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消除障碍
类别:
都市言情
作者:
自由奔驰字数:5082更新时间:25/07/27 00:49:30
午后三点的阳光穿过百叶窗的缝隙,斜斜地切进会议室,像一把金色的尺子,将室内的阴影和光明切割得泾渭分明。那束光不偏不倚地打在林澜放在桌角的公文包上,公文包上那枚淡紫色的贴片被镀上了一层半透明的金边,边缘闪烁着细碎的光晕。陈风坐在会议桌的另一侧,目光在林澜身上不经意地一扫,便落在了那枚贴片上。他盯着它看了两秒,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笔记本的边角,突然伸出手,指尖轻轻触碰到了贴片的边缘,随即一揭,那枚淡紫色的贴片便脱离了公文包,在阳光下显得越发剔透。
“这玩意儿要是贴门框上,回头谁进来都得低头,像进庙拜佛似的。”陈风笑着,手指轻轻捻着贴片,仿佛在把玩一件有趣的物件,顺手将它夹进了笔记本里,“留着,说不定哪天能当会议吉祥物,保佑咱们这协调会顺顺利利的。”
小灵坐在一旁,憋着笑,指尖在登记本边缘轻轻敲了敲,清脆的响声在安静的会议室里格外清晰:“那得给它起个名,叫‘紫气东来’怎么样?听着多吉利。”
“叫‘共识一号’更合适。”陈风拉开椅子坐下,将笔记本摊开放在桌上,“毕竟,今天可是要正式搭班子的日子,得有点仪式感,就像给新成立的小队起个响亮的代号。”
话音刚落,会议室的门“吱呀”一声被推开,专员推门进来,身后跟着一位穿米色针织衫的女士。女士的发丝微卷,垂落在肩膀上,笑容温和得像是社区下午茶时的常客,让人一看便心生亲近之感。
“人到了。”专员说道,侧身让出位置,“张老师,这位是林澜,国际团队代表。”
林澜站起身,伸出手与张婉相握,目光却在张婉脸上多停留了一瞬,眼中闪过一丝疑惑与好奇:“您就是处理城南灵能调解案的心理学讲师?”
“张婉。”女人声音轻柔,如同春日里的微风,“案子不大,就是帮一对夫妻调解情绪共振问题。那丈夫一焦虑,妻子就心悸,贴片数据乱得像一团毛线团,根本理不清头绪。”
林澜微微皱眉,手指轻轻敲了敲桌上的平板,陷入了思考:“我们通常建议直接隔离双方生理监测信号,这样可以从源头上避免情绪共振。”
“可他们是夫妻啊。”张婉笑了笑,笑容里带着几分对生活的理解与包容,“不是实验变量,不能简单地按照实验室的规则来处理。我让他们每天晚饭后一起听二十分钟老歌,从《月亮代表我的心》开始,没想到情绪曲线第三天就同步稳定了。有时候,情感的纽带比数据更能解决问题。”
会议室安静了一瞬,众人都在回味着张婉的话。
“您……用音乐调节异能共鸣?”林澜的语气里终于多了点温度,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对这种新奇方法的兴趣。
“异能也是情绪的放大器。”张婉坐下,动作优雅而从容,“人不先安心,数据再准也没用。就像盖房子,得先把地基打牢,数据才有了意义。”
林澜低头翻开平板,手指在屏幕上快速滑动,记录了几行字。陈风瞥见她输入的标题是《非技术干预手段:潜在价值评估》,心中不禁对林澜的专业态度暗暗赞叹。
“人员齐了。”陈风敲了敲桌面,声音洪亮而清晰,“跨文化协调会,正式开张。第一件事——定规矩,无规矩不成方圆,咱们得先把合作的框架搭起来。”
