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 精明的表大娘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丹阳富字数:3353更新时间:25/02/13 12:53:08
    女皇品尝了以后,这些水果还是记忆中的味道,因为没有用到什么化肥农药,甚至比记忆中的味道还要好。她自己吃着,也招呼其他人一起品尝。

    当然,没有悬念的收获了一大波的赞誉。

    交给葛怀远的烟,葫芦也种植了,这个种植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就像中大葱韭菜,像是割口收集浆液就细致了许多,最后都收集了起来,计划让农部自己去提炼土制吗,啡制造麻醉剂。

    马佳吃到了水果,葛怀远试种的两种稻子,超级稻也收割了,葛怀远在收获了一亩超级稻以后,马上就来和女皇报喜。

    “陛下,我简直是不能相信啊,这个超级稻,一亩地就收获了八百斤啊,稻穗沉甸甸的,稻杆比平常稻子高了差不多一倍!”

    “嗯,这海外的品种,还是不错的啊。”

    “我也看过了那个海水稻,现在也要收获了,估计产量和超级稻比也不遑多让啊。以前的时候,我们这里不产大米,都说是气候不适宜,哪里知道,不但适宜还这么高产……”

    “哎,大司农啊,我作为大德国的女皇,愿望就是让国家不受外族的欺负,民众也都能吃得饱。现在国家大定了,所有的外敌不敢来入侵了,眼看着民众吃饱也不是大问题了,我的心里也欣慰啊!”

    “陛下,您有必要把那些得自外国商贾的货物,再重新盘查一遍,这次发现了稻子和红薯,接着看看,也许会有新的发现呢?”

    她听了也是心动,今晚就不要睡得太早了,是得想想现在还缺什么,尤其是助力基地发展的机械,有需要就动用机器崩出来。

    第一年,两种水稻大丰收了,葛怀远给京城周边的村子,每个村长赠送了十斤稻种,让他们去试着种植。他们听说这两种稻子产量吓人,比种什么农作物都合适,都乐颠颠的接受了。

    海水稻,马佳也品尝到了,滋味比平常的大米口感要好一些。

    葛怀远把两筐红薯育秧几次后种植了四亩地,到了秋后,平均亩产得到了女皇说的三千斤。

    葛怀远不让人随便吃红薯,不是他吝啬,他说这些红薯都要当成种子储存的,如果明年的红薯大面积种植了,那就收获的多了,到了明年的秋后,红薯再次大丰收了以后,才能想吃就吃。

    他还邀请了许多京城周边的县令,村长里长来参观红薯的收获场面。

    他们是亲眼看着高产的红薯,是从田垄上现刨出来的,这样的看太直观了。红薯的一颗秧下面,都是五六个七八个一窝的,三两以下的小崽块不多,每一个块茎都半斤八两重,让他们看的一个个眼热。

    袁家庄的村长看着这些红薯,在人们估算了产量以后,惊讶的说不出话来。

    葛怀远不忘给他们科普:“女皇陛下可是说了,这个红薯的吃法有许多,可以蒸煮,可以碴粥,加工可以提取淀粉做粉条粉皮……”

    “大人,可以烤着吃吗?”

    “当然了,烤着吃得先给你家的孩子,大人想吃要靠后……”

    “为什么先给孩子啊?”

    “没有为什么,就是你先吃上了,你家孩子就馋哭了,那个香甜的味道,吃了就忘不掉了。”

    袁家庄的村长,听了这些话也笑了,续而,他竟然跪在地上手捧着红薯哭了起来,那是想起了过去天灾粮食歉收,被疾饿夺去了生命的亲人了。

    如果那时候就有了这好种植又高产的红薯,何至于饿死那么多人啊!

    还有些人,在看了红薯的产量以后,盘算着家人村里人以后再也不能饿肚子了,乐的疯癫了一样在地里蹦跳。

    大家都知道,大司农葛怀远让他们来看的目的,就是让他们这些村长眼热的,只有对红薯念念不忘了,才能有兴趣种植啊。

    当他们问起能不能也种红薯的时候,葛怀远笑着和他们说话。

    “你们今年就不要羡慕什么了,回去以后,把该种红薯的地块准备好,明年的春天,我们农部接着大面积的育秧。到时候,就把红薯秧子发放给各位,大家都要一起种植,一起收获啊……”

    花生也种植成功了,以前的花生生长期都在一百二十天,果粒是不小,可果荚里一粒两个粒的居多,三个粒的很少见。

    这种花生长果荚里都是三个粒四个粒的,两个粒的反而少了,一个粒的极其少见。

    生着吃也是很香的,葛怀远送来了一盘剥好了的,马佳自己炒了一盘。

    袁佳兰看女皇连花生带生油一起下锅,马上就提醒她:“陛下,炒花生可不是这样做的,我家过年也炒花生,都是把花生倒在热油里面,那样才叫炒菜……”

    “我要是说你们笨吧,你们肯定生气,你现在就在一旁看着,看我是怎么炒熟花生的,看我比御厨的手艺差吗?”

