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5章 大明倒霉蛋,皇子徒步旅行第一人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手抽的鸡蛋字数:2458更新时间:25/02/22 20:26:33
    朱楩请盖王府的奏疏还没到京,沐春的奏疏,却早已快马加鞭的到了老朱的案头。

    沐春奏疏一开篇,就开始朝着老朱诉苦。

    云南土司作乱刚被平定,土地贫瘠,正是需要休养生息的时候。

    若是在这个时候大兴土木建什么岷王府,恐惹当地沸议,民怨沸腾,再兴事端。

    最后,沐春还‘大方’的表示——没事陛下,给臣十五年的时间,等臣口袋的银子缓过点来,一准给咱这位小王叔,盖一个大大的宅子!

    就是这几年,可能要苦一苦小王叔了。

    老朱一看奏疏,心说沐春这小子说的有理啊。

    本来朱楩就不咋受老朱重视,云南更要仰赖沐家镇守,老朱二话不说就同意了。

    苦苦就苦苦吧,再苦能有咱当年要饭苦?

    就当补上你当年没受过的‘初代目皇子培训计划’的教育了。

    老实娃娃看到爹都这么说了,宝宝心里就算再苦,也不敢再叫屈,老老实实的搬进了县衙暂住。

    他也成老朱那么多皇子中,唯一一个就藩之后,连个王府都没有的倒霉蛋。

    不过,沐春虽然办事不地道,但至少不敢真的让歹人冲进县衙去害了王爷。

    朱楩身心俱苦,但这些年至少安安稳稳的在县衙过了下去。

    如果事情就这样发展下去,朱楩也不算很倒霉,但事实往往不如人意。

    不出意外的话,很快意外就来了。

    沐春虽然对朱楩不大地道,但本事却一点都不小。

    洪武二十七年,他平定了越州土目阿资之乱。

    到了洪武三十年的时候,刀干孟驱逐麓川宣慰使,发动叛乱。

    沐春以征虏前将军的身份,总督滇、黔、蜀军发起征讨,大破其军,威震西南诸蛮。

    只可惜,到了洪武三十一年的时候,沐春却忽然病逝,年仅三十六岁。

    因为沐春没儿子,所以爵位由沐春的弟弟沐晟袭爵。

    沐晟的性格和他爹很像,无论军事和治理地方的能力都不弱,老朱也挺喜欢他。

    但有一点,可能是受哥哥的影响,他同样看蜗居在县衙的岷王不大顺眼。

    眼皮子底下被插一个钉子,确实挺烦人。

    这小子看着挺老实,但私底下有没有给他爹打什么小报告,谁又知道?

    好在沐晟虽然也不是啥好人,却也没让朱楩莫名其妙的‘病’死在云南。

    但他的做法确实不大地道,直接上疏诬告朱楩‘勾结地方,收受贿赂,行不法事’。

    老朱一看这还了得,你丫的勾结地方想干啥?造老子的反?

    二话不说大笔一挥,走你——贬为庶人,徙福建漳州。

    前世的朱楩去了福建漳州之后,没多久又被恢复了爵位,只不过没了封地,只挂着一个虚名。

    等朱允炆上位开始削藩,他又成了铁脑壳眼中的软柿子,被第一批捏了下去。

    最后永乐朝虽然恢复了爵位,但还是被削除了护卫、官属,最后迁到湖北武冈,度过余生。

    可以说,朱楩一辈子不是在迁徙,就是在迁徙的路上,没个消停。

    唯一能拿出来说的,就是活了七十多岁,算是长寿了。

    但这一世,朱楩的日子显然好过了一点。

    眼下大明最有名的港口,除了北方的天津卫、威海卫,江南的太仓港、崇明卫,就是苏谨一手发展起来的泉州港、永宁卫。

    尤其是泉州,几乎已经成了南方海贸的中心。

    但苏谨却知道,有一处港口虽然现在还没有被开发,但其战略意义一点都不弱于泉州,甚至犹有过之。

    那个港口,就是位于漳州海澄县的月港。

    苏谨可等不到成化年间再去大力发展月港,赚钱这种事,自然是越早越好。

    但计划发展月港的时候,他已经不在泉州。

    朱元璋也步入晚年,正忙着考虑朱允炆和朱允熥,谁才是最合适继承人的问题,对这件事也不怎么上心。

    在老朱的概念里,有个泉州帮他充盈内帑就够了,费心费力的花钱再建什么月港,有啥意义?

    甚至在当时的老朱心里,已经动了再次死锁海贸,将海上利润彻底锁入内帑的心思。

    看明白老朱心思的苏谨,自然不会傻呵呵的凑上去,教育老朱多开海贸港的好处。

    甚至可以说,那个时候他都有点自身难保,说不定哪一天老朱一个不小心,走的时候就顺手带上了他。

    苏谨自然不会主动去触这个霉头,甚至在发展月港的时候,定下了‘偷偷的建港,打枪的不要’的命令。

    可好死不死的,朱楩这小子被老朱发配到了漳州,又那么巧,恰好的扔到了海澄县。

    苏谨一度怀疑,是不是老朱发现了什么,这是派朱楩去盯着他呢。

    不过旋即,再次打消了这个念头。

    老朱了解他,就像他了解老朱一样。

    若老朱真的不放心,大可以从内侍、锦衣卫这些人里面,派忠心的得力干将去盯着他。

    朱楩?

    就他那老实娃娃的性子,被苏谨卖了都还在帮他数钱呢。

    老朱又不傻,再不重视自己的儿子,也不可能这么玩他。

    但毕竟这个一个大钉子被扔到了自己地界上,苏谨怎么也得想办法解决,最好的办法,自然就是收拢。

    自打就藩以来,朱楩可以说没过上几天好日子。

    每天不是在战战兢兢,生怕有人砍他的担忧中度过,就是不断沿着大明舆图四处迁徙。

    可谓是大明皇子中,徒步旅行第一人。

    在苏谨的授意下,房周很快就接触到了朱楩。

    因为房周出手大方,十分阔绰,朱楩与他‘一见如故’。

    听到朱楩被贬为庶人,房周顿时怜悯之心大发,房子、车子、票子,要啥给啥。

    朱楩那个感动的哟,恨不得当场与房周结拜,认其为兄。

    托苏谨的福,朱楩在漳州的日子不仅没有困苦,反而是这些年过的最好的几年。

    后来朱元璋想起了自己还有这么一个儿子,就找机会给他恢复了爵位。

    不过封地、官署、护卫就没还给他。

    但朱楩也不稀罕,更不打算张嘴要,就这么在漳州住了下来。

    直到建文一年。

    哦,不对。

    按照朱棣的说法,朱允炆是篡位,他也只是伪帝,就连铁脑壳的爹,朱棣的好大哥,最后都被改成了‘懿文太子。

    这样一来,自然没有建文一年的说法,应该是洪武三十二年。

    这一年,朱允炆这个‘卧龙’,最终选择听了黄子澄这位‘凤雏’的建议,

    决定柿子还是要挑软的捏,对以周王朱橚为首的几位藩王下了手。

    就这样,朱楩不幸再次成为第一批被削的藩王,被剥夺了爵位,贬为庶人。

    只不过这一次他可没那么好命,还能继续留在漳州当他的富家翁,被锦衣卫拿回应天圈禁。

    这一圈,就是三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