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8章 建立万民书馆!
类别:
历史军事
作者:
糖糖六公子字数:2253更新时间:25/09/22 04:01:45
“暂时不考虑吧,当前最重要的是楚国之事!”
“就如此,小女也会一直等待殿下的!”
徐温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总之就是一定要将另一个女儿嫁给他。
李万年也觉得没啥聊的,随即离开徐家到处逛逛。
有段时间没来,南京府变得更加的繁荣了。
傅卓亲自跟在李万年的身后,陪着李万年逛街。
“傅卓啊,我打算将吴国一分为二,你觉得如何?”
傅卓点点头:“殿下,这件事我觉得很好,吴国确实太大了,二十多个州,可以拆分成两到三个道,只是不知道殿下打算如何拆分?”
“我打算拆分成为江西道以及江南道,你以为如何?”
李万年打算按照明朝的版图将华夏地区进行划分。
明朝基本上是两京一十三省作为传统的汉地,他也是打算按照模式去分、
“臣觉得很好,江西道以及江南道都很富裕,如果不拆分,未来也会尾大不掉!”
傅卓反正很同意这个做法。
“嗯,那就好,原本打算让那个赵敬担任闽道观察使,现在看来担任江西道观察使似乎更加的合适!”
李万年觉得闽国太南方了,赵敬不一定能够适应。
“赵大人拥有丰富的治理经验,担任江西道观察使自然是绰绰有余的!”
“嗯,你想做江西道观察使或者闽道观察使吗?”
“殿下,南京府一城怕是就能抵得上一个闽道了,臣还是愿意在南京府,不过闽地的观察使之人选也是大事,殿下还需谨慎考虑合适人选!”
傅卓说完,李万年倒是认可的,南京府城就有十万出头的人口,整个南京府也有几十万的人口,一个闽国也就不到百万人口,所以说南京府堪比闽道是可以理解的。
“你觉得选谁最合适?”
傅主苦笑道:“殿下就别为难臣子了,不过最好不是本地人!而且心中要有热血!”
傅卓不傻,一个观察使的人选不是自己可以置喙的。
“扬州那个儒生孙书文不错,目前跟着杨溥做事,应该是一个合适的人选!”
李万年又想到了那个迂腐儒生孙书文。
这样的人在乱世没有作用,但在和平年代还是可以的,闽国以后战事不多,最适合休养生息,孙书文过去担任观察使是不错的,毕竟这人虽然迂腐,但眼界还是有的。
“孙大人这次是飞黄腾达了!”
“哈哈,年轻人干劲足,闽地情况相对复杂,他去正合适!”
李万年想好之后,思路也逐渐的清晰了,等攻下楚国之后 ,将楚国设立为湖广道。
“殿下所言极是!”
“对了,南京府建立六科学馆了吗?”
李万年原本计划是在几个道建立六科学馆,扬州城内肯定是有的,但南京府如今作为京城之一,完全有条件设立六科学馆。
“回殿下,已经设立了,殿下征闽国以及吴越国时,我们已经举行了新的科考,又挑选了一批六科人才,现在大部分在学馆内担任老师,招收了两百来人,未来培养出来的人才,可供殿下驱使!”
“走,去学馆看看!”
李万年也是一时兴起。
.......
不多久,他们就到了学馆,此时学子们并不知道李万年的到来,直到李万年出现在门口,才接到通知,这才慌忙的在学馆门口跪拜迎接。
两百来人,身穿不同样式的衣服,用以区别不同学科。
文科全部一袭儒衫,武科一身甲胄,算学馆学子不带发簪,因为大部分头发不多,工学馆绑扎袖子,农学馆绑扎裤腿子,至于医学馆则是大夫的正常装扮。
“拜见夔王殿下!”
两百来号人恭敬的下跪。
“平身吧!”
李万年挥挥手,大家才起来,李万年随即进入六科学馆,里面建筑很多,有学习的地方,以及战斗的地方,占地面积着实不小。
“这六科学馆一个月的耗费不少吧?”
李万年很清楚,这么大规模的六科学馆,一般的州县可能承担不起,因为老师至少要六位,六位七品官的俸禄就是一个大问题,还要解决学生的食宿,以及这些都要花不少钱。
“这六科学馆原本是徐家的产业,徐大人直接给了府衙,府衙就利用其作为学馆的教学之所!至于经费倒是好解决,南京府的税收高,支撑起来不是问题!”
傅卓说完,李万年点点头。
“有图书馆吗?”
李万年问道。
“有的,殿下这边请!”
随后,李万年进入了图书馆,藏书确实很多,但大部分是文科书籍,其他学科的不多,尤其是算学,主要还是他当初抄写给孔樊夕的,现在被刊印出来,发放给各大学馆。
“傅卓啊,学馆的书,尤其是文科之外的书籍官府出面印刷,低价卖给百姓研读!”
李万年知道,如果高深的知识只在学馆内部,那不利于他民智的开启,让老百姓自己看,看不明白了,可以来学馆学习!
“殿下所言臣即刻吩咐去办,臣还有一个建议!”
“说!”
“殿下是否打算在南京府建立一个万民书馆,让所有人都可以来馆内看书,但不能带走,衙门在馆内常驻学生或者老师,专门为百姓解答疑惑?但这需要耗费大量的钱财,需要殿下应允!”
李万年眉头一挑,傅卓的建议让他想到了前世所谓的市立图书馆,他笑着点点头:“这个图书馆就从南京府开始办,你办好了,将经验推广全国!”
李万年觉得,最难的就是开启民智,老百姓不学知识,那就是权贵圈养的动物,每天只知道吃饭睡觉,但要是有了知识,生产力必然会大爆发!
他之前只是想到了通过六科学馆来开启民智,但没有想到这一点,所以,傅卓这个人是相当有能力的。
一想到此事,他就头疼,他手下能用的文臣武将太多了,就是地盘不够用!
“殿下英明!”
“这是你想出来的思路,虽然钱财会花费不少,但会让开启民智!”
“殿下同意这么做,确实和过往的君王不同!”
“呵呵,你是说他们担心老百姓学聪明了是吗?”
他这么问,傅卓不敢直接回应!
李万年知道,从周代到魏晋南北朝以及到唐末的时代,世家大族都把控着权力,到了唐朝,皇帝们似乎意识到这样不好,想让一批寒门子弟上来,但已经无力回天了,世家已成气候,直到黄巢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