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千年孤寂,死后化蝶

类别:武侠仙侠 作者:钛舰字数:4594更新时间:25/02/09 16:48:00
    丹室之内,灯火璀璨。

    道人捧着石刻,仔细研读。

    第一条信息就预示石板上的内容为真。

    上面准确预言两千年后灵气复苏。

    “末法极盛时期,应是距离灵气复苏一千八百年到两千五百年左右,期间,诸法禁绝,道法不昌。此乃凡人时代。”

    凡人时代对于修行没有任何好处,修士处于凡人时代,宛如鱼儿在岸边被烈日暴晒,修为越高,死的越快。

    “接近灵气复苏,域外、万丈地心逐渐诞生微薄灵气,融入苍茫大地。”

    “此灵气无比稀薄,凡人无法借此修行,但可令草木金石诞生灵性,凡人借此锻炼强大体魄、技击、融合外部草木金石,修行凡俗之气。”

    “强体魄,奇异能,无法长生,此乃人仙时代。”

    内力兴盛,或许是人仙时代的先兆。

    而广成子密语有言,人仙时代,或许在距灵气复苏一千七百年左右。

    也就是大概一百年后。

    按照前世的纪年来算,应当是530年。

    如今是432年,还差九十八年的时间。

    “无法修行,环境却有变化吗?”

    梁岳喃喃自语,内心盘算利弊得失。

    这其实是好事,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随着修为提高,他发觉末法修行无比困难。

    例如符箓之道,一张符“寿命”不会超过三天,三天过后,符箓化为废纸。

    某些丹药药力总是差强人意,梁岳目前炼的丹药,大部分是“高级食物”,并无神异效果。

    如果某些东西出现灵性,岂不是意味着可有更强的法术?

    梁岳继续往下看。

    人仙时代大约持续五百年,五百年左右,即为地仙时代。

    地仙时代乃是洞天福地率先诞生微薄灵气,人间修士可寄身洞天府邸修行。

    不悟大道,止于小成之法。不可见功,唯以长寿住世,为陆地游闲之仙。

    “地仙时代……”梁岳想起前世记忆中的僵尸电影,神通广大的茅山道士亦会衰老、生病、死亡。

    或许这就是地仙之法。

    再往后,2234年就是灵气全面复苏的天仙时代了。

    “凡人时代相当于沙漠,地仙时代相当于水缸。”

    梁岳大概得出结论。

    看到如此,他反倒松了一口气。

    原来灵气并非一下子从湮灭到全面复苏,而是逐步解封。

    天无绝人之路,第三第四世仍有转机。

    “以后守尸秦宫,以洞天世界为根本,看着世间潮起潮落。”

    “前路,终有一丝盼头了。”

    茫茫两千年的长生,未免太过孤寂。

    面对天时、寿命、历史,总有茫茫然不知所措之感。

    回过神来,梁岳一抬头,其他人早已走远。

    地仙时代至少是六百年以后的事了。

    六百年,若以星辰为笔,银河为纸,不过宇宙一抹淡淡墨迹,不过是几个轮回。

    在人类眼里,六百年是漫长的等待,无数个日夜的期盼与守候,如同一条悠长河流,见证无数重逢与离别。

    今时人,怕是早已不在。

    “罢了罢了,睡去。”梁岳躺在地上,不愿去想死后的事。

    烛火煌煌,明照道心。

    时间过得越来越快。

    永嘉九年(435年),北伐进行六年,这一年,经过三年的讨伐与平叛,南朝彻底掌握黄河以南,军队修整,民间得以喘息。

    梁岳六十九岁。

    这一年,元日。

    晨露未散,朝露晶莹。

    爆竹声吵醒熟睡的人们。

    “快起来,挂桃符了!”

    “孩子他爹,赶紧安排晚宴!”

    萧献容一大早招呼众人,宁静的柳庄一下子变得忙碌起来。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又是一年春。

    几个孙子满地乱跑,鲍照和萧道成也是七八岁的小孩了,如今正是爱玩的年纪。

    “弘文,金刚不坏神功,当有坚定不可夺其志的心念,方可有大周天之能。”

    四十岁的梁景明留着其父一样的短须,正指点李弘文练武。

    “家主,是这样吗?”李弘文虚心求教,汗流浃背,却不喊累。

    “还差点,明日跟我去无名寺瀑布,修得瀑布淋身,而内心宁静,则离大周天不远。”

