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63章 犯我东宫者,虽远必诛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风华胜雪月字数:2242更新时间:25/07/31 06:51:03
    京城,洛阳,天子脚下,首善之地。

    纵然北境已是寒风凛冽,这里依旧是一派繁华景象。

    然而,这份繁荣与平静,在三天后的一个清晨,被彻底打破了。

    一支由百余名骑士组成的队伍,出现在了德胜门的官道上。

    为首的,是一个身形魁梧如铁塔的壮汉,满脸风霜,眼神却亮得惊人。他们身后,跟着数十辆大车,车上装载着一个个大小相同的黑色木盒,用厚厚的油布盖着,看不清里面是什么,但那股若有若无的血腥气和石灰味,却让道旁的行人纷纷掩鼻避让。

    这支队伍,正是铁牛和他率领的“仪仗队”。

    他们没有入城,而是径直绕到了南城的菜市口。

    菜市口,是京城问斩犯人的法场,平日里阴气森森,寻常百姓无事绝不会来此地。

    可今天,这里却变得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铁牛奉了李轩的将令,竟真的命人在此处搭起了一座三丈多高的高台。然后,在无数百姓惊愕的目光中,将那三百个散发着不祥气息的木盒,一个一个,整整齐齐地码了上去,堆成了一座令人望而生畏的“京观”。

    做完这一切,他在高台前,竖起了一面迎风招展的黑色大旗。

    旗上,龙飞凤舞地写着八个血色大字:

    “犯我东宫者,虽远必诛!”

    这八个字,仿佛带着尸山血海的杀气,让所有看到的人,都感到一股寒气从心底升起。

    “当当当——”

    铁牛亲自操刀,拿起一面铜锣,用尽全身力气敲响。

    他清了清嗓子,运足了丹田气,发出一声响彻云霄的呐喊:

    “北境大捷!太子殿下于黑风口斩杀流匪三千,献俘首三百!为陛下贺!为大周贺!”

    这一嗓子,如同平地惊雷,瞬间引爆了整个菜市口。

    斩匪三千?献俘首三百?

    百姓们先是震惊,随即爆发出震天的欢呼。大周朝尚武,百姓们最敬佩的就是能开疆拓土、保家卫国的英雄。而太子殿下,这位曾经的“文采草包”,如今在他们心中,俨然成了一尊战神!

    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迅速传遍了京城的大街小巷。

    茶馆里,说书先生唾沫横飞地讲着“太子爷单人独骑闯贼营”;酒楼中,文人墨客们激动地吟诵着“一将功成万骨枯”;就连深闺中的小姐们,也在悄悄议论着这位既有惊世才情,又有盖世武功的储君殿下。

    太子的声望,在这一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顶峰。

    然而,这份热闹与喜悦,对于某些人来说,却不啻于一场末日审判。

    三皇子府。

    “砰!”

    一只名贵的汝窑茶盏,被狠狠地摔在地上,四分五裂。

    三皇子李毅面色惨白,浑身都在发抖,不知是气的,还是怕的。

    “李轩……你好狠!你好毒!”他咬牙切齿地低吼,眼中布满了血丝。

    黑水盟,是他耗费了无数心血,暗中培养多年的势力,是他手中最锋利的一把刀。可现在,这把刀,被李轩硬生生地折断了!

    更让他恐惧的,是菜市口那座由三百颗人头堆成的京观,和那面写着“虽远必诛”的战旗。

    这哪里是献俘,这分明是在对他进行最恶毒的诅咒和最残忍的示威!

    “殿下,我们……我们现在该怎么办?”一旁的幕僚,声音都在打颤。

    怎么办?

    李毅也想知道怎么办!

    他现在就像一个被扒光了衣服扔在闹市的人,所有的阴谋和手段,都被李轩用最粗暴、最直接的方式,血淋淋地揭开了。

    他甚至不敢进宫去见父皇。他毫不怀疑,只要他一出现,父皇那洞察一切的目光,就能将他彻底看穿。

    就在李毅惊惧交加,如同一只困兽时,二皇子府上,气氛同样凝重如冰。

    二皇子李湛,静静地坐在书房里,听着心腹魏庸的汇报。

    他的脸上,没有李毅的暴怒与恐惧,只有一片化不开的阴沉。

    “好一个李轩,好一个‘将计就计’,好一个‘杀鸡儆猴’……”魏庸听完,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脸上满是苦涩,“殿下,我们都小看他了。他不是蝉,也不是黄雀,他从一开始,就是那个布下天罗地网的猎人!”

    李湛端起茶杯,抿了一口,滚烫的茶水,却丝毫驱散不了他心中的寒意。

    他派去的人,一个都没有回来。

    而李轩送回来的“信”,却如此的响亮,如此的刺眼。

    “他这是在告诉本王,他什么都知道了。”李湛的声音有些沙哑。

    “是的,殿下。”魏庸的表情无比凝重,“他用三百颗人头,同时警告了您和三皇子。他这是在逼着你们,自相残杀,互相猜忌。而他,则可以安坐北境,看一场好戏。”

    “本王,岂能让他如愿!”李湛将茶杯重重地放在桌上。

    他知道,硬碰硬,他已经输了。李轩在北境,手握兵权,又有萧家做后盾,再加上他那神鬼莫测的个人武力,再派多少杀手过去,都只是送人头。

    ……

    北境的风,终究是硬的。

    哪怕李轩命人用三百颗人头在京城菜市口搭起了一座京观,这股滔天的煞气传到北境,也被这凛冽的寒风吹散了几分,只剩下一种深入骨髓的冷冽。

    但这冷,是对敌人而言。

    对于北境大营的将士们来说,这半个月,却是前所未有的扬眉吐气。

    太子殿下坐镇军中,先是雷霆手段揪出内奸,斩了魏忠,稳固了军心;接着又在黑风口设下天罗地网,将三皇子派来的三百江湖杀手一网打尽,杀得人头滚滚,血流成河。

    那三百颗送回京城的人头,不仅仅是震慑了二、三皇子,更是给北境三十万将士,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原来,他们身后的朝堂,并非只会勾心斗角。原来,这位太子殿下,是真正敢为他们出头,敢用最酷烈的方式,去回应所有阴谋与挑衅的。

    一时间,李轩在军中的威望,甚至隐隐有追上萧渊之势。将士们看他的眼神,不再只是对储君的敬畏,更多了一种发自内心的狂热与崇拜。

    解决了外患,李轩的日子便清闲了下来。

    每日里,除了与萧渊、萧腾等人推演沙盘,商讨军务,他便将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他那位名义上已经“破冰”的太子妃身上。

    只是这冰,破是破了,底下却还有一层万年玄冰,坚硬得很。

    这日傍晚,李轩处理完最后一封密报,伸了个懒腰,看着窗外被晚霞染成金红色的天空,心情甚好。