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回国!苏寒成功入选感动华夏十大人物!(三章合一)
类别:
都市言情
作者:
勿忘本心字数:6451更新时间:25/10/27 03:29:02
苏寒那惊世骇俗的千米速射满环,如同一记无声的重锤,彻底砸碎了联军学员们最后一丝侥幸和心理防线。
训练场上,死寂持续了许久,才被一些压抑不住的惊叹和倒吸冷气的声音打破。
没有人再质疑,因为事实胜于雄辩,那支在他们看来性能“落后”的85狙,在苏寒手中仿佛被赋予了灵魂,打破了物理的桎梏。
埃里克失魂落魄地站在原地,脸色灰败,眼神空洞,嘴里反复喃喃着“不可能……”。
他赖以自豪的狙击技艺,在苏寒这神迹般的表现面前,显得如此苍白可笑。这不仅仅是技术的差距,更是境界的鸿沟。
拉尔森、松本、泡菜国中尉等人,此刻连与苏寒对视的勇气都已丧失。
格斗被一挑四碾压,狙击在装备优势下被逆天反杀,他们所有的骄傲和依仗,都被苏寒用最直接、最霸道的方式碾得粉碎。
央妈的镜头记录下了这历史性的一刻,记录下了联军学员们那彻底失去光彩的眼神和华夏代表团那难以抑制的自豪。
网络之上,狂欢仍在继续,苏寒的名字连同“狙神”的称号,以爆炸性的速度传遍全网。
【跪了!真的给跪了!千米移动靶速射满环!这是人能做到的?】
【苏寒:我说了,狙神无视距离!】
【从今天起,苏寒就是我唯一的偶像!】
【看得我热血沸腾,恨不得立刻去参军!】
【这就是华夏军人的实力!谁敢再说我们不行?!】
国防科大会议室内,赵建国猛地一拍桌子,震得茶杯跳起老高,他放声大笑,笑声中充满了畅快与自豪:
“哈哈哈!好!干得漂亮!老子就知道这小子能行!什么装备差距,在绝对的实力面前都是纸老虎!”
那位老武器专家激动得老脸通红,连连道:“奇迹!这是对武器性能的极致理解和运用!苏寒同志对这把枪的理解,恐怕已经超越了设计者!这是人枪合一的境界啊!”
陈教授也长长舒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无比欣慰的笑容:“经此一役,我看谁还敢小觑我华夏军人的单兵素质和装备潜力。”
现场,约翰逊少校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内心的震撼。
他走上前,目光复杂地看向苏寒,语气中带着前所未有的郑重:“苏寒学员,你的表现……令人难以置信。我代表西点军校,对你展现出的超凡军事素养,表示最高的敬意。”
他的表态,等于官方承认了苏寒在这场交流活动中,无可争议的王者地位。
接下来的时间,所谓的“自由交流”环节已然名存实亡。
在苏寒这座大山面前,再无一人敢站出来挑战。技能展示环节,就在这种一方绝对强势、另一方彻底沉寂的氛围中,落下了帷幕。
----------------
国际军校交流论坛,在经历了跌宕起伏、高潮迭起的四天后,终于迎来了闭幕式。
闭幕式现场的气氛颇为微妙。
华夏代表团所在区域,自然是意气风发,备受瞩目。
而联军国家的代表团则显得有些沉闷和低调,许多学员依旧未能从接连的打击中完全恢复。
主办方西点军校的校长,一位头发花白、眼神锐利的四星上将,亲自出席了闭幕式并致辞。
在例行公事地总结了论坛成果、强调了国际军事交流的重要性后,他的话锋一转,目光投向了华夏代表团的方向,准确地说,是落在了苏寒身上。
“在此,我特别要提到一位学员。”
上将的声音通过麦克风传遍全场,“来自华夏国防科技大学的苏寒学员。他在本次论坛的卓越表现,尤其是在指挥推演和多项军事技能展示中所展现出的超凡天赋和绝对实力,给我们所有人都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也让我们对华夏现代军事教育水平有了全新的认识。”
全场目光再次聚焦苏寒。
上将顿了顿,语气变得更加诚恳和正式:“为此,经我校董事会及军事教育委员会慎重讨论,我谨代表西点军校,正式向苏寒学员发出邀请——”
他此言一出,现场顿时响起一阵低低的骚动。很多人都猜到了什么。
“我们诚挚邀请苏寒学员,在完成其本国学业后,能够来到西点军校,担任为期一至两年的特聘战术教官及荣誉讲师!我们将提供与国际顶尖军事教育专家同等的、极其丰厚的薪酬待遇、研究资源以及生活保障,并为你办理一切必要手续。”
“我们相信,你的经验和智慧,必将为西点、为世界军事人才的培养,注入新的活力!”
