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三章 小苏学士!(4k)
类别:
历史军事
作者:
墙头上的猫1字数:4202更新时间:25/02/13 12:04:56
而任命书上,苏允连升七阶,从朝散大夫升至正议大夫(从三品),并加为翰林学士,鄜延路经略使!
鄜延路经略使是原本的差遣,这个并没有变化。
有变化的是寄禄官阶,连升七阶,这个在大宋朝亦是罕见!
而苏允这次升官让人震惊的点有不少,一是正议大夫在改制前叫六部侍郎。
也就是说,苏允若是回来朝廷就职,那其官职至少是六部侍郎!
侍郎乃是六部佐贰官,尚书之下,便是侍郎了。
如今大宋改制为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之下,便是六部了,六部有六个尚书,也就是说,若是能够担任六部侍郎,那便是大宋朝最为核心的几十个重臣之一了。
而翰林学士更加了不得,在大宋朝被称为四入头,所谓四入头,便是御史中丞、三司使、知开封府以及翰林学士,这是担任宰执最后一道门槛。
大体来说,宰执大多拥有这四个官位的经历,当然啦,也不是说只要当上了这四个职位,便能够成功晋升宰执的,当不上的也比比皆是。
再加上原本的鄜延路经略使的差遣,掌管着鄜延路五州的军政大权。
也就是说,如今的苏允,已经跻身于大宋重臣之列!
而关键在于,苏允还不到十九岁!
这已经不能说苏允是大宋朝政坛上的新星,而是他已经是一颗巨星了!
而苏允乃是元丰五年三四月份进入官场,如今不过才元丰六年年底,进入官场区区一年半,便从一个状元郎摇身一变成了大宋的重臣,这你敢信?
汴京人用他们聪明的脑袋想了半天,想到了在苏允之前升官如此之快的人是谁——吕蒙正!
吕蒙正亦是状元郎出身,然后七年时间便干到了参知政事,这种升迁速度已经是大宋朝之最,然而现在的苏允,不过一年半时间,便一只脚踏进了宰执之列!
这让人如何不感觉到震撼!
震撼之余,自然便会讨论起来苏允升官这么快是不是好事,他的功劳够不够他升这么快的官,官家是不是用人上有些什么问题,又有人扯到了徐禧、永乐城之败云云。
但是支持苏允的人则是将苏允的功劳一桩桩一件件给收集起来:
任开封府通判时候,一出手将已经彻底腐坏的左右厅给除掉。
后一力治理惠民河,让惠民河真正成为惠民河(李清臣:是我啊,是我发起的啊!)。
随后整饬出来一个地洞子,一个冬天给朝廷增加收入七八百万贯,相当于一个熙宁变法给朝廷增加的岁入。
支持者们对此底气十足:“……光是这一项,便足抵熙宁重臣!
你想想啊,熙宁变法牵涉数千万百姓,影响的行业之多,牵扯的范围之广,引起官场剧烈动荡,最后吭哧吭哧的也不过增加千万贯岁入。
但小苏学士只是稍微一出手,便给朝廷增加将近千万贯的收入。
我听说近来蔡村以及惠民河一侧,全都在改造地洞子了,届时大家说不定也能在大冬天吃上几口青菜!”
这是在某个茶肆里发生的一场对话,说话者洋洋得意,旁听者亦是听得津津有味。
“呵呵,这你就想多了,冬天的蔬菜瓜果那么昂贵,也是你我能够吃得上的?”
有人嗤笑道。
这人却是不服气道:“物以稀为贵!少了自然贵,但多了就不稀罕了,若是能够降到百文钱一斤菜,那我还是敢偶尔吃上一顿的。”
旁人笑道:“为什么地洞子要建在惠民河旁边?是因为这青菜瓜果收成了,直接往船上一送,船只沿着运河而下,运河两岸的大城市里的富人谁不想吃上几口稀罕的玩意?
呵呵,还轮到你吃,就算是再多几倍的地洞子,也不够大运河两岸的富人吃的。
除非有一日,这地洞子扩散到所有的城市里去,咱们汴京能够自给自足了,一个冬天有万万斤的蔬菜瓜果出来,那咱们这些老百姓,才有可能蹭上那么一口半口!”
