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三章 嘉靖查胡宗宪事,缙绅求饶!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枫渡清江字数:2428更新时间:25/02/23 01:20:43
    紫禁城内,御书房中,烛光摇曳,映照在朱厚熜沉思的面容上。

    他手中握着一份刚刚送来的会试结果,眉头微蹙,目光在名单上扫过,似乎在寻找某个名字。

    片刻后,他抬起头,看向一旁的张璁,语气中带着一丝疑惑:“那个胡宗宪,这次会试中第了吗?”

    张璁闻言,立即起身,拱手恭敬地回答道:“回陛下,没有!”

    朱厚熜微微一愣,眼中闪过一丝惊讶:“是吗?”

    这时,夏言也站起身来,拱手补充道:“陛下,臣也在关注这位后生。为此,臣还专门询问了主考官,结果得知他的试卷在到考官手中前,因沾染了泥土而被黜落了。”

    朱厚熜听后,不由得轻笑了一声,语气中带着几分调侃:“他居然这么不小心?”

    夏言讪笑着点头,脸上的表情显得有些无奈:“臣也没想到,他会如此大意。想来也是他的劫数。”顿了顿,他又继续说道:“不过,臣特地让人抄录了他的文章来看,觉得若是没有这样的事故,他是能够中第的。好事多磨,相信下一次,他定能中第。”

    朱厚熜点了点头,目光中透出一丝深意:“话虽如此说,但这里面也不一定真的只是意外。”他顿了顿,语气中带着几分怀疑,随即问道:“只他一人的卷子污了吗?”

    夏言微微躬身,回答道:“不只他一人,还有六个举子的试卷也污了黄土。”

    朱厚熜听后,眼中闪过一丝冷意,语气也变得严肃起来:“那也还是要查一查。毕竟这个胡宗宪才刚在清丈这事上出了风头,转眼就在考试中遇到这样的事,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朝中权贵在使坏。”

    他说完,目光转向一旁的黄锦,吩咐道:“让镇抚司的人去查一查,胡宗宪等人的试卷到底为何沾染了黄土。”

    夏言闻言,脸上不由得露出一丝不安的神色,但他并未多言,只是低头默默站着。

    张璁则拧着眉头,目光深沉,仿佛在思索着什么。

    ……

    一个月前,京城外的驿馆中,胡宗宪正忙碌地收拾着行李,准备提前回乡。

    罗龙文站在一旁,脸上带着几分惋惜,语气中透着无奈:“我早就劝过你,不要掺和这里面的事,你偏不听。”

    胡宗宪停下手中的动作,抬头看向罗龙文,目光坚定:“话虽如此说,但我不后悔!如今正好提前回乡,协助朝廷清丈田亩,谨防新来的知府又不把乡民当回事。同时,也正好帮着朝廷把已经变成流民的家乡百姓往建造轨道的地方引,以免他们真的都投献为奴。”

    他顿了顿,语气中带着几分感慨:“我们在进京的路上,不是看见通州和南都等地都在招流民参与轨道建造吗?要让更多流民百姓靠这以工代赈的方式生存下来、进而重新安家立户,是需要我们这些地方士绅的帮助的。”

    罗龙文叹了口气,摇了摇头:“但愿下次科考,朝中发生变动,他们不再为难你。”

    他的语气中带着几分无奈,似乎对胡宗宪的未来并不乐观。

    与此同时,徽州府内,聂豹正坐在府衙中,手中握着一封刚刚送来的自辩疏,脸上带着几分不屑。

    他早已得知胡宗宪等人反映徽州府清丈实际情况的事,但他并未放在心上,只是轻描淡写地上了一封自辩疏,控诉胡宗宪是对清丈不满才冤枉他。

    然而,当他接到朝廷要逮拿他的旨意时,聂豹的脸色瞬间变得苍白,双手颤抖着接过圣旨,声音也变得僵硬:“臣接旨。”

    他的脚步沉重,仿佛每一步都踩在泥泞中,难以迈动。

    徽州府的缙绅贤达们得知此事后,纷纷聚在一起,脸上带着忿怒与不安。

    有人拍案而起,怒声道:“这个胡宗宪,谁让他如此多事的!清丈有没有问题,关他什么事!不知道维护本地官宦乡绅的颜面吗?”

