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萧式夺命十三剑(一)

类别:武侠仙侠 作者:风流萧书生字数:5156更新时间:25/09/19 07:46:42
    残阳如血,洒在苍莽的断云峰上。萧琰拄着断裂的铁剑,踉跄地走在布满碎石的山路上,胸口的伤口还在渗着血 —— 三个时辰前,他刚从黑风寨盗匪的追杀中侥幸逃脱,若不是师父临终前塞给他的那枚保命玉佩挡了致命一击,此刻他早已沦为山涧中的孤魂。

    “咳…… 咳咳……” 剧烈的咳嗽让他弯下腰,指缝间溢出的血迹滴落在脚下一块刻着模糊纹路的青石板上。就在这时,石板突然发出轻微的 “咔嗒” 声,竟缓缓向一侧移开,露出一个仅容一人通过的暗洞。一股带着铁锈与陈旧纸张气息的冷风从洞中涌出,萧琰眼中闪过一丝警惕,却又被强烈的求生欲驱使着 —— 黑风寨的人随时可能追来,这暗洞或许是唯一的生路。

    他点燃随身携带的火折子,弯腰钻进暗洞。通道狭窄而潮湿,走了约莫半柱香的时间,眼前豁然开朗,竟是一座宽敞的石室。石室中央矗立着一座半人高的石台,台上摆放着一个布满铜绿的剑匣,匣身雕刻着繁复的云纹,在火光的映照下,云纹间似乎有流光闪动。

    萧琰屏住呼吸,缓步走近石台。当他的手指触碰到剑匣时,匣身突然发出一阵低沉的嗡鸣,仿佛有生命一般。他深吸一口气,小心翼翼地打开剑匣 —— 里面没有剑,只有一本泛黄的绢册,封面上用古篆写着四个遒劲有力的大字:夺命十三剑。

    “夺命十三剑…… 难道是传说中那位剑仙萧长风的绝学?” 萧琰心中掀起惊涛骇浪。他曾听师父说过,百年前,剑仙萧长风凭一套夺命十三剑纵横江湖,杀贪官、诛恶寇,却在巅峰时期突然销声匿迹,有人说他羽化登仙,也有人说他被仇家暗算,尸骨无存。没想到,这失传百年的绝世剑法,竟藏在这断云峰的石室之中。

    他颤抖着翻开绢册,第一页上写着:“夺命十三剑,剑剑索命,非大恨大仇者不可练,非有必死之心者不可成。” 萧琰的目光变得坚定 —— 他的师父被黑风寨的人残忍杀害,他的同门师兄妹无一幸免,这血海深仇,若不能报,他苟活于世还有何意义?

    “师父,师兄妹,你们放心,我萧琰定要练成此剑,将黑风寨的恶贼全部斩于剑下,为你们报仇雪恨!” 他对着绢册郑重地磕了三个响头,额头渗出血迹也浑然不觉。从这一刻起,他的人生只剩下一个目标 —— 苦练夺命十三剑。

    石室中没有日夜之分,萧琰便以火折子燃烧的次数来计算时间。他将绢册小心翼翼地铺在石台上,逐字逐句地研读第一式 “断水” 的口诀:“剑起如惊鸿,落如断水流,气沉丹田,力贯剑身,一招破敌,不留余地。”

    口诀看似简单,可真正练起来却难如登天。萧琰从剑匣旁找到一把锈迹斑斑的铁剑 —— 这应该是萧长风当年用过的佩剑,剑身虽已生锈,但依旧锋利无比。他按照口诀的指引,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手握剑,试图将内力灌注到剑身之中。可刚一运气,胸口的伤口就传来一阵撕裂般的疼痛,内力在经脉中紊乱地冲撞,让他忍不住闷哼一声,手中的铁剑也 “哐当” 一声掉在地上。

    “难道我连第一式都练不成吗?” 萧琰看着地上的铁剑,眼中闪过一丝沮丧,但很快又被复仇的决心取代。他捡起铁剑,靠在石壁上,一边调息疗伤,一边回忆师父生前教给他的内力运行法门。师父曾说过,内力运行就像水流,遇阻则绕,遇隙则通,切不可强行冲撞,否则只会伤及自身。

