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四十四 诸君,随我一起致良知!
类别:
历史军事
作者:
御炎字数:3133更新时间:25/02/17 10:53:49
袁逢听了袁隗的话,颇有些惊讶的看着袁隗。
“次阳,你……你没有过去那般谨慎小心了,虽然你已经是司徒,袁氏已经四世三公,但是袁氏到底还是汉臣!这是不能忘掉的!”
“是的是的,兄长,袁氏当然是汉臣,但是袁氏也是天下仲姓!”
袁隗笑道:“旁人不敢做的事情,袁氏难道就不敢做?真要如旁人一样畏缩、怕事,袁氏又是怎么成为天下仲姓的?说穿了,兄长,这大汉天下的事情,要是咱们袁氏坚决反对,那朝廷又能做成多少事情?”
袁逢听了,觉得这话莫名的有点扎心。
他连忙握住了袁隗的手。
“次阳,你听好了,天下仲姓,这是外人说的,咱们自己不能这样说,也不能以此为傲,不能因此就目中无人目空一切,否则,必然会招致祸患!”
袁隗无奈地叹了口气,点了点头。
“我知道我知道,兄长谨慎小心自然是对的,不过袁氏总也要彰显自己的锋芒吧?否则一味的伏低做小,反而让人看轻了,要我说,这次术的行动,就当作是袁氏立威的行动好了。
此前袁氏被那么多人围攻,在我看来,多少也有咱们过于低调、不显露锋芒的问题在里面,否则堂堂袁氏,又如何能被那么多宵小之人欺辱?兄长,就让术去做吧!”
“彰显锋芒?在天子面前?”
专门负责给皇帝驾车的袁逢咽了口唾沫,担忧道:“次阳,这真的没有问题吗?虽然你说的也有道理,但……”
袁隗叹了口气,摇了摇头。
“放心吧兄长,倒不如说,正好趁此机会看看,还有多少人敢对咱们袁氏说三道四不干不净,之前放过了他们,这次要是再有人胡言乱语,我绝不会轻易放过!”
袁隗的眼中满是阴狠。
显然,他对于之前袁氏被围攻却受限于大局不得不忍气吞声的情况极为不满,他一直都没有忘掉之前的耻辱。
再加上袁氏已经决定要废立天子,一番操作之后,袁氏必然成为比现在更加牛逼的超级政治势力,既然如此,就要拥有一些别人不能有的特殊地位和特权。
否则,袁氏还当什么天下仲姓?
他觉得自己的兄长就是太过于谨慎小心了,以至于都失去了汝南袁氏家族该有的逼格。
袁隗深吸一口气,决定让袁树自行操作,然后看看这雒阳城里到底还有多少妖魔鬼怪在蠢蠢欲动。
袁树是不清楚袁隗到底在谋划些什么,也不管雒阳城里的牛鬼蛇神们到底会对他有什么样的看法,他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救人。
让可以活下去的人活下去,让更多的人可以活下去,不要因为雒阳城内的类人群猩们的不作为,而失去他们本该有的未来。
从任何一个角度上来说,袁树都不是一个无私的老好人,但唯有一点,他重视人命。
汉代的人们没有人命关天的思维,不认为人命是可贵的,而来自后世的袁树可不这样认为,对于任何漠视人命的行为,他都极为反感。
且不说未来能不能让他们活得像个人,至少,要让他们能活着!
活着!
袁树没有更多的想法,准备倾尽全力也要让这些人能够活下去,为此,他全力发动自己所能调动的人手,一心会七千多人全都冲了出去不够用,那就把知行学府的一万多人也全都动员起来。
为了让这些知行学府的学子们能更有精气神的一起行动,袁树还特意召集他们发表了一通动员演说,告诉他们,这就是致良知、知行合一的好时候!
救人于水火之中、活人一命,正是天大的良知!
诸君,随我一起致良知!