    湖边水榭,梁岳和祝英台两个老的静静地看着这一切。

    以前的朋友老的老,死的死,知交所剩无几,第二代的徐羡之、刘义符、净明等人各有事业,不可能远隔数百里跑来吃顿饭。

    梁岳饮尽茶水,温热的茶水暖着肠胃。

    年近七十岁,神魂衰退加剧,如今需要每日服用丹药,勉强维持身体亏空。

    上限是一点一点扣着,估计再过几年,真气寥寥无几。

    不过那时自己也差不多尸解了。

    “英台,今年的新茶不错,你尝一尝。”

    “哎,吃不动了,人老,饭量小,胃口也小了。”祝英台懒得动弹。

    虽说有丹药调养身体,但也无法维持寿命,无法解决五脏六腑自然衰老。

    梁岳望着年老的爱人,内心百感交集,他叹息道:“英台,这些年你受苦了。”

    祝英台疑惑地打量着丈夫,仿佛看一个陌生人,说道:“我有受过苦吗?”

    “也是。你们这些高门大族哪有苦……”

    梁岳自嘲一笑,英台最苦的那段时间,想必是书院读书三年吧。

    那时书院规模还没现在大,一般是两人一屋,或许也有让豪门子弟互相交流的深意。

    再往后,祝英台回家,再之后嫁给自己。

    粗略一算,她还真没受过苦。

    “你受过苦吗?就你最懒……”祝英台说完,似有片刻失神,眼底似有一丝哀伤。

    人死万事灭,或许对于活着的人更加痛苦。

    这时,一名老者缓缓走来,捧着刚出炉的糕点。

    来人正是鲍乾。

    “你这小子,不是叫你养老吗?怎么还干活呢?”

    梁岳看似责怪,实则关心。

    “闲不住,真闲不住。”鲍乾憨厚笑道。

    “找个地方随便坐坐吧,都老了,别搞这些杂七杂八的礼节。”

    “好嘞。”

    “爷爷!奶奶!”

    此时,一声大喊打断三人的对话。

    “来了!”

    朱门绣户,堂中设席,案上摆珍馐美馔,屠苏玉液。

    众人齐至,谢灵运这个常年蹭饭的家伙肯定不会缺席,他小名客儿,从小在柳庄长大,双方早已如家人一般。

    主位由梁岳坐着。

    此时,下人引来一个老者。

    此老者接近九十高寿,步伐沉稳平静,双目有神。

    “师父来了,快坐!”梁景明上前招呼。

    来者正是山下无名寺的解空。

    解空应是这座柳庄资历最老的人了。

    “山伯,英台,好久不见。”

    “您老总算来了,快坐。”

    两人招呼解空坐下。

    “来来,吃了再说。”梁岳动筷子,招呼众人。

    这样的餐,简简单单吃了几十年。

    席间觥筹交错,笑语喧哗。至傍晚,宾主尽兴,方依依惜别,各自归去。

    回去三日,解空圆寂,传位弟子解法。

    解空的学说在南方颇为流行,无名寺收徒严格,不过寥寥十余人。

    北释南解,以后佛门中人有释家子弟、解家子弟这么一说。

    一个月后,鲍乾逝世。

    后山,当年寥落的荒山,如今屹立十余旧坟老坟。

    梁岳为新坟填上一捧土。

    故人渐渐零落,他似乎意识到什么,开始记录晚年。

    “灵运留下你的墨宝,盖章的那种。”

    “嗯?”谢灵运莫名其妙,不过也是照做了。

    “鲍照小子,留下你的墨宝……”

    “墨宝是什么?梁爷爷……”小孩不解道。

    “算了。”

    梁岳回去躺平。

    晚年的生活很是缓慢,无非是游山玩水,看着孙儿成长。

    又或是倚老卖老,仗着自己是老人瞎说话。

    “不能看太阳,看太阳会尿床。晚上不能看月亮,天狗会吃你耳朵。”

    ……

    元嘉十二年。

    黄河,两军对垒。

    “杀!”

    南朝大军跨过黄河,铁蹄冲散鲜卑胡虏阵营。

    一条条新修官道,一辆辆载满粮食的车辆运往前线。

    大军踏过黄河,连续拔掉胡虏数座大城。

    营帐之内,檀道济长出一口气。

    “终于成了!”

    时隔数十年,汉人再次踏上黄河以北。

    北地世家投降归附,胡虏或投降或北迁。

    “将军,这些胡虏如何处置?”

