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细柳仓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姬浩真字数:2885更新时间:25/10/27 17:33:14
    当然要哗然的!

    首先一个,护卫曹丕的魏国禁军是什么战斗力?

    郑甘手下一群乌合之众又是什么战斗力?

    哪怕郑甘宣称是去“惊扰”,也依然显得荒唐。

    甚至都不需要出动曹丕的禁军,单是河东本地的郡县兵就足够郑甘喝一壶了。

    东汉所谓的“三河骑士”,河内、河东、河南。

    河东正是其中之一。

    那地方民风尚武,有着优良的骑兵传统。

    关羽、徐晃就是河东出身的大将。

    而且没记错的话,此时出任曹魏河东太守的赵俨,是个颇有手段的狠角色。

    郑甘真去了河东,斗得过人家赵府君吗?

    不过,必须要说的是。

    虽然从兵员素质和军事组织度等等来说,郑甘实属以卵击石。

    但偏偏从军事地理而言,他这个提议还真有几分可行性。

    因为黄河自北向南冲出陕北高原进入关中平原之后,水势一下子缓和下来。

    枯水期能渡河的地方不少。

    而当中又以潼关和潼关北部的蒲板津最出名。

    其中从潼关附近渡河,可直接转入渭水,直达长安。

    正是郑甘宣称曹丕入关的路线。

    而蒲板津则正对渭北诸县。

    郑甘活跃的冯翊郡就在渭北。

    从那里渡河,不但距离近,而且恰好绕开了潼关附近的魏军重兵。

    说不定真有奇效。

    当然,甭管这想法靠谱不靠谱。

    这一切都有一个前提。

    曹丕真的要来关中坐镇指挥?

    来当然能理解。

    毕竟刘备马超已经转战河西小半年时间了。

    洛阳的魏国朝廷肯定已经知晓那边的动静。

    天子亲自坐镇长安指挥,能起到稳定人心的作用。

    历史上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三郡叛魏,关中响震,曹叡就曾选择亲往长安压阵的嘛。

    但不来也有不来的理由。

    因为此时曹丕刚刚称帝三年,内治未稳,尚不能跟后来曹叡时期相比。

    特别是雍凉这一片。

    郑甘和卢水胡去年才投降,结果不到一年再次造反,就是一个证据。

    曹丕以天子之身贸然而来,若有万一,不怕弄巧成拙的吗?

    就在众人百思不得其详之际。

    麋威蓦地开口:

    “郑甘只是为了一个王爵,就敢冒险去河东?”

    孟达叹气道:“不止,他说他部军用不足,请求王师先借他五万斛谷,五千匹绢,以奖励将士,方可出兵。”

    闻得此言,麋威顿时气笑:

    “原来是骗吃骗穿的!”

    众将纷纷了然,一时大骂其人贼性难改。

    又暗恼自己刚刚居然还认真考虑过合作的可能性。

    当然了,麋威气笑归气笑。

    并未直接断绝联系,照旧让孟达去跟对方接触。

    毕竟这是眼下少有的情报路子。

    哪怕对方十句话里有九句假,但凡能辨出一句真的,也赚了。

    这之后又是数日,郑甘果然又换了一套说辞。

    说他打听到曹丕不但亲自入关,还从洛阳带来了大批粮秣辎重。

    据说粮船自大河溯游而上,连绵数十里不绝。

    只要谋划得当,说不定能劫走几艘,继而十倍奉还王师所借。

    麋威当然不信什么十倍奉还。

    不过也得承认,郑甘这套说辞,确实比之前的更符合现状。

    就眼下关中和陇右这个情形,曹丕本人来不来不打紧。

    但粮食一定要来的。

    而且这也能解释为什么曹真愿意暂时妥协。

    因为他得先确保粮食稳妥地进入长安太仓,以达到稳定军心的目标。

    反之,若来的是曹丕本尊,曹真这做法未免有点丢了曹丕的天子脸面。

    这时孟达建议道:

    “若郑甘真去了河东,必然能引部分魏军东走,于我等南归,未尝不利。”

    “何妨以虚言应之?”