在袁树高超演讲技术的鼓动之下,一大批一大批的学子被鼓动的心潮澎湃。
他们纷纷换下长衫,穿上粗布短打,顶着斗笠,穿着蓑衣,按照五十人一组的规模分配在一名一心会员手底下,在一心会员的率领之下奔赴需要他们的地方。
当时,正是身处一线的卢植最需要帮助的时候,袁树也不再留守后方,也亲临一线,乘着贾诩紧赶慢赶赶制出来的船只投入了救人的行动之中。
亲临一线之后,袁树才看到了现场的情况到底有多揪心。
平心而论,这水确实不大,和那些决堤式的大洪灾没法儿比,不会出现大水一来就把所有东西给卷走、冲成一片白地的情况。
但是问题在于雒阳城外的平民聚居区基本上没有排水设施,只有一些小沟渠,地势又比较低,大水漫出护城河之后直接淹了过来,一开始只是漫过脚脖子,接着越来越深,最后淹过了房屋。有些机灵的人很早就离开了,躲过了这一波大水。
有些反应慢的人或者不认为水会越积越深的人就没来得及走,他们也不想走,家就在这里,离开这里又能去哪里呢?
更有些倒霉的看着情况不对,想要走,结果走到半路上才发现水越来越深,直接走不了了,又不会游泳,只能找一棵树爬上去,期待着老天爷显灵,救救他们。
可是世上哪里有老天爷呢?
有的只不过是一个个平凡却又勇敢的普通人罢了。
熹平元年六月初一开始,袁树亲自率领船队奔波在救人的路途上,看见有人停留在房顶上、树上或者靠着一块木板之类的东西挣扎在水里,就赶快驾船过去伸出援助之手,把需要救援的人们一个个救了下来。
被救援的人以为他们是官府派来的人,于是千恩万谢,结果救他们的人居然摇了摇头——
我们不是官府的人,我们是心学门徒,是大名鼎鼎的汝南袁君的门生、弟子。
我们是袁君派来救你们的。
袁树的名声在雒阳城内外早已是人尽皆知,就算是不识字的幼童也知道袁树,听说是袁树派人来救援他们,这些获救者自然都心怀感激,把感激目标固定在了袁树身上。
事实上,袁树并没有要求参与救援人告诉获救者这些,他甚至着急的没有考虑到这一点,但是问题就在于,他在整个一心会和心学门派内部的个人声望是极为崇高的。
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已机构被一些狂热的崇拜者、追随者视为人间正道。
只要照着他说的做、就能实现最终的理想,这个认知在整个袁树势力集团内部已经是一个较为广泛的共同认知,为大部分人所认同。
哪怕是一些刚刚加入到这个势力集团当中的人也对此表示认可。
尤其这件事情发生之后,朝廷、官府无所作为,或者少有作为,而袁树却拿出了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号召大家一起出动救人,贯彻心中良知,这种做法就更加强化了团体内部的这一认知。
袁树不是说说玩的,袁树是说了之后真的会去做,哪怕需要付出再多的代价,他都会去做,他真的在致良知,真的在知行合一,他不是袁大炮,他是真的身体力行了。
无论是建设良庄,还是建设知行学府,还是招收一心会员、弟子门生,亦或是现在不惜一切代价带领群体出发救人,这都印证了大家的猜测。
袁树是一个说到做到的人,他在身体力行贯彻他所提出来的理念,他自己说的,他自己相信,他自己带头贯彻,为此不惜一切。
官府没有要求,朝廷没有命令,但是他自己认为这是对的,这是心中良知,那么顺着良知去做,不在乎其他的东西,这就是心学的最终奥义。
致良知。
知行合一。
袁树以身作则、带头冲锋的作风极大的鼓舞了人心,更进一步凝聚了势力集团内部的信念感。
原本,因为整个势力集团的人数快速膨胀而出现的一些管理、理念的上的困难,随着这一次大规模致良知集体行动而烟消云散,袁树再一次大幅度提升了自己的形象和威望。
一个说到做到的领袖,一个以身作则、冲锋在前还能获得胜利的领袖,一个心怀良知奋勇前行的领袖,就算不是出身高门大族、实力雄厚,也会让追随者心悦诚服。
所以袁树的所作所为虽然在政治上的确带来了不少隐患,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他的“邀买人心”是极为成功的。
谁不愿意信赖一个说到做到、勇往直前的人呢?
古人说得黄金万两不如得季布一诺,而现在,袁树也在用同样的方式塑造自己的金字招牌。
就算是站在他的对立面上,又有什么人能够否认他的说到做到、勇往直前呢?
所以,袁树所得到的东西,是这个时候他自己都没有注意到的。
他的事情太多,要做出的决定太多,他实在是没有精力关注这些。
他要救人,他要安排被救下来的人去在避难营地暂时安置起来,他要提供给这些人食物、衣物、药物,他要保证他们能活下来,不至于饿死、冻死、病死。
这一桩桩一件件,对于袁树乃至整个一心会管理层都是巨大的考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