖承训一跃就成了辽东将门中的领袖人物。由于他对吴襄的看重并下嫁女儿给吴襄,吴襄就这样成了祖家的女婿,从而被辽东将门所接纳。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吴襄后来才会在辽东如鱼得水,再加上孙承宗的提携和大舅子祖大寿的照应,吴襄一步步走到了今天的地位,并同祖大寿一起掌控着辽军大部。
朱慎锥对吴襄很是亲切,不仅和他聊了聊当年他当武进士的往事,还顺势聊到了吴襄之后去辽东领军的经历,然后借着这些事自然也聊到了这些年大明和建奴在辽东的多场战役,这些战役大多吴襄亲身经历过,有的他作为援军或者偏师参与,对此熟悉的很,谈到细节方面更是头头是道。
尤其是当谈到觉华岛一战的时候,吴襄更是感慨万千,当时宁远被围,努尔哈赤久攻不下,掉头去打觉华岛。原本觉华岛一战是可避免的,如果当年袁崇焕但凡多些警惕,提前做好布置,觉华岛绝对不可能陷落,更不会酿成如此惨烈的后果。
可惜袁崇焕过于自负,他以为努尔哈赤只要拿不下宁远城就能安然无恙。可他却忘了觉华岛就在宁远附近,两地仅十数里而已,这么点距离,再加上觉华岛是当时大明在辽东重要的后勤囤粮基地,岛上不仅储存着大量粮食、军械、器物等物资,还有一万五千军民和两千艘船只,可谓极为重要。
就和汉末的官渡之战一样,曹操之所以能打败袁绍是因为曹操突袭拿下了乌巢,而乌巢是袁绍的囤粮地,袁绍大军的粮草供应大部分都来自乌巢。
乌巢被占,袁绍大军粮道断绝瞬间不稳,再加上曹操的出色指挥和袁绍的优柔寡断,这才导致曹操最终能以弱击强,以少击多,赢得了这场关键性的胜利。
努尔哈赤这人虽文化水平不高,可对于三国演义却是熟读于心,而且八旗中许多人甚至把这本书当成兵书来反复研究。所以努尔哈赤在发现实在拿不下宁远的情况下,果断效仿了书上曹操突袭乌巢的例子,采取了突袭觉华岛的战术,而当时袁崇焕根本就没考虑过觉华岛的安危,自以为觉华岛是在海上,建奴没有战船根本上不了岛,可偏偏他忘了天气原因,当时冬天辽东滴水成冰,觉华岛虽是岛可离海岸并不远,海面冰冻后根本不需要船只就能踏冰直接登岛。
再加上宁远打起来的时候袁崇焕也没派人命令觉华岛提前做好防御,或者说他根本就把觉华岛给忘了,等到觉华岛的守军发现努尔哈赤来攻的时候仓促应战,可在失去地利优势的情况下这些明军哪里挡得住如狼似虎的建奴?最终觉华岛惨案爆发,觉华岛的军民几乎被建奴屠杀一空,所囤粮草物资大部分抢走,剩余者被努尔哈赤一把火全烧了,就连两千艘船也没跑掉,全化为了灰烬。
虽然事后努尔哈赤依旧没有拿下宁远,无奈领兵退去。随着宁远的防守成功,这场战役居然变成了“宁远大捷”,不得不说是讽刺之极。
吴襄作为当事人,当然明白所谓的宁远大捷只是脸上贴金的说法,实际上这是一场彻头彻尾的大败。宁远守住的确没错,可因为觉华岛的丢失大明不仅损失了一万五千军民,物资方面更损失极其惨重。而努尔哈赤那边呢?反而是一场大胜。
宁远大捷奏报上是斩首二百六十九人首级,但这也是有极大水分的,实际上这二百六十九人首级根本不是袁崇焕的功劳,而是满桂的功劳。袁崇焕打的是守城战,依托的是城头的大炮和弓箭御敌,就算杀了攻城的八旗兵也没办法跑到城外去割首级啊!
满桂当时配合袁崇焕作战,几次出击颇有斩获,可最终因为袁崇焕是文官的缘故,这功劳落到了袁崇焕的手里,满桂之功却没人提及。
这也埋下了满桂对袁崇焕极度不满的根源,再加上之前满桂就和袁崇焕针锋相对,不服袁崇焕的瞎指挥,最终此战过后没多久,袁崇焕为了确保他在辽东的权力,上书朝廷把满桂从辽东调走,从而彻底掌控了辽东军政大权。
至于努尔哈赤在宁远城下被袁崇焕炮击重伤的说法更是无稽之谈了,其他人好糊弄,他吴襄怎么会不知道?所以当谈起这件往事的时候,吴襄表现的有些不自在,时不时朝皇帝那边瞧上一眼,略有心虚的样子。
朱慎锥把他的表情变化看的明明白白,心中觉得好笑,他并没有怪罪吴襄的打算,何况当时的吴襄并非主将,而且袁崇焕早就被崇祯皇帝活剐了,这件事再提也无必要。
把话题转移到如今,朱慎锥询问吴襄到京师家中安顿的如何,对于住处可满意。
吴襄感激地对皇帝说家中都已安顿好,至于所赐的府邸十分满意,如不是皇帝关心,特意赐第予他,他怎能刚刚到京后就有这样好的住处呢。
“这是吴卿你应得的。”朱慎锥笑着道:“吴卿为国征战多年,于国家有大功,区区府邸又算得了什么。”
“陛下如此厚恩,臣粉身难报……。”
“好啦好啦,你是当将军打仗的人,就不要说这些话了,朕用人只论心迹而不看其他,以后用心做事就行,没必要如此作态。”
吴襄连忙称是,心中对朱慎锥更敬畏了几分,他是见过天启皇帝和崇祯皇帝的,但对于当今圣上今日却是第一次见。一直听说圣上不凡,今天他算是领教到了,虽言语中如沐春风,可朱慎锥表现出来的气度和压力却让他丝毫不敢轻视。
“对了吴卿,此次来京后你自己可有什么想法?”
“臣受旨回京,自然是听陛下安排,陛下让臣做什么,臣就怎么做。”吴襄毕恭毕敬回道。
这个回答让朱慎锥很是满意,他略微想了想道:“你戎马一生,眼下年纪也大了,再让你去领兵朕也心中不忍。以后就在京中呆吧,去中军都督府任右都督一职,此外朝廷近期会在五军都督府下直设总参议府,你可为右总参议,其职等同于左右都督,正一品军职。”
“此外,朕准备在京师建武学,武学山长由朕亲自兼任,吴卿战功卓著,善于用兵,可在武学任司业一职,并兼任博士传授学业,可否?”
吴襄微微一愣,他脑子被这一连串官职弄的有些糊涂了,中军右都督他知道,可皇帝说的总参议府和右总参议是什么衙门什么官他根本就没搞明白。至于武学他也知道,毕竟他是武进士出身,可皇帝所说的武学结构似乎和他所了解的颇有不同,反而类似于国子监,这可有些奇怪了。
可不管怎么说,既然皇帝这么交代了,他吴襄也不可能拒绝,而且有正经官职总比他在京师当一个闲人要强太多,当即吴襄一口就答应下来,见此朱慎锥很是高兴,勉励了他几句后就结束了这场会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