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比拼硬度

类别:都市言情 作者:核动力打窝仙人字数:2445更新时间:25/10/20 06:44:25
    地府系统的出现,将这场实测抬到了一个其他人无法参与的高度。

    人家地府系统答得是全国卷,其他项目组答的是北京卷。

    就这,人家还取得了满分的成绩。

    聂老有一种自己不配站在这里的感觉。

    “打仗和考试还不完全一样。”

    “考试考第二名,仍然有的说,甚至可以吹。”

    “但打仗打第二名,那就是生与死之间的差距。”

    “这次参与测试的所有项目和地府系统比,没有最后一名,只有第二名。”

    “是连人家车尾灯都看不到的那种。”

    话说完。

    所有人都低了头,无法直视自己的项目。

    人家地府系统要活力有活力。

    要机动有机动。

    要防护有防护。

    而且人家提出了新的陆战发展理念——高度信息化和模块化。

    人家的车组都是可编程的。

    按照意愿,你可以像今天一样。

    编一辆作战车,一辆支援车和一辆指挥车。

    形成最基本的三车组。

    但如果战场需要不同,也可以继续往里增加车辆。

    如果一个车组不够,那就两个。

    两个不够,那就三个。

    坦克车组都可以玩三三制。

    而且这三三制并不是像小队那样的战术配合和协同的作用。

    地府系统的三三制,是三个车组都可以并成同一个网络。

    车辆的视野、指挥都是由同一个系统来做出协调的。

    其实和一个车组没有什么区别。

    每一个坦克兵头戴的全景头盔,都是高度联网的。

    他们一转头,一目视,就能瞄准目标。

    瞪谁谁怀孕。

    而且视野也会第一时间上传到后方的指挥部。

    虽然这些概念都是第一次提出来,并且在战场上第一次应用。

    可其他参与测试的人员都明白。

    这套概念的成熟度已经很高了。

    否则不可能这么丝滑的取得优异的成绩。

    看着现场的气氛逐渐消沉,赵成桓有点看不下去了。

    他出言安慰道:“聂老,地府系统是很优秀,但也不是没有弱点,对吗?”

    “赵司令员要求很高啊,你觉得这套系统难道还有可以提升的地方吗?”

    聂老心中已经给地府系统打满分了。

    因此心中是有滤镜的。

    但赵成桓显然不一样,他转头看向魏修。

    “魏总,我承认你这个项目很优秀。”

    “但我有一个疑问。”

    “假如,你的拖后的两台车被集火,你怎么办?”

    作为一个久经沙场的战将。

    赵成桓考虑问题的角度比较刁钻,是大多数科研人员想不到的。

    是,地府系统这套三三制的配置很合理。

    一辆支援,一辆指挥,一辆前突机动。

    配合使用,可以延伸出很多套战术。

    但同样的。

    多车,就意味着多目标。

    尤其是拖后的那两台车。

    从外观上推测。

    支援车和指挥车体量都比前途的战斗部要大一些。

    赵成桓接着说道。

    “其实这个项目可以这么理解。”

    “魏总把一辆坦克车的功能分为了好几个部分。”

    “然后均摊在了三辆车上。”

    “后方的两辆车承载了大部分的远程武器和电控信息化系统。”

    “因此体量要比前突的战斗部大很多。”

    “大,意味着笨重,机动性差。”

    “我目测,后方两辆车的装甲也不是特别厚重。”

    一言至此。

    其他科研人员打开了新世界。

    还真是这么回事。

    大家光顾着看前面那辆突击车有多帅了。

    忘记了后方这两辆为前车提供保障的基石了。

    如果没有后方两辆车。

    前途的车辆没有大脑,也没有长手,就只剩下一对眼睛而已了。,

    赵成桓大手一指,眼角露出一丝寒意。

    “在你战斗部前突的时候。”

    “如果我派一支奇兵摸到你的指挥部附近,你怎么办?”

    “干掉你这辆车,你有再多的组网车辆也是白搭。”

    说完。

    赵成桓目光灼灼的看着魏修。

    这个问题从三三制车组亮相的时候,他就想到了。

    只不过没有第一时间提出来。

    因为他觉得以魏修的水平能看到这一点,并且一定有解决办法。

    但是在冗长的测试中,赵成桓并没有看到类似的解决方案。

    “魏总,按照你爱装的特性,你肯定是憋了大招在后边吧?”

    魏修闻言伸起双手,连连鼓掌。

    “不愧是赵司令员!”

    赵成桓看到这个反应,心说稳了。

    魏修心里有数。

    下一秒。

    魏修却嘿嘿一笑:“您的眼光真独到,这个是我们地府系统的命门,是死穴。”

    “……”

    “……”

    “……”

    三秒钟的停顿之后,魏修没有任何后话。

    赵成桓:???

    不是,完了?

    这就完了?

    你既然知道是命门,是死穴。

    那你倒是解决啊!

    “嗷!”

    赵成桓有些绷不住。

    “纯夸我眼光独到啊?”

    “你不和我抬一下杠?”

    魏修摇头道:“这杠不好抬,死穴死穴,必定是不好解决的呀。”

    “像这种构型的设计,后方车辆的安全确实是大问题。”

    “因为支援车和指挥车上有很多重型设备,机动性很差。”

    “这样,他们就上不了正面战场。”

    “我们设计的时候也想到了。”

    “所以将三辆车的通信范围适当的放大了。”

    “三车在二十公里内,都可以无缝通信,有机结合。”

    “二十公里的距离,我觉得足以应付一般的战场。”

    前车突击二十公里。

    后车差不多能够保证自身的安全。

    作为陆战指挥官的赵成桓知道,一般的陆战阵地批次配置差不多就是这样。

    但战场上没有绝对,总有意外。

    赵成桓并不买账:“所以你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了吗?”

    “没有。”

    魏修瘪着嘴。

    “如果说极端情况,后方指挥车受到伏击。”

    “那我们就只能比拼一下硬度了。”

    听到这话。

    众人纷纷拿起手中的望远镜,观察后方的那两辆车。

    “硬度?”

    赵成桓再次擦亮眼睛。

    “装甲的硬度吗?”

    “看你这车的样子,装甲也不是很厚啊?”

    魏修:“不,比拼的是八字的硬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