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同样的一道沟
类别:
历史军事
作者:
姬浩真字数:2784更新时间:25/10/27 17:33:14
相比于早早获得优势的左翼,魏军在右翼的战事明显要胶着得多。
一方面,那里少了一路魏军威胁,却多了一路张飞作为友军。
士气明显更稳定。
另一方面,司马懿很快就发现,诸葛亮明显在其左翼(相对魏军右翼)多分了一些兵。
那在步阵对抗的过程中,就多了一分优势。
但司马懿还真不怕这点优势。
因为不管怎么说,诸葛亮的阵型都是不完整的,中间有缺口的。
随着其右翼崩溃,这种缺陷更是得到了放大。
最直观一点。
因为中间的沟壑阻隔,汉军左翼根本不能及时支援右翼。
不仅仅是因为物理上的阻拦。
说实话,这一点土沟,其实拦不住成千上万的军阵。
哪怕步兵也拦不住。
关键还是维持密集阵型。
右翼汉军想要去到左翼,必然绕不开这些土沟。
而一旦行经这里,原本紧密的阵型就要松散。
散了战斗力就会下降。
必须停下来重新调整。
这样非但会错过救援时机,还会把援军也坑在这一翼。
这是由这个冷兵器时代的步兵战术所决定的。
甭管卧龙凤雏,还是司马八达,都无法改变。
除非某人能手搓枪炮,直接改变整个时代的军事水平。
这都是司马懿早就庙算好的状况。
所以对于这一翼的战局,司马懿只求不过不失。
能坚持到左翼魏军锁定胜局,继而反过来夹击剩余的汉军,便算成功。
不过随着日头渐渐西沉,司马懿的眉头渐渐皱了起来。
首先,汉军左翼的战斗力明显比右翼高不少。
眼看隔壁溃败了,居然还能维持士气不减。
甚至一度将魏军反推了上百步。
怎么看都不像是将要溃败的模样。
而这,绝不仅仅是靠数量上优势就能达成的。
这是强悍战斗意志的表现。
而意志这个事,除了平时的军事训练,赏罚分明等等属于“法度”层面的因素之外。
其实还有一个更加接地气的因素:
士兵是否长时间维持温饱。
有一顿没一顿的军队,意志再强,身体支撑不住,也是白搭。
这一刻,司马懿心底莫名生出一个念头:
莫非……诸葛亮其实并没有自己预料中的那般缺粮?
不,不可能。
虽然诸葛亮手下有能人。
但关中民间储粮就那么多。
再怎么取巧,也不可能凭空变出更多粮食。
豪族家的余粮再多也是有限的啊!
而既然不是无中生有,那便只有一种可能。
汉军左翼顶在最前面的士兵,应该是获得充分给养的精兵。
不能同时喂饱三四万大军,不代表不能单独喂饱当中的三四千人。
不外乎是拆东墙补西墙而已。
再这么往下一想。
诸葛亮莫不是故意将老弱饿兵都放置在右翼,而将精锐都集中于左翼?
避实击虚?
将计就计?
轰隆!
一道旱雷自天边传来。
司马懿吓了一跳,差点丢掉手中的水囊。
再抬头时,但见北方垂垂彤云之下,张飞的那坨骑兵已经再次启动,配合那一翼汉军交击魏军。
更远处,涑水北岸的关平骑兵也突然扑向了己方的胡遵部骑兵。
而本该出城接应的吴质,此时却还没有影。
但司马懿却已经顾不上去指责那位的畏缩了。
因为他突然发现。
非但那一翼的汉军,战力超出他此前预计。
就连张飞的人马,也远没有自己想象的那般疲惫。
仅仅是休息了两个时辰不到,便再次生龙活虎起来。
而按照他原本的推断,张飞与吴质缠斗半日之后,此时应该精疲力竭了。
就算不退,也难以再执行硬冲硬凿的战术。
是吴质敷衍了事吗?
不至于。
或者说无所谓。
因为早上的战局,吴质是被动防守的一方。
张飞的人马有多疲惫,并不取决于吴质怎么防守。
而取决于张飞怎么进攻。
换言之,如果张飞此时尚有余力。
那只能说明,他早上其实留了力。
留了力还能把吴质打得那般狼狈……
司马懿猛地灌下一口水。
试图让心情平复下来。
但看着突然开始松动的魏军右翼,怎么都无法保持平静。
再这么下去。
右翼。
可能要败啊。
必须增援!
此时司马懿全军已经尽发。
除了躲进了闻喜城的吴质,各部人马均已经不同程度接战。
想要救援,只能现拆现补。
而距离右翼最近的人马,自然是左翼。
但这时候,司马懿蓦地察觉了一个此前未曾注意到的问题。
或者说在双方兵线动态变化到眼前这个模样之前,本不该是问题的问题——
他的左翼,无法及时支援右翼。
正如早前诸葛亮的左翼无法及时支援右翼。
理由是一模一样的。
中间有一道足以扰乱密集步阵的土沟。
那些沟壑早前分割了汉军左右两翼,导致其互相不能及时支援。
而现在,随着魏军左翼迅猛推进,却反过来阻挡了魏军自己!
那能不能往前或者后退,绕开这一段呢?
毕竟右翼虽然陷入了劣势,但自己手下没有饿兵,加上左翼的胜势是如此明显。
应该还是能继续抗住一阵子的。
然而问题就卡在这里了。
司马懿抓狂地发现。
左翼的人马,居然一时进退不得!
进不得是因为。
随着诸葛亮亲自上前接应溃军,汉军的右翼居然又稳固了下来。
虽不至于反推回去。
但足以暂时稳住阵脚。
恰好将这边的魏军挡在了沟壑最东端之前。
后者暂时无法从这边绕过去救援另一翼。
而退不得是因为。
身后就是徐庶那部捣乱的河南魏兵!
不先把这群捣乱的调走,左翼的步兵根本调度不回来。
可是。
连统帅徐庶都约束不住的骄兵,自己还能找谁去调?
总不能直接跟友军火并吧!
关键徐庶自己也在里面!
而这位徐司隶在军事上再怎么一塌糊涂,也不妨碍对方在庙堂上能给予自己极大的帮助!
一码归一码!
杀不得的!
一时间,司马懿竟如他的左翼兵马一样,陷入了进退维谷,左右为难的境地。
但军情如火,容不得他纠结。
既然步兵来不及去救援,那就先把骑兵抽调去由翼吧。
骑兵不需要保持密集阵型。
那一点土沟更是拦不住马蹄。
很快,左翼便有千余魏军骑士陆陆续续跨过盐水所在的沟壑,加入了另一边的战场。
当中甚至还有徐庶的人马
从这一点来说,司马懿认为徐庶算是不负自己了。
然而就在司马懿以为能稍稍缓一口气之际。
战局再度出现了意料之外的变化。
涑水北岸,低矮的丘陵之后,突然烟尘滚滚。
不过片刻,一部约莫两千人的汉军骑士,自丘陵南端绕行而至,加入了关平对胡遵的攻势。
那领头的骑将,打着一面“陈”字将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