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 2登基前~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柏一意字数:2531更新时间:25/09/17 02:19:48
    景元帝一个眼神,他身边的大太监就极为尊重地双手捧过来一道圣旨。

    众人纷纷猜测却不敢确认。

    只见景元帝一锤定音,“没错,朕接下来就要宣布禅位诏书。”

    “太子,接旨。”

    慕容玄一掀下摆直接跪了下去,拱手道:“儿臣接旨。”

    杜幼菱身为太子妃,随即在慕容玄的左下首也跟着跪下。

    以至在场众人,也呼啦啦全部跪下。

    大太监独特的嗓音,前所未有的郑重,捧起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朕承天命,御极三十载,夙夜忧勤,惟恐德薄,难副祖宗之托、黎民之望。

    今幸天佑社稷,储君贤明,太子慕容玄,秉性仁孝,文武兼备,德才足以继承大统,威望足以服众。朕观其临朝理事,明断如流;察其统军治政,恩威并济。朕心甚慰,可托神器。

    朕年渐高,精力渐衰,宜释万机,颐养天年。今传位于太子慕容玄,即皇帝位,改元承熙。朕退居庆宁宫,称太上皇帝。

    尔文武百官,当同心辅弼新君,共襄盛治;天下臣民,宜各安本业,同享升平。

    布告中外,咸使闻知。

    钦此。”

    慕容玄行大礼:“儿臣领旨谢恩!”

    “吾皇万岁万万岁!”

    陛下禅位诏书一出,京城里直接炸开了锅。

    文武大臣府邸,茶楼酒肆、京郊田间地头,所有人都在议论这件事。

    “听说了吗?陛下颁布了禅位诏书给太子殿下!”

    “真的假的?现今就禅位了?”

    毕竟景元帝那一代的皇位争夺有多激烈,几十年过去了,大家还记忆犹新呢。

    那时候的京城可以说是腥风血雨,也不为过。

    如今虽说陛下与太子相得,可景元帝终究也才五十岁左右的年纪,身体康健。

    众人也万万没想到,他这么早就愿意禅位了。

    但其实景元帝早就厌腻了这宫里的生活,要不是当年事,他与梓潼的日子过的不知道有多自在。

    如今连孙儿都周岁了,他们夫妻俩终于可以放心地把这个位置留给玄儿,出去看看这大好山河,也过过二人世界了!

    对于慕容玄继位称帝,民间交首称赞。

    “太子殿下可最是贤明仁厚了,他和太子妃殿下,不但大冬天的,让咱们老百姓也能吃到蔬菜,还把珍贵舒适的暖炕带到了千家万户。”

    “那年俺远方亲戚老家遭了水灾,听说还是殿下亲自去督办的赈灾呢!”

    “可不嘛!太子妃娘娘也是顶好的人,前些日子弄出的新式纺车,俺和俺婆婆在家织布又快又好,一天挣得比俺家老爷们都多!如今俺家男人贤惠的哩,家务活都不让俺碰了,让俺一心织布就好~”

    “是啊,哪想咱们女子有一天,还能比自家男人能赚钱,这腰杆都直了不少,哈哈!”

    “这下好了,太子殿下成了皇帝,那太子妃肯定就是皇后啦!有这样的好皇帝,好皇后,咱老百姓以后的日子不知道有多好哩!”

    百姓们可是激动。

    文武大臣在各自府上,其实也十分激动,

    虽说景元帝也算是明君吧,但他也毕竟上了年纪。

    大臣们这个时候想的自然是江山顺利过渡。

    毕竟到了晚年,根据历史经验,大多数皇帝难免变得昏聩。历朝历代,明君和太子前期父慈子孝,后期水火不容的也多的是。

    那时候遭殃的可就是他们这些做臣子的!一个弄不好就是丢官没命啊。

    如今陛下禅位,那是做臣子的心里最盼望的一种理想情况,没想到这好事就让他们赶上了!可不是高兴。

    太子殿下文武双全,太子妃娘娘雍容聪慧,大家伙儿心里都跟明镜似的——

    “这往后的国朝啊,至少几十年都是太平盛世,稳稳当当的!”