阿飞从后门像个小偷似的溜进来,手里拎着两杯奶茶,热气腾腾地冒着白气。他顺手递了一杯给小灵,嬉皮笑脸地说:“听说今天要‘达成共识’?我都紧张得提前喝了杯加料双倍珍珠,压压惊,这要是谈崩了,我这心跳都能赶上火箭发射了。”
“你那叫火上浇油。”小灵翻了个白眼,嘴上虽这么说,却还是伸手接了过来,吸了一口珍珠,满足地眯起了眼睛。
林澜清了清嗓子,表情变得严肃起来:“关于数据共享权限,我们技术组昨晚重新拟了草案。希望获得原始数据的全权限访问,以便进行跨站点模型比对,这对我们了解不同地区的异能情况至关重要。”
陈风没接话,而是从包里抽出一张图表,动作潇洒地贴在白板上。图表的标题是:居民情绪波动归因分析(样本N=127),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各种数据和分析结果。
“上周采集的数据显示,37%的‘高焦虑’事件,根源是菜价、物业费、孙子作业没写完。”他笔尖一点,准确地指向图表上的关键数据,“这些数据一旦外泄,哪怕匿名化处理,也可能被反向推导出个人生活轨迹。咱们做的是关于人的工作,得为居民的隐私负责。”
林澜眉头微动,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悦:“我们有严格的加密协议,会采取多重措施保护数据安全。”
“但你们去年在苏黎世,有过一次数据泄露。”陈风语气平静,眼神却坚定地看着林澜,“虽然没公开,但业内消息灵通,我可不想让我们的居民成为下一个数据泄露的受害者。”
林澜手指一顿,心中一惊,她没想到陈风会知道这件事。她紧紧盯着他,眼神中带着一丝警惕:“你怎么知道?”
“不是我知道。”陈风笑了笑,笑容里带着几分得意,“是张老师参加国际异能应用研讨会时,提过一句‘数据伦理的边界案例’,我后来查了查,对上了时间点。”
张婉眨了眨眼,嘴角微微上扬,没否认。她当时只是随口一提,没想到会引发这么多后续。
林澜沉默几秒,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确有其事。一名实习生误将未脱敏数据上传至共享云盘,两小时后发现并删除。无实际外泄,但内部已列为三级警报,我们也对实习生进行了严肃处理。”
“所以,我们提议分级共享。”陈风拿起笔,在白板上快速写下分级标准,“一级数据:群体趋势、情绪曲线均值、设备反馈效率——你们随便用,这些数据不会涉及个人隐私。二级数据:个体生理指标,但必须脱敏,且禁止关联身份信息。三级——涉及异能特质或心理创伤记录的,必须经本人二次授权,且仅限本地团队调阅,这是我们对居民最基本的尊重。”
林澜盯着白板,指尖在平板上快速滑动,调出一份内部文件,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挣扎:“我们可以接受,但需签订附加保密协议,明确违规追责条款,不然我们无法向国际团队交代。”
“没问题。”陈风掏出一份早已打印好的文件,纸张在阳光下泛着淡淡的光泽,“我们连夜拟的,连违约金都按你们的汇率标准折算好了,你们看看条款是否合理。”
林澜接过,翻了两页,眼神中闪过一丝惊讶:“你们连‘数据主权’都写进去了?”
