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4章 重金奖赏!虎蹲炮问世!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朕闻上古字数:2500更新时间:25/09/19 20:04:54
    遵化铁厂的高炉群彻底运转起来,已过去整整一个月。

    这一个月里,二十座新高炉日夜不停,白天橘红色的铁水顺着沟槽流淌,夜晚炉火映红半边夜空,连远处的官道上都能看到铁厂方向的光亮。

    每日清晨,羽林卫都会清点产出——十数万斤钢铁整齐堆放在库房,其中既有能造农具的低碳钢,也有可铸兵器的高碳钢,质量稳定,再也没有以往“冷脆”、“热脆”的问题。

    消息传到南京,工部派来的勘验官员当场傻眼,反复核对过秤后,才难以置信地向朝廷奏报:“遵化铁厂日产钢铁十三万斤,远超旧年全年产量!”

    这消息一出,彻底震惊了整个天下——江南的冶铁作坊派人来探听消息,边军将领联名上书请求优先供应精钢,连海外的藩属国也通过水师询问,能否购买遵化的钢铁。

    朱雄英站在高炉旁,看着工匠们熟练地操作鼓风装置、倾倒铁水,忍不住对朱高炽道:“高炽,遵化的事已经稳了,该去芦台盐场了。盐场的贪腐比铁厂更隐蔽,再拖下去,怕是会夜长梦多。”

    朱高炽却笑着摇了摇头,指了指不远处的锻造作坊:“不着急。我在等一个好消息,再等等。”

    朱雄英正想问是什么消息,就见一个年轻工匠气喘吁吁地跑过来,脸上满是激动:“殿下!殿下!成了!李师傅他们成了!”

    “成了?”朱高炽眼睛一亮,拉着朱雄英就往锻造作坊跑,“走!去看看!”

    刚到作坊门口,就听到里面传来“叮叮当当”的敲击声,夹杂着老匠人的欢呼。

    推开门,只见作坊中央的空地上,摆着一门造型奇特的火炮——炮身粗短,底座呈“虎蹲”状,炮口微微上翘,通体用精钢打造,泛着冷冽的光泽。李铁匠正围着火炮打转,手里拿着铁锤,小心翼翼地敲打炮身的边角。

    “殿下!您可来了!”李铁匠看到朱高炽,立刻上前,激动得声音都在发抖,“我们按您给的图纸,结合以前造炮的经验,用新炼的精钢,把这‘虎蹲炮’造出来了!”

    朱高炽走上前,伸手抚摸炮身——精钢打造的炮身光滑坚硬,没有丝毫砂眼,底座的“虎蹲”设计稳稳当当,比以往的洪武大炮更小巧。

    他想起后世对虎蹲炮的记载,这可是被誉为“大明迫击炮”的利器,轻便灵活,杀伤力还强。

    “真的是虎蹲炮!”朱雄英也凑过来,仔细打量着,“比军中的旧炮小多了,却看着更结实。”

    “不仅结实,还好用!”李铁匠连忙解释,“以前的炮用熟铁造,炮身薄了怕炸膛,厚了又太重,两个人都抬不动。这虎蹲炮用精钢造,炮身薄却硬,一个人就能扛着走,还能调整炮口角度,不管是山上、田里,还是船上,都能用!”

    朱高炽点头,对常茂道:“常茂,带几个人,把炮抬到铁厂外的空地上,试试威力!”

    “末将遵旨!”常茂立刻让人找来木架,小心翼翼地将虎蹲炮抬上马车。

    一行人浩浩荡荡地来到铁厂外,选了一片开阔地,工匠们快速调整好炮架,装入火药和铁弹,点燃引信。

    “轰隆!”一声巨响,炮口喷出火光,铁弹呼啸着飞向远处的土坡,瞬间炸开一个大坑,碎石和泥土飞溅而起,射程竟比军中的旧炮远了三成,落点也更精准。

    “好炮!”常茂忍不住喝彩,“这炮轻便、射程远,要是给边军配备,对付蒙古人的骑兵再好不过!水师的战船上要是装几门,近战的时候也能压制敌人!”

    康铎也点头:“之前水师的炮太大,只能装在主力舰上,小船根本带不了。这虎蹲炮轻便,连哨船都能装,以后海战更有底气了!”