    葛怀远和袁佳兰小倩等品尝了,都说比平常的花生好吃的多了。

    “哈哈陛下,不是我替你吹,你的手艺比御厨可强多了,一个个的酥脆,还没有糊的!”

    到了第二年,葛怀远把所有的红薯种下了育秧,然后给农民免费发放红薯秧苗,光京城周边就种植了上千亩,并从京城为中心向外辐射,远近的郡县都有红薯种植。

    后来就连北国人和白巾国的人,也喜欢上了红薯的美味和高产量,随后也大批量的种植了。

    再说马鹏的娘亲是马姑姑的嫂子,马佳和她在亲戚关系上喊表大娘,她知道以后老马家人不会看重自己,连儿子马鹏也不被重视。

    这个表大娘的手里管理着丈夫的钱,有些钱暂时的用不上,可也不能躺在钱上睡大觉,必须让用不上的钱生钱,接着再生钱。

    丈夫做买卖,经常不在家,现在还在外地没回来。

    她有了这个想法后,已经让弟弟替自己买了十亩良田,落在儿子马鹏的名下了。

    这次她依法炮制,就接着在暗中找了自己的亲弟弟,给了他许多钱,让弟弟给代买了几十亩的盐碱地,准备雇人改造这些地。

    地是不好的盐碱地,她本打算要改良成为良田的,这些地是连块的一大片,土地有盐碱渍着很潮湿。但地表面的盐碱白花花的,种粮种树都不合适。

    过去的这些盐碱地种麦子收成就不好,有时候因为雨水大地势低,还有颗粒无收白忙活的时候。

    即使是好的年景,每年的麦子谷子的产量也都很低。

    她有了地就琢磨着种些什么合适,碰巧了解了农部海水稻的试验田正收割,听说这种稻子产量吓人,蒸出米饭口感也不错。

    海水稻产量很高还不怕盐碱,现在还是农部大力推广海水稻的时候,但这个是新品种,过去没有种植过。即使是农部种植了,也少有人看到过种植收获的过程,许多人在观望。

    农部的人现在推广,种子比平常的种子便宜,如果种植的多,还有农部的人从育秧插秧到收割,在一个季度里全程跟踪指导。

    她也去了京城东北角那里,大片海水稻种植区实地看过了,了解了海水稻的产量后,让她震惊了。

    大司农手下的人给她推荐了海水稻,她就欣然接受了。

    如果种植了这种海水稻,盐碱地就不用改造了,可以直接种植就好。

    她在农部一下子就买了两百斤稻种,农部的人不想卖给她这么多,因为海水稻还是在推广阶段,可不想让人把种子当粮食吃了。

    她就说了自家是有三十亩盐碱地的,离着城南门十里,他们不相信的话可以去盐碱地看看。

    农部的夏季官员听她说了后,还真的让人去看了,那就是一个大池塘一样的地方,因为过去排水不畅,许多年积攒的盐碱,把土地变成了一圈的盐碱地。盐碱地的中间,还是盐碱水塘。

    种植海水稻,把水塘外的地降低一下,挖出了高处的土填入水塘,水塘就也是地了。

    这样,盐碱地从一开始的三十亩,就能变成四十亩了。

    听说她买的盐碱地很便宜,不到二两银子一亩,不但比良田便宜了太多,还是适合种海水稻的,还是三四十亩的大地块,农部的人直夸她有眼光。

    农部的人不但低价卖给了她足额的种子,还把她的盐碱地,当成了京城南面的海水稻推广示范区,有了他们的指导和帮助,她雇佣的长工们也卖力的管理。

    这些三十四亩的海水稻,一季度就收获了两万多斤稻谷,马鹏的舅舅舅妈也尽力帮助娘亲。

    海水稻又经过农部的人推广,当成稻种高价卖出去了。

    是的,上次农部收获海水稻的时候,许多人在观望,这次看到了好收成,有眼光好的,比如马鹏娘亲这样的,种植了以后获得了大丰收。

    他们马上就跟风种植,把稻种的价格抬高了三分。

    让她没有想到的是,不但海水稻种子价格高,连稻子的秸秆也有人抢着要。

    盖房子的需要水稻的秸秆铺房顶,平常的水稻长得矮,只有半人高,也能将就着用。现在,海水稻的秸秆和人一般高,还比平常的水稻秸秆粗壮,盖房的人把它当成铺房顶的首选了。

    卖了稻子和秸秆的钱,除了给弟弟弟媳一些外,都是自己收入了囊中了。

    连着两季度的大丰收,除了给长工们的报酬,剩下的钱就顶上了两次投资买地的钱的,家庭的账目平衡了,她心里松了一口气。

    因为这些田地是她亲力亲为干赚来的,也是丈夫不知道的。

    为了怕愚孝的丈夫,知道了这些暗中买的土地有什么想法,如果把地给了还在大牢里的公婆,或者是正妻的儿子,她都没有地方哭去。

    这个担心并不是多余的,有些愚孝的丈夫,有极大地可能干得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