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三章 军改之路困难重重!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墙头上的猫1字数:3091更新时间:25/02/13 12:04:56
    苏允此话一出,众将领顿时面面相觑。

    这个要求合不合理、合不合法?

    这自然是又合理又合法。

    而苏允既是鄜延路经略使,又是朝廷的翰林大学士,关键是,这位还是从尸山血海中爬出来的绝世军事天才,权威甚至比那之前的种谔还要重,众人还真的不敢当面反对。

    但是他们一下子都不说话了。

    苏允问道:“有困难就说,不说就是没有困难,没有困难就要执行,执行不了就要吃军法,你们看着办。”

    多个将领知道祁克勇跟了苏允一段时间了,赶紧打眼色让他跟苏允说,祁克勇只好硬着头皮道:“苏经略有所不知,这个事情很难办啊,困难太多,阻碍太多,里面的利益关系盘根错节,想要一一厘清,根本就不可能啊!”

    苏允闻言一笑,道:“一一道来便是,只要能提出问题,我自然会想办法解决问题。”

    祁克勇叹了一声道:“苏经略一定是认为,我们边军之中缺额这么严重,应该是我们这些将领在喝兵血、吃空饷。

    实际上我们有没有喝兵血,吃空饷……不瞒经略,的确是有的,但这么跟您说吧,四成的空饷、加上克扣下来的粮饷,大约能占朝廷拨给军队粮饷的八成,最终都落向何处?

    别的地方卑职不知道,但就咱们鄜延路军来说,原本有两成被枢密院扣下,两成被三衙拿走,有一成被我们这些各路高层将领扣下,有一成则是在各中低级军官手中,原本最后到士兵的手上口中,还能剩下四成,但元丰改制后,兵部重掌部分权力,他们也拿走了两成!

    所以您要求我们满额招募兵员,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我们可以不要这一成的空饷,但这一成空饷,是没有办法支撑的。

    哦,就算是您中低级将官手中克扣的一成也要回来,也没有办法支撑,因为大头已经被枢密院、三衙以及兵部给侵吞了。”

    苏允顿时皱起了眉头,枢密院跟兵部的事情他还真是知道,元丰改制便在不久前,之前他还在汴京呢,自然是听说过一些。

    因为五代混乱的原因,兵部的权力早被枢密院给夺走,此次元丰改制,赵顼推动将各种权力归还给三省六部。

    因此兵部在元丰改制中的确是将管辖权力收回了部分,有人提议废除枢密院,将全部权力收归兵部。

    然而,赵顼在这个上面态度却很明确:“祖宗不以兵柄归有司(兵部),故专命官统之,互相维制,何可废也!”

    不过即便如此,兵部依然拿回了大礼与朝会仪卫、武举、非正规军(民兵、厢军名籍与土军、蕃军),及四夷官封、承袭,舆马、武器等准军事与后勤供应之事的权责。

    苏允对事情的复杂性有所预料,但听了祁克勇的描述,依然觉得的确是很难克服。

    先看看这些拿走利益的群体,没有一个是好惹的,嗯,最好惹的就是眼前的这些军中高层,他们之所以好惹,是因为他们最靠近苏允的人。

    他们最靠近苏允,能够从苏允这里借走最多的权力,但也要被苏允所控制,苏允要他们交出拿走利益,他们通常是很难反抗的,尤其是苏允可能是一个权柄最重的经略使。

    但除了祁克勇这些人之外,其余的人可就不好惹了。

    枢密院自不必多说,这个部门堪称是宋朝最神奇的部门。

    这个部门的出现,一开始是为了夺取兵部的权力,后来直接压过兵部,成为独掌兵权的存在。

    军国机务、兵防、边备、戎马之政令,出纳密命,经佐邦治;

    侍卫诸班直、内外禁兵招募、阅试、迁补、屯戍、赏罚,揭帖升揀、废置兵籍,遣使给降调发更戍兵符;

    内侍省官及武选官将领、路分都监、缘边都巡检使以上除授。

    在五代时期,枢密院的权力空前膨胀,其主政人员几乎为当时之天官,兵部直接被其压制的抬不起头来。

    到了宋朝,宋朝有意瓜分兵权,所以在初期,枢密院依旧非常强势,一般能和中书对掌文武二柄,为朝廷政权的两大支柱。

    甚至有战事发生时,皇帝独与枢密院计议,而中书不预。

    因此在宋朝初年,枢密院地位犹在中书之上。

    嗯,枢密使甚至可以参与朝廷一些非军事类政事的决策之中,就说神不神奇。

    而如今虽然枢密院的权力被兵部分走部分,但枢密使依然是朝廷宰执之一,而且排名是仅次于首相次相,通常是位列第三,比参知政事还要高一些。

    对于这样的一个部门,别说他一个经略使,就是章惇这个参知政事,想要去与之理论,也未必就能够占得上风!至于兵部现在看起来是势弱,但再势弱也不是他一个地方上的经略使能够招惹的,翰林学士虽然清贵,但你要真打着这名分过去,人家也不会搭理你。

