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8章迁都?一战!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风尘落雨字数:2621更新时间:25/02/13 12:23:32
    大凉国都

    天阙殿

    文武百官齐聚一堂,躬身侍立在两侧,新皇尘风端坐在龙椅上,神色凝重。

    这是尘风登基后为数不多上朝的日子,自从尘尧日后京城没有过一天安宁。

    尘洛熙与司马庭风密谋造反,京城大乱,被击退之后叛军一直据守在龙霄山,京城始终处于戒备状态。

    所以尘风将朝堂议事的地点放在了御书房,如今反贼被诛,才重新回到朝堂。

    司马庭风、尘洛熙、颜黎、莫承桑、姬伯元等叛国之贼尽数伏法,可殿内依旧一片死寂,好像有一团阴霾笼罩在所有人的头顶。

    燕军快到了。

    据斥候最新探报,申屠策麾下的六万精骑一路南下,接连击溃了多支出城拦截的官军,眼下距离京城只剩下三日的路程。

    三天后,大凉朝的国都就将会被数以万计的北燕铁骑包围,陷入一场血战之中。

    根据斥候传回来的消息,燕军分出了多支小股轻骑沿途袭扰百姓,已经有好几座村庄惨遭屠杀,尸横遍野。

    数十年来,北燕骑兵凶残的恶名早已传遍天下,如今又做出了屠村之举,导致京城周边人心惶惶,数不清的老百姓在拖家带口的逃难。

    如果你站在官道上,会看到数不清的老百姓神色慌张的往南走,明明剿灭了叛逆,却依旧是乱世之象。

    “诸位爱卿都别闷着了,心里有什么想法就说出来吧,今日朝会大可畅所欲言。”

    威严的嗓音缓缓回荡在殿内,许多臣子都下意识地直了直腰板。

    别看尘风登基没多久,但他参与朝政多年,更是作为太子监国,此次亲手剿灭叛逆、荡平反贼,在朝臣中威望极高。

    “咳咳。”

    略微的沉寂之后,兵部尚书姜老大人颤颤巍巍地站了出来,躬身道:

    “陛下,微臣已经清点了天策卫、左右虎贲卫的人数,除去受伤的,还能参与战事的兵丁约有四万之众,战马七千余匹。”

    文武百官的脸色又是一沉,偌大一座京城,竟然就只有四万可战之兵,而燕人足有六万!更是清一色的骑兵!

    都怪司马庭风那些个反贼,在京城周边僵持旬月,连日大战,害得城内兵力不足!

    “那个。”

    姜寂之吞吞吐吐地说道:

    “但眼下京城周边逃难的百姓太多了,为了维持城中秩序、护送百姓安全抵达周边城中,最起码需要调动巡防营以及一万士卒。”

    众臣的脸色又抖了抖,这么说可战之兵只有三万?

    “姜大人,京城周边勤王的兵马呢?”

    终于有大臣忧心忡忡的问道:

    “曹豹将军还有雪大人的兵马不是已经击败叛军了,为何不能立刻回援京城?”

    “唉,击败叛军是击败,并不是完全歼灭,还有不少叛军余孽在四处流窜,这些余孽若是不剿灭,遗患无穷。

    况且两路大军都已步卒为主,行动缓慢,就算立刻出发短期内也到不了京城。”

    “北凉军,北凉军呢!”

    户部尚书沈儒突然抬头问道:

    “不是说北凉王早已派兵勤王了吗?现在到哪儿了?”

    “这个,还真不知道。”

    姜寂之苦笑一声:

    “北凉军行进速度太快,一路上又避开了重要城镇,就连兵部也不知道他们的具体位置。

    但北凉军就算再快也是在燕军后面出发的,怎么着也得差个三五天的路程啊。”

    天阙殿上一片死寂,大部分官吏都垂头丧气、满脸慌张。

    也就是说在燕军抵达之前,京城不会有一兵一卒的援军了。

    沉闷恐慌的气氛弥漫在空气中,这时候所有人突然发现,大凉真正的危机不是造反的尘洛熙或者司马庭风,而是北燕!