哗!
尽管有所预料,但当西点校长亲口发出如此正式且待遇优厚的邀请时,现场还是响起了一片惊呼。
西点军校,世界顶尖军事学府,竟然向一名华夏学员,一名刚刚在交流中让他们颜面尽失的学员,发出了教官邀请!
这需要何等的胸襟和气度?
亦或是,他们对苏寒的看重,已经超越了暂时的得失荣辱?
无数道目光瞬间集中在苏寒身上,有惊讶,有羡慕,有复杂,也有期待。
拉尔森等人更是脸色变幻,心情复杂到了极点。
网络直播间也瞬间炸锅:
【卧槽!西点直接挖墙脚?!】
【这待遇,这地位,简直是顶级人才的配置啊!】
【苏寒会答应吗?毕竟那是西点啊!】
【肯定不能答应啊!咱们国家的宝贝,怎么能去教别人?】
【相信苏寒,他肯定心中有数!】
央妈镜头紧紧捕捉着苏寒的表情。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足以让任何年轻军人动心的橄榄枝,苏寒的脸上却没有任何波澜。
他站起身,先是对西点校长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表示感谢。
然后,他挺直脊梁,目光清澈而坚定,用流利的英语回答道:
“非常感谢校长先生以及西点军校的厚爱与邀请。这对我个人而言,是一份极高的荣誉。”
他话锋一转,语气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但是,我是一名华夏军人。我的根在华夏,我的魂在华夏军队。我的知识和本领,来源于祖国的培养,来源于部队的锤炼。我的责任,是运用所学,为我的国家服务,为保卫我的同胞贡献力量。”
“因此,我无法接受这份邀请。”
他顿了顿,环视全场,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
“华夏的军事智慧源远流长,我们乐于与世界各国进行友好交流,共同进步。但最核心的传承与奉献,必将留在生我养我的这片土地之上。”
“再次感谢您的盛情,抱歉。”
说完,他再次敬礼,然后坦然坐下。
没有豪言壮语,只有最朴素的忠诚与最坚定的抉择。
现场在短暂的寂静后,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这一次,掌声来自四面八方,包括许多中立国家的学员和教官,甚至一些联军国家的成员,也为之动容。
这种对祖国赤诚的忠诚,在任何国家、任何军队,都值得尊敬。
西点校长眼中闪过一丝遗憾,但更多的也是欣赏,他点了点头,没有再强求。
拉尔森等人看着苏寒,心情复杂难言。
他们败给的,不仅仅是一个强大的对手,更是一种他们无法理解、也无法拥有的精神力量。
交流论坛正式结束。
华夏代表团载誉而归。
当代表团乘坐的航班平稳降落在华夏首都国际机场时,眼前的一幕让所有人都感到震撼。
接机大厅人山人海,水泄不通!无数的军迷、市民、青年学生,手中高举着国旗、欢迎横幅和苏寒的照片,将机场变成了欢庆的海洋。
“欢迎英雄归来!”
“苏寒!苏寒!”
“华夏军人,威武之师!”
热烈的欢呼声、掌声如同潮水般涌来,几乎要掀翻机场的顶棚。
人们脸上洋溢着自豪和激动的笑容,眼神中充满了对英雄的崇拜与敬意。
央妈和其他媒体的长枪短炮早已严阵以待,记录下这激动人心的一刻。
秦风上校和苏寒等人刚一出现,现场的气氛瞬间达到了顶点!
人群疯狂地呼喊着苏寒的名字,声音震耳欲聋。
苏寒看着眼前这盛大的场面,心中也涌起一股暖流和感动。
他立正,向着热情的人群,庄严地敬了一个军礼!
这个动作,再次引燃了全场!
“敬礼!”
“太帅了!”
“这就是我们的兵王!”
在机场安保和部队人员的护卫下,代表团艰难地穿过人群,登上了前来迎接的大巴车。
即使车辆驶离,依旧有不少热情的民众驾车跟随,一路护送。
这股“苏寒旋风”并未停歇。
当代表团回到国防科技大学时,校园内同样是一片欢腾!
全校师生自发组织起来,在校门口列队欢迎,锣鼓喧天,彩旗招展!
“学长牛逼!”
“欢迎苏寒学长载誉归来!”
“为国争光,科大骄傲!”