    宫里头,如今也忙得脚不沾地、热火朝天。

    内务府的管事太监嗓子都喊哑了,指挥着宫人擦拭每一个角落,铺设大红地毯。

    礼部的官员们,忙着指挥各种细节,“蠢货,这件东西摆这儿!”

    “是是是,大人知道了,您消消火,别生气。”

    礼部的官员忙的晕头转向,小跑着各处查看官帽都要歪了,实在是陛下(如今已经自封太上皇)要求半个月就要准备妥当。

    这可是登基大典啊!还包括前面的禅让仪式以及登基典礼,必要办的规模宏大且盛大。

    半个月就要准备妥当,实在是时间紧迫。

    礼部的官员忙的有时候都顾不得吃饭。

    杜幼菱听说了,想了想,让人制成了一种新鲜吃食。

    御膳房,杜幼菱指挥,最厉害的御厨动手做。

    杜幼菱:“这手抓饼简单,只需要先烙好一张白面饼,然后在上面打入一颗鸡蛋煎熟,里面加肉,卤肉鸡肉你们随意发挥,再加入蔬菜,淋上调好的酱汁,卷好就直接可以拿在手里吃了,丝毫不耽误其他事儿。

    先做两百个,给礼部的官员,包括小吏们都送去,不够了再添。”

    至于宫女们和太监,杜幼菱早就把后宫这一摊子的人事,调配得宜,每个人都是轮班的,虽然忙碌,但丝毫不影响他们到时间换班吃饭休息。

    倒是礼部的官员平日里最是清闲,如今忙起来也是最忙。

    吴大厨得了这么一个新奇的吃食方子,还是太子妃娘娘,噢即将的未来皇后亲自传授的,以后可都是传家宝。

    就算是别人以后也学了,他家也是最正宗的!亲自受皇后娘娘点拨的!

    “是,娘娘您请放心,保准不出三刻,就让礼部的官员们全部吃上这手抓饼!”

    杜幼菱笑着点头,满意的离开了。

    礼部尚书紧张核对着登基大典的每一个流程,生怕出一丁点差错。

    即使腹中饿的打鼓,这个时候也没心思坐下来好好吃饭,只吩咐身边的随从小厮:“给我拿两块糕点来。”

    正好送饭的小太监提着食盒过来。“大人,这是太子妃娘娘特意吩咐御膳房里给大人们做的手抓饼,拿着就能吃。您看是要吃手抓饼还是吃糕点?”

    那吏部尚书一开始还以为是自己饿昏了,听岔了。

    结果和一旁的几位侍郎一对视,发现众人都没听错。

    一齐来了十几个送膳的小太监,打开食盒,里面都是一个个用油纸包好的手抓饼,一看就能拿起来直接吃,一旁还备好了热饮子。

    众人心里那叫一个感动,齐齐对着东宫的方向拱手道谢。

    “感谢太子妃娘娘惦念!”

    吃着手抓饼,喝着热饮子,还能不耽误自己到处盯着细节,看着流程图,礼部的几个大官员心里那叫一个感动。

    就连小吏们也笑出了一口口大白牙,往常有这种紧要,举国欢庆的大事,他们前期筹备期间一天能忙的脚后跟不挨地,哪顾得吃什么饭呀。

    如今不仅是大人们有着手抓饼,就连他们做小吏的也有!

    太子妃娘娘果然仁善,以后成了国母,不知道他们这些下人,跟着也能有多少好处啊。

    想想众人就干劲十足,赶快陛下登基,太子妃娘娘也就成了皇后娘娘!

    ……

    终于到了吉日这一天,天还没亮,整个皇宫就已灯火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