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一章 “昆仑”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云之荣光字数:2698更新时间:25/09/20 11:30:54
    桂林行营,白长官看完张轸与杜聿明联名发过来的电报,激动的说:“好啊!太好了,第5师团终于完蛋了!马上把这封电报转发给最高统帅,向最高统帅报告,昆仑关战役结束了。”

    “是!”接到命令,一名参谋立即拿着这份电报向电讯室走去,向重庆发报。

    随后,白长官面无表情地坐在会议桌的主位上,他的目光缓缓扫过坐在两边的军官们,每个人的脸上都透露出不同程度的焦虑和不安。

    “各位,事到如今,你们还有什么想法!”白长官的声音平静而低沉,但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

    夏威坐在白长官的左侧,他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然后阴阳怪气地回答道:“白长官,虽然等 5 师团已经被消灭了,但现在第 18 师团还有近卫混成旅团正在赶来的路上。您看,要不要让第五军和 103 军继续设伏,把第 18 师团和近卫混成旅团也给消灭了呢?”

    他的话音刚落,其他军官们也纷纷附和起来。

    “是啊是啊!”

    “一战消灭日军两个师团,这并不是没有过案例!”

    “当初 101 军能够在鲁西南和皖北两地奔袭作战,消灭日军第 14 师团、第 16 师团还有一个第 13 混成旅团,这次 103 军和第 5 军的将士们肯定也能够不负众望,继续创造辉煌!”

    会议室里的气氛顿时热烈起来,军官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似乎都对这个提议充满了信心,实则是各怀鬼胎而已。

    “住口!”白长官猛拍桌子,看着眼前这些人,怒斥道:“你们真有脸说啊!人家大老远跑过来帮助我们,你们还能说出这种话,你们还有作为军人的荣誉感吗?”

    “白长官,你训斥的对。”见白长官生气了,夏威连忙服软,说:“那我们接下来怎么行动呢?”

    “既然第五军和103军已经消灭了第5师团,那么第18师团和近卫混成旅团,就交由我们来对付吧!”说着白长官看向夏威,命令道:“夏司令,马上命令前线的所有部队,集中兵力向第18师团和近卫混成旅团发起反击。”

    “是。”

    尽管白长官下达的命令异常严厉,但令人遗憾的是,当前位于广西境内的桂军部队并非桂军中的精锐之师。不仅如此,各个军官们也都消极怠工,对待命令的执行速度异常迟缓。

    然而,在伏击第18师团的部队中,有一支从中央军调配而来的预备第2师,其师长由陈明仁担任。这支队伍在反击战中表现异常勇猛,成为了战场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相比之下,其他部队则显得拖拖拉拉,对于战斗总是避而远之。原本日军有一个大队被桂军成功包围,但最终却因为某些人贪图保存自身实力,而将其轻易放走。

    远在广州的日军第21军司令官安藤利吉中将,在得知日军第5师团已经全军覆没的消息后,无奈之下,只得下令让第18师团和近卫混成旅团先行退守南宁。在那里,他们将重新积蓄力量,以应对下一轮的进攻。

    白长官的电报如闪电般迅速抵达了最高统帅的住所。当最高统帅得知这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后,他毫不犹豫地亲自乘坐飞机,从重庆直飞桂林,只为亲自为所有立下赫赫战功的将领们授予勋章,以表彰他们的英勇表现。

    庆功会上,第五军和103军师级以上军官整齐划一的排列在领奖台上。

    最高统帅走到张轸身前,欣慰的看着他,最对张轸说:“张军长不愧是我保定军校的学弟,,果然没有给我们保定军校的校友丢脸,这次消灭第5师团,张军长是首功。”拿起一枚青天白日勋章挂在张轸的胸口上。

    张轸立刻向最高统帅敬礼,“多谢统帅,卑职一定不负统帅所托,继续英勇奋战,努力杀敌报国!”

    紧接着,最高统帅缓缓地移步到杜聿明身旁,他的脸上洋溢着和蔼可亲的笑容,目光温和地落在杜聿明身上。只见他轻声说道:“光亭啊!你和国安,都是从黄埔军校走出来的杰出人才啊!每次看到你们在战场上英勇无畏、屡建奇功,我都感到无比的欣慰和自豪!”

