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杀的功臣人头滚滚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十字王诏字数:3243更新时间:25/02/09 16:28:22
    韩信的一席话语,让众人脸色都铁青了几分,知道你统兵厉害,但也没必要如此瞧不起我们吧?

    我们这么多人,难道就不如你一个人?

    不过此时却没有人反驳韩信的话,论地位韩信如今是与天子齐高的一字并肩王,论统兵能力确实谁也不如韩信,而此次匈奴来攻可以说让韩信前去,众人都可以说绝对的放心。

    但,一字并肩王韩信去也就去了。

    为何要去迎击匈奴前,要给功臣们的利益来一刀?

    有聪慧者,已经渐渐觉察出了什么,看出来了韩信此举,是想让陛下放心。

    昔日王翦将六十万大军攻楚,也是利用‘自污’的想法让嬴政不对其产生异心,而韩信显然借鉴王翦的方法意义并不是很大,韩王的功勋、地位、富贵已经到顶了,若是索要钱财田地反而显得特意,唯有这种与诸臣为敌的方法,既能让天子放心,又能让汉朝获得不菲的好处。

    明白了这些的大臣不再多言,结合之前传出来的消息,陛下欲赐下免死铁券,他们就已经清楚韩信将成为一把收割功臣的刀,一把用来提陛下‘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的利刃,这个时候出来说话不但是与并肩王为敌,更是与陛下为敌。

    下场不会好到哪里去的。

    “既然并肩王有此想法,那就这样吧。”

    “兄弟们也不要因此埋怨并肩王,这也是为了我汉朝能更有足够的力量迎击匈奴。”

    刘邦这个时候说话了,当了一个老好人。

    韩信扮红脸,他扮白脸。

    这种感觉很挺舒服的。

    “迎击匈奴之事,功臣为此战献出田地之事,就全权由并肩王处理。”

    “就这样吧。”

    刘邦声音再次响起,然后缓缓起身。

    迎击匈奴的战事交给韩信他很放心。

    韩信也选择自污,与诸臣为敌。

    他对韩信的提防之心也就消失了。

    本来还在愁此次匈奴来攻,该如何面对,没想到这么简单就解决了。

    “这一切,都是陆煊的功劳。”

    回到临华殿内,刘邦独自坐在龙椅上,悠悠自语,随即又摇了摇头,叹息一声。

    可惜可惜,他们实在是太怕陆煊染指权力了,只能两个月后杀死他。

    “快了,快了,就剩两个月了。”

    “匈奴之事,耽搁良久时间,可能实际上朕还能询问陆煊一个月的问题。”

    刘邦感到烦躁,当皇帝并不是那么自由的,如今各种事务虽然有着臣子分担处理,但他这个皇帝每日也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同时匈奴之事哪怕交给韩信处理,他也需要时刻担心前方战况。

    韩信确实战无不胜。

    但,谁能保证他一定能胜呢?

    换句话说,韩信若是真的战无不胜的话,昔日他为何不自立为王,与自己和项羽三分天下呢,还是源自于韩信内心中也有一定的不自信。

    时间流逝,这一日刘邦没有去见陆煊,带着许多的忧虑,睡了。

    又过了数日,刘邦忙碌于各种政务。

    朝堂近些时日显得有些动荡,因一字并肩王韩信下令让功臣自愿献出田地,引起了许多的波澜,并不是每个大臣都愿意的。

    “本侯自陛下起义时就跟随至今,这大汉江山我流了血!田地是我该得的,为何要献出?”

    “笑话,让韩信当一字并肩王,他还真的认为自己与天子并肩了?这件事情我要和陛下理论理论!”

    “老子就不献,看那韩信能拿我怎样?”

    面对这些不臣服者,韩信一时之间犯了难,不知该如何是好,他又不想去求助于人。

    本来韩信是想着,直接清理这些功臣的。

    可人家并非犯法,就是不愿献出田地,如何清理?

    韩信有着自己的骄傲,不想求助于人,可始终他想不到最好的解决方法,这时陈平来了,给他提出了一个建议。

    “并肩王可知,昔文种、吴起之事乎?”

    文种,吴起!

