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回 全都埋了吧 杨妙珍谈心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只是笑而不语字数:3030更新时间:25/09/04 03:01:16
    宋宇笑着对彭义斌点了点头“:那就好,这件事交给彭兄弟算是找对人了。记住,囚犯中老弱病残一概不要。等监牢位置腾出来了,就把前院的人都扔进去。”

    彭义斌听到宋宇命令,并未急着行动,反倒是有些不开心的对宋宇说道“:太子兄弟,你让俺放囚犯俺没有意见,但你让俺把那些官老爷还有他们的家眷全都关进监牢,俺不乐意。”

    宋宇正要回彭义斌话,却见杨妙珍和谢道清俩人走了过来。

    谢道清当先一步开口道“;殿下,前院那么多贪官和家属,不知殿下您要怎么处置?”

    “:先关进监牢,余阶还有事在忙,咱这文官又太少,等他闲下来,交给他处置。”

    谢道清面露不悦“:殿下,关起来太便宜他们了,还等余阶?你打算审问他们?”

    “:啊,证据确凿的依大宋律法处理。”

    “:殿下,直接拉去闹市全部砍头吧。这些人清儿听余阶说了,最少的也是数万两起步,若是依照大宋律法,当年太祖皇帝一次就杀了二十多个贪污几千两的贪官。”

    “:我大宋对贪官下手这么狠的吗?”

    谢道清见宋宇对大宋律法一窍不通,白了宋宇一眼“:殿下,开国初年,制定律法时便开篇明义,凡马上就要灭亡的国家,必然其律法先乱。而这乱律法者,又以贪腐为最。不重罚难以平天下悠悠众口。后来靖康之耻后,高宗皇帝开始有意纵容官员贪腐,这才导致我大宋少有被杀的贪官,最严重,也就是抓进去住几年罢了。殿下,贪腐的惩罚如此轻,这些官员全都视大宋法律如无物,抱着赶紧贪,贪完就往周边大理呀,金国呀跑,就算真被抓进去,也不过住几年的事。尤其现在史弥远当权,我大宋更是十数年没有人因为贪腐被抓进去。殿下您要真想救大宋百姓于水火,把这些贪官当着满城老百姓的面杀了吧。”

    宋宇盯着一脸认真的谢道清,陷入了沉思:清儿这么恨贪官,是个性使然吗?

    要说谢道清在历史上,那真是笔墨颇多。虽然爷爷是宰相,但一出生母亲就病死了,只剩父亲一身是病。

    年幼的她不得不开始操持家务,独立生活。后来父亲病故,谢道清的人生直接跌入谷底。

    却在这时,杨太后感恩当年谢道清爷爷的恩情,又为了制衡史弥远集团,便让谢道清成为了皇后。

    理宗不喜欢谢道清,整日跟别的妃子快活,谢道清倒也乐得清静,依旧简朴的生活在深宫之中。

    直到蒙古人跨过长江,直逼临安,理宗想要迁都逃跑,谢道清第一次站了出来,怒斥提议迁都的群臣和理宗。理宗这才打消了逃跑的心思。这也是谢道清第一次在朝堂上显露锋芒。

    后来宋恭帝即位,年仅四岁。大宋已是日薄西山。谢道清再次被请出来垂帘听政。此时谢道清已是垂暮之年的老人。

    面对一个个投降的将军,以及卷款私逃的官员,甚至还有临阵逃跑的宰相。谢道清说出了历史上最著名的南宋谢幕语:我大宋三百年来,对士大夫不薄,现在老婆子和幼帝遭遇危难,你们这些士大夫除了丢弃官印,争相逃跑。就没有一点读书人的气节在。你看看你们这些饱读诗书的家伙,哪还有一点人样?之后谢道清面对亡国危机,对天下发布求贤令,名言,国家将亡,愿救国者,赐宰相高位。

    想到这,宋宇缓缓回过神,却听一旁的杨妙珍一脸义愤填膺地说道“:殿下,要是这些贪官碰上我爹,脑袋早搬家了。殿下若在犹豫,我看不起你。”

    宋宇一拍大腿“:好,这件事就交给妙珍你去办。不过砍头都是血,他们血脏,流出来脏了街道还得打扫。彭兄弟你三人率领一队忠义军,去襄阳城最热闹的十字路口,撬开石板路,挖个大坑,直接把他们活埋在里面,让全襄阳城的百姓,每日从他们脑袋上经过踩踏。待到埋了他们,再去释放囚犯。”

    “:喏。”

    彭义斌爽快的接了命令,随即呼喝一队忠义军带上工具,便奔着十字路口而去。

    谢道清这才消气了“:殿下如此处置,才能服天下人之心。”言罢,转身而去。

    “:王焕君听令。”

    “:小妹在。”

    “:府外有那些官员留下的马匹,小妹你任意挑选,先行一步去枣阳周边打探敌情。”

    “;定不辱使命。”

    王焕君利落的领了命令,奔着府外走去。

    将一切吩咐妥当,宋宇揉了揉紧皱的眉头“;也不知道现在什么时辰了?”