    话音未落,最高统帅便优雅地从盘子上拿起一枚青天白日勋章,小心翼翼地将其挂在杜聿明的胸口。这枚勋章在灯光的照耀下闪耀着耀眼的光芒,仿佛是对杜聿明卓越战功的最好见证。

    杜聿明见状,连忙挺直身躯,以标准的军礼向最高统帅致敬。他的声音洪亮而坚定:“多谢校长的夸奖!学生能够取得今天这样的成绩,完全是仰仗校长的悉心栽培和教导。”

    紧接着,最高统帅又依次走到郑洞国、谷良民、马秀波、邱清泉、余韶、戴安澜这六位师长面前,为他们颁发荣誉勋章。每一位师长在接受勋章时,都显得格外庄重和激动,他们深知这不仅是对个人的认可,更是对整个军队的肯定。

    随着第5师团的覆灭,尽管第18师团和近卫混成旅团仍驻扎在南宁或其附近地区,但仅凭这区区三万多头小鬼子,日本第21军在短期内已无力再发起新的进攻。至此,桂南地区的战事暂时画上了一个句号。

    张轸率领103军于1940年1月16号回到家颚南。与103军一起回到颚南的,还有陈明仁率领的预2师。

    李振华,张国华等人在司令部等候着103军的将士们回来。

    张轸、李良荣、郑洞国、谷良民、马秀波以及陈明仁这六个人,迈着整齐而有力的步伐,走到了司令部门口。他们站成一排,身姿挺拔,神情严肃,异口同声地喊道:“报告!”

    声音洪亮而清晰,仿佛要穿透那扇厚重的门扉,传递到屋内的每一个角落。

    听到这声报告,坐在座位上的李振华猛地站了起来,他的声音如同洪钟一般,大声回应道:“进来!”

    随着这声命令,张轸等人鱼贯而入。他们的动作迅速而利落,没有丝毫的拖沓。

    进入房间后,张轸等人同时向李振华敬礼,动作标准而规范,展现出了他们良好的军事素养。

    张轸向前一步,声音洪亮地说道:“报告总座,103 军顺利完成任务,现在请求归队!”

    李振华面带微笑,满意地点了点头,他也回敬了一个军礼,然后说道:“好,你们没有让我失望,欢迎你们归队!”

    他的话语中透露出对张轸等人的赞赏和认可,让人感受到了他的高兴和欣慰。

    紧接着,李振华转过身,对着站在一旁的张国华说道:“参谋长,把我们准备好的东西拿出来吧!”

    张国华接到命令后,迅速行动起来。他快步走到房间的角落里,那里摆放着一个箱子。他弯下腰,小心翼翼地将箱子提起来,然后走到房间中央。

    就在张国华打开箱子的瞬间,赵锡良也快步走上前去,与张国华一同将箱子里的东西展开。

    这是一幅精心制作的军旗,由李振华事先安排人制作而成。它的样式与第 101 军的“破虏”军军旗完全相同,然而,这面军旗上所书写的字却有所不同——“昆仑”二字赫然醒目。

    张轸和其他众人的目光都紧紧地落在这面军旗上,他们的眼神充满了期待和敬畏。张国华见状,微笑着解释道:“这是总座亲自申请,并且得到了最高统帅的批准,特授予 103 军的荣誉称号——‘昆仑’军。”

    “昆仑”二字,在华夏历史上具有极其崇高的地位。无论是巍峨的昆仑山,还是著名的昆仑关,都承载着不可撼动的伟大精神。这个称号不仅是对 103 军的一种褒奖,更是对他们英勇无畏、坚韧不拔精神的高度认可。

    张轸激动地走上前去,小心翼翼地接过军旗。他轻柔地抚摸着军旗上的“昆仑”二字,仿佛能感受到这两个字所蕴含的力量和荣耀。然后,他郑重地将军旗转交给李良荣,眼中流露出对这面军旗的深深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