此话一出,顿时旁边喝茶的客人皆是哄笑。
不过那人并不气馁,而是直接说起苏允在西北的功劳。
“……小苏学士在开封府所做的事情,就算是给一个宰执也不过分,毕竟若是给一个宰执出去,便可以让朝廷增加每年增加千万贯的收入,我想官家可能直接许出去数十上百个去了,你们知道咱们大宋朝每年的岁入是多少么?”
这里毕竟是汴京城,有见识的人可不少,有一个茶客笑道:“熙宁之前至高不过四五千万贯,熙宁变法后,增至六千万贯。”
“哈,先生是有见识的人,所以,你们明白这地洞子能够给朝廷带来的一千万贯收入是什么概念了吧?那可是相当于大宋朝岁入的六分之一啊!
就这个,你们说,小苏学士的功劳有多大,够不够让他直接升为宰执?”
在场的茶客顿时惊叹成为一片。
但是杠精这种生物是不分地域,不分时间的,这个时候也有杠精,闻言不服气道:“给朝廷挣钱就是功劳大么,那那些仓场库务的主事们不也帮着朝廷挣了很多钱,他们能当大官么?”
“哈!好,就当你说得对,那就得说说小苏学士在西北又立下什么功劳。
小苏学士至西北,初为兵马钤辖,兵马钤辖职责在于练兵,小苏学士初至鄜延路,便练出数百可用之兵。
后西夏大军南下,小苏学士带队戍守清边寨,路上遭遇上百铁鹞子,爆发一场遭遇战,小苏学士身先士卒,全歼百余铁鹞子,初出茅庐,便立下大功。
而那不过是一个传奇的开始,随后再次歼灭一百铁鹞子,之后更是再歼灭三百。
这个时候西夏大军在宋境攻城拔寨,宋军将领无一敢出堡寨,还是小苏学士,带着八百骑士亲出。
这一次第一战以八百骑兵马踏西夏名将费听晟六千大军大营,斩首二千余,俘虏千余,剩余人马要么坠河,要么在黑夜之中走失。
而小苏学士的传奇也还是刚刚开始而已,之后又带着八百骑士破银州城,杀西夏王爷李谅祥,后千里奇袭夏州城,焚烧近夏州城无数粮秣,再之后更是破宥州城,马踏嘉宁军司,杀西夏王爷李秉骁,杀西夏名将仁多伶仃!
到此为止,小苏学士已经可以比肩汉时冠军侯霍去病,但你们以为这就完了么?
还没有!
小苏学士以八百骑断了西夏大军的粮秣,这不过是整个大战略的铺垫!小苏学士最为高光的时刻是,从夏境归来之后,立即组织了保安军、绥德军、延州军近百营兵马,在米脂寨下打赢了一场百营大战。
此战大破西夏名将叶悖麻十余万西夏大军,又占下我大宋朝的心腹大患啰兀城。
你们可能不知道叶悖麻此人有何厉害之处,之前永乐城之败知道吧,西夏主将便是这叶悖麻,是他带着西夏军坑杀我大宋二十万军民,其凶威之赫赫,让我大宋将领无不闻之色变!
然而在小苏学士的筹谋之下,叶悖麻带领数倍于小苏学士的西夏大军与小苏学士正面大战,却被小苏学士全歼,连着这叶悖麻也被小苏学士在万军之中取下首级!壮哉!小苏学士!
我就想问大家,这般大胜,若是放在汉唐,不得封个冠军侯,大司马什么的,现在就给个正议大夫,翰林学士,这难道过分么?”
在场茶客无不心神摇曳。
但依然有杠精道:“你在瞎说吧,那叶悖麻可没有死,说是已经在路上了,要给咱们官家跳舞呢。”
苏允的支持者顿时大怒,道:“万军丛中取上将首级那不过是个比喻,你懂得鸡儿!你不杠会死是么?”
……
各种讨论在汴京城各处蔓延,甚至有不少有心人在讨论官家这些年用人不当的事情,比如说那个徐禧……
不过也有人站在官家那一边的,说固然徐禧导致了失败,但这些年官家用人也不是那么不堪吧?