    “先受降,之后再慢慢拉拢分化。”檀道济出征之前,记得皇帝的嘱咐。

    国势已到极限,南方出现流民叛乱,永初十余年留下的家底所剩无几,国库空虚,无法支持长时间的大战。

    所以必须速战速决,不能激起胡虏抵抗之心。

    “报!魏国使者前来!”

    檀道济看着众将以及各臣,顿时松了一口气。

    胡虏使节是为了求和而来。

    谈判交由双方大臣处理。

    宋国这边没有余力一举歼灭胡虏,但谈判桌之上,必须表现出气势汹汹的模样。

    胡虏那边也有汉化鲜卑与部落鲜卑矛盾。

    双方议和,划分边界。

    至此,第一次北伐,历时九年。

    除幽蓟地区以外,天下几乎一统。

    消息迅速传到建康。

    深夜,宫廷灯火通明。

    看着前线送来的奏折,时年五十多岁的刘义符放松紧绷的心神,他看着一旁的妻子,笑道:“终于成功了。”

    再修养数年,一举收复幽蓟。

    即可完成一统天下大业,其他边边角角,不足为虑。

    “来人,召开朝会!祭先祖!”

    消息如雪花一般飞出。

    前线传来的停战战报,令民间有喘息之机。

    文人称颂刘义符的功业,他们并非真心实意,而是希望皇帝就此停下享乐。

    刘义符广邀天下故旧。

    这一日,建康宫。

    衣冠冕旒,蛮夷朝拜。

    太极殿顶端,刘义符威严不逊当年刘裕,登基十一年,北伐九年,武功赫赫。

    他望着群臣,内心满是欢喜。

    朝会之内。

    刘义符坐着龙椅,赐座群臣。

    “前方这张案子是谁?”

    “不知道,应该是太子的。”

    “太子坐在旁边呢。”

    群臣交头接耳,只见群臣前方,乃是一座空无一人的玉案。

    唯有当年的老人若有所思。

    “长乐郡公到!”

    太监高声传话。

    霎时间,文武百官齐齐回首。

    殿门外,白光刺目。

    一人影缓缓进来。

    白发白须,道袍幅巾,无紫金绶带、无官冕臣袍,却有非同一般的神仙气质。

    迎面而来的正是长乐郡公,皇帝之叔、岳父、帝师、山中宰相,世外高人梁岳是也。

    皇帝从小寄养梁氏,两人情同父子。

    “师父请坐。”刘义符笑着说道。

    宴会开始,热闹非凡。

    这是梁岳最后一次参与盛会,见证新的历史。

    刘义符终是不负自己所望,打下超过先父的功绩。

    宴会结束,刘义符宣布迁都洛阳。

    梁岳在儿子和徒弟李弘文护送之下,先去看了几个外孙,随后启程。

    “父亲,接下来去哪?”梁景明问道。

    梁岳抬起头,看着远方山岭,笑道:“回家。”

    往后些年。

    梁岳又带着祝英台重游故地。

    甚至前往骊山,观看地下天国。

    “这里……有点阴森。”祝英台打了个冷颤。

    像是死后世界,孤寂无声,永恒孤独。

    “那就出去吧。”梁岳笑道。

    这一年,他七十九岁。

    头发灰白,两眼浑浊,样貌如五十多男子。

    妻子样貌依旧如当年。

    “对了,这座宫殿有名字吗?”

    “暂时没有。”

    “叫碧游宫吧。”

    “好。”

    两人回乡,同骑一马,漫步古道乡。

    金光落日,桑榆夹道,霞光漫天。

    两人的身影拉得很长。

    不知过了多久,前方隐隐出现柳庄大门。

    马背之上,祝英台有些发困,眼皮子很重,两眼有些睁不开,靠着梁岳,问道:

    “死后是什么世界?是不是和地下天国一样阴森?有没有孤魂野鬼?”

    梁岳摇摇头,笑道:“非也,人死后化为蝴蝶,飞向其他世界,那是一方世外桃源,无忧无虑,离恨离怨,亲朋故人,笑语晏晏。”

    “花团锦簇,鸟语花香。”

    梁岳一边说着,一边横抱妻子,来到梧桐园。

    梧桐深秋,叶片摇落,杨柳依依,鸳鸯戏水。

    “真是如此吗?”

    祝英台有些不敢相信,看向丈夫的双眼,似乎想看他有没有说谎。

    “当然。”梁岳双眼隐隐出现梅花图案。

    刹那间,祝英台仿佛看到那无穷绚丽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