    但大凉皇帝尘风的目光一直很平静,颇有点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意思。

    终于有一名文官小心翼翼地开口了:

    “陛下,燕贼即将兵临城下,而京城又守备空虚,恐不能力敌燕军,就算是坚守怕是也守不了太久。

    为了大凉,为了陛下安危着想。

    微臣斗胆,恳请陛下迁都!”

    迁都。

    短短两个字一出口便引起了轩然大波,刑部尚书蔡象枢当场皱眉道:

    “胡闹!京师乃是国本!岂能随意迁都!”

    “蔡大人,微臣也知道京师乃是国本,不能擅动,可现在这不是没办法吗?”

    那位大人一脸的无奈:

    “六万燕军兵临城下,京城无兵可守,怎么办?

    陛下以及朝中各位大人都是大凉的柱石,万一,万一遭遇不测,我们如何对得起大凉的列祖列宗?

    江南司马家已经覆灭,又有雪大人与剑南军驻扎,我们大可以护送陛下至江南暂避锋芒。

    等燕军退去我们再积蓄实力,重回京城,如此方可保陛下无忧!

    陛下!请陛下三思啊!”

    “请陛下三思!或可早日迁都!”

    “陛下三思。”

    ……

    一道道高喝声此起彼伏,赞成迁都的官员不在少数。

    蔡象枢、沈儒等几位尚书大人十分无奈,迁都这条路他们内心是不同意的,可不迁都,尘风留在京城太危险,众臣的请求并非毫无道理。

    殿中莫名其妙的就陷入了安静,所有臣子不自觉的看向尘风,此事只能由大凉皇帝拿主意了。

    尘风轻声问了一句:

    “诸位大人有没有想过,京城近在咫尺,北燕骑兵加速前进杀奔京城是最好的选择。

    可他们为何要分出多支小队大张旗鼓的袭扰沿途村落,屠杀百姓呢?

    杀完这些百姓后几支小队又回到了大军之中,接着向京城进发。

    这举动不诡异吗?”

    众臣茫然,一名臣子犹犹豫豫的回答道:

    “陛下,这不正说明燕人嗜杀成性吗?”

    “不,你们把申屠策与百里曦想得太简单了。”

    尘风平静的说道:

    “他们不会为了杀戮而杀戮,他们的每一步都有自己的理由。

    燕军分兵屠杀沿途百姓就是在告诉我们,不管是迁都也好,坚守也好,京城周边的百姓都会被屠杀一空。

    除非,我们列阵出城,与燕军决战,他们才会放过百姓一马。”

    “什,什么!”

    “燕军竟然如此歹毒!”

    “这些燕贼,简直卑劣至极,十恶不赦!”

    “连无辜百姓都要屠杀,他们还有没有良心!”

    群臣怒骂出声,尘风的目光在一点点闪烁,带着些许悲愤。

    这些天京城周边逃难的百姓越来越多,三天时间不可能将所有人都求饶,等燕兵一到这些人就会变成冰冷的死尸。

    申屠策与百里曦果然不好对付啊,竟然用百姓的命要挟尘风,出城一战。

    尘风在所有人的注视下缓缓起身:

    “朕乃大凉皇帝,江山社稷系于一身,万千百姓的命都我在朕的手上。

    朕绝不能眼睁睁看着百姓受苦、生灵涂炭,大凉子民绝不能惨死在燕人的屠刀之下。

    这是朕的耻辱,是朝廷的耻辱!”

    逐渐拔高的语调令朝臣们心惊胆战,一些聪明人隐约猜出了尘风的打算。

    尘风环视全场,冷声喝道:

    “传朕诏命,大军休整三日,厉兵秣马。

    三日后,全军开出九门之外,列阵迎敌!朕会亲披战甲,与将士们并肩作战!

    大凉,必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