    麋威摇头道:

    “若他存心来骗粮,虚言无用。”

    “若他真心归附,我等失信于人,终究有损朝廷威信。”

    想了想,麋威道:

    “你就直白跟他说,钱粮暂时没有,冯翊王我也不敢应。”

    “但若他能引走部分曹军,他日归蜀,我必定说服我父大汉司空,保举他一个有名有实的乡侯。”

    “若他还能提供足够价值的情报,县侯也不是不能考虑!”

    孟达听出麋威真有跟郑甘合作的意思,不禁迟疑:

    “我观郑甘此人,贼性难改,不怕有诈?”

    麋威:“郑甘必然是有诈的。”

    “但他既然能与我等联络上,说明曹真对他部的围攻已经松懈。”

    “而我总感觉曹真此时的举动有些可疑,还需再仔细探一探。”

    ……

    长安。

    一身戎装的镇西将军曹真,刚刚踏出宫城,身后便有一骑追来。

    勒马回头一看,原来是夏侯楙。

    曹真见对方满脸愁容,不悦道:

    “我将东行,你不去灞桥折柳相送也就罢了,怎能一副如丧考妣的神情?”

    夏侯楙听到曹真洪亮的嗓门,身体下意识一抖道,讷讷应道:

    “子丹麾下不缺良将干吏,何必亲自东行?”

    曹真:“车驾东来,我为宗室大将,岂能不亲自出迎?”

    夏侯楙:“车驾果真要东来吗?”

    曹真眯目冷冷一瞥,道:

    “过几日你自会知晓。”

    夏侯楙急道:

    “那这几日谁来守长安?”

    曹真理所当然:

    “你为陛下所拜的安西将军,持节督关中,自是你来守长安。”

    夏侯楙暗中一叹,苦笑道:

    “诸位将军私下总议论我没有武略,而我确实也没有。如此,子丹还愿意将长安城交由我来守吗?”

    曹真不耐烦地甩了甩马鞭,道:

    “长安墙坚池深,便是换头猪来也能守上几日,你怕个甚?”

    被暗讽为猪的夏侯楙丝毫不恼,只追问:

    “子丹果然能数日内折返吗?不是在骗我?”

    啪!

    曹真猛抽一鞭,战马立即撒腿。

    如此狂奔出去一段,曹真终究还是勒转了马头,又策马回到原地,恼道:

    “令尊若在世,看你这扭扭捏捏的姿态,怕不是要气死!”

    “你到底在担心守不住城,还是担心你藏在细柳仓的几房小妾会被清河长公主发现?”

    闻得此言,夏侯楙终于露出羞恼神色,梗脖子道:

    “此为我家事也!”

    曹真嗤道:

    “天家之婿,哪有家事可言?”

    “奉劝你一句,清河长公主是陛下长秭,秭弟情深。你若不想失去圣眷,当断则断!”

    言罢不再理会原地跺脚的夏侯楙,终于打马远去。

    ……

    歧山之下。

    游楚矮小的身影健步如飞。

    远远看到麋威的身影,便放声大喊:

    “足下且慢,且慢!”

    麋威勒住马,回头等游楚追了上来,笑道:

    “我正欲呼卢,足下何故喝止,莫不是要赖账?”

    “不,不是,呼哈,呼哈……”

    游楚猛喘了几口气,稍稍平复气息,便道:

    “听闻足下要去攻打细柳仓?”

    麋威:“你消息倒是灵通。”

    “不错,冯翊义士郑甘前日给我传信,说曹真不日将东行。待其远离长安后,细柳仓空虚,正好打下来取粮资自肥!”

    游楚此时已无力吐槽什么“冯翊义士”了,急道:

    “细柳早已废弃,何来粮资?”

    麋威不紧不慢道:

    “我听闻夏侯楙此人好治生。”

    “这两年坐镇长安,没少私贩太仓官资以自肥,并于细柳建造私仓以存家资。”

    “听闻那里还养了好些伎妾,颇有颜色!”

    游楚听罢面色一僵,继而惊怒道:

    “昔年周亚夫治军于细柳,军纪严明,堪称历代楷模。不意夏侯子林竟要玷污此先贤故地?”

    麋威见状眯目:

    “怎么,你不知道此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