    休息了约莫一个时辰,萧琰感觉体内的内力逐渐平稳,便再次握剑起身。这一次,他没有急于将内力全部灌注到剑身,而是先深呼吸,让气息慢慢沉入丹田,再引导着内力一点点顺着手臂流向剑柄,再从剑柄传到剑身。当内力抵达剑尖的那一刻,他猛地将剑向前刺出 ——“唰” 的一声,剑尖划破空气,竟真的带出了一丝如水波般的剑气,将石台上的一张枯叶切成了两半。

    “成了!我终于迈出第一步了!” 萧琰激动得浑身发抖,这小小的进步,让他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从那以后,他便在石室中开始了不分昼夜的苦练。

    白天,他反复练习 “断水” 式的起手、出剑、收剑,每一个动作都力求精准。手臂酸了,就用布条绑住手臂继续练;手掌磨出了血泡,就用草药敷一下,等血泡破了结成茧,再接着练。晚上,他就坐在石台前,背诵口诀,感悟剑意,常常一坐就是一整夜。

    有一次,他在练习出剑时,因为太过疲惫,手腕一软,铁剑险些脱手,剑尖擦着他的脸颊划过,在石壁上留下一道深深的剑痕。他吓出一身冷汗,却没有停下休息,反而更加专注 —— 夺命十三剑本就是险中求胜的剑法,若是连这点风险都承受不了,又何谈报仇雪恨?

    就这样,日复一日,月复一月。萧琰不知道自己在石室中待了多久,只知道火折子用了一捆又一捆,身上的伤口好了又裂,裂了又好,手掌上的茧子也越来越厚。他的 “断水” 式越来越熟练,出剑的速度越来越快,剑气也越来越强。到后来,他一剑刺出,不仅能将石台上的枯叶切成碎片,还能在石壁上留下清晰的剑痕。

    这天,当萧琰再次练习 “断水” 式时,铁剑刺出的瞬间,竟发出一阵清脆的剑鸣,剑气如流水般涌向对面的石壁,“轰隆” 一声,石壁上竟被划出一道半尺深的沟壑。他愣住了,随即反应过来 —— 他终于将 “断水” 式练至大成!

    “师父,我做到了!我练成第一式了!” 萧琰对着空无一人的石室大喊,声音中充满了喜悦与激动。但他并没有因此骄傲自满,因为他知道,“断水” 式只是夺命十三剑的开端,后面还有十二式,每一式都比前一式更加凶险,更加难以练成。

    他收起激动的心情,翻开绢册的第二页,上面写着第二式 “惊风” 的口诀:“剑走如风,变幻莫测,声东击西,出其不意,破敌于瞬息之间。” 萧琰的目光变得更加坚定,他握紧手中的铁剑,再次开始了新的苦修。

    春去秋来,寒来暑往。萧琰在石室中已经苦修了三年。这三年里,他凭借着惊人的毅力和天赋,先后练成了 “断水”“惊风”“落雷”“破山”“斩浪” 五式夺命十三剑。他的剑法日益精湛,内力也在日复一日的修炼中变得愈发深厚,曾经那个瘦弱的少年,如今已长成身形挺拔、眼神锐利的青年,周身散发着一股凌厉的剑气。

    然而,就在他准备修炼第六式 “锁魂” 时,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锁魂” 式讲究的是 “以剑锁魂,以气制敌”,需要将内力与剑意完美融合,通过剑招直接攻击敌人的心神,使其陷入恐惧与混乱之中。可萧琰无论怎么努力,都无法做到 “以剑锁魂”,每次出剑,要么内力不足,无法形成有效的心神攻击,要么剑意过盛,导致内力紊乱,反噬自身。

    更让他苦恼的是,随着剑法的精进,他心中的戾气也越来越重。每当他练剑时,脑海中总会浮现出师父和师兄妹惨死的画面,黑风寨盗匪的狞笑、鲜血染红的土地、同门临死前的哀嚎…… 这些画面像一根根毒刺,扎在他的心头,让他变得越来越暴躁、越来越偏执。有时练剑不顺,他会忍不住对着石壁疯狂劈砍,直到手臂酸痛得抬不起来,才会瘫坐在地上,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

    这天,萧琰又一次在修炼 “锁魂” 式时失败了。他愤怒地将铁剑掷在地上,剑身在石台上发出刺耳的碰撞声。“为什么?为什么我就是练不成?难道我真的这么没用吗?” 他双手抓着头发,痛苦地嘶吼着,眼中布满了血丝。