“当然。”小灵插话,脸上带着自豪的神情,“我们的居民不是数据矿工,是合作者,他们有权对自己的数据说了算。”
阿飞嘿嘿一笑,露出一口洁白的牙齿:“再说了,万一哪天你们拿数据训练出个AI,专门预测谁明天会因为老婆唠叨而心率飙升,那可就成情感监控系统了,到时候我们居民还不得天天提心吊胆的。”
林澜竟没反驳,反而在协议末尾签下名字,动作干净利落:“下周,我们想启动‘双城对照实验’第二阶段,扩大采样规模,这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异能情况。”
“我们也有个想法。”陈风翻开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各种点子,“先不急着扩,而是把跨文化协调机制跑顺。比如,你们的技术员能不能先来社区住三天?体验下‘大爷嫌贴片颜色不吉利’的日常,了解居民的真实需求。”
“住?!”阿飞差点呛住,眼睛瞪得像铜铃,“你让他们睡活动室沙发?还得听隔壁广场舞跳《最炫民族风》?这体验也太刺激了吧。”
“文化沉浸。”张婉笑着接话,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比读十份报告都管用,只有亲身经历过,才能真正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居民需求。”
林澜沉吟片刻,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思考:“我可以安排两名技术代表短期驻点。但他们得穿便装,不能携带监测设备,不然会引起居民的恐慌。”
“成交。”陈风伸出手,与林澜握了握,“顺便,让他们试试‘风水特调款’,收集点用户反馈,说不定能改进产品呢。”
林澜嘴角微扬,露出淡淡的笑容:“上次那片淡紫,我带去东京站了。那边有个老太太,说紫色是‘长寿色’,主动要求贴,看来我们的贴片还挺受欢迎的。”
“你看!”阿飞一拍桌子,兴奋得手舞足蹈,“文化输出,成功一半!以后说不定还能卖贴片周边呢。”
“下一步。”陈风转向白板,眼神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合作项目的优先级怎么定?这可是关系到我们未来工作方向的大事。”
林澜翻开计划表,手指在纸上轻轻滑动:“我们建议优先推进大规模数据采集,积累样本量,加速模型迭代,这样才能更快地取得成果。”
“我们更想先跑通协调机制。”小灵说,表情认真而严肃,“比如,能不能把墨西哥试点的音乐疗法引入本地?有些居民一看到设备就紧张,放点轻音乐,说不定能降低应激反应,提高数据采集的准确性。”
“音乐疗法?”林澜抬眼,眼中闪过一丝好奇,“你们想结合数据采集流程?”
“对。”小灵点头,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背景音用舒缓曲目,同时监测皮电反应变化,看是否真能稳定情绪。如果可行,这将是一种全新的数据采集方式。”
林澜手指轻敲桌面,陷入沉思:“技术上可行,但需调整算法阈值,避免背景音被误判为情绪干扰,不然数据就不准确了。”
“那就小范围试。”陈风说,语气果断而坚决,“我们出人出场地,你们出设备出算法。两边各推一个试点,看哪种方式居民接受度更高,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又来‘对比测试’?”林澜笑了,笑容里带着几分无奈,“你这是把上次的模式复制粘贴了,不过还挺有效的。”
“好用的模式,当然要复用。”陈风耸肩,一脸理所当然,“我们这边二十人,你们那边也二十人,一周后看完成率和数据质量,谁赢了谁说了算。”
“可以。”林澜点头,眼神中透露出一丝自信,“但有个条件——试点期间,双方协调会每周开两次,实时同步问题,这样才能及时调整方案。”
“没问题。”陈风翻开日程本,开始安排工作,“就定周二、周四下午三点。阿飞负责会议纪要,小灵做数据追踪,张老师观察人文反馈,专员对接技术接口,大家分工明确,提高效率。”
“我有个建议。”张婉忽然开口,声音轻柔而动听,“每次会议开始前,能不能放一首轻音乐?就当是……仪式感,让大家放松心情,更好地进入工作状态。”
林澜愣了下,随即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赞赏:“可以。我选一首巴赫的《G弦上的咏叹调》,声波频率稳定,适合过渡情绪,能让大家快速平静下来。”
“我们选《茉莉花》。”小灵笑,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神情,“本地居民听着安心,而且这歌旋律优美,容易让人产生共鸣。”
“那就轮流。”陈风一锤定音,眼神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今天是共识日,从细节开始磨合,细节决定成败。”
会议接近尾声,林澜合上平板,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思考:“如果未来还有分歧,比如技术路线或伦理标准,怎么办?这可是合作中不可避免的问题。”
“第三方评估。”陈风早有准备,从包里拿出一份文件,“找独立机构,不隶属任何一方,只看数据和用户反馈,保证评估的公正性。”
“公平。”林澜点头,但眼神中仍带着一丝担忧,“但评估周期可能拖慢进度,有时候时间就是机会,错过了可就没了。”
“宁可慢,不能偏。”陈风看着她,眼神坚定而执着,“我们做的是‘人的工作’,不是跑分游戏,数据固然重要,但人的感受和权益更重要。”
林澜沉默片刻,心中对陈风的印象又有了新的改观,她忽然从包里拿出一枚银色U盘,放在会议桌上,U盘在阳光下闪烁着冰冷的光泽。
“这是我们全球站点的异常数据归档库。”她说,声音低沉而严肃,“包含历次试点中的文化冲突案例、设备误判记录、用户退出原因分析。你们可以调阅,作为协调会的参考,希望能对你们有所帮助。”
陈风没急着拿,而是看着她,眼神中带着一丝审视:“为什么现在给?”