    而历来强势的三衙更是招惹不得。

    宋朝初年,每与外敌作战时,皇帝必定格外重视枢密院,其地位自然超过了中书。

    可是,随着越来越多的文官进入,枢密院的专业素养越来越低,在皇帝的心目中,重要性自然越来越弱。

    尤其是澶渊之盟后,文官开始掌握枢密院的支配权,其专业素养更是差到极致,这也变相导致了枢密院开始在与中书的对抗中处于弱势。

    于是三衙便开始冒头了。

    三衙与枢密院不同,枢密院已经渐渐变成了更加偏向文职类的部分,而三衙是更加纯粹的军事部门,大家自然知道,军事类的部门历来强势。

    而且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皇帝亲兵卫队扩展为统领全国军旅的“国家正规军”,是直接掌握地方部队的绝对实权部门。

    呵呵,跟这样的部门去要钱,能够要到才是咄咄怪事呢。

    而最后一个中基层军官,他们便好惹么?

    其实也不好惹,或者说更不好惹。

    别的部门得罪了最多是钱要不到手,但中低层军官可不同,宋朝的军队嚣张跋扈惯了,真要惹恼了他们,他们是真的会兵变的!

    苏允摇了摇头,果然,宋朝军队的问题早就积重难返。

    枢密院、三衙、兵部、地方将领、整个体制、文官……各种问题盘根错节,你老老实实在其中混倒是没有什么问题,一旦你想要推动一下任何事情,这个早就已经癌变的系统会便会予以反击!

    王安石倒是尝试过对军队做改革,在熙宁变法时候搞出来一个置将法,说实话,这置将法是有效的,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大宋边军的实力,但也只是解决了部分的问题而已。

    而这个置将法之所以被接受,是因为这个置将法并不伤害到各个阶层利益,因此这才被执行了下去。

    但若想要像苏允这般对军队做一个彻底的军改,那么所遇到的阻力可就太大太大了!

    祁克勇等人见苏允陷入沉思,不由得心生欣喜:想来苏经略已经是知道其中的困难所在了,这样挺好,不折腾对大家都是好事!

    苏允想了一会,然后让大家回去,他先自己多思考一会。

    不过苏允单独留下了章楶。

    苏允问道:“伯父,这里就咱们两人,咱们就不用那么严肃了,您的才华我是知道的,我岳父跟我说了挺多次,您帮我分析分析,这军改能够改么?”

    章楶闻言摇头道:“此事难于登天!”

    苏允点点头道:“伯父请仔细讲讲。”

    章楶道:“你可曾想过寻你岳丈,让他与跟枢密院、三衙、兵部等部门说情,让他们网开一面,不要扣押鄜延路一路的粮饷,全额发放下来?”

    苏允点点头道:“此事有什么不妥么?”

    章楶点头道:“世上的事情,历来不患寡而患不均,你鄜延路要到了全额粮饷,那其他路的会不会觉得有问题?到时候他们也要全额粮饷,到时候你让枢密院他们怎么办?

    所以,他们不会放开这个口子的,无论是谁去,就算是官家,他们也不会放的,至于你要说他们这般做法不合法?

    呵呵,他们贪下的钱未必就是进了私人钱包,你要知道,一线的厢军战斗部队缺粮无马,躺着养膘的禁军啥都不缺,京城上驷院里面养着数万匹战马,却不肯拨给边军一匹,其中缘由是什么,想来你也是明白的。”

    苏允深吸了一口气,嗯,实内虚外政策。

    换句话来说,就是朝廷还是防着边军,将好的紧着京城禁军来用,刻意压着边军,生怕边军有不轨之心。

    章楶道:“所以,想要走上层政策来解决这个问题,是不符合上面人的利益的,所以这条路是行不通的。”

    苏允点点头。

    上层走不通,那么军队里的高层将领与中低层将领那点油星拿回来也没有什么用,反而容易引起众怒,拿了还不如不拿。

    所以,这就意味着想要靠朝廷的钱来进行军改的路子,基本上算是断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