    就在这时,石室的角落里突然传来一阵轻微的响动。萧琰猛地抬起头,警惕地看向角落 —— 那里有一只受伤的小松鼠,正缩在石缝中,用惊恐的眼神看着他。小松鼠的腿上有一道伤口,鲜血染红了它棕色的皮毛,看起来十分可怜。

    萧琰的心中一动,他想起了小时候,师父曾教过他,习武之人不仅要有惩恶扬善的决心,更要有悲天悯人的胸怀。可如今的他,满脑子都是复仇,心中只剩下戾气,早已忘记了师父的教诲。他缓缓站起身,走到角落,小心翼翼地将小松鼠捧在手中。小松鼠似乎感受到了他的善意,没有挣扎,只是用小脑袋轻轻蹭了蹭他的手心。

    萧琰从怀中掏出随身携带的草药,仔细地为小松鼠包扎伤口。在这个过程中,他躁动的心渐渐平静下来。他看着手中的小松鼠,突然意识到,自己这些年来,一直被仇恨蒙蔽了双眼,被戾气污染了剑心。夺命十三剑虽是绝世凶剑,但剑本身并无善恶之分,善恶只在执剑之人。如果他一味地被仇恨驱使,就算练成了夺命十三剑,也只会变成一个嗜杀成性的恶魔,而不是一个为正义而战的剑客。

    “师父,我错了。” 萧琰轻声说道,眼中的戾气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清明。他终于明白,“锁魂” 式之所以练不成,不是因为他的内力不够,也不是因为他的剑意不足,而是因为他的剑心蒙尘,无法做到心剑合一。

    想通了这一点,萧琰重新捡起地上的铁剑,回到石台前。这一次,他没有急于出剑,而是先闭上眼睛,深呼吸,将脑海中那些负面的画面一一驱散,只留下一片空明。他回忆起师父的教诲,回忆起师兄妹们的笑容,回忆起自己最初习武的初心 —— 不是为了复仇,而是为了保护身边的人,为了守护世间的正义。

    当他再次睁开眼睛时,眼中已没有了往日的暴躁与偏执,只剩下平静与坚定。他双手握剑,按照 “锁魂” 式的口诀,缓缓将内力与剑意融合。这一次,内力在他的经脉中平稳地运行,剑意也变得柔和而坚定,不再像以前那样狂暴。他猛地将剑向前刺出,剑尖没有发出刺耳的剑鸣,反而带着一股柔和却极具穿透力的剑气,直直射向对面的石壁。

    “嗡 ——” 剑气击中石壁的瞬间,石壁没有像往常一样被划出沟壑,而是出现了一圈圈淡淡的波纹,仿佛水面被石子击中一般。萧琰知道,这是 “锁魂” 式练成的征兆 —— 他终于做到了 “以剑锁魂,以气制敌”。

    他看着手中的铁剑,露出了三年来第一个真正轻松的笑容。他知道,自己不仅突破了修炼的困境,更突破了内心的枷锁。从这一刻起,他不再是一个被仇恨驱使的复仇者,而是一个真正的剑客,一个能够掌控自己剑心的剑客。

    又过了两年,萧琰终于将夺命十三剑的前十一式全部练成。此时的他,内力浑厚,剑法精湛,周身的剑气收放自如,再也没有了往日的凌厉与暴躁,反而多了一份沉稳与内敛。他知道,是时候离开石室,去验证自己的剑法,去完成自己的使命了。

    离开石室的那天,天刚蒙蒙亮。萧琰背着铁剑,站在断云峰的山顶,看着东方渐渐升起的朝阳,心中感慨万千。五年了,整整五年,他在石室中度过了一千八百多个日夜,如今终于可以重见天日,去面对那些等待他复仇的敌人。

    他沿着山路缓缓走下断云峰,一路上,他看到了许多被黑风寨盗匪迫害的百姓 —— 有的人家破人亡,流落街头;有的人为了躲避盗匪,躲在深山老林里,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这些景象让萧琰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决心,他握紧了手中的铁剑,加快了脚步。

    萧琰一路打听,得知黑风寨的势力比五年前更加庞大,他们不仅在断云峰一带烧杀抢掠,还勾结官府,欺压百姓,成为了当地的一大祸害。黑风寨的寨主周熊,武功高强,心狠手辣,据说他练了一种邪功,双手能生裂虎豹,江湖上很少有人能敌。

    这天,萧琰来到了离黑风寨最近的清风镇。刚进镇口,就看到一群穿着黑衣的盗匪正在抢夺一个老汉的粮食。老汉死死地抱着粮袋,苦苦哀求着:“各位大爷,这是我家唯一的粮食,要是被你们抢走了,我和我那生病的老伴就活不下去了,求求你们,放过我们吧!”