    张三丰在旁答道“:快晌午了。”

    宋宇见是张三丰,笑着说道“:多谢真人数次相帮,大恩大德,感激不尽。”

    张三丰捋着胡须笑道“:殿下是少见的仁德之主,贫道几世修来的福分,能和殿下相遇。至于帮忙,举手之劳罢了,殿下不必放在心上。倒是我那远在临安的徒儿华岳,以后就托付给殿下了,要说我那华岳徒儿,天资聪慧,却时常冲动误事,不懂得隐忍变通,以至有此劫难,今番大难不死,愿他宝剑锋从磨砺出,所学的本领,能帮助殿下,一路劈山开路,斩妖除魔,将我大宋,带入大唐那般,外无强敌,内无隐忧的盛世。让我大宋子民,能像那南飞的大雁,再次飞回北方故土。”

    张三丰一席话说完,宋宇百感交集“:我发誓,只要还有一口气在,必将谨遵道长之言。”

    张三丰微笑着拱了拱手“:那贫道便告退了。”言罢与杨妙珍一前一后向后院走去。

    目送张三丰和杨妙珍身影远去,宋宇自言自语“:想不到不光清儿嫉恶如仇,就连杨妙珍也是恨贪官入骨,话说这样性格得杨妙珍,一身武艺,回到李全身边,只会悲剧收场,有时候实在不懂,性格相差如此大得你为何屈身与李全那厮?”

    宋宇话音刚落,却听余阶声音传来“;殿下,这山东形式混乱,蒙金与我大宋,再加上他忠义军,势利犬牙交错。像杨姑娘这样,手下有兵却无钱粮的将军,怕是不在少数。想来杨姑娘最初是因钱粮屈居李全之下,现在,这杨姑娘怕是碍于面皮,正在犹豫之中。”

    宋宇听了余阶所言,继续说道“;你觉得杨姑娘,会不会为我效力?”

    余阶见宋宇直接问起此事,犹豫了片刻答道“:杨姑娘虽是女儿身,确是甚为义气,殿下若不用些手段,恐怕杨姑娘不会改变心意。”

    “;唉,现在本殿下就想拖,托一日算一日,反正不能让杨姑娘再回山东。不然本殿下定会悔恨终身。”宋宇摇头叹息道。

    余阶盯着一脸难色的宋宇,笑着劝道“;这拖,也是个好办法,待到拖得杨姑娘对李全之心淡化,殿下再趁机而动。指不定便能留下她。”

    宋宇转头看向了余阶,见他黑眼圈少退,开口问道“:不在多睡会?”

    “:小弟还有大批查抄的银钱没有清点入库。”

    “:要是把刘克庄他俩带在身边就好了,能帮兄弟你分担不少压力。”

    “:多谢殿下关心,小弟还顶得住。殿下若无事,小弟就去忙了。”

    言罢,余阶向着后院仓库走去。

    宋宇目送余阶走远,再次坐回了主位,谢道清从旁端着一碗鸡汤走了过来“:殿下,喝点鸡汤吧。”

    宋宇一脸感激的端过鸡汤,却听谢道清再次开口道“:殿下,清儿送你的那面龙旗可还在?”

    “:一直在身边带着呢,就在卧室包袱里。”

    “;殿下,这面旗,是时候派上用场了,清儿取来,寻两个人绑在旗杆之上,让它随殿下出征。”

    谢道清言罢,向着宋宇卧室走去。留下宋宇一人津津有味的喝着鸡汤。

    ,此时结伴往后院去的张三丰与杨妙珍,正在有一搭没一搭的聊天“:殿下处理政务,有条不紊,对待下属,亲如兄弟,姑娘就不动心?”

    “:不知真人说的是哪方面的动心?”杨妙珍恭敬的对张三丰说道。

    张三丰笑着摇了摇头“:杨姑娘,莫不是你对殿下还有那方面的想法?”

    听了张三丰之言,顿觉脸上发烫“:真人莫要乱说,让人听了去。”

    张三丰哈哈一笑“:看来姑娘对跟随殿下之事,心中已有计较。”

    杨妙珍听了张三丰话语,怕他乱想,叹了口气说道“:其实妙珍觉得殿下这人,很是奇怪,让人很是摸不透。”

    “:此话怎讲?”张三丰追问道。

    杨妙珍平静的回道“:殿下这人,很是矛盾。既温柔洒脱,不拘小节,却又处事严谨,办事认真。既不计仇怨,善解人心,却又粗枝大叶,古怪陆离。时不时的出个鬼点子,戏弄那些像是史嵩之似的烂人。”

    张三丰听这杨妙珍,一口气说了太子这么多特点,笑着问道“:姑娘,贫道虽则只与你们相处了一日,但却也看出些门道。太子对你,似是不如其他兄弟那般随意,反倒是以客礼视之。仿佛你们之间,总隔着一层窗户纸。”

    杨妙珍见张三丰说到此事,便停下了脚步,飘然坐到了走廊护栏上。把在长江上的那场大战,大略说给了张三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