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上兵伐谋,攻心为上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蓝色三角形字数:2262更新时间:25/09/16 15:44:52
    四人面面相觑。

    李傕皱着眉头疑惑道:

    “军师的信?”

    “送信的人在哪?”

    亲兵摇头道:“不知道,我在我脚边捡到的。”

    李傕打开书信查看。

    李傕的眉头渐渐舒展开。

    其他三人见李傕面露喜色,急忙问道:

    “军师说了什么?”

    李傕笑道:“军师给我们献计了。”

    郭汜忙问道:“军师出了什么计策?”

    李傕道:

    “军师说,长安兵力至少五万,加上临时征召的百姓最高可达六万兵力。”

    “正值寒冬腊月,大雪不期而至。”

    “加上长安高墙深池,金城汤池,就算我们的兵力达到十万也难以强攻长安。”

    “啊!?”

    三人发出惊呼声。

    李儒算无遗策,他们和董卓一样,一向对李儒的判断深信不疑。

    既然李儒说不能强攻长安,那十有八九是真的不能强攻长安。

    这让他们的信心备受打击。

    郭汜担忧道:“那我们还打不打?”

    李榷抬手道:“别急....”

    说着,他话锋一转,看着信封念道:

    “虽不能强攻长安,但长安并不是不可破。”

    “所谓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攻心为上。”

    “长安疲敝已久,许多男丁夏季忙于建皇宫,导致长安周边粮食严重减产。”

    “因此城中粮食不多,只需切断长安粮道,城中军士便会因为缺粮引起恐慌。”

    “断粮一个月,不攻自破。”

    “长安目前严重依赖关中平原漕运,南郊是粮道关键节点。”

    “长安的胜负主要在粮道的争夺上,建议重兵把守,随时应对吕布的进攻。”

    “吕布勇武过人,弓马无双,乃当今第一大将,但也不是没有弱点。”

    “其弱点便是体力有限,可遣张济之侄张绣点破吕布的武器,李傕用铁链困住吕布,阻止他使出第三击,便可让他束手就擒。”

    “因此,建议李傕,张绣攻南门,郭汜攻北门,张济攻东门,樊稠攻西门。”

    “关外诸侯无暇顾及关中,所以诸位可以从容从周边县城获取补给。”

    “太师生前常游玩之地——睸坞西南处,藏有千石粮食,千斤炭火,诸位可自取使用。”

    “但关外诸侯并非一定会完全无动于衷,仅靠断粮策略耗时依旧太长,夜长梦多,迟则生变。”

    “目前长安军队有一部分兵力是西凉军,诸位可每天劝降,散布谣言。”

    “就说西凉人在朝廷永无出头之日,迟早会被王允清算。”

    “只要他们肯配合造反,待我们入主长安后,统统论功行赏,西凉人不骗西凉人!”

    “如此一来,就算内部西凉军不配合造反,也会被王允猜忌,不会轻易出动。”

    “等城内开始因粮食短缺引起恐慌的时候,‘朝廷必败’的念头会在禁军和并州军中蔓延。”

    “但时候诸位可以用屠城相威胁,如果他们不投降,进城就屠城,以此加剧城内恐慌情绪。”

    “等城内军民恐慌情绪,内部猜疑达到一定程度时,就调度混乱,破绽百出。”

    “诸位一定要抓住机会,随时全军出击。”

    “若是成功攻占长安,要立即兵压冀州,防备袁绍来袭。”

    “袁绍很可能会趁着西凉军和朝廷两败俱伤,趁机西进,不可不防。”

    李傕念完。

    其他三位沉默了一会儿,细细消化刚才李儒的策略。

    樊稠拍了拍脑门道:“妙啊!我攻西门对吧?”

    李傕一脸黑线,心说你只记住了自己的任务是吧?

    张济思索道:“军师的策略我大致都明白,但袁绍真的有余力光顾长安吗?”

    “那关羽和郭嘉的闪电战防不胜防,他敢调兵长安,不怕老窝第二天就被端了?”

    郭汜甩了甩手掌:“哎,想那么多干嘛,能攻占长安不就完了?”

    “军师还躲在长安城里等着被我们救呢。”

    李傕点头道:“那便依计行事,事不宜迟,我们先发兵断粮道,围住长安,然后一边围城一边号召西凉旧部增兵支援。”

    三人异口同声道:“好!”

    ......

    王允此时正抚摸着皇帝专用玉玺。

    心里暗自叹息,要是传国玉玺还在就好了。

    想到这里,他咬牙切齿,恨不得把董卓的尸体找出来打一遍。

    可惜董卓的尸体都被烧成灰了,死无葬身之地。

    他在圣旨上盖上仿制的玉玺。

    然后交给宦官:“将这些圣旨传给各地诸侯,让他们来支援长安,凡是来长安的诸侯,皆论功行赏。”

    宦官低声道:“是。”

    王允站起身来,缓缓走出门外,吸了一口新鲜的寒气,刺鼻却令人舒畅。

    他望着天上飘飘落下的小雪,伸手捧住了雪花,目不转睛地盯着雪花在手心溶解。

    笑容顿时爬上了王允的脸庞。

    下雪,加上长安的金城汤池,加上关外诸侯支援....

    王允想不到会怎么输!

    董卓复活都得死在长安!

    随即他激动不已,抬起双手仰天大笑道:

    “哈哈哈哈!”

    “真是天助我也!”

    王允此时信心爆棚。

    诛杀董卓虽然他是主谋,但功劳平分给了吕布和朝中大臣们,甚至还有一部分是刘备的。

    因此威望大一些的荀爽能稍微压住他,四世三公的杨彪也敢公开反对他。

    对此,王允心中一直很不舒服。

    而这次李郭叛乱,对他来说简直就是瞌睡送来了枕头。

    只要借此机会彻底消灭西凉军,携着军功回朝堂,他的威望则会更上一个台阶。

    到那时候,就不会有人再随意挑战他的威严了。

    而且这一天不会很久,这么大的优势下,他自信春天来临之前一定能彻底消灭西凉军。

    正当王允沉浸在即将出将入相,完成文人的终极梦想的美梦时。

    这时,忽然有一宦官慌张地跑过来,还不小心地在台阶上摔了一跤。

    “王司徒!不好了!”

    王允的美梦被人打扰,心情很不爽,没好气道:

    “什么事如此慌张!”

    宦官气喘吁吁,咽了咽口水道:

    “荀司空....荀司空想见你最后一面....”

    荀爽要死了?

    王允的心顿时提了起来,深吸一口气,然后连忙道:

    “快!备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