    这让韩信色变,陈平的建议是让他为了清除功臣,从而想办法罗织罪名。

    春秋末年,越王勾践在被吴王夫差击败后,卧薪尝胆,图谋复国。

    大夫文种为其出谋划策,制定了“伐吴七术”,帮助勾践成功灭掉吴国,实现复仇并成为春秋一霸。

    然而,吴国灭亡后,勾践的态度发生转变。

    范蠡深知勾践“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选择功成身退,并写信劝说文种离开。

    文种却未听从,不久后,勾践听信谗言,怀疑文种有不臣之心,赐给文种一把剑,称“子教寡人伐吴七术,寡人用其三而败吴,其四在子,子为我从先王试之”。

    文种无奈自杀。

    勾践通过这种方式,以莫须有的罪名清除了文种这位大功臣,其目的或是出于对功臣权势过大的担忧,巩固自身统治。

    吴起则更加凄惨些。

    战国初期,吴起在楚国进行变法。

    楚悼王重用吴起,吴起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如明确法规、审定命令、裁减官员、废除疏远王族供养等,使楚国国力迅速增强。

    但这些改革触动了楚国旧贵族的利益。

    随着楚悼王去世,旧贵族趁机发动叛乱,攻打吴起。

    他们罗织罪名,将吴起视为破坏楚国旧有秩序的罪魁祸首。

    吴起最终在楚悼王的灵堂上被射杀,变法也因他的离世而夭折。

    韩信内心煎熬,自己是否选择使用这种方法?他的性格复杂多样,但也有着和昔日共同生死患难的兄弟感情,很多他要对付的功臣其实也是自己的兄弟,这么动手段太残忍了吧。

    “该怎么办?”

    统兵能力韩信在行,可对于这种事情韩信经验并不足,他本来认为帮助陛下收割功臣财富给予黔首百姓,恢复汉朝国力是件很轻松的事情,可实际行动起来却发现,很麻烦。

    本来以为,一道诏令,一把刀,就解决了。

    可行动起来千难万难。

    韩信心绪纷乱,目前朝廷已经在组织动员军队了,三两日内就能准备充足三十万大军,由他率领前往太原,迎击匈奴。

    可在这之前,他必须处理好这件事情,‘自污’成功,不然的话陛下是绝对不会让他领军的。

    而他也迫切的想要自污,以此才能获得陛下的信任。

    他坚信,只要能成功收割完功臣们,让功臣与自己为敌,再击退那匈奴,从此后天子刘邦将对自己不会有任何防备。

    “罢了,杀吧。”韩信摇了摇头,心冰冷了许多,站在国家角度来看的话,这些功臣确实立下了功,合该获得荣华富贵,可现在匈奴来攻国家有难,为何不愿意献出些许田地呢?

    既然他们不愿意献,那就抄家!

    韩信以雷霆手段,立刻出手,在陈平的帮助下罗列罪名,将十二位功臣送入牢狱,本来韩信准备将这些人全部抄家的。

    扮白脸的刘邦出来,让韩信饶恕这些功臣,只是献出田地就可。

    因此众人保全了一条命。

    也因为此事,韩信彻底成了众臣的公敌。

    做成了这些事情后,刘邦彻底对韩信放心了,韩信也心里踏实的领军出征,迎战匈奴,天子刘邦亲自送韩信至长安城外,见着浩浩荡荡的军队远去,对着身旁的张良缓声道:“好久没见陆煊了,去看看吧。”

    刘邦这段时间很忙碌,除了自身的政务和匈奴之事外,更加操心韩信对功臣的手段。

    太狠了。

    动不动就要抄家啊。

    这么下去,不会出现什么乱子吧?

    能屹立朝堂上的臣子,谁都能看出来韩信之所以如此对待功臣,其背后必然有他这位天子的首肯,只是碍于各种原因他们不敢怨恨他刘邦而已,只能把怨气撒在韩信身上,估计一个个已经在想办法弄死韩信了。

    这样下去,确实国库更加充盈,百姓田园更多了。

    可如此多的臣子,各种各样的关系聚集在一起,韩信和他这位天子,真的能扛得住么?

    真的发生大乱,比如功臣集体联合起来...刘邦想了又想,很是担忧。

    刘邦心中担忧,想询问陆煊是否历史上发生过类似的情况,拉着张良就来到陆煊的小屋,正好今天问完了安排陆煊去院子里居住。

    到了陆煊这里,短暂闲聊片刻后,刘邦就问出了心中的担忧。

    “陆君,历史上是否有大肆清理功臣的事情发生?这种情况会造成何等局面和后果?”

    刘邦这么一问,却让陆煊神情微顿。

    大肆清理功臣?

    历史上自然发生了不少。

    但所有人看到这句话,第一时间想到的,必然是朱元璋大肆清理开国功臣。

    季叔为何要这么问?

    是胡惟庸案,还是李善长案?

    应该不是蓝玉案,毕竟蓝玉案是太子朱标死后发生的,现在太子朱标根据他之前获知的信息,很大概率依旧还活着。

    想了想,陆煊道:“历史上倒是发生过一些大肆清理功臣的案件,不过在我们后世,提到大肆清理功臣,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我朝太祖皇帝时期。”

    “杀的功臣血流成河人头滚滚,一起案件能杀三万多人!很多开国功臣都被杀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