学生们挥舞着彩带,高声呐喊,气氛热烈至极。
苏寒已然成为了所有科大学子心中的偶像和标杆。
校领导亲自迎接,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高度赞扬了代表团特别是苏寒在交流活动中展现出的过硬素质和为国争光的卓越表现。
表彰大会的余温尚未散去,鲜花和掌声仍萦绕耳边,苏寒就接到了陈教授的电话,让他前往其办公室一趟。
苏寒整理好军容,敲响了陈教授办公室的门。
“请进。”
苏寒推门而入,却见办公室内并非只有陈教授一人。
军区副司令赵建国中将正坐在沙发上,端着茶杯,笑眯眯地看着他,眼神中充满了欣赏与期待。
“首长!陈教授!”苏寒立刻立正,敬礼。尽管与赵建国私交甚笃,但在正式场合,军礼一丝不苟。
“行了,这里没外人,放松点。”赵建国笑着摆了摆手,指了指对面的沙发,“坐。”
陈教授也面带微笑,示意苏寒坐下,然后亲自给他倒了杯水。
“小子,这次干得漂亮!”赵建国开门见山,声音洪亮,“这次国际军校生交流,你给我们华夏、国科大争脸了!”
“首长过奖了,这是我职责所在。”苏寒平静回答,并未因赞誉而自满。
赵建国眼中赞赏更浓,他就喜欢苏寒这股胜不骄、沉稳如山的劲儿。他放下茶杯,神色稍稍严肃了一些:“叫你来,是有几件重要的事情。”
苏寒挺直腰背,凝神静听。
“第一件事,是关于你之前那个大胆的建议——组建一支完全模拟外军作战体系、装备、战术的专业化‘蓝军’部队。”
赵建国目光灼灼,“你的建议报告,我和陈教授联名提交后,经过了总部多次研讨和论证。现在,我可以正式告诉你,组织上已经原则上批准了这个方案!”
苏寒心头一震,眼中迸发出锐利的光芒。
组建一支强大的、足以磨砺全军各精锐的“磨刀石”部队,是他基于前世经验和对未来战争形态的判断,深思熟虑后提出的构想。
没想到这么快就被高层采纳并推动。
“这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意义重大,但也困难重重。”
陈教授接口道,“这支部队需要全新的编制、装备、训练大纲和思维模式。总部决定,等你从国防科大顺利毕业,这项任务就将正式启动,由你担任该部队的首任主官,负责全面的筹建和训练工作!”
重任在肩!
苏寒感到一股热血在胸中涌动,他站起身,铿锵有力地回答:“保证完成任务!绝不辜负组织信任!”
“坐下坐下,”赵建国压压手,脸上又露出了那种“老狐狸”般的笑容,“别急,还有第二件事,关于西点军校的那个邀请。”
苏寒微微一愣,他早已明确拒绝,难道还有变数?
“你当时拒绝得很干脆,展现了我华夏军人的气节和忠诚,很好。”
赵建国肯定道,“不过,在你回国后,西点军校方面通过外交和军事交流渠道,再次联系了我们国防科大和军区。”
“他们提出了一个新的方案:不以学员身份,而是以‘外聘战术顾问’的形式,邀请你前往西点进行为期三个月的短期交流和任职。”
“三个月?”苏寒眉头微蹙。
“没错。”赵建国身体前倾,语气变得意味深长,“苏寒,你知道我们未来的‘蓝军’要模拟谁,最重要的就是了解谁。”
“西点作为世界顶尖军事学府,汇聚了鹰酱及其盟友最前沿的军事思想、训练体系和未来军官。”
“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让你可以近距离、深层次地观察、学习乃至‘借鉴’他们的优点,同时,也能更清晰地洞察他们的弱点。”
陈教授也补充道:“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一场没有硝烟的‘侦察’。组织上经过慎重考虑,认为利大于弊。所以,原则上同意你接受这份邀请。”
“这既是交流,也是任务,是你为未来组建‘蓝军’所做的必要准备。”
苏寒瞬间明白了高层的深远用意。
这不是简单的留学或交流,而是一场带着特殊使命的“潜入”。
去敌人的“神庙”里,学习他们的仪式,看清他们的神像,最终是为了找到击败他们的方法。
“我明白了。”苏寒目光坚定,“我愿意接受这个任务。”
“好!”赵建国一拍大腿,“具体的手续和安排,军区会和国科大、外事部门协调办理。时间大概定在一个月后,你有足够的时间做准备。”
说完这两件大事,赵建国神情放松下来,靠在沙发上,笑着抛出了第三个消息:“还有个好消息要提前告诉你。关于‘感动华夏十大人物’评选……”
他故意顿了顿,看着苏寒。
苏寒心中了然,其实从全网投票的火热程度和他在军训和演习中、以及这次国际交流活动再次引发的巨大社会反响,这个结果已在预料之中。
“内部消息,你已经成功当选!”