先不说现在堪比古之名将的小苏学士,就说筹谋拿下河湟地区的王韶、不久前才刚刚离世的种谔、还有朝堂上的诸公,不都是官家这些年提拔起来的么,不也挺好?
随后有反对者嗤笑道:“你所说的是三旨相公王珪还是墙头草张璪,亦或是那酷吏李定?”
这话顿时将支持官家的人给怼得说不出话来。
各种言论到处飞,汴京城十分的热闹。
然而此时的西北的热闹一点也不比汴京城差。
鄜延路尤其热闹。
仗打赢了,但善后工作可不轻松。
当下的工作极为繁忙,抚恤、救治等工作在紧急的处理之中。
而被破坏的堡垒亦是要重新建造起来,不仅如此,还要将堡垒往前线去建。
此次打下啰兀城,意味着啰兀城以南地区也尽皆落入宋朝的手中,有部分横山的区域,适合种植的土地也落入大宋的手中。
这一时半会也打不起来,于是苏允赶紧组织民众开垦土地,赶在大雪到来之前种下冬麦,等得来年,鄜延路便又可以多收一些粮食。
数万西夏俘虏自然不能干吃粮食,自然是要干活的,苏允安排他们去建造堡垒,这样百姓们也就可以腾开手来种地了。
这些工作让苏允每日都忙碌得不行,这军政一把抓可不是开玩笑的,什么事情都要汇报到苏允这边来。
不过苏允对这些事情也算是有经验,直接将事情给一一分出去,新占的土地归属在绥德军治下,这些事情便归于绥德军官府处理便是,将这些事情一分,苏允自然便可以腾出手来了。
苏允最为关注的还是练兵。
虽说这一次打赢了,但是怎么打赢的苏允心知肚明。
别人可以夸赞苏允乃是军事天才,是比肩古之名将的奇葩,但苏允自己却得心里有数才行。
这次胜仗胜得很险,是苏允殚精竭虑,且不惜冒着性命的危险才打下来的。
先是奇袭大营、后破三城、后硬杠十余万大军数仗,无不都是冒着全军覆没的危险,这是力量不如的情况之下的行险,若是苏允有一支强军,何至于此?
所以,仗暂时打完了,但却是须得立即将兵给练起来。
苏允自忖,若是有八千经过他训练出来的骑兵,那么以后西夏铁鹞子随意在堡垒之间驰骋的日子便要一去不复返了。
不过鄜延路可没有八千骑兵,上次东凑西凑起来的三千骑兵便是鄜延路的全部骑兵了,想要组建八千骑兵,那可没有那么容易。
不过现在却是有了这个可能。
苏允从宥州回来,带回来了两千余马匹,然后在歼灭叶悖麻十余万大军过程之中,缴获将近五六千马匹,加上鄜延路原本的四五千马匹,如今已经足足有一万二千马匹。
苏允算了一下,若是排除掉斥候以及必要的马匹用度之外,按照一人两马的话,最多只能组建出来五千骑兵,虽然已经是不少,但苏允依然觉得不够,至少得八千骑兵!
只是还有六千匹马的缺额呢,这可难坏了苏允,这六千匹马要去哪里凑?
就在苏允为难的时候,忽而听说与西夏谈判交到自己的手里了,苏允顿时大喜:这送马的不就来了么!
不过西夏谈判团还有段路程,苏允筹办骑兵的想法还在执行之中。
要练兵先得练将,苏允现在手下可用的将领有王舜臣、徐进、齐英、鲁松、孙瑞、卫明善等,都是可战之将,只可惜之前苏允要的郭成不知道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到来。
不过也无所谓了,人才这个东西,是可以培养的。
就比如说齐英、徐进、卫明善三人,之前的齐英唯唯诺诺,徐进吊儿郎当,卫明善被认为是个软柿子,但经过几番大仗,这些人的精神面貌已经是焕然一新了。
而且,齐英营中也是涌现出来不少的人才,比如说原来的队长霍勇、撸管哥等,在战斗之中展现出来极为出色的能力,苏允认为,只要稍加调教,这些人当个五百人的指挥使是绰绰有余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