    朱高炽看着土坡上的弹坑,脸上满是笑意——虎蹲炮的成功,不仅证明了精钢的质量,更意味着大明的军工制造迈出了关键一步。

    他转身对李铁匠等人道:“你们立了大功!这虎蹲炮,能让大明的将士多一分胜算,能让百姓多一分安稳!”

    说罢,他对周显道:“周知府,取五千两纹银来,赏给参与造炮的所有匠人!”

    周显立刻让人抬来银箱,打开一看,白花花的银子晃得人眼睛发花。

    参与造炮的工匠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千两银子,对他们来说是一辈子都挣不到的钱!

    “还有!”朱高炽的声音再次响起,“李铁匠技艺精湛,又肯钻研,即日起擢升为遵化铁厂提举,掌管铁厂所有工匠和作坊!其余参与造炮的老匠人,都升为管事,各管一个高炉或锻造坊!”

    李铁匠猛地跪倒在地,老泪纵横:“殿下!我……我何德何能,能当提举啊!”

    他以前只是个普通的老工匠,连管事都不敢想,如今竟能当铁厂的提举,这是天大的恩典!

    “你当得起!”朱高炽扶起他,“你不仅手艺好,还肯学新东西,敢尝试新法子,这提举之位,非你莫属!以后铁厂的技术革新、工匠管理,都要靠你多费心。”

    其他老匠人也纷纷跪倒,磕着头道:“谢殿下恩典!小的们定当尽心竭力,为铁厂、为大明炼好铁、造好器!”

    周围的工匠们看得眼睛发红,满是羡慕——他们以前只知道好好干活能拿工钱,却没想到还能靠手艺当官、拿重赏!

    一个年轻工匠攥紧了拳头,小声对身边的人说:“我听说殿下还留了不少新图纸,有能更快炼铁的,还有能造更厉害兵器的。咱们以后也好好研究,说不定下次受赏的就是咱们!”

    “对!好好研究图纸!”其他人纷纷附和,眼神里满是干劲。

    以前他们干活是为了吃饱饭,现在却有了更高的盼头——靠手艺晋升,靠创新拿赏,甚至能为大明立下功劳,名留青史!

    朱高炽看着眼前的景象,心里满是欣慰。

    奖励虎蹲炮的匠人,不仅是为了表彰他们的功劳,更是为了给所有工匠树立一个榜样——只要肯钻研、肯创新,不管出身如何,都能得到尊重和回报。

    这样一来,工匠们才会更有干劲,才会主动去研究新图纸、新技术,遵化铁厂才能持续发展,大明的工业才能不断进步。

    “雄英,”朱高炽对朱雄英道,“现在可以去芦台盐场了。遵化铁厂有李提举和这些管事盯着,不会出问题;而且虎蹲炮的成功,也能让朝廷更支持咱们接下来的改革。”

    朱雄英点头,目光落在远处的高炉上,又看了看手里的虎蹲炮的图纸,语气坚定:“好!咱们这就出发!有了铁厂的经验,芦台盐场的事,咱们一定能办成!”

    李铁匠送朱高炽等人到铁厂门口,手里紧紧攥着提举的印信,眼神里满是感激和坚定:“殿下放心!我定管好铁厂,炼出更多好铁,造更多好炮,绝不辜负殿下的信任!”

    朱高炽点头,翻身上马:“辛苦李提举了。等咱们从芦台回来,希望能看到更多新东西。”

    马蹄声响起,朱高炽、朱雄英带着常茂、康铎和羽林卫,朝着芦台盐场的方向出发。

    身后的遵化铁厂,高炉依旧在燃烧,工匠们的欢呼声、锻锤的敲击声交织在一起,仿佛在为他们送行。

    而遵化铁厂的作坊里,工匠们已经围到了朱高炽留下的图纸旁,有人在研究“红衣大炮”的图纸,有人在琢磨“鲁密铳”的设计,还有人拿着虎蹲炮的图纸,仔细比对每一个细节。

    李铁匠站在一旁,看着眼前的景象,嘴角露出了笑容——他知道,遵化铁厂的好日子,才刚刚开始;大明的好日子,也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