“因为。”林澜直视他,眼神中没有丝毫退缩,“你们让我意识到,我们缺的不是数据,是理解数据背后的人。数据只是表象,只有理解了人,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小灵轻轻吸了口气,被林澜的话深深触动。
阿飞小声嘀咕:“这话说得,我都想给她鼓掌了,这思想觉悟,太高了。”
陈风伸手,将U盘推到桌中央,动作缓慢而有力:“先放这儿。等协调会第一次会议结束,再正式交接,这样更正式。”
林澜没反对,只点了点头,眼神中透露出一丝认可。
“那就这么定了。”陈风站起身,声音洪亮而有力,“跨文化协调会,首次会议——散会。”
众人起身收拾东西,张婉轻声问小灵:“下次放《茉莉花》时,能让我带个小型古筝来吗?现场弹,效果更好,说不定能让居民更有参与感。”
“你还会弹古筝?”小灵眼睛一亮,脸上露出惊喜的神情。
“硕士论文研究的就是传统音律对异能波动的影响。”张婉笑,笑容里带着几分自豪,“只是没想到,有天能用上,也算是学以致用了。”
林澜正把平板装进包里,忽然听见阿飞在门口喊:“哎,你们那个高精度透皮仪,能不能借我们用用?”
“干嘛?”林澜问,眼神中带着一丝疑惑。
“居委会王大妈说她膝盖老寒腿,昨晚看你们那机器嗡嗡响,暖得跟个小太阳似的,问能不能借去热敷十分钟,她说这机器要是真能缓解她的老寒腿,她就天天给你们送锦旗。”
林澜一顿,随即笑了,笑容里带着几分无奈:“设备不是暖手宝,有专门的用途,可不能随便乱用。”
“可她说了,只要不拆,贴个‘非医疗用途’标签,她愿意签免责协议,而且保证会好好爱护设备。”阿飞一脸期待地看着林澜,仿佛在等待奇迹的发生。
陈风走过去,拍了拍阿飞的肩,眼神中带着一丝调侃:“下次协调会,议题加一条——设备多功能使用边界探讨,看看这设备还能有哪些意想不到的用途。”
“好嘞!”阿飞掏出手机,当场新建待办事项,手指在屏幕上快速敲击,“标题就写:《论透皮仪的十八种非正经用法》,说不定能成为爆款文章呢。”
林澜摇摇头,拎包起身。走到门口时,她忽然停下,从包里又拿出一片贴片——这次是淡蓝色,在阳光下散发着柔和的光芒。
她没说话,轻轻贴在门框另一侧,与之前陈风收走的紫色位置对称,仿佛在完成一个神秘的仪式。
“平衡。”她只说了两个字,声音轻柔而坚定,随后推门而出。
小灵看着那抹蓝,低声问:“你说,她下次会不会带个古筝来?说不定能给咱们开一场别开生面的音乐会呢。”
陈风还没回答,阿飞已经举手,脸上露出兴奋的神情:“我先报名当搬运工!要是能现场听张老师弹古筝,那简直太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