    另一人则皱着眉头,语气中带着几分焦虑:“现在说这些还有什么用,还是赶紧想办法阻止朝廷新派来的官真的认真清丈吧。”

    “没有别的法子了,只能先试试看,能不能用重金买通。”

    “那如果不能呢?”

    “那只能断尾求生了,毕竟苏州的殷鉴不远,要是坏了规矩,让这新来的知府有什么好歹,只怕也要被强行摊派逆贼数额了。”

    “是啊,既如此,便让我们那些与官府打交道的人都闭嘴,也不能再承认他们名下的田是我们的田。”

    “还有那些解户,也要让他们闭嘴!”

    众人商议良久,最终决定先试探新来的知府傅汉臣的态度。

    傅汉臣上任后,立即召集府衙佐贰官与徽州诸县知县,商议重新清丈之事。会议进行到一半时,他的心腹幕僚马师爷悄悄走到他身边,低声说道:“府尊,他们派人找到了我,说愿意出五十万银元,请府尊高抬贵手,在清丈田亩事上保全聂公!”

    傅汉臣闻言,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意味深长的笑容:“想必不是保全聂豹,而是要保全他们吧?”

    马师爷连忙点头,脸上带着几分谄媚:“府尊英明!”

    傅汉臣轻轻敲了敲桌面,语气中带着几分嘲讽:“五十万银元,他们出手还真是阔绰。据我所知,寻常知府年常例收入至少有五千之数,这相当于本官百年所得了。”他顿了顿,语气突然变得坚定:“不过,本府不能答应。清丈是必须要重新清丈的。”

    马师爷脸上露出一丝为难,低声劝道:“可这回有违士林公论的。”

    傅汉臣冷笑一声,目光如炬:“得罪公论也比得罪天子好!”

    然而,徽州府的缙绅贤达们得知傅汉臣拒绝后,便开始在徽州府内掀起一场腥风血雨。

    一时间,许多缙绅贤达的家奴纷纷暴毙,府城内外的气氛变得异常紧张。

    但这些家奴自然不会坐以待毙,许多提前得到消息的家奴主动来到官府,状告主家指使他们勾结官差诡寄侵占田亩、侵吞赋税丁银。

    而这些缙绅贤达则纷纷否认,声称这些家奴是在污蔑他们,并请官府严厉处置这些以下犯上之辈。

    傅汉臣对此并未多言,只是冷冷地表示:“是不是污蔑,清丈后就能知道。”他随即下令将这些家奴暂时收监,同时组织人手重新清丈。

    清丈的第一站是歙县城外的一块临河水田。傅汉臣亲自带队,来到田间,询问当地的佃户。一名佃户战战兢兢地回答道:“我们是丁家的佃户,种的是丁家的田,不知道这田是葛家的。”

    在场的里长甲首闻言,脸色顿时变得尴尬,纷纷低下头,不敢与傅汉臣对视。傅汉臣冷笑一声,随即下令传唤丁家的人前来问话。

    丁以奎很快赶到,脸上带着几分恭敬,走到傅汉臣面前,拱手低声说道:“府尊能否借一步说话。”

    傅汉臣点了点头,与丁以奎走到一旁无人处。丁以奎则在这时压低声音,语气中带着几分试探:“府尊真要这么认真吗?”

    傅汉臣目光冷峻,语气坚定:“清丈是朝廷的国策,本府岂敢敷衍?”

    丁以奎的脸色顿时变得阴沉,眼中闪过一丝狠厉,同时沉声问道:“看来,府尊这是有意让本乡流民四起、盗贼丛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