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13 章 还是立肃王好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卿岁岁字数:1620更新时间:25/09/19 09:54:20
    “哦?”李瑜表明立场:“依洪御史你的意思来看,莫非太子殿下若真有不便,便不堪为储君了?”

    “储君之德在于贤能,在于仁孝,岂独在于行走?”

    洪御史差点将自己气撅过去:“身有残疾者如何君临天下、威服四方?此非下官之见,乃历代之规。”

    朝堂之上,顿时又争论起来。

    支持太子必须现身证明的一方,与认为此举不妥的一方争执不下,但明显前者声势更壮。

    赵翊知道他们逼的不是太子现身,是逼他这个皇帝表态。

    逼他废储!

    就在大家的争吵得越来越大声时,赵翊缓缓站起身。

    他一动整个大殿瞬间安静下来,所有目光都集中到皇帝身上。

    赵翊声音带着疲惫与无奈:“尔等无非就是想知道,太子的腿是否还能好,他是否还能如常行走,是否还适合这储君之位罢了。”

    “朕告诉你们也就是了,你们没有必要在这殿前要死要活地逼宫,闹半天也没一个真去撞柱子的,倒是吵得朕耳朵生疼。”

    众人屏息。

    他们确实就是这么个意思,陛下说的虽然不雅但是实在。

    “朕,可以明白地告诉你们。”赵翊一字一句地道:“太子的腿,太医已尽力,然恐难恢复如初。”

    尽管早有预料,但这话由皇帝亲口证实依旧在朝堂上引起了巨大的震动,惊呼声、抽泣声此起彼伏。

    “陛下,既如……”立刻有大臣急切地想说话。

    那是个年轻的翰林,去年的榜眼。

    赵翊一挥手打断了他,声音陡然提高表明自己的立场。

    “但是太子之贤,天下共鉴,其仁孝其才智朕深知之,尔等难道不知?”

    众臣不语,再贤再孝那也是瘸子啊。

    赵翊痛声道:“只因一场意外,便要否定他的一切,废黜国之储君,尔等可曾心安?”

    大臣们可不管什么心安不心安,说白了太子换谁干都是干。

    贤也好,不贤也好,那也是在身体健全的前提下考虑的事情,身子不健全贤如孔圣人那也不行啊。

    “朕有一想法。”

    赵翊见众人不说话,便说出了自己心里的打算。

    “朕想着让太子仍居东宫,总理政务一如往常。”

    “然为安社稷定人心,朕决定即日起改立太子为摄政王,辅佐国政,同时立皇长孙赵钧为皇太孙,正位东宫为国之储贰。”

    “自此摄政王与皇太孙共主东宫,待朕百年之后即由皇太孙继承大统,摄政王从旁辅政。”

    此言一出,满朝皆惊。

    这好像很合理,又好像特别不合理。

    天底下哪里有儿子是皇帝,当爹的只是个王爷的?

    可是皇孙亦是正统,立皇孙好像也挺合适的。

    殿内顿时像炸开了锅一样,有同意的也有喊怎么使的?

    “这……这如何使得?自古岂有废立储君如此儿戏……”

    “陛下圣明,此乃两全之策,既全了父子之情又固了国本。”

    “皇太孙年幼,如何能当大任?日后岂非主少国疑?”

    “有摄政王辅佐,有何不可?我看此计大妙!”

    “不行不行,哪里儿子当家,父亲为辅岂不是乱了规矩尊卑,我看还是应当立成年的皇子。”

    按规矩父亲还得给儿子行礼,这不是乱了套了吗?

    群臣反应激烈迅速分成了几派,一部分认为此法务实表示支持。

    一部分认为这违背祖制,混乱统绪坚决反对。

    还有一部分则在观望,计算着其中的利弊得失。

    “启禀陛下,臣以为肃王殿下英勇之姿神肖陛下,围场之上众臣皆见,肃王殿下不顾自身安危舍身救兄。”

    洪御史思考半天,最终还是大声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老臣以为这肃王殿下,比年幼的皇长孙更适合入住东宫。”

    见皇帝满脸不悦,他诚恳道:“万物都讲究长幼有序,尊卑分明,哪里有儿子为皇父亲为王的呀陛下。”

    立孙子?

    等过几年陛下双腿一蹬,是准备让当年的事儿再来一遍?

    河北死了那么多人,这教训难道还不够深刻吗?

    肃王殿下有军功有贤能,直接立他当太子有什么不好的?

    这皇家也是,怎么就和立儿子还是立孙子这事儿杠上了呢?

    “洪御史此言差矣。”李瑜听到这里,实在没忍住插嘴道:“肃王殿下连政务都没有处理过,你怎么知道人家贤能?”

    贤不贤能他李瑜不知道。

    他只知道肃王这个冲动的脾气,真当了皇帝掌了天下权力,到时候做出什么事都不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