    “老东西,少废话!” 一个满脸横肉的盗匪一脚踹在老汉的胸口,老汉惨叫一声,倒在地上,粮袋也掉在了地上。盗匪们哈哈大笑,正准备把粮食搬走,突然一道凌厉的剑气袭来,“唰” 的一声,盗匪手中的麻袋被切成了两半,粮食撒了一地。

    “是谁?敢管我们黑风寨的闲事!” 盗匪们愤怒地转过身,看到一个身穿青衫、背着铁剑的青年正站在不远处,眼神冰冷地看着他们。这个青年,正是萧琰。

    “小子,我看你是活腻了!” 一个盗匪举着大刀,朝着萧琰砍来。萧琰不闪不避,抽出背上的铁剑,轻轻一挥,“断水” 式出手,剑尖精准地刺中了盗匪的手腕。盗匪惨叫一声,大刀掉在地上,手腕上鲜血直流。

    其他盗匪见状,纷纷挥舞着武器围攻上来。萧琰眼中寒光一闪,“惊风” 式展开,剑走如风,变幻莫测。他的身影在盗匪之间穿梭,手中的铁剑如同一道流光,每一次出剑,都能准确地击中盗匪的要害。盗匪们根本看不清他的动作,只能在惊恐中不断倒下。

    短短片刻,十几个盗匪就全部倒在了地上,有的重伤昏迷,有的当场死亡。萧琰收剑入鞘,走到老汉身边,将他扶起来,轻声说道:“老人家,你没事吧?”

    老汉看着地上的盗匪,又看了看萧琰,激动得热泪盈眶:“多谢少侠,多谢少侠救命之恩!你真是我们的大恩人啊!” 周围的百姓也围了过来,纷纷向萧琰道谢,眼中充满了感激与敬佩。

    萧琰摆了摆手,说道:“大家不用谢我,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事。黑风寨的盗匪作恶多端,我定要将他们全部铲除,还大家一个太平。” 百姓们听了,都欢呼起来,他们盼这一天,已经盼了太久太久。

    然而,萧琰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清风镇的这些盗匪,只不过是黑风寨的小喽啰,真正的敌人,还在黑风寨的寨子里。他告别了百姓,背着铁剑,朝着黑风寨的方向走去。他的步伐坚定,眼神锐利,周身散发着一股不容侵犯的气势 —— 夺命十三剑的锋芒,终于要在江湖中展露,而黑风寨,将成为他剑下的第一个祭品。

    黑风寨位于断云峰西侧的黑风岭上,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寨门前矗立着两座高大的石狮子,狮子口中各叼着一个骷髅头,显得阴森恐怖。寨墙上布满了箭孔,十几个手持弓箭的盗匪正警惕地巡视着四周,一旦发现有陌生人靠近,就会立刻放箭。

    萧琰没有贸然进攻,他躲在黑风岭下的一片树林中,观察着黑风寨的布防。他发现,黑风寨的寨门是唯一的入口,而且防守极为严密,想要从正面突破,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不过,他也注意到,黑风寨的后山有一处悬崖,悬崖上长满了藤蔓,或许可以从那里爬上去,潜入寨中。

    夜幕降临,月色朦胧。萧琰趁着夜色,悄悄地绕到黑风寨的后山。悬崖高达数十丈,藤蔓密密麻麻地缠绕在石壁上,看起来十分脆弱,稍不留意就会摔得粉身碎骨。但萧琰没有丝毫犹豫,他抓住一根粗壮的藤蔓,双脚蹬着石壁,一步步向上攀爬。

    夜风呼啸,吹得藤蔓不断摇晃,萧琰的身体也随之晃动着。他紧紧地抓住藤蔓,目光警惕地观察着上方的动静。就在他快要爬到悬崖顶端时,突然听到上方传来一阵脚步声。他心中一紧,立刻停下动作,将身体贴在石壁上,屏住呼吸。

    一个巡夜的盗匪提着灯笼,走到悬崖边,向下望了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