赵建国语气中带着自豪,“具体名单,央妈这两天就会正式对外公布。半个月后,在京城举行颁奖典礼。这可是莫大的荣誉,代表着国家和人民对你卓越贡献和崇高精神的最高肯定!”
“谢谢首长和组织培养。”苏寒平静接受。
“颁奖典礼很重要,你要做好准备。”
赵建国叮嘱道,“等颁奖典礼结束后,你就着手准备前往西点的事宜。这三个月,对你,对未来那支特殊的部队,都至关重要。”
离开陈教授办公室,苏寒走在国防科大静谧的林荫道上,内心却波澜起伏。
荣誉、使命、新的挑战接踵而至。
感动华夏的颁奖,是对他过去一切的总结与褒奖。
正如赵建国所透露的那样,两天后,央视新闻正式公布了本年度的“感动华夏十大人物”名单。
“兵王苏寒”的名字,赫然在列!
官方给出的颁奖词铿锵有力,高度概括了他的事迹与精神:
【于军营,他是淬火成钢的兵王,九冠加身,实战扬威;于危难,他是挺身而出的英雄,逆行火海,守护安宁;于校园,他是严苛与温情并存的师者,淬炼筋骨,铸魂育人。他用热血书写忠诚,用担当诠释信仰,展现了新时代华夏军人最动人的风采!他就是——兵王苏寒!】
消息一出,举国欢腾!
各大媒体头版头条争相报道,社交平台再次被“苏寒”和“感动华夏”刷屏。
他的事迹被一遍遍传颂,他的形象成为了无数青少年心中的榜样。
【实至名归!苏寒不当选谁当选?】
【看得我热泪盈眶,这才是我们该追的星!】
【一人感动一国,这就是华夏军人的力量!】
【恭喜苏教官!你是我们粤州大学的骄傲!】
当新闻联播用庄重的声音念出苏寒的名字和那段铿锵有力的颁奖词时,进修学员中队的学习室里,正组织收看新闻的学员们先是一静。
随即爆发出难以抑制的惊呼和热烈的掌声!
“牛逼!苏寒真的当选了!”
“感动华夏十大人物!我的天,这可是国家级最高荣誉之一了!”
“实至名归!看看他做的那些事,哪一件不是掷地有声!”
“咱们中队的!这是咱们中队的荣耀!”
学习室里瞬间沸腾了,所有学员的目光都齐刷刷地投向坐在后排的苏寒,眼神里充满了敬佩、羡慕以及与有荣焉的自豪。
苏寒这个名字,从入学第一天起就不断创造着奇迹,如今更是将这份辉煌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峰。
而在这片沸腾之中,306宿舍的三位成员——李振、王涛、刘斌,他们的感受无疑最为复杂和深刻。
王涛第一个从座位上蹦起来,几乎是扑到苏寒身边,用力拍着他的肩膀,激动得语无伦次:
“我靠!苏寒!苏寒!感动华夏啊!你小子……你小子真是……让我们说什么好!以后出去别说我跟你一个宿舍,压力太大了!”
李振也走了过来,他比王涛沉稳些,但眼中的震撼和佩服同样浓烈。
他重重地握住苏寒的手,用力晃了晃:“苏寒,恭喜!这份荣誉,太重了!你值得!老子……我李振这辈子没服过几个人,你是这个!”
面对室友们由衷的祝贺和依旧难掩的震惊,苏寒依旧是那副平静的模样。
荣誉带来的喧嚣并未持续太久,无论是苏寒本人还是中队,都很快恢复了正常的学习训练节奏。
苏寒依旧是那个最早到教室、最晚离开图书馆的学员,仿佛“感动华夏”的光环并未给他带来任何改变。
一周后,正式的通知下达。
苏寒将前往京城,参加在央视一号演播大厅举行的“感动华夏十大人物”颁奖典礼。军区、学校和中队对此都极为重视,特意为他调整了课程和训练安排,并安排了行程。
出发这天清晨,天色微亮。
苏寒已经整理好行装,穿着一身笔挺的春秋常服,肩章上的少校军衔在晨光中熠熠生辉。
他并没有携带太多行李,只有一个简单的行军包。
李振、王涛、刘斌三人坚持要送他到宿舍楼下。
“苏寒,到了京城,好好享受属于你的高光时刻!”王涛咧着嘴笑道,“别忘了多拍几张照片回来!”
李振拍了拍苏寒的肩膀,语气郑重:“代表咱们全军官兵,拿出最好的精神面貌来!”
楼下,中队派来的车已经在等候。
苏寒与三位室友用力握了握手,转身,走向车辆。
车子缓缓启动,驶出国防科大庄严的大门,汇入清晨的车流,向着机场方向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